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篇2: 母亲是天

长江

<h3><br></h3><h3> 母亲在,家就在;</h3><h3> 母亲在哪里,家就是哪里;</h3><h3> 母亲是一个家最大的天。</h3><h3> ——题记</h3><h3>———————————————————————————————————————</h3><h3> 我母亲生于川南江安县安乐乡一个叫楼房头的偏僻小地方。但母亲的家庭却是大户人家、长寿家族,一共拥有十三个兄弟姊妹,元字辈。其中大姨娘出嫁最早;二舅则去世最早;五舅李合民在江安县财政局工作,今年已九十三岁年龄了,仍健在;六舅在家务农,今年已九十一岁了,仍健在;七舅李元㴻在四川省人大办公厅工作,过了八十岁去世的;八姨娘叫李元康,嫁到安乐镇一王姓人家,开茶馆;我母亲占老九,叫李元秀,八十四岁时去世的;后面还有十姨娘,嫁给江安一客船船工,今年已上八十二岁高龄了;十二姨娘嫁在江安后坝钟姓人家,前些年就去世了;最小的舅舅在家务农,也七十多岁了,仍健在。过去每当逢年过节,姨娘、姨父和婊弟、婊妹们都到外婆家来了,好几十人聚在一起 ,外婆家就格外热闹。然后就自动轮流分别到外婆家和几个舅舅家各吃上一顿饭。那个大家族的亲和氛围让人感觉很温馨。因此我小时候就喜欢到外婆家、舅舅家去玩耍,有时一去就会耍上好几天。</h3><h3> 母亲可谓大户人家女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长大,耳濡目染,自会拥有大户人家女子的气质。母亲待人真诚,善良,稳重,心态平和,谦恭忍让,与世无争。在我一生中,从未见母亲与谁有过争吵,甚至没与任何人红过脸,说话从不伤害任何人。母亲平时不多说一句话,说话时总是轻言细语,不紧不慢。邻居们都盛赞母亲“脾气好”。</h3><h3> 虽然母亲出生大户人家,嫁给我爸后,却过的是平常人家小媳妇的生活。母亲一共生育了我们八个兄弟姊妹,大姐出生不久就夭折了,其余的七个都活了下来。我是老二,算是大哥,最小的老八是小弟,中间的几个全是女孩子。在那个年代,母亲为了把我们几个兄弟姊妹拉扯成人,付出了她的全部心力。</h3><h3> 随着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出世,又一个接一个逐渐长大,张口就要吃饭。孩子们嗷嗷待哺,吃饭成为全家人头等大事。队里分的口粮,年年都不够吃,尤其是灾荒年,青黄不接,更是常闹无米之炊。现实摆在面前:粮食不够吃,但柴米油盐也要钱。母亲只能采取折中的办法:千方百计节约一点粮食,然后背到街上去卖点钱,再换回来油盐。这样一来,吃的粮食打了折扣,几乎没有吃干饭的时候,多数时候都是吃清清的稀粥。每天劳动之后,虽然饿得不行,但也只能忍着。我也知道当时严重缺粮的情况,那时队上一些人为了分到救济粮,争吵得不可开交。可我母亲从不去争,只是默默地自行想法克服困难,将生活的重压承载在自己肩上。</h3><h3> 母亲深知生活的不易,平时十分节俭,只要有一口饭,都要先给孩子们吃。母亲一生中,从未有过享受型生活。别人家生孩子少不了要吃补品,杀鸡、煮蛋更是不可少。母亲生孩子的时候,却是相当的将就。我记得母亲生六妹的时候,家里没什么吃的,父亲给了我几块钱,让我到街上去买点肉给母亲补补身子。我天蒙蒙亮时就出发,走了八里路,早早赶到广福坪街上肉店前排好队,好不容易买了肉拿回家。其实这点肉也仅够煮一碗肉汤,怎么补得了母亲生孩子身体的亏损。</h3><h3> 缺吃自然少穿。那个年代要做一件新衣服,可是天大的喜事。全家人穿的都是陈旧的衣服。而且是大的孩子穿过了之后,自然过渡给小的,一直在旧物利用。尽管这样,每当一个妹妹要出嫁时,母亲总要千方百计为她准备一套嫁妆,许多嫁妆都是母亲亲自手工缝制,目的是让女儿出嫁有嫁妆,不丢人。</h3><h3> 在那缺衣少穿的贫困年代,一个家摇摇欲坠,是母亲坚强地支撑起这个家的天。</h3><h3>&nbsp;&nbsp;&nbsp;&nbsp; 儿女们一一长大了,我当兵、提干、办了家属随军;几个妹妹和弟弟也都先后成家。儿女们要工作,要做事,带孩子成为难事。母亲总是有求必应,谁需要他帮助带孩子,她二话不说,就去帮忙带孩子,儿女们的孩子几乎都是经过母亲的手带大的。有一年,我工作太忙,顾不上家务,让母亲到北京为我帮忙理理家务,母亲一听说就来了。一直到他八十岁高龄时,母亲仍然在帮助小儿媳照管孙子,为他们做饭理家务。</h3><h3> 随着儿女们长大成家,父亲去世后,有一段时间母亲一人独居。她八十岁那年,生了一场大病,我得知后,先后两次送母亲到江安县中医院治疗,最后一次在床边守了五天五夜,直到母亲可以出院了,才放了心。从此我不放心让高龄母亲一人独居,曾想安排母亲到就近的地方,以便随时前往照料,我先后在成都周边,以及宜宾的李庄、南溪等地寻找合适的地方,最终未有合适的而作罢。我与弟弟在外地工作,没有条件接母亲一起过。只得把照顾年迈母亲的责任和担子交到几个妹妹手里,由他们轮流照顾母亲。为此要感谢几个妹妹,为我和弟弟分担了两个儿子照顾母亲的责任和义务;其中七妹最晚出嫁,对母亲的照料则要尽心尽力更多一些。虽然母亲有几个妹妹照管了,但我牵挂母亲的心始终没有放下。</h3><h3> 2017年春节前后,我生了一场大病。之后,一直在调养。母亲先后由七妹、三妹、六妹和五妹轮流照管。母亲托妹妹们带信来说,她好想我去看看她。可我的病实在有些严重,医生严格要求不准外出。所以一直未能去看望母亲。</h3><h3> 突然有一天,四妹给我打来电话,说母亲在五妹家不幸离世了。我顿时悲痛万分,感觉天塌了,突然没有了家,整个心空空如也。苦于我重病在身,不能亲自为母亲送行,只能委托我爱人蒋君前往,代我为母亲送行。大家征求我“母亲安葬在何处”的意见时,我不假思索地明确表示:将母亲送回老家,安葬在父亲坟墓旁边,让二位老人相互作伴。满足了母亲“死了也要回家”的愿望。</h3><h3> 母亲在,家就在。母亲在哪里,家就在哪里。母亲是一个家最大的天。母亲不在了,就是没有了家,找不着回家的方向。母亲,您一生没过上个好日子,却从未向儿女有过任何索取。母亲离世时我都未能亲自为其披麻戴孝,未能尽最后的孝心,是大不孝,内心的自责和痛苦难以言表。亲爱的母亲,您在天堂一定要好好的,您好好的,儿子才安心。我怀念您,母亲!</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