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b><font color="#167efb">《 库 车 》</font></b></h1><h3></h3><h3> </h3><h3> 昨天从库尔勒出发一路向西,经过轮台,参观了“塔里木胡杨林公园“。又穿越小段沙漠公路,晚上入住库车。途中不算参观游览的时间,坐车前后共计八个多小时。</h3><h3> </h3><h3> 库车位于天山南麓的中部,东西连接库尔勒、阿克苏,往北穿越天山连接北疆,是著名的独库公路的起点。它是一个县城,但在历史上非常有名。唐朝诗人王维有二句国人妇嬬皆知的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他为送别朋友赴安西担任都护使而写的诗。安西就是现在的库车。当年,玄奘也到过库车。那时候的库车更牛,它是当时龟茲国的国都,《大唐西域记》把它写成"屈支国",我估计是因为音译的不同,同样的地名译成了不同的汉字。(“龟茲”在当地的读音是“秋慈”)。汉唐时期,南疆这块土地上曾经同时存在过36个国家(现在南疆的每一个县城几乎都是当时的一个小国),所以在历史的古籍中习惯把它称为西域。这说明,我们即将走过的这些地方,虽然地处沙漠的边缘,但是它却是得天独厚地享受着天山和昆仑山冰山雪水的滋润,是水草丰沛宜于人居的地方。它政权林立,标志着这块地方,虽然不断受到突厥和匈奴游牧民族的骚扰,但在二千多年前,先进的城堡文化已经在这块土地上形成。</h3><h3> </h3><h3> 库车对于我们而言是一个遥远的地方。阳关距离库车有一千五百多里,西出阳关已经见不到亲朋故友了,印象中到库车该有多荒凉啊!玄奘从库尔勒(焉耆)至库车就走了一个多月,后来因风雪所阻,在库房停留了六十多天,多么艰辛的历程!其实,这样的感受也是有误差的。我们走进库车完全没有荒漠的感觉。其实自古以来库车就是一块富饶之地。它地处通商要道,经济发达,文化昌盛,百姓富足。而且在长达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它都是一座佛教文化昌盛的中心城市。玄奘在此讲经辩经极受崇敬和优待。这些在玄奘的书中都有记载。龟茲的音乐还对中原唐乐的发展产生过极大影响。所以,历史留给我们的记忆和影响,常常因为我们所获得的信息量的不同会产生很大的差异。但有一点是无可置疑的,我们今天坐一天的车既可以逛景点,又可以直达两地,比起古人是幸福多了。</h3><h3> </h3><h3> 说说胡杨林。走那么多路,见到了沿途的沙漠,荒山,也见到了新建的公路以及这些年来新疆人民治沙所取得的伟大成果。但作为游客,似乎奔向的最终目的地就是胡杨林。“塔里木胡杨林公园”占地一百平方公里,是新疆最大的原始胡杨林森林公园。金秋季节,万亩胡杨林千姿百态、色彩绚烂、竞相斗艳,自然会引来游人如织。可惜我们来得还早了几天。胡杨只有一部分黄了,大片的林子还不那么美。我看游人比胡杨更美。大妈们穿的花裙,估计年轻时都没有敢穿。手中挥舞着彩色的纱巾,胖嘟嘟的身材也摆弄出妩媚的姿态,比胡杨好看多了。我看胡杨树,尤其是那些尚未挂上焦黄红艳色彩的胡杨,滿树的枯枝像耄耋老人头上稀疏的白发,树身上粗糙的纹路,更像百岁老人脸上深深的皱褶。它们弯着腰,骷髅着身躯,……,甚至让人目不忍睹。满目苍老的林木生长在一片荒漠上,怎么会让人产生出美感呢?但是想到胡杨的品质,在如此贫脊和艰苦的环境中,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再看它那倔强的身姿,迎风而立的傲骨,才能感受到它从里而外散发出来的精神的美。我匆匆数言,来不及去赞美它。胡杨的美也许不仅仅代表的是它自己,而是数千年以来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h3><h3> </h3><h3> 写于2019年10月14日 晨</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