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82年初识简繁,我不足20,他也尚未而立,那时我刚工作不久,他也正在跟随一代国画大师刘海粟读研究生,作为刘海粟一生所带的唯一一个研究生,为完成毕业创作,来到了怀远,又去了万福,就这样,同姓同族的我们,在万福这个怀远西南边陲小镇不期而遇,临别时甚至没有一场饭局,之后便没了联系,直到2009年,我们再次重逢,已阔别整整27年。</h3><h3> 这十年,我们始终保持着联系,每次回国之前,他都会提前告知我,尽管行程匆忙,他也总会挤岀点时间,那怕就短短几个小时,其实我清楚,偶尔的机缘让我们相识,重逢后的我们已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亲情,他这样一个在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美术界极具影响力的人,有多忙可想而知,五年写下130多万字的《沧海》,详尽的描述了其跟随刘海粟大师学习生活及与师母夏伊乔交往的历程,其书作发表后引爆中外美术界,又花了近三年写下了洋洋数十万字的《沧海之后》,批判性的描述了二十世纪海外美术家命运,再次引起轩然大波,我也仅能从他的两部大书中了解些他命运的艰辛,特别是对于绘画,象我这样的门外汉,他的艺术成就及其中国画、水墨画等作品,只是会通过互联网网搜“刘海粟、简繁”和他的博客,去读那些铺天盖地的评论文章。</h3><h3> 这次回国到今天整一个月,当天到达时我接他来怀远小聚,今天让我去拿他给我的画作,又匆匆作别,他告知我,今后要做的就一件大事了,那就是全身心绘画,完成自己的系列作品,作为刘海粟大师一生所带唯一的研究生,他必须给历史作个交待。</h3> <h3><b> 简繁书集</b></h3> <h3>人民文学岀版社2000年出版《沧海》</h3><h3>第一部:背叛</h3> <h3>人民文学岀版社2000年出版《沧海》</h3><h3>第二部:彼岸</h3> <h3>人民文学岀版社2000年出版《沧海》</h3><h3>第三部:见证</h3> <h3>人民文学岀版社2002年第二版上、下册</h3> <h3>人民文学岀版社2002年第二版上、下册</h3> <h3>人民文学岀版社2015年第三版上、下册</h3> <h3>人民文学岀版社2015年第三版上、下册</h3> <h3>人民文学岀版社2015年出版《沧海之后》</h3> <h3><b> 简繁画册</b></h3> <h3>2008年11月,安微美术岀版社出版《沧海扬波:刘海粟衣钵传人简繁》</h3> <h3><b> 简繁绘画作品</b></h3> <h3><b> 简繁与刘海粟、夏伊乔</b></h3> <h3><b> 简繁风采</b></h3> <h3>简繁与星云大师</h3> <h3>简繁与范曾</h3> <h3>简繁(中)与史国良(左)、丁绍光(右)</h3> <h3>简繁与丁绍光</h3> <h3><b> 简繁∵我的书</b></h3> <h3> 下面是我2009年写的一篇博客,原文照搬,简繁在其《沧海之后》书作中,也描述了我们初识、重逢的这段经历。</h3> <h3><b> 又见简繁</b></h3><h3><b><br></b></h3><h3> 2009年9月30日晚,在蚌埠“金满楼莱特酒店”,我再一次见到了阔别27年的简繁,这次相聚可以说是我多年梦寐以求的期盼,依然是那件在网络上时常见到的浅棕色与深色花纹相间的休闲杉,让我在看到他的第一眼时,就有十分亲和的感觉。这一次相聚,也是我们事先约定的,他确定从洛杉矶回国前,就把行程告知了我,毕竟27年前的那次相遇是一次机缘,也促成了我现在能够与已功成名就的大师把酒畅谈。</h3><h3> 1982年初春,时为刘海粟研究生的简繁,为准备研究生毕业画展,在完成了一组描写煤矿工人生命主题创作后,特意安排要到边远农村进行一组农村题材的创作,经怀远县书法协会的介绍,来到位于怀远县西南的边远小镇万福,在怀远县汽车站候车时,遇到也是实习写生的安徽艺术学校的几个学生,他们便结伴一同乘座当时唯一的每天一班的怀远至万福的公共汽车,当时县城开往边远乡镇的公共汽车是下午从县城发车,第二天早晨再返回县城,他们到达万福时已是傍晚时分,下车后,他们便寻问当地的老百姓有没有旅馆能够住下来,那时在那样一个边远小镇,真的是无法找到旅馆的。简繁在与车站边上一个小商店的主人攀谈时说到他姓简,刚好那个小店的主人是我认识的,是他告诉简繁农行营业所有一个姓简的,你去找他。</h3><h3> 当时我是在怀远县农行万福营业所工作,那时我还不满20岁,刚分配到那里工作一年时间,汽车站边小店的主人是我在怀远二中读书时学生食堂的工友,我们很熟的,如果简繁不是遇到了他,怕是就在万福这样的小地方,同姓同族的我们也无缘相识。</h3><h3> 他们一行直奔我的工作单位,我刚好准备下班,他们来到营业间说要找我,我很纳闷,听简繁说明来由,又是姓简,真是很高兴,因为毕竟我们这个姓在当地是极少的姓氏。我二话没说,就先安排他们住下,那时,营业所的条件太艰苦了,三间砖瓦沿街面营业用房,中间一个小院子,后面便是一排七间的职工宿舍,每间大概只有不足15个平方,先期工作的同志都是每人一个单间,我和另外三个参加工作不久的职工每俩人一间,由于他们一行五六个人,我和同事商量,囤出我和另一同事的这间房给他们住,我们四个挤一间房,好在都是单身,又没有多长时间。</h3><h3> 那时,我毕竟是刚参加工作,大概每个月的工资也就20多元,也只能是尽我所能,给他们一个歇脚的地方,也没有能力再为他们多做些什么,从交谈中得知我和简繁祖籍都是固镇县磨盘张乡简庙村的,论辈分他还长我一辈,亲近感不言而喻,以至于多年以后,尽管还不知道简繁已有了如此大的成就,还时时想起如果当时能有现在的条件,一定会好好的招待他一番,毕竟是同根同族,也毕竟只有短短的二十多天时间。</h3><h3> 在万福写生的那短短一段时间,他们一行每天一大早便带着干粮,背着画架出去,总是很晚才回来,尽管我为他们安排了在供销社食堂搭伙就餐,但还是难得见到他们能够赶上就餐的时间,就是从那时,也是从他们身上似乎感觉到了从艺的艰辛。</h3><h3> 我再一次知道简繁,是从蚌埠日报上看到,已留美定居且成为大画家的简繁荣归故里,尽管那时的记忆已显得有些模糊,但还是从报载的介绍中确定他就是那个简繁。</h3><h3> 能够联系上简繁也是偶然,今年春节后的一天,我和蚌埠市的一位领导在一次聚餐中,他提到简繁,我向他介绍了27年前的那次偶遇,是他告诉我,简繁每年都会回来,并表示如果今年回来会通知我与简繁见面,听说能与简繁联系上,真是有说不出的高兴。也没等那位领导说的待简繁回来时再联系,我便在互联网上搜寻简繁,今年4月,我终于通过互联网找到了简繁的新浪博客,当我在他的博客上留言试探:您就是固镇简庙的那个简繁吗?他马上回复:我就是那个简繁,当我说到那次他在万福写生的情况并告之我是谁后,尽管已时隔27年,他仍记忆犹新。</h3><h3> 联系上了简繁,我们便有了更多的在网上的交流,通过互联网和他的博客,浏览了大量关于他的情况,也欣赏了他的大作《沧海》,书中描绘了他师承刘海粟大师后,跟随刘海粟大师攻读硕士及毕业后随其助理,后师徒又于美国洛杉矶相聚,通过其本人的大量的生活笔记和刘海粟及其夫人夏伊乔近300卷谈话录音,向世人展现了一代大师刘海粟为人鲜知的传奇经历。同时作为书作的主人公之一,其自身历经坎坷、刻苦求艺并师承大师衣钵,成就今日辉煌也略见一斑,尽管我对绘画知之甚少,还是领略到了他作品的气势恢弘。</h3><h3> 国庆节假期刚刚度完,我约简繁到怀远来走走看看,他欣然应允。怀远县隶属蚌埠市,距蚌埠市十几公里,尽管是个小县城,但怀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唐虞时代,怀远就是涂山氏国的聚居地,为淮河文化、大禹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涂山——白乳泉风景区现为安徽省重点旅游风景区,拥有禹王宫、白乳泉、启母石、卞和洞等名胜古迹,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妻倚山望眼欲穿盼夫归,后化为一尊石头的传说流芳百世。</h3><h3> 我们从涂山脚下出发,用了大约40分钟到达了禹王宫,站在山顶上,怀远全城尽收眼底。故人岭南廖康健曾撰联云:</h3><h3> 片帆从天外飞来,劈开两岸青山,好趁长风冲巨浪。</h3><h3> 乱石自云中错落,酿得一瓯白乳,合邀明月饮高楼。</h3><h3> 位于淮河两岸的荆山、涂山现已被横跨在淮河上的荆涂大桥相连,荆涂大桥是2001年才始建的,既拉近了怀远与蚌埠的距离,又将荆涂二山连接。</h3><h3> 再往北看,涡河上的四座大桥将位于涡北的新城与荆山脚下的老城联为一体。涡北新城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规划建设,政府及所辖机构相继搬迁,现代建筑与古朴民风遥相呼应。</h3><h3> 下山时已近中午,我们来到了“禾泉农庄生态餐厅”,品尝生态农家菜和石榴美酒。</h3><h3> 下午,我们乘车经荆涂大桥来到位于荆山脚下的白乳泉。白乳泉,原名白龟泉,泉畔旧有石记云:“唐正(贞)元中,(泉)随白龟流出”,故名。苏东坡曾誉此泉“天下第七泉”。位于白乳泉北侧的石榴园,树枝被挂满的石榴压弯了腰,让人垂涎。乳泉西侧,凌峙于梅涧之上的望淮楼,为安徽督军马连甲等捐款所建,楼上画栋雕栏,明窗亮格,是游人乐于登临之地。10月,又恰逢石榴成熟时,楼阁内,一弘乳泉酿茗茶,赏楹联壁画,品石榴香甜,观淮水浩浩,实乃意境幽幽。</h3><h3> 交谈中,简繁不时流露出对海粟大师及师母夏伊乔的敬仰,尽管从师学艺是那样的艰难,有时甚至遭受凌辱,但海粟大师一生对艺术的忠诚与挚着还是深深的感染了他,也使桀骜不驯的他能够令人难以置信的放弃跟随大师的名利光环,坦然面对自己,只身跨越重洋,历经磨难而又挚着的潜心研究水墨艺术,成就了今天享誉海外的成就与辉煌。</h3><h3> 又见简繁,他送给我的凝聚他多年心血的大作《沧海》,还有那本《沧海扬波—刘海粟衣钵传人简繁》的大型画册,尽管此书的电子版本和他的画作,我已在其博客中数度阅读和欣赏,今天再一次阅读和欣赏,仍让我有爱不释手的感觉。</h3><h3> 对于他的评价已广见于媒体报端,此时再好的文字也已苍白无力,平和、谦恭、深邃是他给我的印象。三个月的归国旅程,我们也仅有短短的几次相聚,这次回国,他其实有着更多的对未来的规划,期待着他所规划的描写刘海粟及海外华人艺术家的书作和影视系列作品不久就会面世,也期待着他的下一批水墨作品展览成功。</h3><h3> 刘海粟所言“他日当独执中国画坛之牛耳也未可量也”、“简繁有可能成为中国二十一世纪的大师”是对他最高的褒奖,夏伊乔书赠他的“精神千古”也必将激励简繁奔向中国水墨画之颠峰。</h3><h3> 祝福您,简繁!</h3><h3> 2009年12月31日于蚌埠</h3><h3><br></h3> <h3> 不几日后,简繁将再次告别故土,远涉重洋,回到那片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里,全身心的投入创作,为传承大师衣钵,为给历史一个交待,用画笔去描绘、用生命去泼洒艺术的辉煌。</h3><h3> 期待您的好消息,更期待下一个重逢时刻!</h3><h3> 祝福您!保重身体,健康平安!</h3><h3><br></h3><h3> 2019年10月26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