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南小区幼儿园小中班——区域游戏观察分析记录

颖子

<p>观察时间:2019年10月23日</p><p>观察地点:室内娃娃家</p><p>观察班级:小中班</p><p>观察对象:李俞锟,孙畅,王瀚婕</p><p>观察方法:追踪记录法</p><p>观察者:孔颖,张新苓</p><p><br></p> <p>角色游戏是幼儿喜欢并百玩不厌的游戏,而娃娃家又是小班幼儿适合玩的游戏。因为刚入园的幼儿,是刚从“家”到“幼儿园”这个集体中,他们接触的只有爸爸妈妈,也只能从爸爸妈妈的角色开始扮演。孩子们在游戏中会充当爸爸妈妈的角色,自然而然会去模仿爸爸妈妈的语言行为,将自己理解的爸爸妈妈形象表现出来。这就是孩子们对角色身份的初步体验,而这初步体验对孩子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教师在重视角色游戏的指导中,也更应该注重游戏的观察,为孩子们将来充当真正的社会角色打下基础。</p><p><br></p> <h3>观察实录:</h3><h3>孙畅,李俞锟和王瀚婕奋兴的来到了娃娃家~可是不一会儿~却传来了争吵的声音~"我要当妈妈”~"我不当爸爸”~原来是李俞锟和孙畅小朋友都争着当妈妈~而王瀚婕小朋友预备好了要当宝宝~在旁边睁着大眼睛看着这两位小朋友。只听李俞锟抢先说:"因为我最喜欢妈妈"这时候候孙畅也不甘示弱的赶快说:“我也喜欢当妈妈~<span style="line-height: 1.8;">这时王瀚杰过来说,你俩可以一人当一会妈妈不就行了。于是孙畅对李俞锟说那你先当妈妈吧。</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3>观察分析:</h3><h3>我们有时常常会问孩子最喜欢家里的谁,大部分孩子都回答的是妈妈。相比之下爸爸在孩子们的心中分量比妈妈要稍逊色一些。可能平吋爸爸陪孩子的时间比较少!小班幼儿<span style="line-height: 1.8;">已具有初步</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的规则意识</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和独立意识</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有的孩子碰</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到自己的喜欢</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的角色就会争辩</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不休</span></h3> <h3>教师反思</h3><h3>从活动中看出孩子们同样也会逼真地做家务,演绎着家庭的氛围。在模仿中孩子体验了游戏的快乐。随着孩子感觉经验的丰富,他们在游戏中从不会交往发展到能互相协商、协作。教师此时以旁观者的身份,当看到幼儿出现争抢角色时,并不急于介入,留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空间与机会,以欣赏的态度看到孩子的进步与发展,并感到由衷的高兴。</h3> <h3>策略调整:</h3><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1.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加强孩子的亲情观念的培养,知道家里的成员都是很重要的。</span></h3><h3> 2.孩子在游戏中出现问题,教师要及时的出现,并用亲切的语言和适宜的方式去引导孩子。比如:两个孩子都争选“妈妈”的角色,我及时的用念儿歌的方式,让孩子停止了争吵。并加以提问,加深孩子们对家庭角色的认识。</h3><h3> 3.教师还是要引导孩子自己去分配角色,不能硬性的指派孩子去担当什么样的角色。我用建议的方式让两位孩子协商和分配谁当“妈妈”,虽然孩子刚开始还是有点不高兴,但当孩子的投入到游戏当中的时候,能马上忘掉不开心,这也是小班孩子的心理特点。</h3><h3> 4.小班孩子在自选角色这个规则意识上是比较薄弱的,孩子无法协商角色的选择时,教师要酌情参与指导,制定轮换角色的规则,并用图片的形式记载孩子表演过角色</h3> <h3>李俞锟忙着切菜、做饭,老师走过去问:“你今天在忙啥呀?”&nbsp;李俞锟头也不抬地告诉她说:“今天,家里来了好多客人,我好忙呀。”看着她忙前忙后老师走过去问她:“你干嘛不把事情分一些给孙畅爸爸和宝宝做呢?”&nbsp;李俞锟听了不好意思的说:“嘿,我还真没想到呢。”说完就开始分工了:“孙畅爸爸快帮我一起炒菜吧。”又对坐着喝水的王瀚婕喊:“小宝、小宝快帮妈妈端菜。”在她吆喝下,孙畅和王瀚婕也忙开了,他们分工合作,各自做起了自己的事情。一碗碗小菜端上了桌。</h3> <h3>评价分析:</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孩子们虽刚进行游戏没有多久,缺乏游戏能力,显得很不成熟。在整个游戏的过程中,他们几乎没有什么交往的情节,都是在自己忙着自己的事情,处于游戏的初期。角色游戏是一种社交型的游戏活动,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发展幼儿社会性,了解人际间关系及不同角色身份,学习扮演角色及适当的行为方式,更能帮助幼儿领悟家庭关系共同协作,互相帮扶的重要性。</span></h3> <h3>教师反思:</h3><h3>根据<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指南</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中3</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岁</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左右的幼儿发展特点是自我意识萌芽,直觉行动思维,注意力不稳定。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学习和游戏的内容是模仿真实性的,而且很喜欢扮演其中的角色,特别喜欢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可在游戏活动中,三个带着角色身份的幼儿独自行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才开始分工合作烧饭和做菜、招待客人,可见幼儿的合作意识不强。所以在初期的交流分享中,教师加入引导,孩子模仿为主,促动和激发幼儿的简单合作意识。同时在摆放材料上需要考虑投放一些半成品,提升幼儿的合作的频率。</span></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