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古巴是加勒比海地区第一大国家,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比浙江略大。虽然面积不小,但古巴的全国人口只有天津那么多(1000万出头)。在美国的右下方就能找到古巴🇨🇺,古巴的巴拉德罗离美国的佛罗里达州最近的地区直线距离只有145 公里。</span></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br></span></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br></span></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古巴意为肥沃之地、好地方。是北美洲加勒比海北部的群岛国家,古巴岛被誉为墨西哥湾的钥匙,古巴岛酷似鳄鱼,又被称为加勒比海的绿色鳄鱼。</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航行抵达古巴岛,1511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98年被美国占领,1902年5月20日成立共和国,1933年富尔亨西奥·巴蒂斯塔独裁政权上台,1959年1月1日被推翻,确立社会主义制度。</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古巴是现存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五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中国、朝鲜、越南、老挝)</h3> <h3> <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从秘鲁首都利马飞行了五个多小时,到达了古巴。这个从小就让我们熟知但又陌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到底现在发展的怎么样?他们的经济、人民的生活,以及始终如一的几十年扛着社会主义的大旗,与身边的美国抗争的现实,都引起我极大的好奇和思索。</span></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菲德尔·卡斯特罗(Fidel Castro,1926年8月13日—2016年11月25日),全名菲德尔·亚历杭德罗·卡斯特罗·鲁斯,又称老卡斯特罗,是古巴共和国、古巴共产党和古巴革命武装力量的主要缔造者,被誉为“古巴国父”,是古巴第一任最高领导人。从1959年古巴共和国诞生担任古巴共产党第一书记和国家主席,直到2011年因病隐退,由他的弟弟劳尔.卡斯特罗接任。</h3> <h3>古巴国际机场</h3> <h3>肃穆而简陋的机场入境移民局柜台。我们有一团员丢失了古巴签证卡,在秘鲁利马机场花了60美金补办了。</h3> <h3> 古巴飞机航班不多,接机大厅并不热闹,我们很快就与来接我们的导游小冯联系上了。</h3> <h3> 我们傍晚7点多钟抵达的哈瓦那,尽管远处还有落日的余晖,但市内灯火还没有点亮。大巴在漆黑的公路上行驶,没有路灯照明,没有城市的亮光,以为走在乡间小路上。冯导说由于美国的制裁,能源极缺,路灯和家用电器都有限制,许多单位只上半天班,为的就是关闭空调节省电源。</h3> <h3> 整个哈瓦那能接待旅游团队的只有两家中餐馆,在哈瓦那第一顿晚餐 碰巧是团友夏小菊过生日,由于古巴物质匮乏,没有生日蛋糕,只能用面条来庆生,但古巴的三大宝(朗姆酒、雪茄、咖啡)之一的朗姆酒给简单的庆生带来了集体的快乐。</h3> <h3> 自得其乐,在古巴市民什么食品都要凭票供应的国家体制下,能在上海人开的餐厅里吃着八菜一汤的菜肴,喝着朗姆酒,已经是很不错的享受了。</h3> <h3>另一个中餐馆,由北京国企投资。我们在古巴期间,两家中餐馆轮流用餐,家乡的味道和京菜的味道,都使我们激起思乡之情。</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革命广场是世界最大的广场之一,其面积达 7.2万平方米。革命广场为许多政治游行的举办地,同时也是菲德尔·卡斯特罗及其他政治人物在古巴经常发表讲话的地点。</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广场的主要建筑物为何塞·马蒂纪念碑,高 109 米,基座高 18 米。国家图书馆和许多政府机构的建筑均坐落于广场四周。</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革命广场和何塞·马蒂纪念碑是在古巴前总统富尔亨西奥·巴蒂斯塔的任期内修建的,于 1959 年完工,这一年菲德尔·卡斯特罗掌权。革命广场原名公民广场,在 1959 年的古巴革命后,改为现名革命广场。</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圣弗朗西斯科广场是古巴最古老的广场,该广场因为旁边的圣佛朗西斯科修道院而命名,它始建于16世纪的末期,并在1730年进行过翻修。</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古巴人购买基本生活资料是配给的,也就是每户有购物本(古巴人叫libreta),最基本的米、油、豆子(古巴人的主菜)、肥皂、香皂、鸡蛋、盐、糖、给未成年人的奶什么的都是凭这个本供应,凭这个本在指定商店(bodega)里买的东西的价格十分便宜,比如鸡蛋才合人民币不到5分钱一个。</h3> <h3> 能歌善舞的古巴人在街头卖艺,和我们的团员对跳起来。和他们拍一次照要给1元美金的小费。</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古巴实行小学到大学全免费,食物配给,房屋配给,医疗全免费,体育设施全免费,古巴人在2012年之前都不允许有手机,所有人都是分配房屋,分配工作,月薪现在大约30美金。2012年初,古巴开始在局部地区允许公民进行房屋买卖、开餐厅等,手机也被越来越多的古巴人拥有,虽然在绝对数量上还是很少。</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古巴目前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大部分的商店、摊位依旧属于国营制度。人民习惯了依赖国家生存的方式,老年人几乎都闲居在家。</h3> <h3>走在街上的古巴年轻人穿着光鲜亮丽,他们追求的生活已不像上辈人那样刻板、无奈、惰性。世界已经在他们眼前打开了光亮,但他们还不知道怎样去追求。</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老城两边的楼房都是西班牙殖民时期留下的建筑,59年革命以后,古巴几乎没盖什么新楼。</h3> <h3>许多保护建筑的楼上都成了政府分配给市民的居民楼。</h3> <h3> 老广场上叫卖花生的古巴妇女。</h3><h3> 整个广场人烟稀少,因为美国对古巴的制裁,古巴的还击是不允许美国的邮轮停靠哈瓦那的码头,没有了游客,哈瓦那的商铺都关了门,不知这样的还击正确与否,好在店铺都是国有的,承受的起。</h3> <h3>哈瓦那的武器广场,四周过去都是政府所在地,有法院、军事委员会、市政厅,现在基本上改为商场、博物馆、咖啡吧,但都属于国家所有。<br></h3><h3><br></h3><h3></h3> <h3>这样的漂亮的西班牙建筑,现在下面变成了商铺、咖啡屋,上面变成住房分配给有特殊关系和特殊贡献的人居住。古巴的住房是分配制。</h3> <h3>殖民时期的总督府,古巴革命后作军事委员会用,现在是博物馆。</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哈瓦那大学中文简称哈大,位于古巴哈瓦那维达多区,建成于1721年9月21日。它是古巴最古老、规模最大的一所大学,也是拉丁美洲地区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同时也是美洲最先建成的几所大学之一。大学的生物系很著名,我国有留学生和交流生在哈大进修。古巴大学没有高考,凭高中的三年的总成绩决定是否能进入大学。古巴大学是免费的。</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这条唐人街位于古巴的首都哈瓦那,150年前作为西班牙殖民地的古巴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生产蔗糖,在美洲消灭了黑奴制后,大批的来自中国广东、福建的苦力替代了黑奴,成了古巴最主要的劳动力,在当时移居古巴的华人最多可达到十多万人。</h3> <h3> 哈瓦那的圣塔玛丽亚海滩是加勒比海和西大西洋的著名海滩,白天蔚蓝的海水拍打着岸边白沙礁石,甚是壮观。晚上却是漆黑一团,没有海岸的生气。这是巴士路过拍的夜景。</h3> <h3>沿海滨大道面对大海的是一座座风格迥异的西班牙建筑,50年代都收为国有。但由于古巴政府缺乏资金,没能把这些历史建筑完好的保护下来,有的破旧不堪,有的残檐断瓦,看了让人心疼。不过听导游介绍,古巴正在为迎接哈瓦那建城500年纪念活动大兴土木,希望不久的将来让这条著名的海岸线美丽起来。欣赏古巴政府没有断开历史,传承应该继承的历史文化。</h3> <h3>海滨大道残留的西班牙建筑。但确实很美丽。</h3> <h3>50年代美国人留下的大批老爷车成了古巴现在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游客可以租用也可以乘老爷车兜风,一小时40美元。</h3> <h3>颜色鲜艳,形状各异的老爷车世界上独一无二。</h3> <h3>也做一次车模。</h3> <h3>搭老爷车兜风。</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到古巴游玩,需要明白换古巴比索的汇率。古巴钱币有土红比索之分,土红差额是24倍。土比索是当地人的货币,红比索供外国游客使用(相当于我们文革期间外汇劵)。红比索和美金的兑换竟然是1;0.87,100美元只有87元古巴币。游客来这里最好带欧元或者是非美元货币,加元也可以。因为之前和美国关系比较紧张,换钱用美元会收很高的税。</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此图是雪茄烟盒)</h3> <h3>古巴三大宝之一的雪茄。</h3> <h3>古巴三大宝之一的朗姆酒(广告)。</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奥克帕克,美国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海明威的一生之中曾荣获不少奖项。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勇敢勋章,1954年的《老人与海》又为海明威夺得诺贝尔文学奖。</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用猎枪自杀身亡。</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海明威居住过的哈瓦那酒店。海明威把酒店的名字改为两个世界酒店。寓意为古巴是个清净、简单的世界,在古巴他躲避了外面纷杂战乱的世界。</h3> <h3>酒店被海明威改名的牌子高高的挂在门口,供游人观赏。海明威从1925年至1936年常住这个酒店。</h3> <h3>酒店的大堂。四周的墙壁上都挂着海明威住这酒店时期的生活照片和交际照片。</h3> <h3>酒店附近的铜雕像。</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占地两公倾的哈瓦那海明威故居,是海明威在1936年从一个法国人手上买下了这套别墅。从1940年到1960年海明威住在这幢别墅里,度过了他的大半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老人与海》,就是在这幢别墅里完成的。</h3> <h3>庭院深深。</h3> <h3>在海明威家的花园里。</h3> <h3>故居小卖部的姑娘。</h3> <h3>故居的卧房。</h3> <h3>客厅。</h3> <h3>书房。或许《老人与海》就在这个书房里完成。</h3> <h3>离故居不远的海边,斑驳陆离的桥墩是当年海明威和渔民出海捕鱼的出发地,或许《老人与海》的创作思路就源于此地。</h3> <h3>在古巴追寻海明威的足迹👣,如愿了。</h3><h3>为什么海明威把人生的一半会和古巴结缘,我想海明威除了要躲避战乱,觉得古巴是个单纯安静的世界外,还有他喜欢的给他带来灵感的雪茄。这里有他酷爱的出海捕鱼的生活,当然这里还有和菲德尔.卡斯特罗的友谊,所有的一切使他眷恋了这块土地。</h3> <h3>我来了 ,在海明威的第二故乡。</h3><h3>沿着这条足迹我也爱上了这块单纯、安静、美丽的地方,但眼前看到的古巴人民还在过我们所经历的年代如此相似的生活,感到深深的遗憾。</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巍峨雄偉的莫羅城堡如同一隻雄獅盤踞在開闊的港灣,傲視遼闊的大海守望了幾百年。高大寬厚的城牆,寬約20米的護城河雖已殘缺,但依然可見當年的雄姿,而城堡上清晰可見的累累彈痕,則見證了哈瓦那屢遭歐洲列強侵略的歷史。如今硝煙早已散盡,城堡雖然已經喪失了它原有的功能,但無論是它的建築藝術還是歷史價值,都已成為哈瓦那的一份寶貴的歷史財富。</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h3>晚上我们前往哈瓦那著名的莫罗城堡观赏沿袭了三百多年的关城礼炮仪式,这是古巴旅游打出的一张独特的旅游名片,在这张名片里我隐隐看到古巴正在迈出开放的步伐,传承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这是一个国家进步的命脉。</h3> <h3>整装待发的士兵。</h3> <h3>游客兴致盎然,充分体现游客的关注和喜欢这一旅游项目。</h3> <h3>和扮演士兵的小伙子合影。</h3> <h3>到古巴的人称:“不到巴拉德罗就不知道古巴的秀美,”巴拉德罗在哈瓦那以东140公里的地方,由于此地只对外国游客开放,这里是全古巴最不像古巴的地方,又是古巴最像天堂的地方。傍晚入住的五星级海畔酒店大气、漂亮,这里的一切食品,咖啡吧酒吧所有饮品都对游客免费提供,就是客房里冰箱里摆放的饮料都可以随便喝。这使我想到了古巴的国策,教育医疗住房全免,古巴的经济能承受这一切吗?</h3> <h3>酒店的正面。</h3> <h3>酒店的餐厅,能容纳几百人用餐,食品玲琅满目。</h3> <h3>酒店的夜景彩灯和巴拉德罗海滩。</h3> <h3>美丽的海滩</h3> <h3>巴拉德罗的海碧蓝清澈,海风拂去热带骄阳的炙热,舒坦的休整把我们旅途的疲劳一扫而光。巴拉德罗一个梦升起的地方。</h3> <h3>夜幕下的酒店宏伟壮观,这个不像古巴的古巴地方,洗尽铅华会迈出改革的一步又一步吗?</h3> <h3>巴拉德罗夕阳西下的美景,色彩斑斓。望着深邃的海面和让人遐想的晚霞,会感慨历史的变迁会像呼啸的大海一样,时起时伏,奔腾不息。</h3> <h3>第二天,大部分团员出海参加捕鱼捉虾活动,我因怕晕船没有同行。四个小时在加勒比海上兴奋和热闹,让没去的人后悔莫及。</h3> <h3>出海的全体。</h3> <h3>收获的喜悦</h3> <h3>人比酒醉</h3> <h3>情比海深</h3> <h3>船长赞美全体,满载而归。高兴满载,美味满载。</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没出海的我和亚萍、杨汛乘老爷车逛了巴拉德罗City,司机收了30元红比索。</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老爷车的司机。</h3> <h3>巴拉德罗小商品市场,货架上玲琅满目。古巴市场经济的萌芽。</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当改革的步子迈出,古巴人手里有了自主的收入,古巴人还愿意走贫穷 、配制、闭关自守的路吗?</h3> <h3>古巴到处有这种百年的大榕树,它根深叶茂,它盘根错节,象征着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有顽强的生命力,也意味着这里的人民有厚重的历史感,他们会像榕树根一样深深地扎进改革的土壤里的。</h3> <h3>大榕树下。</h3> <h3>巴拉德罗的朝阳是灿烂的,走进古巴,认识古巴,愿古巴像这轮冉冉升起的旭日,其光辉温暖古巴人民的心,融进世界的潮流中。</h3><h3> 古巴之行值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