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概念一:“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
中国中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目标包含“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两大要素。阅读能力是阅读品格的基础,而阅读品格又能有利支撑阅读能力的发展。
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大多数老师都非常注重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因为阅读理解能力是学习语言的基本能力之一。在人教版PEP教材中,每个单元的Story time板块都是非常好的阅读材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都会有意识地传授学生一些常用的阅读技巧,精读、泛读、跳着读,再如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通过段落中心句来理解文章的主旨等,也会借助练习中的判断题、选择题或者问答题来检测学生对语篇的理解程度和答题能力。对于阅读品格的培养大部分教师是比较忽视的。到了小学高年级,仅仅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不够的,还应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体验。阅读习惯包括阅读行为、阅读频率和阅读量。阅读体验包括阅读态度、阅读兴趣和自我评估。而高质量的阅读体验一定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也一定能促进高质量的阅读体验。</h3><h3> 阅读习惯是一个学生外显性的阅读品格,阅读体验是内隐性的阅读品格。学生的阅读品格和阅读能力一样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从如何为学生选择适当的读物、如何进行阅读、如何与他人分享、如何促进语言进步、如何评价,最终迁移到实际运用。<br></h3> <h3>概念二:“语篇(passage)”教学
在传统的语篇教学中,我们通常关注以下内容:
1、主题与话题:比如“健康”主题下的“疾患、吸烟、运动、饮食”等话题。
2、内容:内容可大可小,比如关于“运动”的话题,可以写一本巨著《奥林匹克运动历史》,或者写一篇半程马拉松运动注意事项,也可以写一篇小文章来讨论适合老年人的运动时段和时长。
3、词汇、词法和句法:这三个不用说,老师们关注得不要不要的。
4、体裁、风格等语篇写作方法:比如小学阶段主要是故事、说明文、日记、电邮、便条等。但是,小学阶段基本不会出现“语言风格”方面的教学。<br></h3> <h3>概念三:主题意义
《高中英语课标》将“课程内容”分为: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这些内容分别与学科核心素养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是紧密相关的。这就要求我们构建与课程目标一致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
具体而言,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应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整合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学习内容,创设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英语学习活动,并从中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汲取文化营养,促进多元思维,塑造良好品格,优化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确保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同步提升。
主题为语言学习提供主题范围或主题语境。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应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学生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
《高中英语课标》阐述了三大“主题语境”: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并细述了10个主题群的32个子主题。
具体理解为:
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的生活态度
语言学习的规律、方法等
创新与创业意识
小说、戏剧、诗歌、传记、文学简史、经典演讲、文学名著等
不同民族文化习俗与传统节日
社会热点问题. 人与环境、人与动植物
地球与宇宙奥秘探索
我们会发现,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类似的内容在《义务教育英语课标》中,它们被分别安排在“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三个板块中,比如“语言学习的规律、方法等”与“学习策略”有关,“不同民族文化习俗与传统文化”与“文化意识”有关。
<br></h3> <h3> 对我们教学的启示
自从《义务教育英语课标(2011年版)》颁布后,无论教材编写还是教学研究,都在努力落实“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中的“人文性”就高度概括了包括“主题语境”在内的很多内容。
在语篇教学中,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实施,不仅要关注传统的语篇教学内容,还需要落实学生“全人发展”的教育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就是在课程和课堂中落实这一些“主题语境”。<br></h3> <h3>争做魅力教师,构建经典课堂,让学生逐步体验深度学习,保障每一个孩子的高品质学习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