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陈天生在赤壁长江公路大桥工地现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天生和赤壁长江大桥</p><p class="ql-block">罗胸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长江,润泽了中华大地。 长江,养育了中华民族。 长江,自古以来,也是大河两岸人们交流、经商、自由往来的一条天堑。</p><p class="ql-block"> 《隋书·五行志下》载:“长江天堑,古以为限隔南北。”天堑变通途无疑是长江两岸人们世世代代的梦想。</p><p class="ql-block"> 有道是“隔山不远隔水远”,隔着一条河就如同相距千里一样。</p><p class="ql-block"> 有了桥,对岸五彩缤纷的树林才是眼前的美丽; 有了桥,对岸村落的炊烟袅袅才不再飘渺;有了桥,人们才会是桥上的风景;有了桥,在桥上远远看去,岸边的家园又是何等安详和温馨。</p><p class="ql-block"> 赤壁城乡,大桥小桥,不计其数,一座座桥的两岸就是人们的美好生活。</p><p class="ql-block"> 如今,一个更加恢宏的建桥工程——赤壁长江公路大桥,正在赤壁城西三十公里之远的长江上如火如荼进行着。它的建成,将在长江天堑上,再绘一幅山高水长,长虹卧波,连通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美丽画卷,而第一个提出在赤壁的长江边修建长江大桥并付诸实施的人,就是家住赤壁长江公路大桥桥址不过十里之远的农民出身的陈天生。</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 陈天生,湖北省赤壁市赤壁镇吴家门村人,18岁任大。 队党支部副书记,此后保送读武汉大学,当过武汉大学教师、办过科普刊物,还一度在《光明日报》任记者,创办过企业,可以说是从过政,也经过商。1984年,《中国青年报》刊发报告文学《陈天生效应》引起全国轰动,陈天生因此被誉为“腾飞时代的改革先行者”,与郎平、史光柱等人一同当选为“中国青年‘十杰’”,入选世界名人录。他的人生经历可谓跌宕起伏,按时下的流行语来说,是一个喜欢折腾的人,但他唯一不折腾始终如一的就是在长江上建一座公路桥的梦想。</p><p class="ql-block"> 问起陈天生为什么执着于修桥时,他却说缘于祖母之死。</p><p class="ql-block"> 1974年,陈天生时年21岁,这年春天,他的祖母病重,家人四处寻医问药。</p><p class="ql-block"> 一天,村里的赤脚医生告诉陈天生的父亲说, 有一种药很有效,在长江对岸的洪湖新堤可以买得到,并建议他的父亲去买药回来试试,就算不能完全治好也可以缓解老人家的病情。</p><p class="ql-block"> 在父亲的安排下,陈天生二话没说,在村里借了一辆自行车就直奔渡口,去对岸的新堤寻药。</p><p class="ql-block"> 陈天生一大早出门,先是过江,再是从乌林到新堤,按赤脚医生写的药名买到药后匆匆忙忙往回返,可是到江边时天色已晚,乌林江边的小渡船已经停驶,想着祖母还等着他的药,心急如焚的他只好折返,重新往上游新堤方向去找船,他沿着江堤,一边骑着自行车一边向江边眺望,希望有一条过江的船出现,他这一路寻来就是将近二十里地,终于在离新堤不远的叶家洲江边找到一条过江的小船。</p><p class="ql-block"> 好不容易摸黑过了江,可离家还有几十里,这时天公不作美,下了一场雨,被雨水浸泡后路面泥泞不堪,自行车骑行一段轮子就沾满了烂泥,他骑行一段路就用木棍清理一次烂泥,就这样走走停停,当陈天生风尘仆仆赶到家时,祖母已经病逝,陈天生手捧着买来的药,面对眼前的一切欲哭无泪,恨自己不能早点回来……</p><p class="ql-block"> 陈天生自小聪明伶俐,长大后又特别能干,是祖母最疼爱的一个孙子,对祖母有很深的感情,他对祖母的死常常感到自责。后来,陈天生经常是一个人来到长江边,或站在滩头,或坐在矶u头,面对滔滔江水,一颗修桥的种子开始深埋在他的心中,他在心中暗暗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在这里架一座桥,让对岸不再遥远。</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后,进一步思想解放, 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的洪流在南粤大地酝酿、奔突,最后席卷神州。此时的陈天生早已投身于改革开放的大潮之中,在广州创办民营科研机构——广东高技术产业发展研究中心。</p><p class="ql-block"> 一天,岳阳市市长一行人来到陈天生的办公室, 与陈天生商讨在岳阳搞开发的事项,他们正欲离去的时候,蒲圻市政协主席马玉玖来到陈天生的办公室。马玉玖一行人此行是到广州出差,随行的还有市计委副主任钱家炎,此前与陈天生有过电话联系。亲不亲故乡人,马玉玖在蒲圻县改市前曾任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家乡的父母官来了,邀来一叙,接风洗尘,理所当然。在陈天生送别客人之际,马玉玖看到客人留在茶几上的一张名片,自然就对客人的身份有所知晓。</p><p class="ql-block"> 马玉玖与陈天生是老朋友,说话自然也就随意,待陈天生回到办公室,他就直截了当地问道:“天生,刚才的客人是些什么人哪?”</p><p class="ql-block"> “岳阳市市长带了几个人,请我去岳阳搞开发。”陈天生如是说道。</p><p class="ql-block"> 岳阳是湘北的一个重要城市,而且发展非常之 快,岳阳与蒲圻又是接壤,一个是湖南的北大门,一个是湖北的南大门,蒲圻与b其相比明显落后,岳阳的发展态势直逼咸宁,离岳阳只有90公里的蒲圻,为此提出了“超临湘、赶岳阳”的口号。</p><p class="ql-block"> 马玉玖的头脑非常敏感,立即警觉起来,一个想法在他的脑子里像过电一样,现在岳阳搞开发,招商招到蒲圻人这里来了,此举若付诸于事实,无异于给蒲圻釜底抽薪,后背插刀。</p><p class="ql-block"> 马玉玖立马站起来指着陈天生说:“天生哪天生,现在你翅膀硬了,有本事到岳阳去搞开发,怎么不回蒲圻?”接着说:“你不能去!我们正在跟岳阳比赛,要超过岳阳,你怎么能吃里扒外。你马上跟我回蒲圻去,要什么条件给你什么条件!”</p><p class="ql-block"> 陈天生是从体制内出来的,对体制内的情况很 是了解。他笑着对马玉玖说:“你现在是政协主席,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什么意见,我都不清楚,怎么去?”</p><p class="ql-block"> 马玉玖的行事作风果断,认准的事说干就干。</p><p class="ql-block"> 他要钱家炎马上给赤壁市委主要领导打电话,电话接通后,他把眼前的情况和自己的想法按照一二三的顺序说了一刻钟。</p><p class="ql-block"> 一通电话之后,马玉玖饭也不吃,不由分说, 安排买火车票回蒲圻,拉着陈天生就要返程。</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马玉玖在广州没来得及吃饭,也没来得及住一晚,当天拉着陈天生就回到了蒲圻。</p><p class="ql-block"> 回到蒲圻的第二天,正值蒲圻市委、市政府在莼川宾馆召开科局级干部会,并邀请陈天生就招商引资工作做专题讲座。会上有一个插曲,有干部说现在招商引资工作很难开展,不说投资巨大的招商引资项目,就是投资不大的招商引资项目也难。陈天生学的是经济专业,知道招商引资规律,加之又当过多年的记者,见多识广,自然有他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他说,资本方要投资一地,一定有他的需要。</p><p class="ql-block"> 小的投资项目无法带动产业或行业的发展,即使小的投资项目来了,也缺乏相应的上下游配套,投资难以成功,更谈不上发展。投资巨大的项目则完全不同,这种项目招商引资一旦成功,与之配套上下游项目或投资就将会蜂拥而至,大企业大公司来了,小企业小公司也就会不请自来,就如同赶羊一样,抓住了头羊,整个羊群也就跟上来了,这就是羊群效应。</p><p class="ql-block"> 陈天生的讲座,让与会领导和干部豁然开朗。 不日,《咸宁日报》还以答记者问的形式,用两个版面刊登了陈天生的讲座内容。</p><p class="ql-block"> 现在找到了方法和思路,又到哪里去找招商引 资项目呢?</p><p class="ql-block"> 陈天生提出了修建赤壁长江大桥,他自有他的 理由,当时修建一座长江大桥动辄上十亿,如果能成功,最少将带动上百亿的资金流动和投资发展。</p><p class="ql-block"> 陈天生有了想法,旋即与赤壁、洪湖两地政府进行协商,两地政府均表示大力支持。</p><p class="ql-block"> 深埋在陈天生心中的修桥的种子开始发芽了。</p> <p class="ql-block">陈天生向参观者介绍赤壁长江公路大桥概况</p><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 1992年10月,中央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到一个史无前例的历史阶段。</p><p class="ql-block">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陈天生把公司从广州搬迁到了北京燕京饭店,并更名北京阳光高科技实业公司,正式开展修建赤壁长江大桥的前期工作。</p><p class="ql-block"> 1992年11月10日,对陈天生来说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这天,《科技日报》头版头条发表文章《燃烧的火鸟》,整版介绍陈天生科技创业的事迹。</p><p class="ql-block"> 这天,全国优秀科技实业家表彰大会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陈天生受到表彰。</p><p class="ql-block"> 这天,陈天生与赤壁、洪湖两地政府关于修建赤壁长江大桥在燕京饭店签约。</p><p class="ql-block"> 正当陈天生风尘仆仆从表彰大会现场赶到在燕京饭店的办公室时,蒲圻市市长樊仁富、洪湖市市长蒋昌忠都在看《科技日报》上关于陈天生的文章。陈天生与他们简单寒暄一番后,三方成功签约。</p><p class="ql-block"> 1992年的中国,说全国各地都是改革开放的热土,一点都不为过,无论是政府还是陈天生,都没有把修桥看得多么难。</p><p class="ql-block"> 当时,对于陈天生来说,或者是对于两岸地方政府来说,修桥好像并不是什么难事,接下来的一切让他们感到,长江公路大桥即将开工,也用不了多长时间,一座雄伟的长江公路大桥飞架两岸。</p><p class="ql-block"> 合同签订后的第三天,中国科学院原党组副书记、副院长胡克实,北京市对外友好协会顾问陆禹等几位忘年交朋友来到陈天生的办公室,听取陈天生关于修建赤壁长江大桥相关情况的介绍。</p><p class="ql-block"> 听完介绍后,其中一位朋友当h即表示,美籍华人、世界桥梁大师林同炎是他表哥,可以负责设计工作。</p><p class="ql-block"> 陈天生喜出望外,希望他立刻联系林同炎,请他回来进行设计工作。</p><p class="ql-block"> 不日,一份邀请传真发给远在大洋彼岸的林同炎。</p><p class="ql-block"> 林同炎是世界闻名的土木工程结构大师,预应 力混凝土理论及设计领域的奠基人之一,创立了不少预应力理论,在长跨度桥梁和高层建筑的抗震结构等方面有创造性贡献,被誉为“预应力先生”。1986年,获美国国家科学奖。1999年,被世界权威雜誌《工程新闻记录》选为“125年来125位最杰出的工程人士”。</p><p class="ql-block">一周后,林同炎飞抵北京。 陈天生和林同炎在北京长城饭店举行合作签约</p><p class="ql-block"> 仪式,美国驻华大使和中国驻美大使柴泽民出席签约仪式。合同内容是由林同炎主持赤壁长江大桥的设计。林同炎当时已八十高龄,他在仪式上表示,他一生在世界各地设计了三百多座桥,但还没有在中国设计过一座桥,他一定用最先进的设计理念,把一生的成果应用在赤壁长江大桥上。</p><p class="ql-block"> 美籍华人黄文赞是一家实力雄厚的企业的董事 长,当他得知以民间方式筹资修建赤壁长江大桥的消息后,专程来到北京与陈天生见你面,他们素昧平生,却因中国和一条长江,一见如故。他对陈天生说:“我第一次见到你,就感到你能在中国干成一番大事,我一定鼎力帮助你!”黄文赞回到美国后还注册了一家“中国赤壁长江大桥股份有限公司”,以进行引资事宜。旋即,黄文赞和他的合作者又来到蒲圻进行实地考察,一边落实项目,一边进一步落实资金。</p><p class="ql-block"> 1993年3月10日,黄文赞以美国新旺基公司的名义投资1.5亿美元修建赤壁长江大桥、投资900 万美元开发蒲圻温泉的合同签约仪式,在武汉洪山宾馆举行。省委、省人大主要领导出席签约仪式。</p><p class="ql-block"> 4月份,林同炎的设计团队和交通部、铁道部的专家,浩浩荡荡开进蒲圻,选择桥址,讨论设计方案。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得知这一消息后,由集</p><p class="ql-block">团公司主要负责人带队,二十多个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考察团也来到蒲圻,与陈天生进行接洽,商讨合作意向。</p><p class="ql-block"> 在1993年期间,为赤壁长江大桥项目慕名而来的还有来自十几个国家、地区的中外客商二百多人次,其中不乏国内外的知名企业。</p><p class="ql-block"> 事实证明了陈天生在莼川宾馆科局级干部会上所讲的一番话。现在赤壁长江大桥项目还在筹建中,就收到了“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效果,水浒影视城、火电厂等一批项目也相继在蒲圻落成或启动。</p><p class="ql-block"> 各级官员对此表现了高昂的热情,咸宁地委书记万维东在听取了蒲圻市委书记樊仁富的情况汇报之后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名人、名气,利用赤壁的知名度,利用宣传舆论,通过扎u实工作来招商引资,加快地方经济发展。万维东对樊仁富嘱咐道:“你们放开大胆干,地委支持、挑担子。蒲圻搞上去了,不要忘记了给陈天生同志树碑立传。”</p><p class="ql-block"> 蒲圻市委、市政府更是全力支持,除了制订一系列优惠政策,还将市政府第二招待所三幢最好的楼房,共两千多平米,无偿拨给陈天生的大桥建设指挥部使用,为期十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面对蒲圻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陈天生在他的大桥建设指挥部正式入驻蒲圻前,对市政府慎重表态,所有的开支都由他自己负责。他说:“不吃蒲圻一餐饭,不花蒲圻一分钱,不找市里办一件私事。”</p><p class="ql-block">多年后,樊仁富动情地说,陈天生在赤壁做到了“三个一”。</p><p class="ql-block"> 在长江上建一座大桥不是你说想干就能建的事,暂且不说建设资金巨大,就算有足够的资金,国家批不批还两说。政府相关部门的评估审批流程繁琐, 一个不大的项目,大大小小的章子也得盖上几十个,况且是长江大桥,评估审批不是某一级政府的事,得层层评估审批,直到国家层面。</p><p class="ql-block"> 往简单里说,修建桥梁前期审批流程需经计委、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地震、 防汛、交通、航道、水文、园林、交警、城管、人防、消防、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部门等,约十七家管理部门审批。前期论证工作要有工程必要性论证、工程可行性论证、经济可行性论证。就拿工程必要性论证来说,首先评估桥梁建设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桥梁一般从属于路n网规划, 是以沿线工农业生产的需要在近期、远期可能的运量为研究对象。公路桥梁有的从属于国家规划干线, 该不该修建,需要另外思考,有的是属于区域内的桥梁,两者都是以车辆流量为研究对象。为此要对距准备建桥地点最近及附近的渡口车辆流量,包括通过的车数、车型、流向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从发展的观点以及桥梁修通以后可能引入的车流,进行科学地分析,得出每日车流量,作为立项的依据。</p><p class="ql-block"> 1994年春节刚过,陈天生从北京、武汉挑选了三十多人的精干班子浩浩荡荡入驻蒲圻,大桥建设指挥部挂牌后,各项工作随即展开。</p><p class="ql-block"> 一时间,陈天生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但进入实际工作中,就没有那么风光了。</p><p class="ql-block">按规定在预定范围内要有上、中、下三个预选桥址,每个桥址要六个钻探点,每个钻探点要钻出岩石之下五米。也就是说,陈天生先得要在长江预定范围内有三个预选桥址,钻十八个孔,并取得钻探的地质勘查报告,进行方案比选,然后确定大桥选址。</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预选桥址是技术工艺的要求的话,按照 地质勘查的标准和要求按部就班就行了,最让陈天生头痛的是跑审批,别说十七家管理部门审批盖章在相应的时间段拿下,就是把十七家管理部门审批谁先谁后排出个流程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p><p class="ql-block"> 于是,陈天生开始了在蒲圻、咸宁、洪湖、荆州、武汉之间来回穿梭。这样的来回穿梭,陈天生一跑就是四年。</p><p class="ql-block"> 陈天生说:“那时路况不好,坑坑洼洼。我在蒲圻的那几年,跑坏了两辆奔驰车。j”</p><p class="ql-block">编制预可行性报告先得有钻探数据和岩样,才 能由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编预可行性报告。有了这份报告,省计委主持召开有省、地、县(市)各部门150多人的专家参加的评审会。</p><p class="ql-block"> 参加评审会的各位专家从自己的专业范围论证,充分发表意见,没有几个回合下来很难统一意见,想一次两次通过评审基本上是不可能。</p><p class="ql-block"> 省计委交通处的一位负责人与对陈天生是大学校友,他提醒陈天生说:“你要做好心理准备啊,大凡这样的大项目,一般要开三四次,才能统一意见。”他还说道:“你尤其要注意有一个单位一般很难通过,这个单位就是省防汛抗旱指挥部。”</p><p class="ql-block"> 老话说,怕什么往往就来什么。这天的专家评审会上,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的专家第一个发言,主要讲了两点,一是对民间资本建桥表示感动和支持;二是从防汛角度来讲,如果荆州地区一旦发生汛情,这座桥有利于人口从江北向江南转移,对防灾减灾有巨大作用。</p><p class="ql-block"> 会前,面对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这样一个部门, 陈天生心里本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让陈天生意外的却是第一个表示支持,让陈天生更意外的是,专家评审会无一反对意见,一致通过。</p><p class="ql-block"> 会后,省计委出具赤壁长江大桥立项报告,正式向国家计委、交通部递交了立项报告。当陈天生拿着这份报告时就像是看到自己的长江大桥一样,四年的付出终于有了收获,喜悦之情,不言而喻。</p><p class="ql-block"> 1996年12月,在北京等待批复的陈天生接到了一个意外的消息,国家计委、交通部与省计委是完全相反的意见:不予立项。</p><p class="ql-block"> 不予立项的原因有二:一是国家继续实行适度 从紧的财政政策,通过有选择地紧缩基本建设项目,控制社会投资规模;另一方面,中央银行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强化对投资需求的间接调控作用。也就是说国家宏观调控期间,一切大项目都冻结了。二是由于蒲圻和洪湖两岸的公路网并未形成,而这两岸的公路网的投资,三倍于桥的投资。</p><p class="ql-block"> 陈天生向交通部陈述:“我这是民间投资。”</p><p class="ql-block"> 交通部接待他的工作人员拿出地图对陈天生说:“洪湖和赤壁之间的桥,肯定要修,但在十五年之后。”</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陈天生急切地问道。 “现在这两岸的公路网还没有形成,你修建一座孤桥有什么用?根据国家公路网络规划,你还是等十五年,等国家把公路网建成了,你再建桥吧。”陈天生听到这样一个结果,尤如晴天霹雳,顿时就蒙了。</p><p class="ql-block"> “我的天啊!十五年,我能等,投资方能等吗?” 陈天生在内心这样质问自己。</p><p class="ql-block"> 至此,陈天生整整四年的时间和二千多万元的投入,随即付之东流!只是留下了一大堆资料和不予立项的批复。</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陈天生修建赤壁长江大桥的事,嘎然而止。</p><p class="ql-block"> 在陈天生的赤壁长江大桥预选桥址的五公里之外,就是赤壁之战遗址。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在长江赤壁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也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陈天生可没有孙权、刘备那么幸运,他尝到的是失败的味道,他在这条江河上的大桥梦似乎该结束了。</p><p class="ql-block"> 陈天生拖着疲惫的身体从北京回到蒲圻。 他的大桥建设指挥部一天比一天冷清,昔日的陈总渐渐被“曰国佬”所替代。 “曰国佬”是蒲圻一带的地方方言,泛指那些说大话不办实事的人。由于外人并不知情,给了一顶“曰国佬”的帽子给陈天生,他也无可奈何,只能戴着这顶帽子悄然离开蒲圻,大桥的事也就慢慢地无人问津了,留下的只是人们对他的嘲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