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信息高速流通的社会中,网络成为一种获取信息必不可少的渠道。它遍布全球,与人类的生活越来越近。在网络中我们可以纵览天下大事,也给我们学习带来了许多方便,但同时网络世界也充斥着许多不良信息,这些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谈谈网络暴力游戏给孩子们带来的负面影响。</h3> <h3> 通过央视社会与法栏目组策划的《守护明天》中的真实案例进入今天的话题谈论,案件开头讲述在午夜时分,丈夫的一声尖叫,让小新母亲从睡梦中惊醒,儿子拿着水果刀像发魔似的喊到“我要杀死你!我要杀死你!”在母亲惊恐的呼声中,儿子小新清醒过来并惊慌失措的丢掉水果刀往屋外逃去,小新的父母连忙冲出去找小新却没有找到,此时,小区的门卫看着小新父亲受伤流着血,拨打了120并报了警。案件播放到这里,学生们开始吱吱喳喳议论起来,“他怎么回事,还杀自己爸爸,他有问题吧!”,“他还以为在打游戏吗?”……听到学生的议论,引出问题“在游戏中的人们是否能短时间内分清虚幻与现实呢?”</h3> <h3> 为了让学生更能体验到虚幻与现实的区分,进行一次游戏体验。规则是屏幕上会出现一行字,记住要读字的颜色如红色、蓝色等,而不是读字本身。分两组进行,让我们一起看看学生的表现吧!</h3> <h3> 体验过后,学生明显感受到第一组比第二组的速度快很多,这是为什么呢?第一组字与颜色是一致的,所以念起来速度很快,大脑需要的反应时也短;第二组则是字与颜色不一致。这说明如果一个人长期在一种虚幻环境下,突然回到真实的环境,大脑是不能很快转换过来的,就像案例中的小新,长期沉迷在暴力游戏中,突然被爸妈的简单粗暴教育方式拉回现实,一时间无法转换角色,还以为自己在做任务才会做出前面的疯狂举动。</h3> <h3> 案件后续是小新在奶奶的陪同下到警局自首,未检办在调查中研究了小新的家庭状况,还跟小新做了精神病鉴定,结果显示是正常的,表明小新是具有承担刑事责任能力的人。那小新应该要承担怎样的责任呢?<br> 学生们的热情再次被点燃,七嘴八舌,各抒己见。<br> 一起来看看法律规定吧……</h3> <h3> 审判的结果是以故意杀人罪论处,但考虑到小新是未成年人,有自首情节并得到受害人即父母的谅解,故判3年有期徒刑缓刑四年。这一结果出乎所有学生意料,这也让学生们意识到伤害他人身体的严重后果。</h3> <h3> 通过整个案件的回顾,让学生们探讨了沉迷网络的原因,并引导他们总结如何在沉迷网络后自我脱离网络困境。<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