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 2019年8月29日至11月26日,通过推荐和评审,我参加了2019年滇西中学教改出国留学项目班培训。在赴新加坡访学的三个月时间里,我既是一名学员,又被教育部留学出国处指定为班长,和班委一起负责全部班务,因学员来自全省10个州市28个县区的35个单位,经历了磨合、适应和认同等过程,我从之前潜意识的为难情绪、硬着头皮迎难而上到得到大多数同学的支持,最后在同学们的积极配合下完成了所有的工作,感恩遇见,抱团前行,留基委、省教育厅和国立教育学院的高度评价、同学们的专注敬业的样子、丰硕的成果及深厚的友情又让我倍感收获和幸福,作为教研员,不都是一直站在赛场和荣耀的背后看着、听着和反思着就心满意足了吗?!这次再次在具体的真实环境中已然明白,制约我们成长及工作推进不是软硬件条件,而是人与人之间特别是心与心之间的距离......</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团结的班委和务实的小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我们都是35颗璀璨的钻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所在的希望学习小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保山参训的两位学员</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和优秀的团队在一起</font></h3> 遇见导师,在学习中领悟 <h3><font color="#010101"> 9月2日,陆家祺先生和我们分享了《新加坡教育发展与概况》;9月6日和我们分享了《新加坡为例——经营师范、教育部与学校的三赢关系》。印象深刻的是用“课前我所知道的......”“课中我想知道的......”“课后我所学到的......”进行学法指导和渗透,并从“更大的多样性,更多的机会”"多途径,新机遇"“工学结合”等方面增进了对新加坡教育的认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9月3日,新加坡教育科技署前副署长林保圣先生和我们分享了《区分领导和管理的概念》;9月9日和我们分享了《新加坡领导的专业化与实践》。让我们学习了加德纳的五个关键心智能力,即修炼、整合、创造、尊重和伦理,认识了创新行动专题作业(CAP)、师傅校长辅导、学习日记、实例探究、与管理层对话(MDS)、国际访问和教育领导课程等学习方法,我最感兴趣的是“思考—配对—分享”“拼切学习”等教学法,得到的较大启示是“要学会跟陌生人打交道,在合作中工作”“问题不在于你做什么,而是在于你做的方法”。</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9月10日和9月12日,蔡文亮博士用两天的时间,和我们分享了《国际视野下的学生数学理解培养》。作为教师的反思:1. 你喜欢数学吗?为什么?2.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您碰到哪些困难?3. 教过您的数学老师给你带来了什么影响?4. 您的数学老师当时是如何培养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的?5. 你会对当时教你的数学老师提出什么忠告?作为校长再反思:1. 你喜欢数学吗?为什么?2. 在管理学校的过程中,你经常用到哪些数学概念;3. 你认为数学教师应该如何教数学?4. 你对你的数学老师在课堂上教数学时有什么要求吗?此外,再次学习了数学建模的概念,就是数学地表征现实世界问题以获得对该问题的理解或得到的该问题的解答。还熟知了数学问题解决框架(PDYA模型)即了解问题、拟定计划、进行计划、反思。</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9月16日,吴英成教授和我们分享了《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组织变革与国际化发展道路》;9月23日,和我们分享了《汉语国际传播:新加坡汉语师资培训变革》。权威、资深和帅气的吴教授金句频出,如“不要以为你很重要,没有你单位也不会因你而关门的!”“我们都是爱看别人,自己乱七八糟,却爱赔着眼泪和纸巾看连续剧”“虽不能像特朗普那么嚣张,也不能太谦虚......”“只要不输,就赢了!”“管理要自信,不要浪费时间!”“讲课都是风花雪月的,关键要有自己的观点和反思......”他很认真地分享了李光耀的名言“世界已经改变了!我们也必须改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当世界会讲中文,是对中国有最大好处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9月18日,胡春河先生和我们分享了《学校的管理构架(使命、愿景和价值观)》;9月20日,和我们分享了《新加坡教师专业素养、工作与潜能评估》;9月25日,和我们分享了《新加坡的教育特色》。他独特的自我介绍让人耳目一新,让我们引发了“消失的名词”的思索。他结合新加坡实行的是德智体群美全面教育,他推荐了《高效的7个习惯》《学习型组织》两本书,并从治校角度语重心长地和我们作分享:一是从“一所学校的素质不可能超越它的教师队伍的素质”方面说明“学生第一,教师最重要”;二是要从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扶持与指导、管理与提醒、讨论(商榷)、观课、评估关注每一位教师的成长;三是坚定“每位教师都希望能进步与成长”“每位上司都相信教师有提升潜能”的信念,指导教师重点在于未来的成长,而不是过去的错误!四是有效的教学要关注课前的3个问题和课后的5项反思;五是《观课反馈表》可以从以学为主的教学、有意义的经验、全面的评估、鼓励及引导学生思考、教学的环境进行,还应该包括总反馈、建议和意见、讨论点、后续工作、观课人的姓名及签字及日期等,太实在!六是从“国家的未来发展决定于今天的教育;教育的品质,奠基在于良师”的角度对教育进行了寄望,就是心系祖国、放眼世界、精通母语、学好外语、热爱本身的文化、吸收他国文化精髓、重视品格教育、提升21世纪技能、关心学业成绩、更应关心全面教育。</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9月19日,陈惠萍博士和我们分享了《新加坡的高校如何推广学生的批判性思维》;9月26日和我们分享了《新加坡学校如何推广学生的道德推理》。通过两堂体验课,一是从论证、推理论证、归纳论证和归纳论据认识了批判性思维,并学到用感知能力、理性、专家或可信靠的人的见证、记忆力、信心或信德、自觉、反省判定知识的来源是否真实,要做好形成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二是认识了功利主义、康德主义、美德伦理学、宗教道德、伦理利己主义五大道德理念;三是自我道德包括道德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四是要从社会意识、自我意识、自我管理、关系管理和负责任的决定来学会社交与情绪管理技能。</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0月4日,聂尤彦博士和我们分享了《教学理念:少教多学与改革创新》;10月10日,和我们分享了《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聂老师通过两个专题的教学,一是在让我们反思“为什么要进行少教多学的改革”入手,重点引领分享了核心课程和21世纪主题、学习与革新技能、信息,媒体与科技技能、生活和职业技能、建构主义和教学方法改革等;二是让我们实地体验并学习了项目作业方式,即分组(随组分组、兴趣分组和其他原因分组)、小组组建(了解并组建小组文化)、选题(自由选题、有限选题和共同唯一题目)、分组合作、分享与交流、改进与跟进,并活学活用,认知了新加坡较为有效的“STELLAR”英语教学法,并分任务认识“如何强化学习促进社交技能”和“10年后的中学教育”。也透过聂老师的分享,特别有感触的是:与其花大力气去弥补短板,不如集中精力去发挥优势,即既要扬长补短,又要扬长补长!</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0月7日,许坤德博士和我们分享了《如何通过体育运动灌输价值观》,10月16日,和我们分享了《如何运用资讯科技提高新加坡学生体育学习》,10月11日和10月18日分别到体育馆上了对应专题的实践课,理论结合实践地完成了两个专题的教学。4堂课,围绕既定任务,让我们懂得体育课更多的目的在于鼓励全民运动、促进全民健康,而不能停留在搞活动上,更不能局限于学校领导知道的层面上和学生讲得出来、做得出来才说明已领悟的层面;知道“学生为什么来上你的课?有何价值?不是重复已经知道的东西,而是引导学会并让他们学到更多......”;在体育课中使用通讯科技即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提前租用笔记本电脑等后分组使用即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0月9日,吴龙凯博士和我们分享了《智慧教育和数据分析》;10月15日,和我们分享了《智慧教育和学习分析》。让我深思的是“如果人工智能开始替代很多工作和职位的话,大学是否需要重新思考一下他们做什么和如何去做的问题?”“通过情景式的沉浸,认知亲历的重要性,线上培训取代不了线下的培训,如同天边的玫瑰和身边的野草一般......”</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0月17日和10月24日,陈亚凤博士与我们分享了《终身学习愿景:教师的专业发展及评估机制》,她分享了员工离职的原因(工作量太大、人事复杂、待遇不理想、工作离家远、学非所用、缺乏发展前景、没有受到赏识),分享了“提供广泛而全方位的教育,双语教育是基石,优秀的教师和学校领导,善用资讯科技加强教学效果,家长的参与和支持”的新加坡教育理念,分享了新加坡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一条龙培训安排”、受训内容“专业实践、领导及管理、个人效能”、三条事业跑道(教学、领导和专科)、在职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模式(自主学习者、有自信的人、关注国家人民的公民、积极贡献者),特别受用的一句话是“每位教师都一颗璀璨的宝石!”至今还萦绕在耳旁的一句话是“三五年后,我还仍是一名一线的教师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0月24日课上,陈博士还邀请新加坡中正中学(义顺校区)的校长陈毅刚到场现身说法《教师的绩效管理与评估》,让我们认识“以偏概全、过宽偏误、过严偏误、趋中倾向、最先或最近的印象偏误、对比效果”,提示“要把对的人放在对的岗位上,给他对的分数设待遇!”告诫校长们“既要左推右拉,又要顶天立地;既要低头拉车,又要抬头忘远!</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0月31日,周惠强先生与我们分享《课程辅助活动与品格公民教育》,通过运动、制服团体、视觉及表演艺术、社团及各种学会,落实品格及领袖素质的发展、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兴趣、培养国家意识及个人技能、促进社会的融合,难忘的是经典语录是“告诉我,我忘了;显示我,我可能忘记;让我参与,我会学习”“每个教师首先必须是品格与公民教育老师”“有知识的人都知道:要把世界变成一个没有痛苦的地方,首先要改变的是你的心态,而不是这个世界!”(戴迈乐)</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0月17日,中国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未来儿童教育创新与发展集团秘书长张海昕到班级看望慰问同学们。</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0月21日,张秋丽博士和我们分享了《“知识建构与教育创新”在课堂上实践知识建构》,她围绕“让我们的课堂满满都是学生的观点、问题和声音”的专题,引领我们学习了知识建构学的基本原则,即真实的观点、现实的问题,多样化的观点,持续改进的观点,观点的概括与升华,学生是积极的认知者,社区知识与协同认识责任,“民主化”的知识,对等的知识发展,无处不在的知识建构,知识建构对话,权威资料的建构性使用,嵌入活动的形成性评价,前4个为关于观点方面的认知机制,中间5个为关于社区方面的认知机制,后3个为关于手段的认知机制。</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9月24日、9月30日、10月22日、10月25日、11月4日、11月6日、程元善博士分享了《行动研究与教学和管理》《教育心理学:为了促进学习的测评》和《21世纪的评估技能》,他通过大量前沿视频及理念理论分享,提成行动研究,即在解决问题和自我发展中,把教学变成一种享受,变成自己细化的工作;在测评中不要把一次测评的结果看得太绝对,重点是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做好分析,要引导学生自我对比;使用日常评价是教师需要改变自己习惯的日常教学方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0月29日、10月30日、11月1日和11月5日,蔡碧臻博士分享了《新加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教育技术学校应用实例:使用信息技术带来的课堂管理挑战》,通过回顾四个教育信息与通信技术总体规划和发展阶段,分析了计算机作为导师、学生、工具中灌输式学习、参与式学习和知识建构式学习中的具体运用情况,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基本教育、获取知识、深化知识、知识创造”的知识阶梯理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1月11日,吕嘉峰先生分享了《学校STEAM活动课体验》,他一堂STEAM合作学习体验课,让我们围绕多元的主题和综合性的教育理念,在吕嘉峰老师创设的创办公司设计产品的真实情景中,较好地体验了STEAM课程的实施过程,在真实情景中运用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能让大家在陌生、适应和繁忙中历练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沟通了解、敢于发问、逻辑思考、团队精神、适用等,体现了协作学习和创新创业。STEAM课程代表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STEAM教育就是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教育。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是活力的保证,是一切创造的动力,居里夫人曾说过:“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1月12日,王国华先生分享了《国际化背景下的全人教育校本课程设置与实践》,感触较大的是由管理学校向经营学校转变,由素质教育到全人教育的转变,更大的启发是由他分享的中正中学义顺校区的《弟子规》情意素养校本课程和《中正人》“重理解”人文素养品格与公民教育校本课程,相得益彰地体现了“知仁勇”(认知、行动、反思)的中正精神,更传递了“爱我父母,从我开始”“爱我中正,从我开始……”的理念,课程特别是校本课程是学校的最大、关键和核心资源,是学校的中心和灵魂,它具有校为本、生为根、师为体的特点,更在学习中深化了“建构主义”“道德讨论法”“价值澄清法”“角色扮演”等教学法,只是实践层面面临太多现实问题,有待在具体工作中任重道远…...</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1月14日,符传丰博士分享了《学校管理模式与学校面对的问题与挑战》,这堂幽默诙谐且交给我们很多方法的课,说明“领”有带领、率领和引领,“导”有引导、教导和指导;要在管理中写好“智”(有头脑的领导)、“善”(有善心的关怀)和“勤”(有勤快的服务)三个字,珍惜身边最强的团队,更要照顾他们的士气,要学会发现学校管理与山水画的关系,大传承,小创新,大稳定,小调整,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要时常停下来喝咖啡,努力在喝咖啡中喝出几许春天的味道,否则就会“WD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导师们的授课,让我们重新学习“21世纪能力和学生成果框架”“有意义学习的维度”“加德纳五大关键能力”“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少教多学”“价值观教育”“智慧教育和数据分析”“项目作业”“学习科学与知识建构”“为了促进学习的测评”“苏格拉底提问法”“最佳实践方法”“课程辅助活动”“知识阶梯框架”“职业规划与潜能评估”“潜在发展区理论”“创意课堂”“教师专业化规划发展”“行动研究”等理论,我们被“不服输,永争第一”的新加坡精神所折服,不断更新了“学生第一,教师很重要”“有效课堂教学”等理念,弄清了灌输式学习、参与式学习和知识建构式学习演变及优劣,学习了“思考—配对—分享”“拼切学习”“课堂红绿卡评价”,借鉴了创新行动专题作业、师傅校长辅导、学习日记、实例探究、与管理层对话会、国际访问、教育领导课程等学习方法,更新了创造性技能、批判性思维、信息交流能力、合作共享、使用互联网学习的技能、实践的技能的21世界的技能,为回国返校后的中学教改实践注入了源源的动力。</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此外,国立教育学院的孔丽娟主任、王庆波老师、吴秀清老师、谭庆玲老师、刘兴老师、夏红引老师为我们班的学习生活操心费力,从课前通知、课中参与到课后提醒,无不让我们倍感温暖,更让我们在交谈中学到了诸多知识。</font></h3> 遇见活动,在实践中感悟 <h3><font color="#010101"> 8月28日,在北京留基委参加出国留学前集训会议。</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9月2日,参加“2019年滇西中学教改出国留学项目班开学典礼”。</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9月13日,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教育参赞康凯和乔丹老师和全班同学欢度中秋佳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9月26日,班级代表杨洪定和陈曾丽参加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组织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庆招待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9月27日,到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参加康凯教育参赞组织的座谈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0月1日,班级集体观看国庆阅兵式庆祝我们的国庆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font>10月2日,探访了华侨中学。华侨中学始建于1919年,是一所拥有华校背景的自主学校和特选中学,现有4000名学生,其拥有“培育为国民之科研、商企与政界领袖”的办学使命,“探索兴趣——培养热忱——巩固知识”的人才培养框架和“因材施教”的课程设计理念,以及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h3> <h3><font color="#010101"> 10月4日,参加“播撒希望——致敬新中国教育70周年图片展”。</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0月12日,参加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组织的召集留学生代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讲话座谈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0月17日,召开班级主题班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0月19日,参加南洋理工大学的NTU校友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1月18日,参观了中正义顺中学,这是一所以“好学力行”为校训,以“建立积极进取、精益求精、面向未来的领袖社群”为愿景,以“培养具有全球视野、正确价值观、掌握未来技能、致力于服务社稷的终身学习者”为使命的故宫式、园林化的学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除了导师上课外,国立教育学院还组织外出参观了新加坡河、甘榜格兰、小印度、滨海堤坝、滨海南花园、市区重建局、国立教育学院图书馆、新加坡植物园、胡姬花园、圣淘沙、亨德申波浪桥、林中走道、园艺园林、武吉知马山、麦里芝蓄水池、新加坡建屋发展局、晚晴园、国会、新生水中心,从各个层面对新加坡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特别是环保教育和国民教育值得学习。</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1月8日,班级篮球队与南大市长班的打了一场篮球友谊赛。</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1月20日,滇西中学教改出国留学项目班班级论坛召开,徐鸿章校长和自占勇副校长分别围绕“教学常规与备考提质”论坛,邓文倩校长、罗文武校长和李能校长分别围绕“学校管理和专业发展”论坛,一个属于班级自己的教学论坛,让大家在交流、分享中学到了许多,反思了许多,更想到了好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1月21日上午,召开滇西中学教改出国留学项目班的视频总结汇报和结业典礼,共进行了访学情况、学习情况、小组汇报后,国立教育学院项目主任孔丽娟、省教育厅王源处长和国家留学基金委副主任郭丹青分别讲话,在对教改班的访学情况及视频汇报给予好评的基础上,要求全体同学学习做加法,坏习惯做减法,收获做乘法,把在新加坡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和想到的结合实际付诸实践,重视调查研究,回去要认真开展“3个一”即做一篇总结、做一次汇报和上一堂公开课,积极用所学的去影响更多人,去带动更多人,进而与崭新的自己、与以前不同的你和感恩的你相遇,一切刚刚好!</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三月的访学艰辛,突然在这一刻有了“归来仍少年”的收获和幸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 遇见自己,在互助中醒悟 <h3><font color="#010101"> 无论是导师的授课、外出参观考察,还是课余生活,或是其他方面,我在行走中学习着,适应着,感悟着并成长着;无论是语言上的障碍、饮食上的选择更或是待人接物的方方面面,既要左推右拉,又要顶天立地,既然低头拉车,又要抬头望远,尝试在喝咖啡中喝出春天的味道......</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分享一组值得珍藏的照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照片1:诗与远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照片2:同窗的70和90</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照片3:神似的背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照片4:腾飞的背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照片5:潜伏的文艺范儿</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照片6:在原地奔向远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照片7:上下课路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照片8:最贵最难忘的背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照片9:最幸运的坚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照片10:想念......</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照片11:成功的笑容(《环球时报》大咖所拍)</font></h3> <p>照片12:一群中学教改的行者......</p><p> 我们是一群来自七彩云南的中学教改人,我们在访学中用爱心筑梦,带着知新的终身学习愿景到狮城攻玉,心里惦记着国家的麻辣,希望让自己身负时光之翼,锐占明贤地拥抱今后的七彩教改之路……<br></p> 24位导师、31个专题、2所中学、34个课前交流、2个班会、1次班级论坛、2次小组讨论、36份作业、13日外出学习、12期访学简报及无数次交流,让我们在沉醉、陶醉、心醉和神醉中享受了三个月的访学,向导师学,向实践学,向同学学,更在静心、锻炼中反思、沉淀了自己及工作,为出国返校后的中学教改工作做好了准备。<br><br> <h3><font color="#010101"> 三个月的访学于我而言,已似乎超出了三个月的期限,我突然觉得很长很长,愿用我这第一次做的美篇记之,愿不负访学不负你我,“你唤我一声班长,我还你一生深情!”感谢您的拜读,还请多帮助指导,祝您工作顺利,万事和美!</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文字及图片:杨洪定</p><p>完稿:2019年11月24日于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专家公寓35A宿舍</p></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