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感受到”胜于“知道”

夏雨

<h3>  上周在健康课上进行了团体游戏――《留舍最爱》。</h3> <h3>  对每个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是值得珍视的。但就因为只有一次的经历,所以很难创造完美的生命。</h3><h3> 本节课我让学生思考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五样东西(包括人),写下来,然后请每个人想一想,假如要从五样中划去一样,自己首先划去哪一样,划去的理由是什么?就这样,依次再划去另一样……直到最后还剩下一样。过程当中会请同学分享自己的决定。 &nbsp;&nbsp;&nbsp;&nbsp;&nbsp;通过对留与舍的决定,帮助学生澄清自己的价值取向。在交流分享中同学之间彼此启发,相互学习,完成价值观的重组。<br></h3> <h3>  这是一个探索自我价值的游戏。虽然这只是一个游戏,但在进行的过程中,每位同学都感到非常困难,有一种心痛的感觉。</h3><h3>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爱,对于自己的最爱,谁都不愿意轻易的放弃。而在此游戏当中,只要你在自己列出的最爱中,逐个进行舍弃,这对人的心理产生的震撼是无法想象的,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有的留下了家人,有的在最后一次划去时,有的留下了眼泪,还有的要放弃游戏,大部分孩子留下的是家人、父母。</h3><h3>&nbsp;&nbsp;&nbsp;&nbsp;&nbsp;不管他们最后留下的是什么,我都给予积极的肯定,这是学生目前对生命价值的理解,随着他们的成长,肯定会找到更新的,更深的答案。</h3> <h3>  心理课重要的意义在于体验和感悟,不仅仅是“知道”,因为“知道”和“做到”间还有很深的鸿沟。</h3><h3> 看到那个让学生无法逾越的鸿沟即疗愈!</h3><h3> 随着对自己和学生的了解越来越深,越能感觉到,种种“问题学生”出现的种种问题常常真的不是道德层面有问题,而是他的成长经历让他学会了只用一种方式(比如偷、打架等)来应对他面临的困难,缺少更多的选择性。</h3><h3> 我们老师陪着学生度过属于他的宝贵的三年高中生活。老师如学生的眼睛,帮他看到他生活应对方式更多的可能性,那么他走出校门后必有更广阔的天地。</h3> <h3>  这些年来,看到学生们经过三年高中生活的洗礼,毕业时懂事、有礼貌、落落大方,这些都是全体教师在点点滴滴中渗透教育的成果,更是因为老师们这双“眼睛”照亮了学生的内心进而有的变化。</h3>

学生

游戏

划去

自己

五样

生命

留下

同学

老师

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