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一天半的阅读赛课活动结束了,从听课到评课再到读书会的复盘过程,忙碌而充实, 来不及思考,也没有进行深层次的反思。但是昨天下午到今天,我的大脑中反复在思考上课过程中的两个案例。</h3> <h3>一个是整本书《西游记》交流课堂上,老师在分析人物形象后,引导孩子就“好人”和“坏人”做深入的交流。其实这本就是一个相对而言的话题,没有具体答案。但是对于小学的孩子来说,通过这个话题的探讨,来帮他们树立简单的是非观念,应该是设计者的初衷。我们包括我自己都想当然的认为,孩子不会有深层次的想法,他们会简单的分析师徒四人是好人,天上的神仙是好人,所有帮助他们的人都是好人,妖魔鬼怪,强盗土匪一定是坏人。但是总有独特的孩子。一个孩子站起来说:“ 老师,我觉得妖魔鬼怪也是好人。”老师愣住了,孩子们也愣住了。老师以为是孩子说错了,让他再说一遍。孩子相同的重复了一遍。他说了自己的理由:“我觉得正是因为这些妖魔鬼怪才有了九九八十一难,唐僧师徒四人才会经历挫折,只有经历了挫折,他们最后才取得了真经,获得了成功。”其实后面听课的我很是惊讶,这个回答问题的孩子平时在班里面的表现很普通,很少有惊人之语。但他此刻的观点,确实让我对他另眼相看。也许他并不懂得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他的思考问题方式确实是独特的。</h3> <h3>另外一个案例,我不在现场听课,我是从复盘时其他老师口中听到的。绘本课《逃家小兔》课堂上,故事讲完后老师引导孩子提炼主题,抛出话题:“这个故事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大部分孩子的回答都是温暖的、温馨的、温暖的、有爱的……只有一个孩子站起来说“伤心的”。如果这个孩子在跟前,我很想抱抱他(她)!是啊,其他孩子都感受到的是妈妈的爱,妈妈带来的温暖,却谁也没有考虑,自己的宝贝一心要逃离自己,对于妈妈来说该是多伤心的事情?!这是一个懂事而又心思细腻的独特的孩子。</h3> <h3>两个案例,其实是两节课堂中最精彩的生成。可以感受到都在老师预设之外,所以两位老师对孩子的观点一带而过的处理了。我完全理解,因为在这样的课堂上,人的状态始终是紧张的,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了,这种状态下人的思维是局限的。我在思考:现在的孩子,也许我们并不了解他们。他们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懂得多,他们的思维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元。也许他在课堂上的表现并不出色,学习成绩也不是最优秀的,但不能说明什么。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思维活跃。我们可能低估他们了。</h3> <h3>当今的教育,儿童的成长和教师的成长已经融为一体了,离开了儿童的成长谈教师的成长是没有道理的,离开了教师的成长谈儿童的成长是不现实的。孩子的起点已比以前高了很多,而我们还用陈旧的眼光去看他们,又谈什么互相成长呢?老师思维的更新和知识体系的更新已是必然,用你的新眼光去看待他们,用你的新思想去引领他们,某种程度上比你传授知识更重要!不要让独特的孩子,经你的手后都说同样的话,做同样的事!独特的孩子,需要独特的老师!如果你的孩子在课堂上又不一样的想法告诉他:我们虽然想法不一样,但是我们都很棒!</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