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真经满行囊,化作春雨润长沙——2019年长沙市小学科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圆满结业

田心校园

<h3>  2019年10月20日至26日,长沙市小学科学骨干教师一行50人在北京教育学院进行为期一周的研修。此次研修活动是根据《关于下达2019年长沙市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的通知》文件要求,由长沙教师发展中心负责组织,委托北京教育学院举办的研修活动。研修活动于10月26日在北京教育学院圆满的拉上了帷幕。</h3> <h3>  遥记得初来那日,学员们带着行囊初抵北京,北京教育学院班主任王秀艳老师将我们从车站接回教育学院。培训伊始,由南至北的些许气候不适应,也在丰富的活动中渐渐消弭不见。</h3> <h3>  首场讲座由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彭香教授给我们主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解读》,彭老师从“新课标新在哪?”、“新课标修订的主要内容的特点”、结合案例分析“新课标对课程教学的影响”、“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为我们奠定了一切思考和学习的基础点——理解新课标。<br></h3><h3> 下午的学习,北京师范大学林静博士以《科学素养测评:国际经验与本土思考》为主题,深刻剖析了教育评价问题,分享了丰富的国际科学素养测评方式,展开了教育评价本土化的思考——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即应坚持人的发展的评价价值取向。</h3> <h3>  10月22日上午,北京教育学院小学科学教研室主任孟令红教授主讲了《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孟老师从脑科学研究对教育的启示入手,强调了科学探究活动是最适合大脑自然发育的方式;在分析了科学探究的本质和目的后,提出了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步骤;设立了杠杆案例研讨活动,充分外显了学员们多元差异的思维方向,最后也由学员们在自主相互辩论中逐渐达成统一共识。</h3><h3> 下午,北京市海淀区教研员王思锦老师带来了《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介绍》讲座。王老师立足于胡卫平教授的《基于核心素养的科学学业质量测评》一文,对比了科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和新课标的差异;向我们介绍了科教版科学教材的整体框架和思路,以及分低段、中段、高段从科学思维、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三维立体的完成发展进阶。王老师借助三年级下册的教材,分析教材的编写特色,结合美国新版教材的对比,旁征博引的剖析出水、空气和天气的主要概念。</h3> <h3>  10月23日上午,50多名学员分为两组进行科学探究体验实验。一组学员由北京教育学院杨青青副教授指导体验“血型鉴定”的实验。二组学员由孟令红教授指导体验“电磁铁”实验。体验项目让学员们同时身兼学生和老师的双重角色,不论从何种角色出发都要亲历实验,并将体验过程中采取的科学探究步骤在纸上表达出来。</h3> <h3>  下午,来到了全国名校史家小学展开外训,“和谐”思想指导下的环境氛围处处入情。史家小学学生发展中心课程资源部主任陈纲老师带领学员们陆续参观了校园的文化墙、科技馆、创新教室,其后又满怀激情的分享了《从“创造杯”到“创智汇”》的创新教育主题讲座。随后,付航老师和孩子们呈现了一堂精彩的综合实践课堂《x物质的探索》。课堂中学生们的奇思妙想异彩纷呈,如击剑防护服、拳击手套、解压球等。由此可见,发展科学思维的另一实现途径——做好创新教育。<br></h3> <h3>  10月24日,延续外训观摩活动的我们又来到了另一所著名小学——府学胡同小学,这座具有六百多年文化底蕴的古建筑群小学。</h3> <h3>  上午,府学胡同小学范学军老师执教的《手电筒的秘密》,课堂通过组织拆装各种有结构性的材料,让学生多维立体的自主建构了科学概念。对于《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一课,北京大学附属小学石润芳老师和湖南师范大学附小的吴晶晶老师各展其才,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课堂,又从相似而不相同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对科学概念的认知。<br></h3> <h3>  下午,府学科技教研组对府学优质教育资源带的理念和课程作了介绍。徐岩老师做了题为《传承府学文化,做德智合一的科技教育》的分享,介绍了府学深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通过“五节”和“五礼”的活动来渗透“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提质增效”的教学理念并得以有效实现。李艺老师介绍了“科技教育”与“学科教学”学科融合的众多实践案例。柳静老师分享了科技节的组织形式、两类竞赛的实施模式及开展情况。</h3> <h3>  10月25日,《科学》教材主编黄海旺教授带来了压轴讲座《小学科学教育中科学思维及其培养策略》。黄老师剖析了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简单的案例探讨科学思维的定义、科学思维的培养途径,并组织学员观看了《把盐析出来》的录像课。</h3><h3> </h3><h3> </h3> <h3>  下午,各小组通过各种形式组织交流,呈现了丰富的研讨成果。</h3> <h3>  交流分享后举行了结业典礼,为研修了画上一个完整的句号。学员徐杰主持了本次结业典礼。</h3><h3> 首先由来自于长沙市岳麓区博才阳光实验小学的肖超老师作为学员代表发言。长沙市教师发展中心张朝飞老师宣布我们近50位学员圆满结业。薄薄的一张纸不仅仅是证书,更是我们学习和收获的见证!</h3><h3> 长沙市教师发展中心周建军老师为优秀学员颁发证书后,做了专题发言,对北京教育学院表达了这几天来的感谢,对参训学员的学习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向大家交流了本次活动主题的遴选历程,回顾了此次研修全程中学员的表现,最后,提出了殷切期待:希望学员们能将培训所学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充分发挥好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学习活动虽已结束,但培训的情谊永远在路上。</h3><h3> 北京教育学院王秀艳老师是我们的项目班主任,她从“三少三高两建议”展开了发言。肯定了学员们的参与度高、作业完成效率高、收获情谊高的较强团队意识。王老师希望我们回去后能启动追问模式——学到了什么?可以为课堂带来什么?希望我们回去后能反思与构建——重新思考科学教育。</h3> <h3>  借用王老师对我们老师的满含诗意愿景之语,我们此行定将是“取得真经满行囊,化作春雨润长沙!”</h3> <h3><br></h3><h3><br></h3><h3><br></h3><h3>图文编辑:张玉莹</h3><h3>审稿:周建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