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周四,我们还听课去。当我们发觉眼花、耳鸣、掉发、忘事开始伴随,我们已身无长物,或许就剩下坚持了,坚持去学习,去努力热爱生活。</h3><h3> 我们听了郭梅婷老师的一节常规语文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细细品味,她的课,就如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只恨时间太短,都不想下课了。</h3><h3> 我们听课迟到了两分钟,学生们已经安安静静的在听写了,听写字词并注音,还有学生在教室后边的黑板同步听写。时间就如此安静地流淌着 而我却听入神了。大长腿说“你听啥呢”,我说“郭老师的声音太好听,迷住了。”单是念字词就字正腔圆,洋洋盈耳,课堂语言,更是如空谷幽兰,酥软人心。声音就如此好听,自然就有亲切感,老师对学生一定有无形的吸引力。</h3> <h3> 或许有人会说,听写有啥好听的。我认为每一个学科的学习有其特有的特点,听课就观察平平淡淡的日常才是最真。对于初中的孩子,学好语文,首先需要打好字词句的基础,听写字词,默写段落,矫正勘误就是扎扎实实的基础训练。我所看到的全班无不认认真真,没有半个偷懒的,这就是学习的好状态。能正确、熟练、有效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于每一节课的一点一滴的积累。</h3> <h3> 听写完后,郭老师引导学生读、议百草园部分,“为什么把百草园称为‘乐园’?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让学生畅所欲言,感受鲁迅童年时代的生活。那本来就是孩子眼里的世界,学生兴致盎然的七嘴八舌的说着自己的感受。郭老师的脸上始终挂着关爱的微笑(很美!),还同孩童们说自己小时候读这篇文章时印象最深的地方,让孩童们猜猜给老师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美女蛇”,有学生大声说。老师不好意思说“是,那时候老师都害怕晚上不敢一个人在家,就怕墙头出现……美女蛇”,学生们会心的笑了。鲁迅的童年,老师的少年,以及学生们的学习时光就串了起来,或许这就是生活的语文,或许这就是师生间的同理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教育无痕。</h3> <h3> 教室窗外,微风习习,阳光温暖地穿过绿荫,在窗边顽皮地停留;教室内,少年们朗朗的读书声,叽叽喳喳的发言,老师迷人的微笑,伴着悦耳动听的声音……年少的时光,读书的时光就是这样的美好。我沉醉了,沉醉在这散文诗一般的课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