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立校 课程育人 幼儿先行

Yangdan

<h3>  地方文化是重要的幼儿园课程资源。地方文化与幼儿园的课程的整合可以拓展幼儿园的社会经验,提升幼儿的生命体验,同时有助于培养具有本土意识的个体。</h3><h3> 地方文化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开发是十分必要的。利用本土特有的地方文化开发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让幼儿在课程中了解自己生活的环境,从而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h3><h3> 我园在园本课程的研发中,以“地方文化”为基础,就本地的文化和习俗进行了研究,开发出了“面塑”“柳编”“布艺”三个“接地气”的地方文化特色课程,并且都有专业的指导老师负责。其中“柳编”和“面塑”课程已初见成效,“布艺”也已经开始了课程的准备。</h3><h3> 2019年10月25日,针对我园特色课程的开展和获得的初效。我园开展了“弘扬非遗文化 传承艺术匠心”—乌兰幼儿园”柳编、面塑”非遗作品展评活动</h3> <h3>  河套面塑俗称“面人人”,起源于清朝末年,黄河水灌溉的河套平原,盛产优质小麦,为面塑艺术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2008年面塑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凤忠老师从祖辈上口眼相传的面塑手艺。之前逢年过节都会在学校为大家做各种形态的面人人,从2017年开始,为了传承和发扬传统手艺。我们把面塑作为地方特色课程放到班里来开展。 </h3><h3> 2019年8月份,学校为陈凤钟老师开设了“陈氏面塑传承工作堂”,希望陈老师和孩子们能把这种具有文化底蕴的民间艺术继续传承下去。</h3> <h3> 柳树在我们河套地区随处可见,而且品种繁多,柳条柔软易弯,色泽高雅,可以编织成各种朴实自然,造型美观,轻便耐用的实用工艺品,比如菜篮,笊篱,篱笆之类。</h3><h3> 2008年6月,柳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h3><h3> 根据柳条的特性,我园的吴清花老师就地取材把柳编作为地方特色课程开展,还特别邀请了有柳编技艺的老一辈的家长们作为校外辅导老师,走进校园,为孩子们介绍柳编,手把手教授柳编的技艺,手法和用途。</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面塑和柳编的“完美配合”</h3></font></h3> <h3>  传统手工拼布源于民间,取材来源非常广泛,也非常便捷。在生活中易得到的碎布,便可以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传统手工拼布所具有的清闲的制作情趣,独特的审美趣味都能使人们拥有自由创意发挥空间。因此传统手工拼布成为人们装饰生活的一项特殊的艺术门类。它所传载的不只是一种物质更是一种精神的共鸣。</h3> <h3>  非物质文化是各个区域特有的地方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h3><h3> 非遗文化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保护和传承。</h3>

面塑

课程

柳编

文化

我园

传承

地方

幼儿园

幼儿

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