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9年10月25日。</h3><h3> 50年前的今天(1969年10月25日),我跟随父亲和同院叔叔阿姨及小伙伴们离开北京西郊总后大院,坐火车去河南。留下的片段记忆是兴奋地和小伙伴在包车厢里玩耍,半夜在睡梦中被从卧铺底层地下拽出来,迷迷糊糊被大人们从窗口递下了火车……落地的地方是河南省遂平县,从此开始了一段难忘的时光。</h3><h3> 今天再次坐上火车(高铁),和发小们去追寻五十年前在河南遂平五七干校的记忆!</h3><h3>(查记载:1969.10.25国防科委后勤部大部分人军人家属孩子上火车, 战备疏散到河南驻马店遂平县,从此离开总后大院。)</h3> <h3> 清晨临出发时拍一张大门口。这里是国防科委后勤部离开总后大院辗转河南遂平、花园路三号院之后的最后一个大本营。以后就改称为科后、总装后……现在的编制所属真是不清楚。</h3> <h3>发小们在北京西站一见面就开始回忆,聊得热乎差点忘了进站。</h3> <h3> 提遂平往事先追根溯源,转2014年科后发小聚会名册上的《写在前面的话》:</h3><h3> 五十年代末期 ,世界风云变幻,中国面临着反华势力的重重威胁。1958年,伟大领袖毛主席高瞻远瞩、高屋建瓴,战略性的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我们也要搞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的”。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开始了“两弹一星”的伟大事业。</h3><h3> 1960年4月,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方勤务部”正式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简称“总后”。同年10月,总后物资计划部特种物资局与司令部特种部队计划供应局合并,组建总后第二物资计划部(即特种物资计划部),以保障艰难中秘密起步的“两弹一星”工程,为各试验、发射基地提供特种后勤支持。新组建的总后第二物资部由各军兵种、各大军区调集的精兵强将组成。指战员们在为我国的“两弹一星”事业呕心沥血。196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简称“国防科委”,统领“两弹一星”工程。第二物资部成建制划归国防科委,成立国防科委后勤部,简称“科后”。</h3><h3> 1969年10月,面对“苏修”威胁,林副统帅发布军委“一号命令”,紧急疏散相关部队和人员,以防中苏谈判破裂,苏修一意孤行,反动军事打击而造成的损失。1969年11月,国防科委后勤部(科后,原总后第二物资部)除少数留守外,与国防科委司令部(科司)、国防科委政治部(科政)一道,在夜幕中成建制撤离“总后大院”,转移至河南驻马店地区遂平、西平一带。科后以“938”三大队为代号,隐姓埋名,潜伏中原。</h3><h3> 1971年9月,林彪折戟温都尔汗。科后人员陆续返京。</h3><h3> 1982年,国防科委与国防工业办公室(国防工办)、军委科委办公室合并,组建“国防科工委”。1998年,军队整编,国务院机构调整,撤销国防科工委,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简称总装。“科后”在存在了三十个年头后正式更名为“总装后勤部”。现在又已随军队改编体制。</h3><h3> 半个世纪过去了,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殚精竭虑的科后老一辈革命者或已驾鹤西归,或已耄耋期颐。</h3><h3> (这篇是朱伟所写,简介了我们父辈和我们成长的环境背景,其中提到的河南遂平五七干校——总字938部队三大队,这也是此篇的源头)</h3> <h3>2014年科后发小(总后住过的)聚会合影。</h3> <h3> 这是2014年朱伟写的重访遂平计划的一部分。</h3><h3> 一起重回遂平的想法是从2014年“科后发小大聚会”发起,科后大部分孩子有过一段遂平的记忆,当时科后发小群里响应和讨论热烈。之前有好几位去过,但是大范围招呼发小同去这是首次,可是由于各种原因几年过去一直没成行。直到去年发小群重发“在赴遂平五十年之际出发”的计划,有分工委派,有小航先遣联络落实,这次终于可以“践行”了。我是积极响应者,为此早早推掉其他活动,期待成行。</h3> <h3> 虽然在遂平的时间仅1~3年左右,但是这段特殊经历让科后的孩子印象深刻。发小群里“遂平的”话题经常引发共同回忆。为数不多的老照片是那时候的记忆……</h3> <h3> 五十年前在遂平的印记,938部队三大队的几位男孩子的合影,那时他们正上小学。</h3> <h3> 上不成中学的大孩子后来从遂平穿上军装去当兵。这张合影拍摄于遂平武装部前(张翔、郑渊洁、王颖涛)。</h3> <h3>三个新兵拍照背景是遂平县的沙河大桥(1975年已被大水冲毁)。去年新桥落成遂平县还请其中之一“童话大王”的作家郑渊洁回去剪彩、题词。</h3> <h3> 在遂平县照相馆拍的唯一照片,为了寄给在北京工作的妈妈看。标语口号是遂平照相馆那时标准的背景画面。</h3> <h3> 这是1971年11月遂平同学欢送北京同学(二排中是大燕子和她的小妹妹卫卫)的合影。这么隆重的欢送可以看出遂平同学对北京孩子的感情,遂平小姑娘们很漂亮。五十年过去了,照片上的同学都过了退休年龄,最小的小姑娘也早已成为资深教师。</h3> <h3> 从上两张老照片看到当时学生戴着“红小兵臂章”很神气,戴法还不同,别在胸前很比较少见。据说臂章是当年938部队为了搞好军民关系从北京带去送给遂平几个学校的,很受欢迎,当地很多学校都想要还供不应求哪。</h3> <h3> 每次发小群里提起河南都会引起很多话题,勾起很多回忆。2019年终于把寻访遂平的日程确定了。</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五十年之后938的孩子再次踏上了遂平的土地。</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3>发小群再次发出召集通知。筹备组提前几个月就开始联系规划。</h3> <h3> 当年的干校小孩已经走南闯北、效力国家、奉献社会到了退休年纪,去干校的军人父辈们也多数离开了,种种的怀念之情和故地重游的愿望驱使发小们结伴,再次踏上了遂平的土地。</h3> <h3> 2019年10月25日,河南马店车站,车站很气派。<br></h3> <h3> 我们从北京坐高铁四个小时就到了驻马店。1969年从北京坐了一天一夜火车才到遂平,我那时不到十岁,路远时长没感觉,只记得和小伙伴在车厢里玩耍,整车廂都是认识的大人和家属小孩,快到站时有军人指挥开车窗,车下叔叔们接应,大人往车窗下递小孩、递行李……,稀里糊涂的到了河南五七干校。</h3><h3> 整整50年后的这一天,当年938孩子回来了!我们(三大队的5<span style="line-height: 1.8;">位和一大队的1位)在驻马店高铁站台上汇集。一大队的门利是听说后积极加入的,尽管之前她和我们不认识,但是同样情结、同样的经历一见面就融入我们团伙,交谈十分热烈投合。</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提前去打前站的小航已和两位遂平同学在驻马店车站外迎候,行程已安排妥当。同时,几位哥在当地的战友也来迎接并分别接走去接风。还有</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李家四兄弟自驾车也已到了遂平地界。</span></h3><h3> 五十年后重返“遂平行”五七干校之行就这样开始了……每个人都充满了兴奋和期待。</h3><h3> </h3> <h3> 小航介绍来迎接的温文尔雅女士是小学同班秀丽同学。五十年了,依稀有“黄头发深眼窝”小女孩的印象,见面顿感亲切;而另一位头顶智慧、笑容憨厚男同学王向阳却毫无印象,时间确实有点久远了。我和朱力在遂平时间很短,同年级的小航和红平比我们待得时间长,八十年代初小航就专程去遂平寻找同学,早已有了往来,他们见面更热乎。</h3><h3> 女同学开车带着我们驶向遂平,男同学副座引导,车上我们激动兴奋地交谈、张望。一大队孩子的门利记性真好,仅比我大一点对遂平记忆就比我多,七嘴八舌勾出各种当年吃住玩的生活记忆。</h3><h3> 从驻马店到遂平县的道路非常平整宽阔,两旁建筑很有规模,与小时候坐着军用吉普车颠簸着往返驻马店的路不可相比,两位热情同学一路介绍并回答提问。遂平现属驻马店市,和我们印象中贫困落后小县城截然不同,已是颇有规模的新兴小城市,道路和园林建筑不次于大城市,新奇惊喜看了一路风景,更新对河南新遂平的概念。</h3> <h3> 进入遂平县城。同学一路介绍新城、老城,哥姐们有的记得住,说得头头是道,我俩小几岁基本茫然,努力搜索模糊记忆。不到十岁的记忆是片片段段,但遗憾只记住了小孩有兴趣的事。</h3><h3> 县城中心看到高耸的纪念碑。遂平同学重点介绍地标,因为也是记载遂平县历史的标志。</h3> <h3> 遂平县的“<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七五·八抗洪英雄纪念碑”。这是纪念1975年8月那场罕见大暴雨引起特大洪灾中牺牲的英烈。</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这次特大洪灾给遂平人民带来了沉痛记忆。这是</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在我们刚离开遂平之后发生的毁灭性洪灾,当年遂平人民从抗洪救灾中重建家园非常艰难……这里不多说了。我们侥幸躲过了这场灾难。</span></h3> <h3>碑前的文字记述了……。现在<span style="line-height: 1.8;">见到新遂平是灾后重建的,我们过去记忆中的遂平还有吗?</span></h3> <h3> 到遂平已经是下午一点,行程紧张。我们要求在街上随便找个饭馆吃遂平第一顿饭,简单吃有特色就行。端上来的“沫糊”“芝麻叶面片”最受欢迎,也勾起门利同学的回忆,她当年吃过,说就是这个味儿!而我记忆中只有干校食堂蒸的“两面派馒头(白面或玉米面夹高粱面)”,好像从未在外面吃过饭,偶尔在街上买过烧饼。在遂平粗粮很多,可童心记住得什么都好吃。刚去时遂平县鸡和鱼等农副产品特别便宜,五毛钱买过一盆小鲫鱼,老爸发挥江浙人厨艺杀鸡炖鱼,在干校的日子里没有亏待过我们兄妹的嘴。邻居阿姨生孩子,一大盆里的活鲫鱼备着。三大队食堂会餐时,大人们帮厨宰猪杀鸡热闹场面也记得清楚。发小在一起谈起在遂平吃甲鱼都会提到“王八司令”杜叔叔,好几位叔叔都是钓鳖钓鱼的能手,甲鱼炖鸡常吃到。71年我跟着父母回宁波,带了五六只甲鱼当礼物,那可是野生的。</h3><h3> 我们边吃边回忆,在欢笑中吃完第一顿遂平饭,好香啊。</h3> <h3> 吃完饭赶紧开始追寻,第一个地方是遂平火车站,当年我们就是在这里下火车到达遂平,也是从这里离开遂平回到北京,那时车站简陋但是人来人往很热闹。现在这里好安静,已找不到过去老火车站的痕迹,车站也是后修建挺新的,可是近年有了高铁这里仅剩有两趟K字头列车在此经停,售票处都空无一人,使用率明显很低了。</h3><h3> 看到车站“遂平”两字倍感亲切,这里承载过当年938两代人的过往记忆。1969年那天半夜被递下火车对车站没印象。1971年春天科后赵成叔叔受托把我和小芳捎回北京,在车站“量身高补半票”记忆深刻,那时候我俩为能回北京找妈妈可激动了,坐在火车上啃几分钱一个的遂平火烧,自愿不花钱吃盒饭,一心只想能回北京就行。</h3><h3> 拍几张“遂平”车站给没来的发小们看看。好几个发小临时有事没成行,挺遗憾。</h3> <h3> 继续寻找,路过县城的遂平红旗中学,久闻大名的中学。大点的哥哥姐姐在这里短暂的上过初中,听说过哥哥们淘气打架那些事,我只记得学校有人找我爸来告状,具体不清楚,记得我爸带着与我哥打架的当地孩子去医院看病……据说那孩子坐在吉普车还挺高兴。五七干校的孩子很多是由父亲带着去的,放养的男孩打架惹事不少,还接连几次发生“逃跑”事件。每次事件发生后大人们再去搜寻,有一次我哥惹事怕回家挨训揍,藏到了不远处二大队的郑家,被二处叔叔们从郑渊洁兄弟的被窝里搜到,几十年后李忠叔叔到我家还提起过这事。紧接着小航逃跑行动更胆大,让这帮军人家长实在着了急。这次寻访路上,小航实地讲述逃跑细节,现在听来很有趣,军二代半大小子有勇有谋,在遂平淘气历史现在成为笑谈,也是他们哥几个更爱回遂平访旧的缘由。</h3><h3> 后来,没学可上的大孩子们都去当了兵,其中成为童话大王作家的郑渊洁也回访过这所中学。</h3><h3> 今天在红旗中学上过学的哥哥们没在车上,所以我们只从门口路过,拍一张。</h3> <h3> 秀丽同学开车就近先来到门利念叨一路的“遂平三小”,当年三个大队在遂平分住多个地方,孩子分别上不同的小学。</h3> <h3>门利是一大队的孩子,上的是这个小学。今天已经是军校资深教官的门利终于走进母校的大门,这位花甲老校友兴奋无比。</h3> <h3>进校门正遇学校课间,操场上学生蹦跳玩闹,校园一片欢腾。</h3> <h3>老校友立刻被这欢腾的场面感染,欢乐地融入小小校友中间。学生们也对这几位爷爷奶奶的围观有点好奇,不怯镜头。</h3> <h3>69年来的也是同样年纪的北京孩子。现在的遂平小学生一看就生活水平不错。</h3> “五十年前我也差不多这样大”这位奶奶级校友高兴地拉小校友合个影,和孩子们一起手舞足蹈,真是心里乐开了花。<h3><br></h3> <h3>【视频一:老校友回遂平一小,挺有意思!】</h3> <h3> 离开三小,我们迫不及待来到此行寻找最重要的地方――总字938部队三大队的住址。</h3> <h3> 五十年了,还能不能再找到曾经的记忆?</h3><h3> 车开到这条路上,我们瞪大眼睛四处打量,下车到处张望,这就是那个曾经938部队三大队干部家属居住的院子吗?哪里是我们曾经住过的家?</h3><h3><br></h3> <h3> 遂平同学说这里就是你们938三大队住地。下车环顾四周,大门位置——对着哪,进门又回过头寻么,门口外的大水坑在哪里?</h3> <h3>同学指着建筑围挡后面方向:那里你们说水坑,正在修整之中,下次来就能看到了。</h3> <h3>先看发小提供的老照片。这张是三大队科后几位女孩子(娅琴、燕子、卫卫,还有于家、夏家的小女儿)在水坑边的留影。照片背景就是大门口外的大水坑。</h3> <h3> 再看发小赵旗提供的他和父亲一张珍贵合影,背景也是门外大水坑。</h3><h3> 估计还有很多发小有这里的留影,能否还提供给我看看?水坑成了我们辨识旧址位置的主要参照。</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那时候常去水坑边用石子打水漂,到不远处兽医站看兽医给牲畜灌药,在水坑边看杀宰牲畜……发小们在水坑边玩耍的记忆一定还有不少。</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写跑个题:那时初到异地他乡的北京小孩对什么都好奇,结伴去收购站看杀狗😱宰牛,傻乎乎追着看当地人送殡……。😄真是北京来的傻孩子,因为在北京总后大院里长大的孩子从来没见过这样场景,看什么都新鲜好奇,什么也不怕。</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3> 进大门先看到白色教堂。这是原建筑吗?都有点二糊了,有点记不清了?印象好像有空场,是有个大房子,当时隔的小间里住着杨德龄和韩美英阿姨等几家(回来询问杨阿姨得到证实),记得我经常跑去逗杨阿姨家刚出生的小女孩。</h3><h3> 东张西望一圈,努力验证记忆。教堂里⛪️正在装修,右侧一排平房在使用。</h3> <h3> 朱伟和新胜寻找着各家曾经的位置。毕竟五十年的变迁,当时三大队这个院子是东西南北都相通的,现在已经割据分开,有重建房子和院墙,格局面目全非,互不相通。</h3> <h3>教堂左侧一排老墙还在,那边也是三大队的住地,过去院子是相通。老窗老墙看上去已经荒废很久,那个老窗户里是曾经谁家住过?后赶来的李家兄弟是否还有印象?有孙家、程家、解家……?我家和小芳家在那个院最北边,这里不通了。</h3><h3> 小一点就是搞不清,听大哥们议论、看他们比划。</h3> <h3>方向记得,位置大概,朱伟和新胜大哥只能隔墙张望曾经的住房,按照记忆四下查看。一堵墙的那边就是他们两家的房子🏠位置。虽然是<span style="line-height: 1.8;">故</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地,方向差不多,但是站在原地找不到老屋了。</span></h3> 自驾来的李家四兄弟、会战友回来的两路人马在这小院汇合了,同来还有几位熟悉此地的遂平战友大哥。秀丽同学曾是县政协领导,事先联系好了当地人员。一时间小院里热闹了,询问解答、回忆讨论,本地人热情解答并介绍周围变化情况。<h3><br></h3> <h3>毕竟时间太久,尽管这里没有大的变迁,小的改建改造也是让此地建筑布局面目全非了。找到原房屋真难。<span style="line-height: 1.8;">院里⛪️正在改建,发现砖堆中还有一块碑。</span></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30.6000003814697px;">院里这块碑谁注意过?一点没印象。这是一段历史记载,可能当时就在?小孩们不太注意。</span><br></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30.6000003814697px;"><br></span></h3> <h3> 我的印象中,门口上来有片空场,小孩玩耍、大人活动的地方。曾有一辆大卡车和一辆美国吉普停放在这里。69年刚到遂平那天,大人们忙着安排收拾住房,小孩们兴奋地围着大卡车爬上爬下,朱力同学玩耍时在卡车尾端撞破了头。今天故地重游,当事人现场笑提往事很有意思。发小们一定记得那辆破旧的美国吉普,“破车司机”小陈(温州兵)开车带着一车小孩在大沙河坝上飞驰。一边编辑一边回忆。</h3><h3> 很多三大队(科后)的孩子在这里度过几年了童年、青少年生活,遂平出生的几位婴儿现在也都是半百汉子了(肖、尚、夏等几家……),有多少往事谁还记得?发小群里说起来遂平也很热烈,没有记录下来。来过五七干校的家庭都有一段回忆、一份遂平情结。</h3> 这边找不到什么了,听说“将军楼”还完整存在,赶紧跟着当地人去看小楼。我们在时是一个院,现在被分隔开,出教堂大门拐进旁边一条窄道,来到一个紧锁的小门前。<h3><br></h3> <h3> 外面看不到院内建筑,教堂的人打开门锁,院内狭窄甬道尽头看到二层小楼局部和正门。这是那个被三大队称为的“将军楼”吗?完全看不出小楼原样了,细看好像有痕迹像。过去可不是这样的,小楼是独立完整的,楼前是宽敞的平地。赶紧掏出手机老照片对比……</h3> <h3> 请看老照片:这座小楼曾经是69年来五七干校的科后军干住宿地。这张是938三大队二处在这座小楼前的合影,照片中多位老人已经去世,在世的几位也已是高龄。他们都是新中国国防科学事业第一代奉献者,两弹一星工作的参与者。照片已经成为珍贵的历史记录,印证了特殊年代国防战略大疏散的一段历史。此时此地,作为后人拿着父辈照片重回故地百感交集,随父辈来五七干校经历了几年特殊的生活,这里凝聚着两代人的一段情感,今天能看到仅存下来的老建筑还是感到很兴奋。</h3><h3> 老照片清楚可见背景小楼外观原貌,西式建筑特点明显,与现装修不伦不类的外观相比截然不同。听说1975年大洪水这一片是县城较高之处,才使这座百年建筑幸运保存下来。</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小楼正面被装修过改装的很难看出原样。所幸</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侧面还能</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看到老楼、老窗的西式原貌。</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我们都对这座小楼印象很深,它曾作为没带家属军人的单人宿舍,建筑挺洋气,不知为何称为“将军楼”。围着</span>小楼巡看一圈,朱伟边看边回忆当年“站在二层栏杆朗诵电影《南征北战》片段”的情景,小孩们把这西式小楼阳台当做表演的舞台。同伴们笑问:难怪那年你被县豫剧团看中,是不是在这里练出来的才艺呀?😃 童年的回忆多美好啊。</h3> <h3>在当地人员引领下走进小楼,地板地依然很好,一层门庭西式壁炉痕迹。只是木制门窗被后刷的油漆搞得很土,现在一层有个办公室。</h3> <h3>教堂的人带我们上楼观看,并讲述这座牧师楼的历史:“<span style="line-height: 1.8;">光</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绪三十三年(1907年),基督教信义会在</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遂平县城西街设礼拜堂,这是挪威人施道格牧师居住的牧师楼。”</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不</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说还真不知道。难怪这样穷困</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地区有这样一座西洋小楼。</span></h3> <h3>查资料,真有那么回事。</h3> <h3>木制楼梯现在看很陈旧,踏上去还是很结实,没有松垮起翘,木材质量非常好。</h3> <h3>二层长期空置很破旧,从空床架能看出被使用过,办过什么培训班。二层木窗栏还有部分原状痕迹。我们这伙人边看边议论往事。这里单间住过科后刘国霖叔叔(前几年98岁去世,副军职),还有很多科后的叔叔们住过,好几位健在。有人还记得田叔叔在这煤气中毒被抢救过来的事,还有……。</h3> <h3>楼下还有地下室,废弃空置样子。当时算五七干校里比较好的住宿地,五十年之后,能寻到的唯一旧址地建筑,能上来看看已经非常不错了。</h3> <h3> 最后必须在这里留影,留一个寻访旧址的纪念。尽管小楼改建变了模样,我们也要站在楼前留念(其中下图中还有遂平战友和同学)。</h3> <h3> 刚走出院门,又被教堂工作人员叫回来,请我们去办公室坐坐。看到从一群专门寻旧而来的北京人对旧址这么有感情,工作人员也意外高兴。他们很正式致欢迎词,希望我们留下联系方式,要跟县里反映一下,争取能申请县里文物保护。</h3><h3> 我们表示,具体哪位干部什么职务住过并不重要,但是这座百年建筑也记载了几段特殊历史,希望能保护好修复好。</h3> <h3>【视频二:寻访938三大队旧址的记录】</h3> <h3> 离开小楼继续后街绕到后院位置寻旧,当年朱家、马家的位置上只能看到红砖拱门的残迹,尽管原屋都不见了,但是站到原地就算寻访到了哈!过几年来说不定痕迹都看不见看了。</h3> <h3> 寻找到原来院子的后门位置,见到旧房子就探头察看。那时后门附近一座二层小楼住着原科委政治部李新元主任一家,我家和小芳家在小楼对面的平房里。小楼和平房之间有个水池子,周围是我们玩耍的地方,不知李家三位姐姐是否还记得对面的两位小女孩。记得家里养的小猫还到楼上去偷食。我们在这里度过了一年多的快乐生活。现在小楼已经没有了(据说大水冲毁了?),平房当然也没了。</h3> <h3> 我哥说这座幼儿园就是我们家当时住的位置。(右下图)门外路对面的胡同就是我们上学的必经之路,现在两侧房子已经翻盖。很多三大队上小学的孩子都对这窄道里最害怕的大狗吼叫记得清楚,为了不被狗追想了好多闯过去的办法,扔一块馒头跑过去是我的记忆。原地拍照!</h3> <h3> 这条街道上当年还住有一大队、二大队很多军干家,著名的核基地司令张蕴钰将军也住在这附近的一间房子里,郑渊洁曾经写过一段张将军在这里生活的片段,郑家也住在这边。一大队代表门利也在沿路打听自家住地“板车店”,还巧遇当年住在同院的邻居,询问了这一代的变化情况。在街上打听,好几位老人都知道938。当年938在这里也给遂平带来了变化,据说送给县里的发电设备在当时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h3> <h3> 下午五点,终于来到上过的小学校,当年叫“农具厂五七小学”“城关五七小学”,现在“遂平第一小学”校门很漂亮,看着好亲切哟。</h3> <h3> 校园操场中间的老槐树还在,当年上下课都是由老师手动叮叮当当敲树上挂的大钟,这棵树是我们对校园记忆的标志物。</h3> <h3> 现代校舍很整齐漂亮。</h3><h3> 回想1969年来的时候,校舍很简陋几排旧砖泥平房,木条桌、长条板凳,小木黑板,一下雨操场上都是黄泥,我们还参与过平整泥土操场。</h3> <h3> 老槐树还茂盛,树干上贴有介绍:此树115年了,在县城里都很罕见。可是树上的大钟哪里去了?前几年他们来还见到过,今天向校工打听也没得到结果。今天我们来的太晚了,学校已放学,老师们都不在。</h3> <h3>千里迢迢回访的老校友,在槐树下留个纪念吧,留下对少年时光的怀念。</h3><h3><br></h3> <h3>我们和小校友也一起合个影:中不中哩?中!😃小学弟学妹给面子,大方。</h3> <h3>爷爷辈校友秀球技,孙子辈小校友陪练!👍</h3> <h3> 当年我们从北京群英小学一下子转到这个比较贫困的小学还有点不适应。记得来自大城市的傲气劲儿一上学就被打击了一把。虽然我们来自首都,其实小学三年多正赶上文革没学多少东西,而这偏僻小县城学校却依旧传承着中原文化底蕴。进校第一次考试就让我们傻了眼,卷子不会做,只会造句不会写作文,记得当时还急哭了。河南同学用小楷写小字,我们笔都拿不稳更别提写了,在北京只学过大毛笔描红模子。后来我在遂平学会写作文,学会了写小楷正文,真是努力一番才勉强跟上。因为只在遂平一年多,所以记忆只有片片断断。记得我的班主任女老师姓“龚”,有个教音乐男老师站着教学生唱歌嗓门很大。学会用河南话背毛主席语录至今不忘。尽管我在这上学时间不长,来到这里还是很激动哪。</h3><h3> 其他发小的回忆更多,最好给我留言一段。</h3> <h3> 我们是一个年级同班同学。这次秀丽和向阳同学的安排太热情周到了。</h3> <h3>【视频三::老学生回到遂平小学一段视频记录】</h3> <h3> 北京和遂平的同学、战友在老槐树下合个影!老槐树下玩过的遂平小学生很多很多,一代又一代孩子中还有北京938的孩子,希望见过老槐树的孩子有机会也来看看它。</h3><h3><br></h3> <h3> 傍晚,我们住宿到遂平四星级酒店,条件很好。当年紧急疏散到遂平,县里腾出房子让部队住,一大队住的县高中,二大队和三大队住在城关一带。我们住地好像是水利局或者招待所?应该在当时还是很好的。如今,这样的高级宾馆已经不是遂平最新的了,天翻地覆的变化。</h3> <h3> 晚上,北京发小们集体做东,邀请在遂平的同学和同部队战友来酒店聚会。</h3><h3> 时间过去很久,很多同学小时候面容记不清了,但是见面很亲切,因为曾经同在一个班还有共同话题。同班同学坐在一桌上共同回忆,说说那年那月那事那人,乐趣往事和淘气糗事一并提上来。红平、小航在遂平时间长,也多次回来,他们和遂平同学们侃得有兴致更热火。我和朱力则努力辨认、使劲回忆,名字记得准确不准确无妨,面孔对没对上也没关系,只要确认曾经在一起上过学,咱就是老同学。那时候去同学家串门,看见同学家挂着她父亲“封资修”戏装照十分惊讶,这在北京不能挂啊😆。我的脚背有一道疤痕,是在挖土劳动时被同学铁锨碰伤,记得那个比我大好几岁女同学还给我写了一份“斗私批修”检讨赔礼道歉。小学的回忆定格在那个时代,还记住的十分有限。</h3><h3> 按照遂平民俗他们转圈敬酒,虽然我不会喝,看着也高兴,为了遂平一场的同学情谊,干杯🍻!很欢乐的一次同学欢聚。</h3><h3> 另外一屋几位大哥和他们的战友叙旧畅饮。我没过去记录,只看到他们每个人都红光满面、兴高采烈。</h3><h3> 餐后,大家继续畅聊欢唱,珍惜在遂平土地上欢聚的时刻。</h3> <h3> 10月26日早晨,两位遂平同学备好车辆已在酒店楼下等候,秀丽同学和她的先生已做好了安排准备,我们开始向嵖岈山方向出发。</h3> <h3> 第一站我们来到当年938部队五七干校的农场——莲花湖农场。那几年父辈在农场劳动,我们也随同常来,干过捡麦穗等农活,也在农场痛快的玩耍过,回京后听说农场被75洪水淹没。来遂平看农场也是我们此行的一个重要目标。</h3><h3> 因为这个农场后来归属二炮某部,去年军队改制后体制有变,现在还属于待命移交地方阶段。经魏先生提前联系,值守人员给我们打开大门让我们进入参观。</h3><h3> 门口等待之时,李家四兄弟就很与众不同的期待神情,为什么哪?往下看。</h3> <h3> 走进莲花湖农场的场部所在地。现在等移交院落空置,只有我们一行进入参观。</h3> <h3> 场部老房子、库房和大门还在,看到它们大家都感到很亲切。那时国防科委来干校无论将军还是干部战士以及家属都要来这里劳动,毛主席的女儿李敏也来过这里。小时候我们都跟着大人来参加麦收,还记得在场部这边麦垛里捉迷藏翻跟头,排队领馒头喝绿豆汤。场部大喇叭里放着革命歌曲,喊着鼓劲的口号。还曾经听到大喇叭里表扬临时来队参加麦收家属的名字(我妈),特清楚😀。</h3> <h3> 李家四兄弟在这排老房子前来回查看,他们介绍:这一排房子就是当年农场场部的老房子,他们的父亲李克(原国防科委后勤部政委)曾担任农场的第一任场长,其中一间就是当年父母的住房。三哥红光临参军前在这里聆听父亲的教育。(现场介绍见下视频)</h3> <h3> 今天四兄弟一起来到父母曾经的住地,追忆已经去世多年慈爱父母,回忆当年点点滴滴,心情格外激动。我们几个从小都熟悉李伯伯和刘阿姨,李家曾是在总后院里科后发小最喜欢串门的地方。他们激动我们也感动,帮助他们留下充满感情的纪念。(这次行程中,大家都盛赞李家四位兄弟团结亲密的关系。)</h3> <h3>【视频四:】重访938五七干校原莲花湖农场</h3> <h3> 在农场旧址中察看,这一片是过去的养猪场。每个孩子都记得来莲花湖农场一定要看乌克兰大母猪🐷。第一次看到那么大那么长的大母猪,第一次看到那么多的小猪崽,这段记忆谁都没有忘。所以,今天连空猪圈都要看一眼。😄</h3> <h3> 1975年的大洪灾,淹没了农场,当年的水淹痕迹还在。那年,我们938大队人马撤出不久,幸运。有关农场还有难过的事情就不提了。</h3> <h3> 发小们一边观看一边回忆,小航讲述他与农场的一次缘份,他在这里与来找孩子的大人捉迷藏的故事更有意思。具体故事请熟人自己询问他吧。</h3> <h3> 在我们有感情的莲花湖农场留下合影。上图938子弟十一人合影,下图发小和助我们完成心愿的遂平同学合影,特别感谢给力的魏先生(中)。👍👍</h3> <h3>离开农场我们前往遂平著名的风景区——嵖岈山。</h3> <h3> 嵖岈山。又名玲珑山、西游仙山、嵖岈山风景区,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嵖岈山系伏牛山东缘余脉,南山、北山、花果山、六峰山相连,秀蜜湖、琵琶湖、百花湖、天磨湖分布其中,有峰、洞、棚、石等各类景点300多处。</h3><h3> 2004年,嵖岈山被列为国家地质公园;2015年,嵖岈山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h3> <h3> 念读嵖岈山崖壁上的石刻:</h3><h3> 嵖岈山秀寻仙踪,隐隐云壑十万峰。遗事尚传人已去,洞门深锁碧苔封。(明.许瓒)</h3> <h3> 在风景秀丽的嵖岈山来一张遂平之行的山水合影。兄弟姐妹一路走一路聊,风景养眼怡心,有趣有乐还有意外😅。938的孩子来过遂平干校很多,那时候也不知道旅游。今天好像是我们专场游,游客极少,这样的旅游环境太爽了。👏👏</h3> <h3> 现在嵖岈山景区,山上有奇特山水美丽风景,电视剧《西游记》多集是在嵖岈山拍摄。山下有温泉小镇和五星级宾馆。每年春夏都有桃花节等主题的游览节。看到规划介绍和宣传,这里是个旅游休闲的好地方。</h3> <h3> 欣赏完嵖岈山秀美风景,又在同学安排下在嵖岈山下温泉小镇吃饭。遂平同学们盛情款待,各种特色菜品和地方小吃让我们享受遂平美食美味。两位驻马店同学也远道赶来作陪,席间又一次感情交流,友谊再一次升华。小航代表我们一行对遂平同学表达了真诚的感谢。</h3> <h3> 下午我们驱车前往遂平县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旧址博物馆。</h3> <h3> 网查:1958年4月20日,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在嵖岈山成立,是中国建立的第一个人民公社,是继巴黎公社之后全世界第二个人民公社;同年7月,原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红旗杂志主编陈伯达在嵖岈山调查研究,起草了《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简章》;同年8月,《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简章》经毛泽东修改、批示,在召开的北戴河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印发;同年9月1日,《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简章》在第7期《红旗》杂志全文刊发;同年10月,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办公楼建立;同年10月13日,毛泽东主席亲临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视察。</h3> <h3> 参观这个旧址博物馆我们饶有兴趣,发小们在军营出生长大、都有着军旅经历,多位军事、政治和文化素质高的专业人士,对中国革命历史很有见地和了解。所以,这帮人看展览听解说相当认真,议论评论也很在行。曾为军史党史专家的红二哥现场给我们解说,讲的十分深刻精彩,讲解员和其他观众都成了旁听。现场参观时代特色的文物展品,了解历史教训和后果,作为普通公民也有必要。对我来说,很有收获。</h3> <h3>博物馆内容另外再发。</h3> <h3>【视频五:参观遂平县嵖岈山人民公社旧址。其中有红亮大哥现场讲解片段。】</h3> <h3> 过去只知道遂平干校和农场,今天补充了对遂平县另一段重要历史的认识。值得一来。</h3> <h3> 返回路上,魏兄又陪着我们参观正在建设中的县政府办公区和园林景区规划地,规划和建筑很有规模相当气魄,不次于大城市。再过两年遂平肯定又是一番新景象。</h3> <h3>傍晚,回到县城国际锦都酒店。</h3> <h3> 10月27日,准备返京的日子。早晨,我们再次实地看遂平。在遂平大街上、河边上到处走走看看。</h3><h3> 记得我们1969年刚到遂平时,走在街上会被当地孩子围追,他们跺脚齐声用河南腔“北京的小嫚子……(音)”跟在我们后面大喊。这次刚知道不是“小嫚子”其实是贬义词“小蛮子”😜,哈哈。现在想,管他什么哪,反正记了50年,想起来就想笑。</h3><h3> 今天走在遂平宽大笔直的大路上真想高喊:“北京的小嫚子又来了!”😜😆🙎🙍</h3> <h3>遂平的桥、遂平的路、遂平的口号。我像乡下人进城,看什么都新鲜😃。</h3> <h3> 遂平老高中所在地的新高中,校舍比北京中学还气派,河边学校运动场也很大。</h3><h3> 1969年老高中停课,腾出教室让938部队一大队(国防科委司令部)人员住。现在都是新校舍,没见到旧房子(注:留言也有人说是遂平师范学校,我这也是听说,不准确)。幸运我们三大队子弟还能看到旧址的老建筑。</h3> <h3> 得知我们住宿酒店的高层,能看到遂平全景,赶紧去上楼眺望,太棒了。上图新建的大桥叫圆梦桥,竣工题词是938子弟郑渊洁写的。我们没时间过去近看。</h3> <h3> 终于看到了遂平汝河(我们称大沙河)全貌,大沙河也是我们少年时印象最深的地方,有好多美好回忆。那时在清澈见底的大沙河浅水区游泳,在河滩边玩水戏沙挖蛤喇,在大河堤上疯跑……感觉是最好玩的地方。当时大沙河按自然弧度分男区段女区段,当地人分别在大沙河里洗澡洗衣。我们穿着北京泡泡布游泳衣去河里游泳🏊,当地妇女们都过来看,伸手来摸“咦……啧啧”😃。</h3><h3> 可是后来听说大沙河水浑了、变臭了。今天再来到他们说比上次来水清了一些,治理的也好了。从高处看还挺壮观,希望大沙河治理的更好,能像五十年前那样清澈(不切实际的要求吧😂)。</h3> <h3> 在酒店阳台望右看是老城区,我们辨认教堂所在的三大队旧址方向。穿城道路能看到上坡,这也是因为那里没有被大水淹没的原因吧?</h3> <h3> 往前看是新高中的校舍操场,往左看是穿城主路上的大桥,直通新开发区。</h3><h3> 站在这里我们共同感慨,遂平变化太大,见过五十年前穷困的小县城,再看如今的县城规模,真是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为遂平真诚点赞,为我们有一段遂平生活经历而自豪。同时也为我们的父辈来看看他们战斗过的地方,告慰和感恩并存!❤️❤️</h3><h3> 遂平发展的真的很不错!938的孩子们来看看吧。</h3><h3><br></h3> <h3>红平感言:</h3><h3> 几天遂平行告一段落,圆了一个梦!此梦能做圆满,说实在话,实属不容易,朱伟,小航,张翔等人几年前就开始策划、运作。一年的时间里,小航、张翔就开始找同学、战友等当地人脉关系,最大限度的为大家做好铺垫和准备,(能使我们顺利的打开农场大门、走上教堂的楼梯等等)大家在整个过程中听招呼、守纪律,主动承担责任,积极补位,至始至终充满了欢笑和正能量,为我们938的光辉形象增光添彩,——我们三大队及一大队的后代是靠谱的!</h3> <h3>朱伟感言:</h3><h3> 这次能够去河南遂平的人都是好样的,都有一种情怀一种情结,都能掂量出遂平五七干校在心中的份量,能看出少时的这段经历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能悟得出当初艰辛中的欢乐和痛苦中的幸福。当门利独自一人义无反顾地随三大队子弟前行的时候,当她在遂平三小的校园里欢欣鼓舞手舞足蹈的时候,这种情怀表现得尤为突出,当然请客吃饭的事还望再接再厉,更加发扬光大!</h3> <h3>门利发来的感言:</h3><h3> 遂平之行虽然短暂印象深刻,感受非凡。期间,重走了上学的路,再进小学的门,找到了曾经的住地,巧遇搬运站的邻居,饱餐了记忆中的遂平美味,享受着正在农场捡麦穗的幻觉,游览了嵖岈的峻山秀水,又访痛失我肉的一五九医院,五十年后漫步在大沙河边,遂平已是旧貌换新颜;遂平之行,实现了我多年的愿望,更触发了我对那段非常童年回忆的开关...不留遗憾,着实完美!遂平之行虽然短暂见到了群里分别多年的老领导、老战友,结识了群里的好兄弟,好姐妹,理清了群里千丝万缕割不断的联系,沾足了三大队的人脉情缘;遂平之行与大家同往,一路拍照一路欢笑,度过了一个不是节日胜过节日的难忘周末...不虚此行,着实畅快! </h3><h3> 感谢遂平之行群!感谢三大队!感谢938! 特别感谢张翔大哥!特别感谢航特小哥……</h3> <h3> 临行前两小时,门利代表我们专程前往驻马店原159医院,把老照片和新改号的990医院现貌分享给大家。</h3> <h3> 红光三哥有感而发的诗作:</h3><h3> 《念奴娇.新遂平》</h3><h3> 横空出世,新遂平,阅尽人间春色。</h3><h3> 遂平儿女五十万,挥洒黄河魂魄。</h3><h3> 夏日消融,758祭,人或为鱼鳖。</h3><h3>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h3><h3> 而今我谓遂平,不要悲伤,告别颓丧。</h3><h3> 安得倚山举头望,大沙河清,嵖岈山秀,城市现代化。</h3><h3> 蓬勃中华,遂平同此凉热。</h3><h3><br></h3> <h3> 2019年10月27日,938子弟十一人与遂平同学告别,分别乘高铁和自驾返回北京,50年后寻访遂平故地之行圆满结束,预定寻访计划全部完成。一次难忘、感慨、愉快的行程,兄弟姐妹相约下次再同行。</h3><h3> 再次感谢遂平的同学们!特别是有风范有能力的秀丽同学和执行力强的向阳同学的全程陪同!</h3> <h3> 由于篇幅限制和记忆力差、素材不够,本篇文字和图片不能准确和精炼记录。眼花又事忙所以拖过了年才结尾。请发小们多包涵,希望指正补充,也希望能有新的提供。</h3><h3>【2020-2-4新冠疫情窝家时完成】<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