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的父亲和母亲</h3><h3> 人过六十你会发现自己变得越发的脆弱了。遇着车祸不敢看,受到委屈不去诤,不再落花流泪,触景生情一般。</h3><h3> 更可笑的是本来就没有几个钱一换密码就记不住,凭添烦忧。老年人不爱财不理财,删繁就简,简单的活着看来真的是人生大智慧。</h3><h3> 但是,儿子却会忧心怕我老年痴呆,怕我封闭自己,就让我没事写写日记,写什么都行就是不要让大脑闲着。儿子还要定期检查,这就让我提起了精神不敢懈怠,也不敢敷衍。</h3><h3> 可写什么呢,我不想浪费我儿子的大好时光。我能写出点有意义的东西吗。虽然年轻的时候在政府经委办公室从事文书兼打字,有时候还有幸偷看市长转给我们经委主任的带有机密字样的《内参》(文件对文书来说是不保密的因为要由我来传递)但那是两码事儿,没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怕写不出来什么好东西。儿子告诉我写自己熟悉的内容比较容易。我决定写自己熟悉的,写写我的亲人。</h3><h3> 放眼过往,在我的家族里最有故事的当数我的父亲,并不是因为我的父亲在政府做过官。</h3><h3> 在写父亲之前,我应该介绍一下我的母亲。</h3><h3> 从何说起那,还是先翻看老照片吧,让我的追忆有章可寻,照片总会留下时光的印迹。看着老照片好多故事真的就历历在目了。</h3><h3><br></h3> <h3><br></h3><h3> 每每翻看父亲和母亲的老照片时有那么一张总会让我哑然失笑:是母亲站在台阶上也没能和爸爸齐肩的照片。就是这个看似悬殊的身高却把家庭关系演绎的那么的和谐。从齐齐哈尔市建行颁发给我的弟媳模范婆媳五好家庭的奖杯上让我了解到她们上了家乡讷河的电视。记者还采访了母亲的街坊。在接受记者的专访中邻里介绍了母亲和弟媳的阖睦关系和我的母亲教子有方。</h3><h3> 通过那次专访,老街坊还道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老早年也就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母亲年轻的时候曾在政府大礼堂作过模范家庭的报告。要不是老街坊说出来我还真不知道有这么回事呢。我还真不敢相信呢。为这事我还咨询了一下熟悉我母亲的老人也是我在工业局上班时的秘书股长杜秀君。她说有这么回事,还说了一些细节。她说事迹稿件都写好了,可我母亲胆小要临阵脱逃。后来在她们的挟持下在台下助阵助威才完成了此报告,台下的掌声连绵不绝,就是一点不好标准话说的不太好,一紧张会流露出站上人的味道,夸不急遛滴,大概意思就是说有点南腔北调。我不再怀疑原来我小的时候生活在那样的家庭氛围里得之我幸!可是我当时怎么就没觉得呢,好像习以为常了,视而不见了,真有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生在福中不知福的味道呢!</h3><h3> 要正视过往,安静下来,有必要怀怀旧,想想家族的长处和短板及那些陈芝麻烂谷子。</h3><h3> 人们常说一个好的女人会让家庭幸福三代人。</h3><h3> 幸福三代并不是说你干出了惊天动地的伟业,而是被人遵重的忠孝之德性。我知道母亲的一生是幸福的。尤其是晚年倍受孙儿们的爱戴。从大姐的儿媳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在妈妈那布满核桃纹的脸上的那一吻 和大哥儿媳模范教师在春节家庭大团聚的午宴上那动情即席对这个大家庭的认可,尤其对我母亲的爱,让我眼眶湿润,倍感那个温良带着谦卑的母亲是最幸福的人了。</h3><h3> 母亲的幸福指数很大一部分是她遇见了父亲。这是她在晚年,尤其是在她暮年的时候,开始丢三落四小脑开始萎缩什么都可以忘记,唯独对父亲的记忆历久弥新不厌其烦的一遍遍地说给病榻旁的我们听。尽管我每天听的都是一个故事两遍三遍,但我还是要装做爱听耐着性子听下去。当然也有被母亲感动的地方,父亲去世的早,母亲对父亲的忠诚给我们留下了好的榜样,让人敬畏。我的儿子经常说我的母亲有干干净净的内心。</h3><h3> 记得那年母亲节儿子给了我一个与众不同的惊喜,当然这要感谢关心他栽培他的人。让我高兴之余我写了一首赞我母亲的散文诗诗,也是从翻看嵌有母亲的影集开始:</h3><h3> ……</h3><h3> 一张一张的由近及迩精心的看着</h3><h3> 很早以前</h3><h3> 我想写首有关母亲的散文诗</h3><h3> 可我发现什么样的溢美之词</h3><h3>用在她身上都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h3><h3> 看着母亲那略带安静的善面</h3><h3> 我凝神良久。</h3><h3> 我发现母亲的美</h3><h3> 是那种由内而外的美</h3><h3> 是那种质朴的美 </h3><h3> 恬淡的美</h3><h3> 善良的美 </h3><h3> 忘我的美</h3><h3> 奉献的大美</h3><h3>她那弱小的身躯竟然养育了六个儿女</h3><h3> 爸爸本是孤儿</h3><h3> 可他们竟奉养了</h3><h3> 表姑、表叔、五爷、表哥等。</h3><h3> 就是这个弱小的身躯</h3><h3> 在父亲的大笔一挥下</h3><h3> 承载了超常的艰辛困苦</h3><h3>而我们更多想到的却是爸爸的善举</h3><h3> 莫视了她的存在。</h3><h3> 难道是她天生愚顿</h3><h3> 只配吃苦嘛?</h3><h3>老亲讲:她曾是地主的外孙</h3><h3> 曾有过手如柔荑儿</h3><h3> 肤如凝脂般的生活。</h3><h3> 母亲小学成绩优异连跳二级</h3><h3>我四十岁的时候才发现妈妈会悬腕书法</h3><h3> 这个当年书店的小美人</h3><h3> 她埋没了她的睿志</h3><h3> 心如素简般的</h3><h3> 眉不修翘,唇不点丹</h3><h3> 一心扑在家务这本难念的经上</h3><h3> 而发挥得那么的恰到好处</h3><h3> 二个儿媳没红过脸</h3><h3> 当然也有儿媳的聪明</h3><h3> 晚辈仕途有就</h3><h3> 孙辈跻身魔都志向高远</h3><h3> 有科学家、金融达人</h3><h3> 她当年奉养的远亲的儿子</h3><h3> 心脑专家</h3><h3>接她的时候她只是谦谦一笑婉拒</h3><h3> 羡煞了亲人</h3><h3> </h3><h3>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因果</h3><h3> 妈妈你心中有佛</h3><h3>她懦弱的说“我不懂佛学我相信良心”</h3><h3> 泪奔........</h3><h3> 原诗我记不全了,我大致就是这样写的。</h3><h3>(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