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left;">国营第八九七厂是1966年8月,南京714厂(熊猫电子集团)为了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支援三线建设,把生产可变电容器的第18车间308将整体迁入江西景德镇的三线军工企业,当时归属中国电子工业部管辖,产品大部分为军用通讯电子元件。后来隶属江西省电子集团公司管理,主要生产各类薄膜可变电容器、真空电容器、真空继电器、真空开关管、真空接触器、真空断路器等十一大类300多个品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该厂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可变电容器专业生产厂家,国家二级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机电产品出口基地,拥有外贸自主权。2001年7月,企业实行债转股后,成立了江西万平电子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12月,江西万平电子有限责任公司主营部分(无源真空元器件)优化整合为江西万平真空电器有限公司,几十年来,获得很多荣誉,硕果累累。</h3></font></h3> <h3>上世纪90年代初,工厂产销两旺,年创汇愈千万美元,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成立了万平电子集团,在江苏昆山市创办了多个"万"字头企业窗口,并建造了数栋宿舍楼,创业初期的那批南京人基本上都安置于此地,同时还成立了万平管委会和万平职工之家,随着昆山市经济迅猛发展,带动了大批八九七厂职工大挪移,纷纷搬入至昆山落户。同时在浮梁县洋湖地段打造了中外合资万辉电子有限公司。</h3> <h3>2001年至2004年间,万平公司利用原厂在市区购买的那块地皮(当时价值100多万)与开发商达成协议,给开发商建商品房,房屋建成后,以最优惠的价格卖给了近200户职工(公司分四批按分房分数高低给予不同等级的补贴,并且每批次拿出一定比例房子特批给技术、管理等骨干),解决了职工子女读书难以及退休职工老有所享等问题。</h3> <h3>半边桥,几代军工三线企业人把它作为八九七厂的路标,告诉大家八九七厂快到了。缺里,是八九七厂通往市区中巴车经过的第一站,也是市县通往蛟潭、福港方向和八九七厂方向的分岔路口。</h3> <h3>地泵房,进入八九七厂的第一道关卡,右拐上坡是生产区,直行下坡是生活区。</h3> 上篇 企业发展之路 <h3>进入西大门,"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立牌时刻告之大家身上的责任。进入南大门一眼望去,两排耸立的雪松,频频向大家挥手,两边的桔园现在成了杨梅园。</h3> <h3>国企改制后,接送员工上下班的公交车在办公大楼门前上下车,少部分员工也陆续购买了小汽车。</h3> <h3>办公大楼,企业的像征建筑物,1992年建成,距今己有27年了,上世纪90年代,这栋楼里每间办公室没得闲着,甚至几个人挤在一间办公室里办公,现如今整栋楼里只有20多人办公。</h3> <h3>广播站,每天上下班的信号从这里播出,己经53年了,这种乐曲己铭刻记忆。总机房,上世纪末期,电话机普及,手机还没用上的时候,这里的话务员每天24值班,几千号职工、合同工的心声都从这里传达出去。</h3> <h3>江西万平电子有限责任公司为了做强做大,2004年8月与740厂维安盛公司合作成立了江西万平维安盛电子有限公司,历时1年左右,因各种原因不欢而散。2005年,江西省电子集团公司想在景德镇打造"天人"电子科技园,整合景德镇万平、景光、景华、信达四家电子企业,结果也是华而不实。</h3> <h3>真空公司成品分厂,真空电容器、真空继电器、真空开关管等产品生产过程都在这里,分厂门前的喷泉循环水池,金鱼追逐,喷泉如画,在这里工作过的职工赏心悦目。</h3> <h3>氢气站,当年承载着五、九分厂需要的氢气制作,并且带有氢气包储存氢气,安全隐患大。万平真空公司成立后,为了节约成本,减少安全隐患,购置了氨制氢专用设备,氨分解直接控制氢气流量大小供给氢气。</h3> <h3>真空公司零件分厂(原二分厂),上世纪90年代,车间内一派生机盎然的场景。</h3> <h3>真空公司零件分厂油压车间和冲压车间。</h3> <h3>上世纪90年代建造的圆形厕所,唯八九七厂独有。</h3> <h3>薄膜可变电容器鼎盛时期有8个分厂,分别为一分厂、新品分厂、八分厂、十分厂、十六分厂、十九分厂、新试分厂和薄膜零件分厂。2003年,国企改制的号角吹响,公司薄膜可变电容器己开始走向低谷,举步维艰,往日繁荣的市场日渐衰落。万平公司决定,国企改制势在必行。</h3> <h3>万平电容器进出口公司又称销售大楼,内设档案室,大型会议室,上世纪90年代,一些重大会议都在这里召开。</h3> <h3>物资楼,八九七厂所有物资采购员在这里办公,所有物资都从这里进出。</h3> <h3>成品库、原材料库、齐套库、劳保库、废料库……在上世纪90年代管理得井井有条,现在只有原材料库仍在使用。</h3> <h3>下料工段,工厂采购进来的原材料基本上都要在这里下料,现在一间厂房出租给万平开颜公司。</h3> <h3>技安大楼,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设备安全的保障。</h3> <h3>时任江西省经贸委主任虞中一(原八九七厂厂长)来厂视察工作。</h3> <h3>时任江西省电子集团公司总经理程德保来公司视察工作。</h3> <h3>外商来公司视察,为公司产品出口打下坚实基础。</h3> <h3>2003年7月,万平公司率先将经营性生产的微调电容器分厂改制为景德镇万平开元电子有限公司,标志着万平公司改制迈进了坚实的一步,为万平公司经营性生产改制鸣锣开道。</h3> <h3>2003年9月,电镀分厂改制,景德镇万平开颜电镀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万平公司又一改制成功典范。几年来,公司做强做大,先后成立了几家新公司,员工脸上洋溢着笑容,纷纷买了私人汽车。</h3> <h3>2003年11月,景德镇万平开泰模具有限公司改制拉开序幕,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又成立了两家新公司(万平三阳精工和成源电力电子),专门为华意压缩机厂加工零件。</h3> <h3>2004年9月,六车间(薄膜可变电容器零件加工)改制为景德镇万平开济机械有限公司,"继往开来同舟共济求发展,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增活力"标语格外醒目,随着薄膜可变电容器日渐被替代、淘汰,开济公司运作困难,直至关闭。</h3> <h3>2005年2月,景德镇万平枫盛电容器有限公司(后改名为枫江电子)成立,经营几年后,由于市场的凋零冷落,无法正常运作而停产。</h3> <h3>2005年6月,景德镇万平普特电子有限公司挂牌成立。</h3> <h3>公司党、政、工、团机构健全,定期召开各种会议及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h3> 下篇 生活保障之路 <h3>刚进家属区,“浮梁镇万平社区欢迎您”10个醒目大字映入眼帘,未移交浮梁镇之前,门楼大字为“万平员工欢迎您",热情迎客,衷心祝福!</h3> <h3>进入家属区,放眼望去,路东几栋四层楼房布局规划基本一致,路西楼房平房错落有致,向左拐延伸至粮站、曹家。</h3> <h3>粮站,想当初,每个职工按月发放粮票购粮,解决不了温饱也只能忍着。现在粮站的粮食无人问津。</h3> <h3>这条无名羊肠小道是家属区通往南大门的捷径之路,不知道有多少人从这里走过。</h3> <h3>休闲花园,职工休息时间在这里漫步、聊天,也可以打牌、下棋……</h3> <h3>全厂职工、合同工最顶峰时期达7000人,有三个食堂,处处人头攒动,现在只有万平食堂(原三食堂)被私人承包,正常经营。大食堂己拆除,二食堂改为私人工厂。</h3> <h3>万平职工商店高峰时期是人满为患,现在己改为快餐店。</h3> <h3>万平招待所顶峰时期饱和过剩,现在己是人去楼空。</h3> <h3>邮政所,上世纪90年代,邮递员是最忙的,合同工基本上都是通过书信与家里人联系。</h3> <h3>水文站,每年涨水季节,这里的员工日夜坚守,1996年和1998年,两次特大洪水袭击整个家属区和农场。</h3> <h3>1998年6月底,一场百年难遇的特大洪水淹沒了整个家属区及农场片区。</h3> <h3>万平职工商店正对面是一排宣传画廊,鼎盛时期,厂里经常举办书画比赛,把优秀作品张帖在画廊里,供全厂职工、合同工欣赏,赞不绝口,现如今空空的,偶尔有一二张万平社区通知、画报……拾级而上,就是厂西大门,往南方向直通南大门,往北方向通向家属区,西大门背面是厂宣传橱窗,厂里重大事件、先进事迹……都通过这平台宣传出去。</h3> <h3>职工书画展</h3> <h3>2019年8月6日,浮梁县工信局发文,浮梁县政府要征地整个八九七厂区域及周边农村房屋和土地,凤凰国际会议中心项目选址此地,打造“两地一中心",即国际陶瓷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基地,世界著名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国际陶瓷文化交流合作交易中心。</h3> <h3>这里是万平社区办公室,原为厂保卫处(万平派出所)。</h3> <h3>保安部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消防演习。</h3> <h3>老五栋宿舍是建厂初期职工住所,年代己久,都成危房了。路西几栋二层楼房也是破旧不堪,只有家属区2015年重修的水泥路一马平川。</h3> <h3>桃园、蚂蚁楼、飞机楼、寡妇楼、鸳鸯楼、母子楼、炮楼……这些楼房名字的由来背后都有一段故事。</h3> <h3>昔日熙熙攘攘的农贸市场,如今空旷寂静,只有那栋断墙残垣的厕所留下了印记。</h3> <h3>这栋四层楼房前小道,大小院方向的职工上下班不知走过了多少遍。</h3> <h3>托儿所想当初职工子女都是在这里开始培育、成长的,周边农村小孩想进来还得找关系。公司改制后不久因生源不足关门了。</h3> <h3>当年的老谢快餐店,大多数单身职工应该不会忘记,辣椒炒肉、酱干炒肉、小河鱼、炒田螺……现如今成了老王小超市。</h3> <h3>中国农业银行,上世纪90年代,存钱取款不用去市区,现改为当地小诊所,为周边居民治疗小病。 </h3> <h3>鼎盛时期的八九七厂职工子弟学校从学前班至初三共10多个班级,每年"六 .一"儿童节,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日子,载歌载舞,锣鼓喧天!2003年8月,万平子弟学校和24名教职工一并移交至浮梁县当地管理后更名为万平学校,学生也越来越少。</h3> <h3>八八四技校为八九七厂输送了不少的人才,并入学校后就停办了。</h3> <h3>2003年3月,万平职工医院率先改制,采取竞标方式一炮打响。后来,八九七(万平)医院和三三五(昌河)医院联合打造三线企业排头兵医院。</h3> <h3>基建处,承载着公司工程建筑,房屋维修,职工住房分管等等。<br></h3> <h3>军区大院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厂里干部以及管理、销售、技术骨干居住地,小院是九十年代初所建,原为老车库。</h3> <h3>万平职工活动中心建筑设施在上世纪90年代名声鹊起,许多市区居民莫名而来引吭高歌,炫舞飘然。</h3> <h3>劳动服务公司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承担着厂里所有劳保用品的采购及职工福利的发放,冰棒票、洗澡票、电影票能留着可珍贵啊!澡堂当时内设男女澡堂,理发室,现在杂草丛生,面目全非。</h3> <h3>篮球场泥土堆积,很久无人问津了,溜冰场己变成了农民晒场。</h3> <h3>当年叱咤风云的足球场,现如今变为农民菜地。</h3> <h3>容纳1000余人的万平礼堂(又称电影院),每当重大庆典活动时,整个礼堂座无虚席,每当周末,两场电影,场场爆满。</h3> <h3>当年的二食堂,现如今成了私人企业。</h3> <h3>单身宿舍区四栋楼房现在除了秀才楼还有人住着外,其它房前都是杂草丛生,无人问津。女生宿舍、火烧楼已变为废墟荒芜。</h3> <h3>女合同工上世纪90年代超过3000人,仅存的宿舍已是破烂不堪,无人居住。</h3> <h3>开水房,小小的地方,在上世纪90年代肩负着几千合同工和单身职工能喝上开水的任务。</h3> <h3>这里是上世纪90年代单身宿舍一排小店面,快餐店、游戏室、照相室、录相室……现如今成了养鸡养鸭场。</h3> <h3>电视房,上世纪90年代,合同工每晚7点争先抢到有利位置,否则只能远远眺望。现如今千疮百孔。</h3> <h3>东大门在上世纪90年代,是单身职工、合同工进出厂区的要道。现如今大门封闭,杂草丛生,只有一条小道,一扇窄门供电镀公司员工进出。</h3> <h3>动力处,承载着全厂水、电、汽的管理和维护,水泵房24小时供水,坚持每年夏天清洗水池,让全厂居民吃上干净水。配电发电间24小时供电,煤气站24小时为全厂各家各户供应煤气。锅炉房供应生产厂房暖气和澡堂热水等。</h3> <h3>水泵房当年派人24小时值班看守,后来浮梁县自来水改造,大家再也不用直接吃河里黄泥水了,吃上了放心的自来水。</h3> <h3>上世纪90年代配有两个配发电间。</h3> <h3>当年的煤气站现已租给当地居民存放液化气瓶。</h3> <h3>当年的锅炉房己成铸造车间。</h3> <h3>运输处(汽车队),颠峰时期拥有近50部各类型号的汽车,肩负着工厂所有物资的运输及职工、合同工出行的交通工具,其中有5部交通车,每天早晚去市里接送读高中的学生,这在景德镇三线企业当时并未有过,每天上下午开通二班交通车,方便所有职工、合同工的出行。国企改制后,车队解散,留有两部交通车接送厂职工上下班,几年后因交通车年限到期,无法正常运营而停运,现如今变为私人加工厂。门前的那颗桂花树,每年秋季,仍散发出缕缕清香。</h3> <h3>农场,建厂初期工厂为了解决职工家属就业难问题创办的,现如今农场宿舍都已卖给了当地农民。</h3> <h3>渡口,一条小船承载着几个村组的居民穿梭往来,也是八九七厂人夏季露天沐浴的好场所。</h3> <h3>南区宿舍(俗称海南岛),与生产区同在山坡上,远离生活区而得名海南岛。</h3> <h3>樟树坑变电站,承担着八九七厂及周边农村的用电需求。</h3> 结束语 <h3>八九七厂走过了不寻常的53年,登高远眺,尽收眼底。学校、技校、商店、医院、银行、邮政所、招待所、派出所、农贸市场、大小食堂、电影院、职工活动中心、车队等在上世纪90年代应有尽有,俨然是一个远离都市的小社会。几代人的青春奉献在这里,有过辉煌荣耀,也有过陌落低谷。有过开荒辟山的辛酸,也有过勇夺同行排头兵的喜悦。今年8月,浮梁县政府下文征地原八九七厂整个区域及周边农村,打造凤凰国际会议中心项目,整个万平人疑惑不舍。今日,作为在这里工作了25年的我,只能用这些片言只语,留下记忆,与万平人共享。</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