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19年夏天,我们一行12人跟随陶嘉先生在法国西南部深度游。其中有5天时间,我们沿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录的世界文化遗产圣雅各朝圣之路旅游观光。沿途有无数大大小小美丽的村落,今天就把我们走过的一一记录下来。</p> <p>圣雅各之路是前往基督教的圣地之一西班牙加利西亚圣地亚哥孔波斯特拉(Santiago de Compostela)的朝圣之路,与梵蒂冈、耶路撒冷并称为基督教最重要的3条朝圣线路。朝圣之路西班牙语camino de Santiago; 法语chemins de Saint-Jacques; 英语the way of St. James。它的起点很多,可以始于西欧、中欧、南欧和北欧的很多地方,在法国境内就有4条线路,经由比利牛斯(Pyrénées)山通往西班牙北部的圣地亚哥孔波斯特拉,全程(如果从法国边境小镇圣让-皮耶德波尔Saint Jean Pied de Port算起,途径西班牙的潘普洛纳Pamplona、布尔戈斯Burgos、莱昂Léon等地)约800公里,得走上40天左右。这条朝圣之路是全世界仅有的两处与“道路”有关的世界遗产,另一处在日本。美国好莱坞的电影《朝圣之路》讲述的就是从法国小镇Saint Jean Pied de Port到西班牙圣地亚哥孔波斯特拉朝圣路上发生的故事,由马丁.辛(Martin Sheen)主演,很受启迪。</p> <p>这条路公元9世纪就存在,传说公元814年,在西班牙的西部,有位隐士在夜空中看到许许多多的流星坠落在同一个地方,于是出于好奇前去查看,因而发现了耶稣忠实门徒圣雅各的遗体。后来,人们用圣雅各命名这个地方(西班牙语Santiago),又因为流星指引了方向,所以在地名上加上孔波斯特拉(Compostela),表示繁星之地,并在这里修建圣雅各大教堂,将圣雅各的遗体安葬在教堂里。</p> <p>千百年来,千千万万的朝圣者从我们今天要到达的勒皮(Le puy en Velay)接受祝福后,走向1600公里外的西班牙圣雅各。其实,今天在这条路上走的,也不个个都是教徒,他们在路边或地上贝壳图案的指引下,背着行囊,挂着贝壳,沿着大小城镇,田园山峦,走过一座座教堂,翻过一座座山脉,或独行,或结伴,思考着关于爱、关于信仰、关于生命与死亡的终极关怀。不同的起点,不同的目的,相同的终点。</p> <p>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朝圣路上总有贝壳呢?为什么贝壳是朝圣之路的象征呢?我想可能是朝圣者千里迢迢走到海边,总得带点什么东西回去吧,海边有贝壳呀。久而久之,贝壳就成了朝圣之路的象征。前一阵在网上看到一个有关贝壳的传说: 相传圣雅各被谋杀后,遗体用船从耶路撒冷运到西班牙加利西亚海边时,遭遇暴风雨。当时海边正在举行一场婚礼,新郎奋不顾身去拯救圣雅各的遗体,却不幸沉入海底。当他再次浮出水面时,身上覆盖着无数保护他的贝壳。人们相信,这就是圣雅各的保佑。从此,贝壳成了圣雅各的象征,也成了朝圣之路的象征。无论真假,都是一个美丽的传说!</p> <p>1.勒皮</p><p>勒皮全名为勒皮昂瓦莱(Le Puy en Velay),</p><p>法国历史文化名城,孔波斯特拉朝圣之路法国境内四条线路之一的起点,从勒皮出发到达西班牙圣地亚哥孔波斯特拉全程约1600公里。刚进勒皮市,就碰到集市,好不热闹。市区都悬挂着蓝白小旗,一开始我们以为城里有什么庆祝活动,后来问了当地人才知道悬挂蓝白小旗是为了纪念8月15日圣母升天。我们是8月10日到达勒皮的。</p> <p>通往大教堂的墙上有路牌、贝壳和指示牌,告诉朝圣者前往孔波斯特拉还有1522公里。</p> <h3>墙上的圣雅各雕像</h3> <p>穿过广场,沿着商业街,我们拾级而上,通往圣母大教堂的台阶都是鹅卵石和玄武石铺成,两旁都是商铺,不少商铺都卖朝圣者需要的东西,贝壳,拐杖,雨衣,鞋子,背包等,一路上都有贝壳指引向前。</p> <p>整座城市建在一块巨大的玄武岩的斜坡上,而玄武岩的最高处就是我们要去参观的圣母大教堂。</p> <h3>圣母大教堂。</h3> <p>公园十世纪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修建了圣母大教堂,之后成千上万的朝圣者都聚到勒皮,在这里敬拜圣母玛利亚,接受祝福,然后再踏上通往西班牙的朝圣之旅。</p> <p>圣母大教堂附属的美丽回廊。由于后来朝圣者越来越多,教堂就加了回廊,这里也是圣徒们仪事的地方。在回廊里可以清楚地看到圣母玛利亚高高地俯瞰人间,她在保佑她的子民平安如意。</p> <h3>离开勒皮,大巴沿着中央高地一路前行,不时能看到朝圣者走过。朝圣路上有许许多多大小城镇,朝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择镇而息。</h3> <p>大巴走了一段路,停在一处平台让我们休息。山坡下的小镇好美呀!小镇名叫索盖(saugues),是朝圣之路上的必经之地。</p> <p>我们没有进小镇,因为我们要赶路去看Garabit高架桥,这座桥就是电影《卡桑德拉大桥》里卡桑德拉大桥的原形,它那高高的拱弧桥洞勾起我们多少美好的回忆呀!这座桥至今仍作为一架铁路桥在使用。</p> <h3>2. 纳斯比纳斯(Nasbinals)</h3><h3>纳斯比纳斯也是朝圣者的必经之地。这是中世纪的古教堂,罗曼风格。小村大概从来没有来过中国人,对我们的到来,当地人都很好奇。当地的小孩更是好奇地看着我们,他们应该从来没有见过我们这种长相的人!</h3> <h3>教堂门前的地面上有鹅卵石嵌木条的贝壳图案,鼓励朝圣者向心中的圣地前进。</h3> <h3>我们住的朝圣者驿站。虽然是朝圣者驿站,但并不是电影《朝圣之路》里的大通铺,这里有单独的房间,比较简单而已。</h3> <h3>晚餐就在教堂旁边的餐馆品尝法国中央高原特色风味的土豆泥奶酪(aligot)加红烧黄牛肉(主食)。有头道,主食,奶酪,甜点,冰淇淋,正宗的法式传统晚餐。餐馆老板告诉我们,除了前几天来过3个中国人(其中2人法语很好),我们是他接待的第一批中国游客。</h3> <h3>第二天一早离开纳斯比纳斯,等车时看到一位背包上有加拿大国旗和魁北克省旗的女士,四十多岁。我们断定她来自魁北克,顿觉很亲切。上前和她聊天,果然不错,她是来走朝圣之路的。</h3> <p>3. 圣科姆德奥尔特(Saint Côme d'Olt)</p><p>这是去Saint Côme d'Olt小村的路上,我们停在一座修道院前,修道院前有朝圣者和贝壳标记的装饰座椅,游客可以坐在上面拍照留念。这张座椅可能是后来放在那儿的。照片来自陶嘉先生。</p> <h3>小村有个罗曼风格的螺旋顶教堂。教堂16世纪初建成,螺旋式尖顶曾多次被雷电击毁,现在看到的是九十年代重建的。</h3> <h3>教堂的大门古色古香,历史悠久。两扇橡木门上有365颗钉子,约五百年的历史。</h3> <h3>小村的地上有贝壳图案指引方向。</h3> <h3>小村都是石头房子,高高的,有防御功能。</h3> <h3>小村沿着美丽的洛特河而建,远处的尖顶就是螺旋顶教堂。</h3> <h3>正好是周末,又碰到小村的集市。</h3> <p>4. 艾斯巴里翁(Espalion)</p><p>艾斯巴里翁是一座小城,离我们结束参观的小村Saint Côme d'Olt只有4公里。我们先去看了一座中世纪罗曼风格的教堂。</p> <h3>别看它外表简朴,里面石雕壁画十分精美,可惜还没有被修复。</h3> <p>这座小城舒适宁静,洛特河穿城而过。罗马古桥古堡古建筑都保存完好。</p> <h3>河边有一尊朝圣者雕像,贝壳图案指引方向。下面的石头上刻有数字,告诉朝圣者,从这里到西班牙孔波斯特拉还有1368公里。</h3> <h3>古桥下现在还能看到当年码头的痕迹。</h3> <h3>河的另一边,有一尊穿着潜水服的铜质雕像,因为这里是发明潜水衣的法国人奥古斯特.德内鲁兹(Auguste Denayrouze)的家乡,小城的人民在河边竖起铜像,向这位伟大的发明家致敬!</h3> <p>我们去吃饭的路上,经过一座教堂,本来想进去看看,但里面有活动不让进。过了一会,可能活动结束,有人陆陆续续从教堂里走出来。我发现去教堂的基本都是老年人。是呀,年纪大了自然会想到来世,思考灵魂归属的问题。</p> <p>5. 艾斯坦(Estaing)</p><p>沿着洛特河,我们来到法国前总统德斯坦(Valéry Giscard d'Estaing)的家乡艾斯坦村。</p> <p>艾斯坦小村既是最美村庄又是最美三朵花小村。法国全境有两个不同的评选机构,分别评出“最美村庄”和“最美鲜花小镇”。入选最美村庄有三个必要条件:1)常住人口不超过2000人;2)村庄上要有2处被官方认定的历史文化古迹;3)必须严格限制工程建设以免破坏村庄的整体风貌。而最美鲜花小镇的评比,是从一朵花评到四朵花,花朵越多小镇越美。</p> <p>罗马古桥</p> <h3>小村的最高处是德斯坦家族的古堡,游人可以买票进去参观。</h3> <h3>古桥上有一尊德斯坦家族前辈的雕像。</h3> <h3>古桥上的朝圣者。</h3> <h3>参观小村的教堂,一座中世纪的古教堂。</h3> <h3>6. 贡克(Conques)</h3><h3>贡克村建在群山之中,朝圣路上最重要的中世纪古村落。用陶嘉先生的话说,这是一个有灵魂的地方。</h3> <h3>一清早我们就在村里漫步,整座村落云雾缭绕,宛若仙境。</h3> <h3>洛特河谷一带的房子都是差不多的建筑风格,瓦片是一层一层钉上去的。</h3> <h3>漫步这座中世纪古村,时间仿佛停留在这里。小村高高低低,都是石头房子,每条路都能通到你想去的地方。</h3> <h3>我们住在小村的中心,走出来便是商铺,应有尽有。我们沿着台阶一直走到小村的最高处,不论往哪里走,都能看到教堂,教堂是村里最重要的地方。</h3> <p>贡克村拥有一座法国最高的罗曼风格的教堂。</p> <h3>教堂的大门上有非常精美的石雕《最后的审判》,在太阳光线的照耀下,熠熠生辉。</h3> <h3>教堂的确很高。晚餐之后,我们去教堂听了一场管风琴演奏。</h3> <h3>和教堂里的修士聊天,修士说,很少看到中国人来这里,看到的中国朋友都是陶嘉先生带来的。</h3> <h3>一路上看到朝圣者走过。</h3> <h3>这家人爸爸妈妈带着两个学龄前孩子去朝圣,两个孩子骑在毛驴上,毛驴上还驮着行李。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去朝圣的路上,已经不光是靠双脚走路了,有骑毛驴的,有骑自行车的,还有开一程车,自己走一程的。</h3> <h3>7. 罗卡马杜尔(Rocamadour)</h3><h3>前往多尔多涅(Dordogne)河谷沿岸、耸立在悬崖峭壁上的小村罗卡马杜尔,它属于南部比利牛斯大区的洛特省,是法国历史悠久的朝圣地之一。</h3><h3><br></h3> <h3>小村很像我们以前去过的圣米歇尔山,不少团友都有这种感觉。</h3> <h3>我们拾级而上,眼前的景致越来越好,可以俯瞰到主街上人来人往,一派热闹祥和的景象。</h3> <h3>山门</h3> <h3>另一个山门</h3> <p>教堂在山上,教堂的外观根据地势依山而建。圣母玛利亚高高地站在教堂顶上,圣洁美丽。</p> <h3>神父在介绍教堂的历史。</h3> <p class="ql-block">8. 菲雅克(Figeac)</p><p class="ql-block">菲雅克是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是破译埃及象形文字的法国人商博良( Jean-FrançoisChampollion)的故乡。刚一进城,到处都可以看到商博良的名字,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街名、广场名和商铺名到处都有。小城的人民以商博良为傲,用这种方式永久地纪念他。</p> <p class="ql-block">商博良。我们在菲雅克参观了世界文字和书法博物馆。博物馆的一位讲解员用法语给我们详细介绍了世界文字的历史,陶嘉先生给我们作翻译。</p> <p class="ql-block">最早发明22个字母的是腓尼基人,后来希腊各城邦在长期经商贸易中又增加了4个字母,并改进了发音规则,使得地中海沿岸小亚西亚等区域都能听懂彼此说话。今天西方的各国语言都是建立在腓尼基人发明的字母之上。</p> <p>尚博良故居旁的象形文字广场,是一位美国建筑师设计完成的。广场的地上是一整块几倍大于罗塞塔石碑的复制品。</p> <p>罗塞塔(Rosetta Stone)1:1复制品。罗塞塔石碑的原件在大英博物馆埃及馆的入口处,是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为什么这件复制品会在世界文字和书法博物馆呢?它和商博良又有什么关系呢?</p> <p>1798年拿破仑率领爱将傅立叶(傅立叶就是那个发明傅立叶变换的科学家)远征埃及时,法军发现了这块叫罗塞塔的石碑,上面有难懂的埃及文字。1801年拿破仑的军队被英军打败,按照规定法军只好把在埃及搜刮来的文物全部悉数交给英军。在移交石头前,傅立叶做了一幅碑拓带回了法国。有一天,一个朋友去看傅立叶,还带了他十一岁的小弟弟,这个小弟弟就是商博良。傅立叶把碑拓展示给朋友看,小弟弟商博良对上面的象形文字十分感兴趣,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破译了埃及象形文字的字母表,从而成为世界著名埃及学的专家。</p> <p>法国西南地区山清水秀,在洛特河谷和多尔多涅(Dordogne)河畔,有一大批美丽的小村落蜿蜒伸展,除了昨天去过的罗卡马杜尔,还有圣西尔.拉波碧(Saint-Cirq-Lapopie),多姆(Domme),贝纳克-卡泽纳克(Beynac et Cazenac),圣爱美隆(Saint Emilion),和La Roque Gageac等。</p> <p>这是我从大巴车窗里拍的贝纳克-卡泽纳克村口。朱丽叶.比诺什主演的《浓情巧克力》就在这个小村拍摄。在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薇安.罗歇(Vianne Rocher)带着女儿披着红斗篷,就从这个斜坡走进了兰斯昆尼特(Lansquenet),开启了她不同凡响的人生道路。</p> <p>9. 圣西尔.拉波碧(Saint-Cirq-Lapopie)</p><p>远远望去,整座村庄建在悬崖峭壁上,红色的瓦顶,米白色的墙面,掩映在群山之中,美不胜收。最高处是教堂,是朝圣者必去的地方。</p> <p>小村高高低低,台阶忽上忽下,条条小路通往我们集合的地方。我们边走边欣赏小村的建筑、橱窗、住家门边窗前的鲜花,感觉很美好,也很满足。</p> <p>陶嘉先生带我们去看村公所、村公所附近的一口老井,还去看了英法百年战争时的一个战略要地。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我们离开拉波碧村。</p> <p>10. 卡奥(Cahors)</p><p>继续沿着圣雅各朝圣之路前往下一个重要城镇卡奥,洛特省的省会城市。漫步朝圣者的必经之地卡奥罗马古桥瓦伦特(Valentré),世界文化遗产。</p> <p>12世纪中叶开始建造罗马古桥和周围的防御壁垒,到了13世纪,大批的银行家和投资者纷纷来到这里,卡奥成了欧洲商贸活动的中心。教皇约翰出生于卡奥,是他在1500年前后建立了卡奥大学。</p> <h3>团友在罗马古桥上。</h3> <p>参观圣艾蒂安教堂(Saint-Etienne Cathédrale),始建于1119年。教堂只有中殿(nave),没有两旁的走道。它有两个装饰精美的穹顶。</p> <p>教堂门上墙上的石雕华美精致。传说,教堂里有件圣物,是耶稣的帽子,由红衣主教Géraud在12世纪带到卡奥。人们相信,这顶帽子曾在棺材里戴在耶稣的头上。</p> <p>时间还早,陶嘉先生让大巴开到山顶平台,在那里可以俯瞰整个卡奥城。卡奥躲在洛特河的角落,整座中世纪古城被水围绕。从上往下看,绿树红瓦,非常漂亮。不少当地人在平台上欣赏卡奥风光,也有学生在聚会玩耍,这里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地方。</p> <p>11. 欧维拉(Auvillar)</p><p>离开卡奥,我们到达另一座最美小村欧维拉。</p><p>欧维拉位于洛特河(Lot)和加龙河(Garonne)交汇处。</p> <h3>我们下榻的"钟楼酒店"。</h3> <p>这是一个三角形的广场,有三个出入口,中间是座圆形的亭子,是以前的农贸市场。市民在这里交换谷物,鱼肉和生活必需品。周围的房子也很漂亮,拱门和拱廊相连。小村旅游部门的一位女士专门给我们介绍小村的情况,我们在那儿买了不少当地的农产品,葡萄酒,果酱,乌梅,葡萄干等。</p><p><br></p> <p>12. 默瓦萨克(Moissac)</p><p>默瓦萨克是从勒皮出发的朝圣路上我们到达的最后一个小镇。</p> <p>圣皮埃尔教堂(Saint-Pierre),教堂正门上方和两侧都是石雕,石雕上的人物有的很有东方韵味,是不是那时开始就有东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p> <p>圣彼得修道院(Saint Peter's Abbey),又称默瓦萨克修道院,9世纪开始建造,到了11世纪,由于克鲁尼修道院的复兴,圣彼得修道院也开始红红火火。1047年,从克鲁尼修道院来的修士Durand of Bredon成为圣彼得修道院院长,他后来又成为图鲁兹地区的主教大人。</p> <h3>世界上最古老最美丽的基督教克鲁尼教派的寺院大回廊。</h3> <p>默瓦萨克的回廊建于1100年左右,是典型的罗曼风格。大理石柱头上都有精美的雕塑,柱头连接拱形廊顶(tympanum)是13世纪的哥特风格,是那种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美!</p> <p>12世纪时,有100多位修士在这里生活,他们严格按照本尼狄克教规( Benedictine Rule)每天诵读教规,抄写经文,因而保存下来许多文化遗产。大部分手抄经文现在都收藏在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里。</p> <p>从欧维拉去默瓦萨克的路上经过一座铁桥,是埃菲尔先生设计建造的。</p> <p>离开默瓦萨克后,我们没有继续往西南走,而是朝西北走,前往西北港口城市波尔多(Bordeaux)。从波尔多回巴黎的路上我们还走过十几个朝圣路上重要的城镇村落,比如佩里格(Périgueux),普瓦捷(Poitier),夏特儿(Chartres)等,因为这些城镇村落不在我们从勒皮出发的朝圣线路上,所以就不写在这里了。</p> <p>我们在陶嘉先生的陪同下从勒皮一直走马观花到达欧维拉,差不多走了法国境内一半还多一点的朝圣路线(约440公里),再往下走,经过莱克图尔(Lectoure),孔东(Condom),欧兹(Eauze),阿杜尔河畔艾尔(Aire sur l'Adour)和纳瓦朗(Navarrenx),就到达法国边境小镇圣让-皮耶德波尔(Saint Jean Pied-de-Port)(还有约310公里)。</p> <p>电影《朝圣之路》中,马丁.辛扮演的美国眼科医生汤姆从法国边境小镇圣让-皮耶德波尔(Saint Jean Pied de Port)出发一直走到西班牙圣地亚哥孔波斯特拉,全程约800公里,这段路被称之为法国之路(Camino Francés)。为什么绝大部分在西班牙境内的线路要被称为法国之路呢?离开法国边境小镇Saint Jean Pied de Port进入西班牙,对朝圣者来说,第一个地标是一座罗马古桥“女王桥”。摩尔人(伊斯兰人)曾经占领并控制古桥长达几个世纪。西班牙天主教“光复运动”胜利后,纳瓦尔王国恢复对这里的统治,从邻国法国招募了大批同为天主教信仰的雇佣军守护女王桥。雇佣军沿着法国境内的朝圣之路走到此地,从此这段路得名“法国之路”(Camino Francé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