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b></p> <h1>我很庆幸自己的职业是一名人民教师,也很珍惜和每一个孩子的相遇。我愿意自己就是那“一棵树”,“一朵云”,“一个灵魂”,尽己所能,去摇动、推动、召唤每一个与我相遇的孩子。</h1> <p class="ql-block">2019年10月26日,“国培计划”甘肃省项目县县级教师的培训,我收获颇多。开班典礼,初见丁红梅老师,未曾交流,但我一眼就认定她是我的女神,喜欢她丹唇未启笑先闻的姿态!更折服她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p> 诊断课一一同课异构,精彩纷呈! <p class="ql-block">杜天奎老师,导入语“我们今天不上课,周六上啥课呢,我带你们游一个地方一一富春江”,一句接地气的导入,引起了在座的情感上的共鸣,这是他最出彩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r></h1> <p class="ql-block">质朴归真的张小民老师,诠释了一个人最好的气质是书卷气,一位语文老师最好的气质是文学气。听他的课,于我最大的启示就是课堂它应该是温良的、有温度的、温暖的,而真正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有匠人之心,摒弃浮躁、安静专注地雕琢每一个孩子;真正的语文教师应该用博学和气度,将教室的宽度无限延展!</p> 评课议课 <p class="ql-block">如果说教育即生长,那么对于学生的生长,教师最大的使命就是力所能及为他们提供好的环境。美好的教师自身就是好的环境。</p> 讲座 <h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下午,张老师的专题讲座一一《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中学语文教学》,用"误尽苍生是语文,穷尽一生很难把它学完"开场,详细具体的解读了核心素养目标,以《愚公移山》为例,张老师说,这篇文章教育的基础理念就是“立德树人”,作为教师,我们要为祖国培养出怎样的人才呢?首先品德一定要端正,要有一颗爱国的心,如此看来,我们的语文课是多么的重要!</b></h1> <p class="ql-block">张老师讲“什么是绿色高效课堂",深入浅出,让我们明白: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可以通过一篇篇优美的正能量满满的文章,触及孩子们的灵魂,教会他们做人,做一个善良、正直、有爱心、懂得感恩,热爱祖国的好少年,让他们在合作中竞争,在宽容中成长。 最后他语重心长的提醒说,指导阅读,一定要去把握与孩子们成长有关的话题!</p> 感悟 <p class="ql-block"><b>说实话,《愚公移山》我也讲过多次了,但也总是依照教材,浮光掠影、按部就班的去讲,没有深挖教材本身所蕴含的价值,也没有用心去思考设计教学环节,使得本可以很精彩的一篇课文被我教的寡淡无味。更别说触及孩子们的心灵了。</b></p><p class="ql-block"><b> 有时我觉得上课就像是做饭,同样的食材,用心去做,火候、咸淡、用量的多少、食材的配比等等都拿捏好了,做出来的就是美食,既养眼又养胃。反之,同样的食材没有用心去做,就味同嚼蜡了。印象中,我在讲史铁生《秋天的怀念》的时候,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学生,快下课的时候,我看到有学生的眼角含有莹莹的泪光,而我的声音也有些哽咽,下课后,感觉特别好,觉得除了上好了一节语文课,自己还给学生们的灵魂上带来了一些东西,亲情、感恩、温暖、坚强,这些词语在这节课中渗入了孩子们的心中,触动了他们的灵魂。</b></p><p class="ql-block"><b> 我上过类似这样的课还有一些,但扪心自问,不多。总是有各种理由使我们疲于应付的去上课,得过且过的去上课,如果我们能潜下心,静静地思考,用心地去策划、设计每一节课,那我们也就能达到张老师所说的“绿色高效的语文课堂”了。</b></p> <p class="ql-block">学无止境有佳境,教有良法无定法!做一名美好的语文教师,去摇动、去推动、去召唤每一位与自己相遇的孩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