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乡愁</h3><h3>是一种说也说不出的温柔 饮一盏家乡的月</h3><h3>从此便醉在了乡愁。</h3><h3> 家乡的山水,家乡的炊烟,家乡浓浓的原野气息曾几度在梦里出现。朝阳下的露珠闪烁着七彩的光,打湿了我的眼眶,昨夜,我又记起了乡愁。</h3><h3> 在蓝天白云间我依然能读到家乡的信息,那蓝天的明净高爽,白云的浅淡悠闲,隐约间有着你婀娜多姿的神韵。乡愁像一杯酒,历久弥香,那丝丝缕缕的牵挂令人回味悠长。</h3><h3>乡愁像慈母手中的线,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h3><h3> 乡愁像条河,悠悠承载了太多太多往事,初春的杨柳总是拂不去那点点愁绪。</h3><h3> 而在诗人余光中眼中,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你在那头。我曾经用脚步去丈量过家乡的每一寸土地,走过家乡的春夏秋冬,划过了星河,捧起了朝阳,而我也正是在朝阳下沿着家乡的土道同时带着憧憬和不舍,离开了家乡,从此乡愁开始在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也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真正内涵。在家乡闲时,看藤曼爬过斑驳的墙壁,雕花的木窗上洒下一片光怪陆离的图案,山村中几声鸡啼犬吠打破午后的静谧,不知名的野花摇曳在风中,散发着沁人心脾的幽香,夹杂着青草的味道,于是在脑海中,家乡的轮廓开始渐渐清晰。 </h3><h3> 夜幕低垂,忙碌了一天的人们,从喧嚣中回归于平静。夕阳最后一抹余晖也消失不见,房屋上升腾起袅袅炊烟,散发着柴草的清香。远山近树,氤氤氲氲,笼罩着一层雾气,朦胧而神秘。该是吃晚饭的时候了。母亲开始呼唤孩子,孩子稚嫩的童音在远处应和,远远传入耳鼓。这里,没有车水马龙,也没有汽笛声声,只有几声犬吠,数声鸡鸣。归巢的鸟儿叽叽喳喳的站在房檐前。 </h3><h3> 门前,柳条舒展着多姿的身条,在晚风中翩然起舞。晚饭后,老大爷站在柳树下,拄着那根油光的枣木杖,嘴里偷偷含着一块桂花糖。老大娘乘着夜色,也悄悄抹上了一层胭脂。小伙子站在心上人门前吹响了预约的口哨。于是,夜开始悄悄地热闹起来。没有城市的华灯闪烁,却有一种安然祥和的气氛笼罩着整个村庄。</h3><h3> 梅雨时节,坐在屋檐下,将心事煮成茶,聆听细雨低落屋檐的声音,像极了情人间轻轻的呢喃,堂前的燕子在细雨中穿梭来去,间或落在爷爷头顶的梁上,爷爷坐着古色古香的藤椅,朦胧的眼神宛如远处秀美的山峦,被青灰色的云写成了一幅水墨烟雨画卷。抑或在冬雪皑皑的季节,那条曲曲弯弯的小路遮住了远行的足迹,山被蒙上了一层洁白的外衣,富春江水却冒着氤氲的雾气,潺潺淌过门前,流向远方,流到游子的身边,用宁静无声的语言告诉身在异乡的游子,离开的都叫老家,不老的只有牵挂。</h3><h3> 如今乡愁还在我的心间蔓延,蔓延成一种对家乡心心念念的牵挂和执着的关注,这里山色青翠秀丽,江水清澈碧绿,习近平总书记曾借“富春山居图”表达自己的期盼与梦想,他说:要注重地域特色,体现乡土风情,特别要保护好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以多样化为美,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我看到家乡在变化,致力于改变家乡的巨匠用手中的如椽巨笔,挥毫泼墨,让家乡变了样,一幅幅山水变成了鲜活的活体富春山居图,当我在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上,看到游行的浙江彩轮上展现着我家乡的“富春山居图”画面时,自豪感油然而生。</h3><h3> 丛林掩映的林中慢道、典雅韵致的原乡夜雪民俗村、灯光璀璨的度假酒店以及流云中隐现的群山,都时时牵动着我的心,然而在家乡的骨子里,依然没有丢掉的是浑然天成的质朴,依然没有改变的是原乡夜雪赋予的那份浓得化也化不开的乡愁。 </h3><h3>离开家乡已经不知有多久</h3><h3>只记得村头那株年迈的垂柳</h3><h3>几度梦回家园</h3><h3>依依不舍是她风中摇曳轻轻召唤的手</h3><h3> 那舞动金色的柳枝在夕阳的余晖下写满了</h3><h3> 岁月沧桑</h3><h3>沧桑在此刻</h3><h3>在游子的心中却更是一种说也说不出的</h3><h3> ———温柔</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