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天下的美篇

纵观天下

<p class="ql-block"> 一生从教 忧国忧民</p><p class="ql-block"> ——杨秀涛先生的生平事迹</p><p class="ql-block"> (杨通清写于2017年8月)</p><p class="ql-block"> 杨秀涛(1896年月-1979年月),土家族,贵州省江口县人,江口中学创始人之一,巴黎美术学院油画硕士学位,著名画家、教育家。历任:上海兴华艺术专科学校艺术系主任兼教授,贵州省立盘县师范学校任教务主任兼教授,江口县中学第一任校长,民国国大代表,贵州省艺术节馆馆长,省临时议会参议员,江口县党部计划委员会委员,省勘乱救国委员长会委员,贵州民族学院教授等职。</p><p class="ql-block"> 杨秀涛少年时期,天资聪颖,受杨氏家训的影响,造就了孝道、正气、节俭的理念。1901年进入私塾读书时,年仅5岁杨秀涛,天天背诵《三字经》、《弟子规》、《杨氏家训》及典故等,如杨震的四知拒金典故、杨时家风文化,幼小的心灵埋下了孝道、正气、节俭的种子。</p><p class="ql-block"> 杨秀涛青年时期,四处求学,受绘画艺术的熏陶,走进了绘画艺术的殿堂。读了两年私塾后,先后就读于江口县官办初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堂;由于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品学兼优,在本族人的资助下,他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辛的求学历程——10余岁的小小年纪远赴思南、铜仁、镇远等地求学,这段时期的人身经历使他认识了教育的重要意义。尔后他更加努力学习绘画艺术,考入省内外著名的大学深造,先是考入贵阳省立高等学校,1917年毕业;1918年入武汉大学图画音乐科学习;1920年进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深造;1921年转学进入上海大学艺术系,1923年夏毕业;毕业后,他看到了当时多灾多难的祖国所培养知识分子“兼济天下”的历史责任感,他们探索着、实践着、寻找着救灾国救灾民的道路,于是在进步青年团体的介绍下,远赴法国勤工俭学,考入巴黎美术学院攻读油画专业,1928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因成绩特别优异,成为当时名震一时的青年画家。毕业后,受比得时国王特请为该国财政部客厅绘画一年多,之后相继游历了德国、瑞士、意大得、英国等11国,从此真正走进绘画艺术殿堂,并到各国开画展。</p><p class="ql-block"> 杨秀涛法国留学,艺术精湛,受救国救民的爱国思想的影响,奠定了教育救国、教育兴国和一生从教的理想。在法留学期间,曾得到周恩来同志的引导和帮助,多次参加周恩来同志主持的革命会议,亲眼看到在海外的爱国青年们关于祖国前途和救国路线的争论,场面非常激烈,他作为艺术家在革命的风暴雨面前,忍受着张不开翅膀和灵魂的煎熬。但在革命组织遇到极其困难的时候,他开画展积极筹措经费支持革命。因此,这样一位优秀的留学生、艺术家,进步青年团体都非常看重他,曾经动员他去德国,也建议他从苏联回国,让他的看看为救国救民的革命氛围,以期达到潜移默化感染效果,可他最后决定教育救国、教育兴国,用其才华用毕生的精力从事教育,为祖国培养人才。1931年从挪威经地中海、印度洋回到上海,进入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并担任西画系主任兼教授,从教之余在上海、南京多次开办画展筹备资金以表救国之情;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战火的硝烟将天才的艺术家逼上为生计而奔波的漫漫征程,1938年退居镇江从教,随着时局的发展,与前方流亡到内地的人群回到贵州;1941年在贵州省立盘县师范学校任教,并担任教务主任兼教授。同年回到家乡江口县城,与陈辉林等倡导成立江口县初级中学,并将其在回国后到上海、南京、贵阳、铜仁等地举办画展卖画得到的收入共一万块(大洋)和祖上留下的家产用于创办经费,并亲自拟定创办计划上呈国民政府;次年,参与学校选址、招生、聘任教师、购置教学物资等级全部工作;学校创办人后,他又首先倡导召开江口县中学新校舍建筑筹备会议,筹措20多万元建设江口县中学新校舍;1943年出任江口县中学第一任校长;在其主持学校工作期间,一边宣传“抗日救亡,反对内战”和“教育救灾国,教育兴国”的思想,一边积极营造环境、稳定师生安心从教、安心学习,坚持以德才兼备为标准聘用教师,多方关顾教师生活,努力保护有进步思想的青年教师。同时,他非常爱护学生,与学生同吃同住,并对家境贫寒、品学兼优的学生李昌明曾章旬等十名学生免费就读。体现了作为一名教育家教育兴邦的革命情怀。</p><p class="ql-block"> 杨秀涛“回乡创业”,满怀抱负,在“教育救国、教育兴国”理想受到阻碍的情况下,坚定了他参政议政、为教育呐喊的决心。在回到江口创办江口中学期间,看到当时官场的腐败,“教育救国、教育兴国”的理想受到极大的阻碍,为此贪官污吏非常痛恨,如对当时的县长杨维之、胡伯平的贪污不法行为,曾经写材料、中央反映。1947年,竞选为民国国大代表,参政议政,1948年以国大代表的身份赴南京参加国民会议,为教育兴国呐喊。在南京开会过程中,遇到了同学张道蕃,劝他弃教从政,但他看到国民党内部的黑暗和腐朽同流,转而受贵州省政府主席杨森之聘,于1948年任贵州省艺术节馆馆长。继续奋战的教育和艺术战线上,为祖国培养艺术人才。新中国成立前,任省临时议会参议员,江口县党部计划委员会委员,省勘乱救国委员长会委员,为民请命,主张教育兴国,积极参与这些组织的时政工作。解放前夕,又受同学张道蕃、商立文两位同学的邀请,一同去台湾,国眷恋在法国勤工俭学时与周恩来同志的一段交往和受革命思想的影响,拒绝两位同学的邀请。留在家乡为“教育兴国”作贡献。这期间,将自家的8亩土地分给佃户耕种,免收租金。</p><p class="ql-block"> 杨秀涛晚年被害,壮志未酬,受“文化大革命”影响,遭受了极大精神创伤。1959年4月,因历史问题被“劝退”,闲居贵阳市南明区西湖路,教育兴国的壮志受到前所有的打击。1962年回江口县城故居,耕耘橘园,偶尔创作几幅油画,指导上门求艺青年。人在家中,心系教育,特别是亲手创办的江口中学,时而问起江口中学的发展情况情况。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又遭到错误批判,被戴上“地主分子”和“历史反革命分子”帽子。1969年11月,被遣送到桃映区大坪公社骆象大队回家坝生产劳动改造。1972年10月落实政策,才回县城居住。1979年1月12日,病逝于江口家中。</p><p class="ql-block"> 杨秀涛的一生,受杨氏家训和革命思想的影响,是热爱并追求艺术的一生,是忧国忧民的一生,是实践“教育救国、教育兴国”的一生,为国家培养了成千上万的人才,是一名具有革命情怀的画家和教育家。</p><p class="ql-block">附:杨秀涛的历史资料(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