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5周年,在北京召开“两弹一星”特种工程老兵座谈会

saki

<h3>&nbsp; &nbsp; &nbsp; 为纪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5周年,由孙保卫少将、彭继超老师、秦汉老师和原8342部队老兵付宣亮先生共同组织,并邀请原建筑工程兵54师109团、103团、124团和特种工程安装大队等单位退役老领导,于2019年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了一场以“不忘初心,回顾历史”为主题的“两弹一星”特种工程老兵座谈会。 &nbsp;&nbsp;</h3> <h3><font color="#010101"><h3>图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原政委,少将孙保卫讲话。</h3><h3>孙政委在会议中讲,正因为有了“两弹一星”事业的成功,才有了我们中国的大国地位。召开这次座谈会,能够让我们每个老同志回想起曾经在8342特种工程兵部队的峥嵘岁月,回想起当年为“两弹一星”工程,为国防科技事业发展拼搏,做贡献的历史,我们要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思想,学习和继承工程兵战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h3></font></h3> <h3>图为陕西秦煤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原8342部队103团老兵付宣亮先生<font color="#010101">讲话</font></h3><div><font color="#010101">付董事长说,他专门联系了孙保卫政委,彭继超老师,邀请了原109团、124团的各位老领导召开座谈会,希望大家能回顾历史,讲述</font>一些<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在工程兵部队曾经历过的、难以忘怀的故事,挖掘和记录这段被遗忘的历史。</span></div> <h3><font color="#010101"><h3>图为原109团政委,原31基地副政委陈保讲话</h3><h3>陈政委在会议上讲,109团1951年组建,之后调到海南,1958年4月份到调到20基地(酒泉发射基地),主要负责修路、采石,1960年以后调到21基地(新疆马兰核试验基地),建设电厂、水库,1962年调到昆仑山上,1963年调到青海二机部,1965年又到20基地,在20基地十四号、七号、五十号等阵地执行任务,1967年到新疆,1970年调到云南,后调入北京,最后与153团合并,执行科工委机关、直属队的建设任务。</h3><h3>陈政委说109团从组建到调入北京期间,长期在艰苦的环境中执行繁重的任务,在此期间,不仅完成了任务,而且和战友们同甘共苦,建立了深厚的战友情。陈政委对他们能有这段经历,感到非常光荣和自豪。</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图为付宣亮董事长(左)和陈保政委(右)合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图为国家一级作家彭继超老师讲话</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彭老师说,他在新疆马兰核试验基地工作了三十年,有意识的研究和搜集了基地的历史和资料,也写了很多材料。但是他过去写的材料里,对于工程兵方面的介绍一般都只是简短的几句话。和付总交流、合作之后,才第一次把眼光认真的放到了工程兵身上。这次写的材料想要把宣传重点放在默默付出却不为人知的工程兵战士身上,希望各位老领导把曾经经历过的故事讲出来,讲入伍之后去了什么地方,做的什么事、吃什么、住什么等具体的事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h3>图为原109团副政委夏进荣讲话</h3><h3>夏政委讲,吃苦精神和拼命精神始终贯穿着团队的历史,他们部队就没去过好地方。例如他们在20基地(酒泉基地)“风吹石头跑”的恶劣环境里,战士们晚上住帐篷,到了天亮,被子一抖全是沙子,吃的是青稞面;在21基地(新疆马兰)吃榆树叶、喝洗脸水的故事。夏政委还讲了在20基地开山、打石头、修路,在21基地修机场,在昆仑山埋地雷等一些往事。</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图为彭继超老师(左)和夏进荣政委(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h3>图为原109团副参谋长何太平讲话</h3><h3>何太平先生讲,109团2营1963年12月进入21基地,64年元月份进入201场区,负责建设机场、观礼台等,同年10月份撤离场区。在此期间,部队生活上比较艰苦,喝的是新疆孔雀河的苦水,又咸又涩。在64年7月29至31日三天连续刮12级大风,部队的帐篷全都被吹走了,环境非常恶劣,他对这三天的经历印象非常深刻。</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付宣亮董事长和何太平先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h3>图为原109团政治处组织股长唐行方</h3><h3>唐行方先生在会议上补充讲述因为部队完成一个基地的施工任务后很快又会调到另一个基地去,还有部分伤残士兵等,因此战士们找对象非常困难。随军家属也没地方就业,有了孩子没地方上学等情况。</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h3>图为张志恒先生,他入伍后到124团,先后任153团、109团宣传股长,26基地政治处主任兼副政委等职。</h3><h3>张志恒先生讲了他在124团任测绘员在21基地负责测绘轨道的事,安装201场区大门的事情,他说当时工程兵战士们想出一些土办法完成了一些高难度、高技术性的建设任务。他讲到当时124团是一个加强团,有5600人会战场区,主要负责整个201场区试验设施的建设,还包括各个大队、商业部、总后存放物资的场地划分等任务。</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h3>图为原109团政治处副主任赵武进讲话</h3><h3>赵武进先生补充了一些关于住地窝堡的事,他说在新疆库尔勒建设501场时,住的房子是原来民工住过的房子,由于长期没人住,房子没有门,有好多都塌了,旁边有一条小河。战士们晚上睡觉时,有戈壁滩的刺猬、青蛙、水蛇跑到了床上,战士被吓的睡不好觉。</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付宣亮董事长和赵武进先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彭继超老师和彭松林先生(右一)相互讨论</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彭松林先生由长沙市高级工校到109团后,长期负责技术方面的工作,先后担任技术员、技术股长、工程处副处长、副团长职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图为国家一级作家刘友军老师(笔名秦汉)讲话</font></h3><div><font color="#010101">刘友军老师在会议上提到,希望各位老领导能将一些具体的,真实的事例出来,这样写出来的内容才显得生动,能够感动人心。</font></div> <h3><font color="#010101"><h3>图为姚军先生讲话</h3><h3>姚军的父亲是原7169部队的老首长姚国民主任,他作为老首长的后代,向大家讲述了他本人亲历或者他父母说的一些工程兵部队上的故事。</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会议场景(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会议场景(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会议场景(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图为会议合影</p><p>前排从左向右依次为:彭松林、唐行方、张志恒、付宣亮、陈保、孙保卫、张春龙、夏进荣、赵武进、何太平。</p><p>后排从左向右依次为:逯守标、乐洪生、张士先、彭继超、秦汉、陈金喜。</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次会议中,各位老领导围绕一个“饿”字讲述了在部队上的各种往事,为作家编写工程兵相关的书稿做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工程兵战士们在西北戈壁滩忍饥挨饿,不畏严寒、不惧风沙,在极其艰苦、恶劣的环境下保质、保量的完成了“两弹一星”基地各种建设任务,为祖国国防事业英勇奉献,这种崇高的军人品格值得我们学习、弘扬和不断传承。</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