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9年10月24日,早上8:30准时来到滨州市群星剧场,参加提前安排的滨州市声乐(民族唱法)培训班~</h3> <h3>康老师,开始前解析了“声乐”的概念。何为人声、进行了深入浅出讲解、讲到了方言与唱歌的关系,呼吸与咬字的关系,再去结合方言,学说普通话,字正腔圆和呼吸的对抗。讲到了歌唱的平稳性。呼吸是自由的,不是僵硬的,控制它才产生平稳性。~总结:声未动、气先行。基本要素:字~气~腔。运用时顺序为:气~字~腔。</h3> <h3>康老师在给这位、刚刚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的、男中音授课时讲到一句经典:歌唱多一点都多,少一点都少。不能多也不能少。歌者不能紧盯着谱子,要有情绪处理。作曲家没有要求声大的,都是要的情绪和情感。技巧1:不要遇到高音时就大声唱。</h3><h3>技巧2:气和字要分离开用。</h3><h3>技巧3:提前从头到尾把歌词读完,是控制歌曲情绪的最关键方面。</h3><h3>技巧4:有了一定的演唱基础后,不该再去想方法,要想情绪。</h3><h3>技巧5:气要一直都放在腰上。</h3><h3>技巧6:模仿老人说话,可以有效放松喉部,也就是脖子位置。每天练习开喉2小时、也可有效放松喉部声带。(方法为吸完气保持住)</h3><h3>技巧7:唱之前,念歌词,不断地念完后接着唱。怎么说就怎么唱。</h3><h3>技巧8:音都是控制出来的,而不是砸出来的。生活中都是咬字头,字尾是放松的。</h3><h3><br></h3> <h3>下午的大师课,讲到了舌尖的位置这方面。</h3><h3>康老师讲到,舌尖90%以上都是抵着下门牙的,除上翘音外。</h3><h3>第二要素是:尽量把字送到最远的地方去。送和远的重要性。除了例如:仙、天、边、千等这些“i”为界母,没有放在韵母上,不要放在中间音上,而是放在“an”上。声音出来是放松的,而不是紧绷的。在这里举了例子:一口气吹灭蜡烛🕯️你是怎么做的?形象的体现了声音出来时肚子的变化和作用。</h3><h3><br></h3> <h3>当你感觉不适应时,其实是你学到了东西。得到了提高。唱歌其实就是把字唱的夸张。而不是只是把字唱对就行的。在刘志华演唱时,不得不说实话,呼吸太浅了,不能把劲儿都使在嘴皮子上。不是牙关咬字,唱歌是哼字。在哪儿吸,就要在哪儿唱。</h3> <h3>唱的不错,一点就通。</h3> <h3>高而不挤、低而不压、弱而不虚、强而不炸</h3><h3>真声,真气,真感情。</h3><h3>声多情绪就会少、</h3> <h3>最后,康老师给大家献上一曲《再见大别山》给我们来了一场听觉盛宴!!!此次,培训感觉收获满满!相信有学习就会有进步!加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