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19年10月,再一次来到南昌聆听“和美课堂”,同样的地点,同样的心情,我的收获却是不一样的。我始终认为<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数学的课堂是生活的课堂,是思维开拓的课堂,是师生共享的课堂。</span></b></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 吴正宪老师带来了一堂《计算复习课》,这还是我第一次听名师的复习课,教六年级时,总感觉六年级下册的总复习有些艰难,难在孩子很难获得新知,难在孩子很难保持如新学般兴趣,难在孩子很难有知识的连贯与整体性。吴老师从一开始就以“创编”故事打开孩子们的话匣子,全堂以“师生交谈、生生交谈”贯穿,在反复交流引导中充分理解加减乘除的意义,弄清“意思”,真如她所言,<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习过程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进步与发展。</span></b></h3> <h3><b> 课堂是这样吗?课堂是怎样?课堂将会是怎样?贲老师的六幅漫画,实在让我感觉汗颜,果真,一堂课,导入、新授、练习、总结似乎就是按照这么一个“套路”往下走着,但走着走着,学生在哪?老师在哪?</b></h3> <h3><b> 抓拍到强老师一幅板书的样子,幽默风趣的他总是让课堂充满着灵气,课堂中的他也记不清有多少次这样弯下腰听着孩子的声音。《分数的意义》此堂课自己也上过,感觉孩子对单位“1”的认识总是那么模糊,强老师深挖单位“1”,把它看作一个比较的标准,在比较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等渗透,水到渠成!</b></h3> <h3><b> 周老师的《平均数的再认识》,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一堂“有高度”的数学,他与此课例告知全国数学人新课改之后对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对平均数的教学不能只关注基层的“计算能力”,而要关注一定“统计”能力,基准、直至升华!</b></h3> <h3><b> 刘延革老师的《推理》,以一个课例向咱们尽显了数学的抽象思想、推理的思想、建模的思想。这也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当努力培养的方向。</b></h3> <h3><b> 一直以来都很是喜欢罗鸣亮的课,他的课有着灵魂、有着欢乐,他的课总能听到孩子最真实的声音,是呀,以“九九乘法表为什么要编到九”打开话匣子,孩子在自己的思考中、猜测中探究从而获得新知,一节课40分钟,总是那么地意犹未尽!</b></h3> <h3><b> 唐老师以“一道思考题,一堂拓展课”为基向广大教师阐述了自己的教学观,数学一门思维课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哪怕是每天一道题,也总会积少成多。</b></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 和美的课堂精彩纷呈,名师的授课让我们意犹未尽,我们这一行人将满载着收获,满载着思维,满载着快乐,满载着期待,在教学中继续研究、继续前行,用心、用情,点亮课堂。</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