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安徽书画名家交往的那些事儿

辛翁

<p class="ql-block">记忆中的安徽名家风采</p> <p class="ql-block">三十多年前,由于工作的需要,我曾与当时的安徽文艺界的一些名人名家有过交往。他们的言谈举止给我留下了美的记忆!他们不仅艺术造诣高深,人品也值得称道丶敬仰!真正的德艺双馨!</p><p class="ql-block">鲁彦周,安徽省巢湖市鲁集人,是著名的作家丶编剧。还是在少年时代,我先是看了他的电影剧本《凤凰之歌》(1957年发表,获中国电影剧本三等奖),后来又看了黑白电影《凤凰之歌》,取材于农村山区的传奇故事深深打动了我年轻的心灵,尤其是主题歌“山中的凤凰为何不飞翔”,让我从少唱到老!心中也一直装着鲁彦周的光辉形象!</p><p class="ql-block">1983年,鲁彦周下乡采风,到了含山县,我有幸接待了这位心中的偶像。我陪吃丶陪喝丶陪行——鲁老衣着简朴,着一身黑色风衣,已经旧了;食宿简单,那时没有x项规定,但他有规則,早餐,一碗稀饭,一个鸡蛋,一个馒头足矣!中晚四菜一汤行了,喝点小酒,但从不超过二两;下乡简行,县里只要我一人带一部车。他走村串户,用家乡话问这问那,与农民亲如家人!(他不让我介绍他的身份)。三天跑了南丶北丶中,很少发表高谈阔论!</p><p class="ql-block">他不是书法家,但为酬谢我简单的接待服务,临别前,要我拿来文房四宝,给我留下了墨宝。书写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中的“北凕有巨鱼”给我作纪念!</p> <p>鲁老夫人张嘉画,鲁老题字。</p> <h3>本人与鲁彦周夫妇当年的合影(左第三人是鲁彦周,第二人是本人)</h3> <p class="ql-block">鲁老第二次到含山,大约是1990年,他和老伴张嘉女史一道,仍然是我全程接待。这次来含山,重点是调研运漕古镇的“前世今生"。他说解放前曾到过运漕,当时有“小芜湖”之美誉,船只如云,商贾如云,甚是繁华!他对运漕有着深情。调研得也很详细。这次来含山,一路上谈笑风生,有时讲一些有趣故事,有时也谈自己的经历,和蔼可亲,用他的话说“你我是老朋友了"。</p><p class="ql-block">当时,我正在负责《昭关》古建筑的修复工程。他询问了我的有关设想,我趁机和盘托出:“伍相祠"三字,我想请省人大副主任陈基余题 写,因为昭关修复工程完全是靠化缘集资,陈从国家文物局要了钱,贡献最大。故,请他题写,我也办得到。至于其他,如关名,“昭关"二字,我想请赖老(少奇)题写;“雄踞吴楚"我想请葛介老(介屏)题写;伍相祠外对联,我想请张良勋(当时省书协主席)题写;祠内对联,我想请张翰(安徽省书协前主席)题写。只可惜,我都无法拜请!我只顾说我的设想,忘记了也请鲁老撰写对联,现在想来,也是一大遗憾。可是,鲁老听后毫不介意,笑着说:“你的设想很好,要求很高,事成了,含金量也很高!这样吧,我来助你一把。"这就是名人名家的博大胸怀!</p><p class="ql-block">鲁老给远在广州的赖老写了信。不久,赖老寄来墨宝“古昭关”并附一封亲笔信。鲁老电话通知我去省城——寿春路38号小红楼,到他家作客并讨回赖老的墨宝。我去他家后,第一件事,就是领我到电脑房打开电脑,让我拜读他的文章《运漕行》。</p><p class="ql-block">在鲁老的介绍下,我一一拜访了葛介屏丶张翰丶张良勋,一文钱不花地得到了他们的题字!圆满地实现了我修复古昭关工程关于联丶匾题字的初衷!</p><p class="ql-block">赖少奇丶葛介屏丶张翰丶张良勋皆是安徽省书法界的泰斗!赖少奇更是世界名家!而他们都是虚怀若谷,德艺双馨的大家!有他们给含山县昭关贴金,含金量委实很高!</p> <p>张建中,山东高密人,著名书画家,艺术教育家,联合国艺术教育学会第一个中国会员。黄山画派领军人物,其国画风格独特,享誉国内外。</p><p>我和张老也是有缘。五針松曾珍贵一时,张老有两盆五针松,送到太湖山养鹿场过冬。我慕名赶去拜见,并请张老到昭关宾馆作客。张老爱饮酒,我当时虽不胜酒力,也“舍命陪君子"!酒酣耳热之后,张老侃侃而谈,我亦言语放肆,彼此交谈甚欢!从此结了良缘!</p><p>次年,由于好友王涌(当时安师大教师,后调安庆师范学院艺术系任教)的再次引见,张老又来含山作客,并决定把“安徽省首届硬笔书法协会成立大会"在昭关宾馆举行。张老任协会主席,王涌任副主席兼秘书长,聘不才为副秘书长。</p><p>大会仪式完毕,张老左右手开弓,为昭关宾馆题写“宾至如归,亲若家人"!(左右手同时书写不同的字,我是第一次看到,也是平生唯一看到的一次!)</p><p>张老在含山小住期间送我三幅画:雄鸡报晓丶竹兆三多丶高瞻远瞩。惜哉,前两幅画被友人借去临摹,然借画之人,意外归天,画亦石沉大海,仅剩第三幅,现仍高挂在我的会客室。</p><p>王涌曾在老家无为县三汊河农村建有书屋,名:“半间书屋",命不才写了叙文,由张建中书写“半间书屋"眉匾。张老看了我的拙文,很高兴,亲笔用小行楷书写了全文,并落款:谢毓梁撰文,张建中书录。这对我来说是何等欣慰!又足见真正的大家又何等的恭谦!</p><p>王涌因病英年早逝,张老惊悉噩耗,从合肥赶赴含山,约我一道,经运漕去无为三汊河农村悼唁!足见大家也重情重义!</p><p><br></p> <p>在昭关宾馆成立安徽硬笔书法协会现场(主席台前排最中央的是张建中,右边的是本人)</p> <p>张建小行楷(本人撰文、张建中书法)</p> <h3>张建中画</h3> <h3>张建中画</h3> <p>我曾借工作之便,诚邀省内一些知名的书画家来我县搞笔会。安师大教授丶版画家郑震丶安徽日报美术编辑郑若泉主任丶安徽省书协主席张良勋、安徽省名画家郑伊农、淮南市书画家郑子枫等名家拨冗光临,屈尊下就!一时间,昭关宾馆文人荟萃,热闹非凡!一大批书画爱好者涌入昭关宾馆,把书画家围个里三层外三层!争先恐后向书画家们索书求画。书画家们也不拒绝!我不好意思去求书画,只是忙前忙后的服务。…………</p><p>喜出望外的是,郑震丶郑若泉丶郑伊农、郑子枫每人送我一幅画。我如获至宝,三十多年了,我一直悬掛在我客厅。每次看到这些画,都会感谢他们!敬重他们!</p> <h3>郑震教授</h3> <h3>郑震画</h3> <h3>郑震画</h3> <h3>郑若泉主任</h3> <h3>郑若泉画</h3> <h3>郑若泉画</h3> <p>郑伊农山水画</p> <h3>郑子枫画</h3> <p>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亦垂垂老矣!这些名家的音容笑貌仍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脑海中!我景仰他们!怀念他们!仍健在的,我祝他们幸福安康!已作古的,我祈祷他们天堂快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