心怀梦想,感恩遇见——“名师之路”小学数学深度思维力探究暨课程文化建设教学观摩研讨会

张红

<h3>  在这秋菊盎然,梧桐叶落的季节。延长县实验小学的六名数学老师,有幸来到了古城西安的电子科技大学参加了——“名师之路”小学数学深度思维力探究暨课程文化建设教学观摩研讨会。来自全国的数学专家们给我们呈现了不同目标、内容、领域的新思维、新理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真正的好课,不是老师的出彩,而是学生的出彩。</h3> <h3>  特级教师曹培英的学术报告,《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反思性实践研究》中,富有深度的理论,切合实际的案例使我们明确了深度学习不是超标学习、不是超前学习、不是解难题,而是摒弃浮华,在知识的生成、获取上下功夫,是追求学科内涵的教学,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h3> <h3>  无锡市教学新秀黄春华老师的《体积和容积的认识》一课,朴实的语言,贴近生活的小实验,跟学生聊着聊着就明白了、就学会了。巧妙的游戏和猜一猜的设计,把容易混淆的问题使学生达到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h3> <h3>  张新春老师的《数与形》一课与他的学术报告《数形结合及其他》进一步诠释了“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使学生明白数学学习中要做到“眼中要有形,心中要有数”。</h3> <h3>  全国特级著名教师刘松,他带来的《分数的意义》一课,在动手测量中引出分数的意义,追溯知识的根源。他机智幽默的教学语言常常引得学生哈哈大笑,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学习。学生在最放松的自然状态下获得了体验,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技能,发散了思维,丰富了情感。一堂课下来,学生们意犹未尽,老师们感受到了数学课的魅力。</h3> <h3>  河南省高级教师牛献礼老师,《探秘三角板》一课,以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悟出来的,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探索学习的机会和时间。</h3> <h3>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徐斌老师的《画线段图解决问题》一课。从实物——图形——线段的演变,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了新课的学习。并由核心问题——“什么变了,什么不变”贯穿始终,让儿童思维逐层深入。正如他的报告《无痕教育的课堂实践策略》中所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在舒缓的教学节奏中,不露痕迹地渗透线段图的形成过程和基本样态,学生在无痕中感悟学习的快乐!</h3> <h3>  江苏特级教师张齐华老师《图形中的秘密》一课,清新自然,在从容、幽默的语言中,更多了一份智慧、灵动和诗意。他的引导是那么的恰到好处;他的评价是那么的睿智幽默;他的激励是那么的真诚大方;他的倾诉是那么的诗情画意……张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独特的教学视角,使他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者,教师前进的领跑人。</h3> <h3>  汤卫红老师的《七巧板中的数学》,巧设情境,引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兴趣,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引导学生通过说、画、折、剪、换探索七巧板中的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他的《“整合数学”课程的探索与实践》报告中指出以数学为基础,联动多学科,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整合数学”课程群,让我们感触颇深。</h3> <h3>  顾亚龙老师幽默风趣的开场白,使我们明确了数学课中老师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他的《位置的表示方法》以蜘蛛网为始,导航为例,层层深入,慢慢渗透新知。知识的拓展从学生在教室的位置到宇宙空间的应用,让学生深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h3> <h3>  陕西省优秀教学能手童燕老师的《鸡兔同笼》在古诗古韵中开课,别具一番风味。在列表中引导学生寻找、探究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和途径:先假设——再调整——得结论,不知不觉中渗透了学习方法。</h3> <h3>  何月丰老师的《数据的力量》,以“气温变化”为主线,引导学生发现数据的力量和魅力。让我们深刻体验:数据表示过去,表达未来。课堂中学生精彩的发言,引起台下老师们阵阵掌声,体现了课堂教学与课外知识的结合。</h3> <h3>  大家都很珍惜这次学习机会,无不全神贯注、认真聆听、仔细记录,生怕漏掉一丝细节。</h3> <h3>  三天的学习时间是短暂的,而留给我们的思索却是深远的。专家们用他们的幽默与智慧,给我们展示的是他们的风采,是数学的魅力,更是一种学习的享受。他们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数学知识不再枯燥,让数学课堂变的丰富有趣,让孩子们在愉快中学习,在快乐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在轻松氛围中让我们领略了他们教学的魅力。聆听了名师们的精彩课堂,对我们来说是一场精神的盛宴,更是心灵的洗礼,但留给我更多的却是反思。</h3> <h3>编辑 张 红</h3><h3>供稿 张 红 李 丽 董养芳 王艳莉 </h3><h3> 张红琴 贺晓莉</h3><h3>审核 赵 红</h3>

学生

学习

教学

老师

数学

课堂

特级教师

一课

知识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