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到了高发期,家长朋友们要注意啦!

荔枝

<h3>  最近是手足口病高发期,它是危害孩子健康的一大常见疾病,传播的途径多种多样,为了孩子的健康,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防范!</h3> <h3>手足口病是什么?</h3><h3><br></h3><h3>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以口、手、足、肛周出现疱疹为主要特征。疱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以婴幼儿发病为主。</h3><h3><br></h3><h3> 目前,全球所呈报的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EV71更容易发生并发症或重症。</h3> <h3>手足口病的症状</h3><h3><font color="#ed2308"><br></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发热</font>、<font color="#ed2308">口痛</font>、<font color="#ed2308">厌食</font>、<font color="#ed2308">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溃疡</font>,位于舌、颊黏膜及硬额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也有少数患儿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引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容易发生死亡。<br></h3><h3><br></h3> <h3>重症手足口病症状</h3><h3><br></h3><h3>1、持续高热:腋温>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br></h3><h3><br></h3><h3>2、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惊厥、昏迷;</h3><h3><br></h3><h3>3、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齐;咳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h3><h3><br></h3><h3>4、循环功能衰竭: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面色苍白、口唇发绀[gàn] (青紫)、心率增快,血压升高或下降;</h3><h3><br></h3><h3> 注意观察,如果出现上述的重症提示可能是重症手足口病的表现,需要立即带孩子去医院复诊,由医生对宝宝病情做进一步判断和处理。</h3> <h3>手足口发病的潜伏期</h3><h3><br></h3><h3> 一般为3-7天,有些也会长达10天,这期间,患儿没有任何症状,病毒会在体内大量复制。<br></h3><h3><br></h3><h3> 最开始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发烧、咳嗽、头疼、食欲下降等。有些小朋友也不会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但会出现急性结膜炎、中耳炎等。<br></h3><h3><br></h3><h3>症状明显期</h3><h3><br></h3><h3> 口腔黏膜、手心、足心、肛周等部位会出现皮疹。皮疹为粟粒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br></h3><h3><br></h3><h3> 如果宝宝精神萎靡、烦躁不安、高热不退、频繁呕吐、肢体震颤或无力、呼吸心率明显加快、身体出汗部位不对称等要及时就医。<br></h3> <h3>手足口的传播途径</h3><h3><br></h3><h3>1、一个是近距离飞沫传播,也就是呼吸道传播。<br></h3><h3><br></h3><h3>2、以粪口传播(即消化道传播)为主。</h3><h3><br></h3><h3>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手足口病虽然容易侵袭婴幼儿,但并不代表成年人完全没有患病几率。</h3><h3><br></h3> <h3>如何预防手足口病</h3><h3><br></h3><h3> 因为引起手足口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因此目前还没有特异性疫苗可以预防手足口。因为对于手足口病的致病病毒,机体产生的抗体并不足以抵抗下次病毒的侵袭,所以手足口病并不能使人获得对该病的永久免疫,它是可以重复发病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工作!</h3><h3><br></h3><h3>1、勤洗手</h3><h3><br></h3><h3> 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都要用肥皂或含氯洗手液,用流动的水给孩子洗手。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换尿布、处理粪便后也要洗手。</h3><h3><br></h3><h3>2、注意孩子用品及环境卫生</h3><h3><br></h3><h3> 孩子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消毒;奶瓶、奶嘴及餐具使用前充分清洗、消毒;经常通风,勤晒衣被。</h3><h3><br></h3><h3>3、尽量少带孩子去人多密集公共场所</h3><h3><br></h3><h3> 手足口病症消失后还会持续有1~2周的后续传染期,高发季尽量少带孩子去人多密集公共场所。</h3><h3><br></h3><h3>4、及时接种手足口疫苗</h3><h3><br></h3><h3> 手足口可以接种二类疫苗EV71疫苗,对肠道病毒71型(也是最危重症的一型)感染的保护率达90%以上,6个月至5岁的孩子可以选择接种。</h3> <h3>手足口病怎么护理</h3><h3><br></h3><h3> 手足口病是自限性疾病,在没有并发症情况下,一般5~7天就能自愈。</h3><h3><br></h3><h3> 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能对抗手足口病毒。</h3><h3><br></h3><h3> 手足口主要是口腔疱疹或溃疡,宝宝嘴巴疼的时候,可以常用温凉开水或淡盐水漱口,及时喷药保护创面促进溃疡愈合。口腔溃疡可以补充维生素B2和维生素C促进伤口愈合。</h3><h3><br></h3><h3> 针对手足口的皮疹,如果皮疹不严重,可以不用特殊护理。如果皮疹严重要保持皮肤清洁,穿棉质衣服,修剪指甲避免过度抓挠引起皮肤损伤和感染。如果疱疹破裂并伴有皮肤继发感染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br></h3><h3><br></h3><h3> 患手足口期间,饮食上要清淡,要补充大量蔬菜和水果,尤其是胡萝卜、粗粮等,含有大量维生素B族。病愈后可以及时补充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br></h3> <h3>注意事项(园所篇)</h3><h3><br></h3><h3>1. 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饭后要漱口;教育幼儿咳嗽、打喷嚏时要掩鼻,不要直接对着其他的小朋友,并帮助孩子清理好由鼻排出的分泌物。</h3><h3><br></h3><h3>2. 做好卫生消毒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幼儿的餐具、玩具、图书及幼儿能摸到的地方,都要严格消毒。</h3><h3><br></h3><h3>3.仔细观察每个小朋友的精神变化,有的孩子出现吃饭、喝水不好,告诉老师说他嘴疼,老师就不妨看一下孩子的口腔是否有溃疡及小红点出现,如果有溃疡,再看看孩子的手和足跟有无小红点出现。从很多细节上可以发现孩子的潜在疾患,因此,老师要多注意观察孩子,尤其在孩子吃饭和喝水时。</h3><h3><br></h3><h3>4. 帮孩子剪短指甲。有的孩子可能患了手足口病,老师没有发现,或者有的家长知道孩子患了手足口病,因为家里没人看孩子,不得不把孩子送到幼儿园,这个孩子就成了传染源,不管他打喷嚏,还是不小心挠了人,都可能把病毒传给其它的孩子。如果老师有给幼儿剪指甲的习惯,就有可能发现这个孩子,及时切断传染源。</h3><h3><br></h3><h3>5. 如果家长告诉老师其孩子得了手足口病,那么这个孩子所在的班级就应该加强卫生消毒,包括幼儿的毛巾、餐具、玩具、及孩子的活动室、休息室要严格消毒,并多观察其它孩子有无变化,并建议这位家长等孩子病情痊愈后再来园,以免感染其他小朋友。</h3><h3><br></h3><h3>6. 控制传染源,患手足口病的幼儿要隔离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至少14天,如果孩子疱疹没有全部结痂干燥和痂皮全部脱落之前,不能让幼儿来园。</h3><h3><br></h3><h3>7.如果怀疑幼儿患了手足口病,应联系家长建议尽快带孩子去医院确诊,看看孩子是否真的患了手足口病。</h3> <h3>注意事项(家长篇)</h3><h3><br></h3><h3>1.如果宝宝有手足口或其他传染性疾病,要及时的通知学校和经常一起玩的孩子家长,这样学校和家长才能采取措施,及时处理。</h3><h3><br></h3><h3>2.宝宝患病后要及时的隔离,家里的玩具、用品等也要及时的消毒,并在阳光下暴晒。</h3><h3><br></h3><h3>3.家长切莫病急乱投医,用利巴韦林之类的药物来抗病毒,想当然的用免疫调节剂来预防重症病例的发生,但这些药物并不会减少孩子患病的机会也不能阻止病情的发展,反而可能增加孩子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