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家常美食(三)<br></b><b>馒头</b></h1> <h1>有人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br>有趣的人,都有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就算生活以刻薄与荒芜相欺,心中仍有画船听雨眠的风景。而善于发现的美的人,大都懂美,这样的人对身边的人、眼前的事是深情的,精神天地也是广大的。<br>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烹饪,是享受生活美的一种方式,你感受到了吗?</h1> <h1><b>一 话说“馒头”</b></h1><h1></h1><h3> <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国人饮食文化中首屈一指的馒头,是中国传统的特色美食。可以说馒头在中国北方的饮食习惯中举足轻重,人们日常饮食不可或缺。那么馒头是怎么来的呢,怎么就占据了人们的餐桌呢?</span></h3><h1><font color="#ff8a00">据史记载,诸葛亮帮助刘备建立蜀国以后,南方的少数民族孟获不服蜀国的管理,因此发动了暴乱。诸葛亮清醒的看出来南方不平就不能安心北伐,于是亲率大军南征。在打败孟获准备渡泸水的时候,突然水势湍急,不能过河。孟获说需要用人头来祭奠江中的冤魂才能平安过江。<br>诸葛亮自然不会拿人头去祭奠,可是如果不这样做又不能过河。于是聪明的他就决定用面粉捏成人头形状来祭奠江水中的冤魂,最后终于平安过河。</font><font color="#010101">从此美食——馒首,就这样诞生了。后来也被人们称之为<b style="">馒头</b>。</font></h1><h3><br></h3><h3></h3> <h1><b>二 创意馒头</b></h1><h1>今天的烹饪社团课,老师们不仅要教学生们制作非常熟悉的家常馒头,还要挑战孩子们的想像力,教孩子们制作特别的馒头——南瓜馒头。</h1><h1><b><font color="#ed2308">1.准备食材</font></b></h1><h1><b>南瓜</b>,是我们最常见的食材,它含有维生素和果胶,果胶有很好的吸附性,能粘结和消除体内细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质,如重金属中的铅、汞和放射性元素,能起到解毒作用。<br>对胃病有缓解作用,也能活跃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造血功能,对防治糖尿病、降低血糖有特殊的疗效。而且,南瓜中含有丰富的锌,为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南瓜还有防癌功效,并能帮助肝、肾功能的恢复,增强肝、肾细胞的再生能力。</h1><h1><b>小麦粉,</b>小麦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淀粉、蛋白质、氨基酸和B族维生素。其中所含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是食物正常代谢中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h1><h1>将这两样食材融合在一起,既营养又美味!南瓜的微甜和小麦粉的清香,不但满足了食者味蕾的需要,还挑逗食者的嗅觉。</h1><h1><b><font color="#b04fbb">2.食材初加工</font></b></h1><h1>将去皮的南瓜(不去皮更好,但口感少差点)放在蒸笼里用微火慢慢蒸透,闻见南瓜甜甜的香味时取出晾凉。取适量的面粉用刚刚准备好的南瓜和面,当然不可忘记最重要的面酵。<br>和好的面团,放置在温度适宜的地方等待全团发起。</h1><h3></h3><h3></h3> <h1><b>三 美味来自亲自动手</b></h1><h1>面团在酵母的作用下生出无数活跃的气泡,也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制作馒头的雏形啦😄</h1><h1>老师们一遍遍示范,学生们也不偷懒。可是柔软的面团在孩子们手中很倔强,所以起初孩子们的“作品”有点不堪入目。但老师们不断鼓励孩子们不要轻言放弃,最终不少孩子做出了令人欣喜的作品。<br>馒头坯上笼蒸制半小时,整个社团教室充满了甜甜的面香!这时就可以熄火、出笼了。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要看看自己的作品,拿在手里的馒头也舍不得吃,这毕竟是他们第一次学做如此常见却又如此高技术的食物。心情是激动的,内心是无以言表的欢喜与成就感。</h1><h1><font color="#ed2308">我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font></h1><h1><font color="#ed2308">今天的这道家常美食,我们也正是遵循这一原理,希望同学懂得食物不仅要美味更要健康。</font></h1> <h1><b>四 我们学会了什么?</b></h1><h1>孩子们的成长离不开鼓励与赞扬,更不能少了肯定与支持。为孩子们搭建一个可以展示厨艺的平台,用事实证明“一技傍身”的重要性,本着这最朴素的想法社团老师们让学生们进行小组展示,通过展示考察学生们半学期来在社团课中学到的烹饪技能。这不只是一次活动,而是建立学生们对“立身”这一校园文化的正确认识。</h1><h1>看啊!活动现场多么火爆,社团的学生们忙碌并快乐😊</h1><h1>有的组炒了西红柿鸡蛋,有的同学炒了土豆丝,还有个小组制作了美味的蒸饺...</h1><h1><br></h1> <h1><b>结语</b></h1><h1>每一次准备社团课,任珍老师和陶慧老师都要几次三番地研课。如何激发学生们动手的潜能,如何让学生们体会到烹饪的乐趣,如何教会孩子们自理能力,如何使学生们热爱生活...</h1><h1>每一个细节的考虑,每一个环节的安排都体现着老师们的用心良苦。</h1><h1>每每看到学生们的长进和他们脸上开心的表情,老师们也是无比的宽慰。</h1><h3></h3><h1><b>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b></h1><h3><b><br></b></h3><h3><b><br></b></h3><h1><br></h1> <h1>曾有一位美食家蔡澜说过:吃得好一点就是人生的意义。所以你对待美食的态度就是你对待生活的态度。你对美食充满了喜爱和向往,那么你的生活也就充满了希望。如果你对美食不屑一顾,弃之如敝履,那么你的生活也就可想而知。</h1> <h3>策划:任珍 图/文:陶慧</h3><h3>2019年秋季学期烹饪社团第四期课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