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课堂智慧引领 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参加第十届教育名家论坛记实

小红

<h3>三尺讲台 三寸舌 三寸笔 三千桃李</h3><h3>十载树木 十载风 十载雨 十万栋梁</h3> <h3>秋风不燥,阳光正好。2019年10月25日,第十届核心能力视角下的“深度学习”研讨(系列二)与“名师课堂”引领研讨会在郑州大学南校区体育馆举行,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h3> <h3>全体参会的专家和教师们在国旗下庄严宣誓。</h3> <h3>河南省校园文化艺术促进会副会长、原省教育厅厅长亓国瑞先生致欢迎词,河南省校园文化艺术促进会秘书长程建华先生解读“深度学习”。</h3> <h3>第一节是管建刚老师执教的《音乐之都维也纳》,围绕着,围绕着,孩子们围绕着中心句 走进了音乐之都维也纳;围绕着,围绕着,伙伴们围绕着管老师和孩子,围绕着睿智的课堂,享受阅读与写作的相得益彰。<br></h3> <h3>接着,管建刚老师做了题目为《理想与现实》的报告,谈到了在课堂上我们高估了自己教的价值,要控制教的欲望,因为教了学生也不一定会,从教到会的“桥梁”是做。管老师特别谈到了后进生,从本质上看,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抄写词语、背诵课文等这些应该在课堂上完成的内容没有完成而造成的。</h3> <h3>第二节是江和平老师执教的《月光启蒙——走月亮》,通过以文带文,梳理课文内容;比较阅读,梳理两篇散文的异同。月亮在文字里行走,推动了事情的发展,贯穿了事情的始终。通过深度学习,让孩子们明白独特的月亮,源自于独特的经历,独特的观察,独特的感受。最后通过拓展阅读,仿写句子,让孩子们明白无论是黄河故道,还是苍山洱海,无论是过去,将来,有母亲的地方,就有令人魂牵梦绕的月亮。</h3> <h3>10月25日下午,黄亢美老师执教的《我要的是葫芦》一课,特别关注汉字的构字理据——字理,通过编儿歌、字理识字等方法,引导学生析形索义,因义记形,只有让孩子的启蒙教育更有文化,才能切实地让表意性的中华汉字世世代代薪火相传。</h3> <h3>接着,黄亢美老师做了《让汉字更有文化》的报告,报告指出汉字教学苟简粗略使得汉字蕴含的文化在流失。</h3> <h3>第二节是雪夜老师的课《滋味》,雪野老师用诗意化的语言教孩子们写诗。他告诉孩子们:要想别人想不到的,想别人不敢想的。雪夜老师巧妙的引导孩子们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让孩子们的脑袋里盛开着诗的花朵。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风儿会跑……</h3> <h3>10月26日上午,高子阳老师的写作课《写读后感》让人脑洞大开,写读后感可以写一句话、一段话、一篇文章、一本书,可以写成一首诗、一封信、一篇童话、一本书。高老师告诉孩子们阅读和写作是很能培养创作性的,很多读后感是需要我们思考的。原来写读后感也可以这么好玩!</h3> <h3>接着,高老师做了《从写作训练真正走向儿童写作素养》的报告,分析了统编版中出现的62次习作,哪些习作仅仅是一次习作而已,哪些话题可以转化成儿童写作素养教学话题?针对需要可以转化儿童写作素养的教学话题,高老师以写观察日记和写动物为例,分五课时详细的讲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有了高老师详细的指导,何愁作文写不好!</h3> <h3>第二节课是闫学老师执教的绘本科学童话《牛肚子里的旅行》,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故事主要内容,感受情节的生动和人物形象的特点;同时学习作者是如何创设情境和展开丰富的想象编写这个有趣的童话的,是一节非常成功的高阶阅读课。</h3> <h3>接着,闫学老师做了《上一节高阶阅读课》的报告,上好高阶阅读课,关键在于教师对阅读的理解,对学生已有理解水平的把握,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闫老师指出,高阶阅读课还可以多学科跨界阅读,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h3> <h3>10月26日下午,胡红梅老师以《绿野仙踪》为例来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通过回顾作品,梳理脉络来了解故事是怎么发展的;通过扣住“英雄人物”读作品,了解人物的成长过程,进而明白成长的秘密。胡老师的整本书阅读,为我们打开了整本书阅读的思路。</h3> <h3>接着,胡老师通过《绿野仙踪》和《西游记》比较阅读,让大家明白:人真正的敌人,从来都不在外边;美好的本质需要经过雕琢、修饰才能显出,这就是“在路上”的意义。</h3> <h3>肖绍国老师执教的《湘云醉卧》一课,通过尝试古诗文“画面缩放”读法,捕捉大画面中的小画面,小画面叠加成大画面,来揣摩曹雪芹行文时的画面经营技法,并体会特有意象的美学意义,体悟“诗酒趁年华”的哲理。原来,小学也可以讲红楼梦。</h3> <h3>10月27日上午,孙双金老师执教的《四季之美》一课,通过读——析——品味(再读)的方式让孩子们体会自然之美、文字之美;让孩子们明白在生活中要会发现美、表达美。孙老师告诉孩子们要用批判的眼光去读书,书也会出错,这是“深度学习”的方法之一。</h3> <h3>接着,孙双金老师又为我们做了一节示范课——《山居秋暝》,通过比较(换词语)的方法让孩子们明白:比较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方法,通过比较体会词语的微妙差别,这也是“深度学习”的方法之一。</h3> <h3>第三节课是吴勇老师的习作课《我的拿手好戏》,以“拿手好戏”为契点,先让孩子们写出自己的“拿手好戏”,通过品析例文——《拿手好戏》的场面描写,让孩子们明白可从正面描写“挑西瓜”时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进行描写,也可以侧面烘托写观众的反映。最后总结《写好我的拿手好戏》的三步曲:点明“拿手好戏”是什么;简单介绍“拿手好戏”是怎样练成的;重点写“拿手好戏”的具体经过。吴勇老师的习作课,为我们点亮了一盏通向习作课的明灯。</h3> <h3>接着,吴勇老师做了《写作支架:指向儿童言语困境的习作教学》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写作支架就是写作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的言语“脚手架”;是改进学生写作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吴老师用具体的课例指导如何做好写作支架的搭建和设置,让习作不再难教,让学生不再害怕习作。</h3> <h3>聆听专家们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智慧,使我明白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学海无涯,永无止境。做一名智慧型和创新型的老师,追逐教育梦想,我们一直在路上……</h3>

老师

写作

习作

拿手好戏

孩子

通过

执教

阅读

读后感

高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