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序言</h3><h3> 每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我的爱好是摄影,喜欢在旅行中用镜头记录风土人情。2011年一个偶然机会,使我对拍摄鸟类产生极大兴趣,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为追寻隐秘在深山老林里的可爱精灵踏遍了大江南北。</h3><h3> 几年间,拍摄记录到上百种鸟,图片数十万张。从中精选出167个鸟种,其中受国家一级保护的15种,共317张图片,制成画册以飨观者。</h3> <h3>赤麻鸭</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栖息于开阔草原、湖泊、农田等环境中,以各种谷物、昆虫、甲壳动物、蛙、虾、水生植物为食。</h3><h3>2011年3月17日拍摄于河北省迁西县滦河岸边</h3> <h3>夜鹭</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栖息和活动于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区的溪流、水塘、江河、沼泽和水田地上,喜结群,主要以鱼、蛙、虾、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h3><h3>2011年6月13日拍摄于河北省抚宁县天马湖岸边</h3> <h3>夜鹭</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2011年6月13日拍摄于河北省抚宁县天马湖岸边</h3> <h3>斑嘴鸭</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栖息在内陆各类大小湖泊、水库、江河、水塘、河口、沙洲和沼泽地带,主要吃植物性食物和谷物种子。也吃昆虫、软体动物等动物性食物。</h3><h3>2012年6月4日拍摄于迁安市黄台湖湿地公园</h3> <h3>天鹅</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栖息于开阔的湖泊、水塘、沼泽、水流缓慢的地方,以水中植物为食。</h3><h3>2013年12月9日拍摄于山西省平陆县黄河湿地</h3> <h3>苍鹭</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成对和成小群活动,迁徙期间和冬季集成大群,有时亦与白鹭混群。主要以小型鱼类、泥鳅、虾、喇蛄、蜻蜓幼虫、蜥蜴、蛙和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h3><h3>2014年5月5日拍摄于河北省平山县外大河村</h3> <h3>苍鹭</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2014年5月5日拍摄于河北省平山县外大河村</h3> <h3>苍鹭</h3><h3>2014年5月5日拍摄于河北省平山县外大河村</h3> <h3>苍鹭</h3><h3>2014年5月5日拍摄于河北省平山县外大河村</h3> <h3>丹顶鹤</h3><h3>国家一级保护动物</h3><h3>春季于2月末3月初离开江南越冬地盐城湿地迁往繁殖地东北,有的飞往俄罗斯远东地区。</h3><h3>食物很杂,主要有鱼、虾、水生昆虫、软体动物、蝌蚪、沙蚕、蛤蜊、钉螺以及水生植物的茎、叶、块根、球茎和果实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h3><h3>2014年8月1日拍摄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扎龙丹顶鹤自然保护区</h3> <h3>小苇鳽</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白天喜欢隐藏在芦苇或其他茂密的植物丛中,食物主要为各种小鱼、蛙、蝌蚪、水生和陆生昆虫、甲壳类和软体动物等。</h3><h3>2014年8月13日拍摄于河北省迁安市三里河生态公园</h3> <h3>普通翠鸟</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栖息于有灌丛或疏林、水清澈而缓流的小河、溪涧、湖泊以及灌溉渠等水域。性孤独,平时常独栖在近水边的树枝上或岩石上,伺机猎食,食物以小鱼为主,兼吃甲壳类和多种水生昆虫及其幼虫,也啄食小型蛙类和少量水生植物。</h3><h3>2014年8月13日拍摄于河北省迁安市三里河生态公园</h3> <h3>黄苇鳽</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是鹭科苇鳽属的鸟类,栖息于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带富有水边植物的开阔水域中。尤其喜欢栖息在既有开阔明水面又有大片芦苇和蒲草等挺水植物的中小型湖泊、水库、水塘和沼泽中。主要以小鱼、虾、蛙、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繁殖期为5-7月,营巢于浅水处芦苇丛和蒲草丛中。</h3><h3>2014年8月13日拍摄于河北省迁安市三里河生态公园</h3> <h3>黄嘴白鹭</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栖息于海岸峭壁树丛、潮间带、盐田以及内陆的树林、河岸、稻田,以鱼、虾和蛙等为食,有结群营巢、修建旧巢和与池鹭、夜鹭、牛背鹭混群共域繁殖的习性。</h3><h3>2014年9月3日拍摄于北戴河鸽子窝湿地公园</h3> <h3>池鹭(亚成鸟)</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通常栖息于稻田、池塘、湖泊、水库和沼泽湿地等水域,有时也见于水域附近 的竹林和树上,常单独或成小群活动,有时也集成多达数十只的大群在一起,性不甚畏人。</h3><h3>食性主要为小鱼、蟹、虾、蛙、小蛇和蚱蜢、蝗虫、螽蜥、蟋蟀、蝼蛄、蜻蜓、鳞翅目幼虫和蝇类等昆虫及其幼虫,偶尔也吃少量植物性食物。觅食时多在水边浅水处或沼泽和稻田地中边走边觅食。</h3><h3>2014年9月3日拍摄于北戴河鸽子窝湿地公园</h3> <h3>黑翅长脚鹬</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是反嘴鹬科长脚鹬属的一种鸟类,常单独、成对或成小群在浅水中或沼泽地上活动,主要以软体动物、虾、甲壳类、环节动物、昆虫、昆虫幼虫,以及小鱼和蝌蚪等动物性食物为食。</h3><h3>2014年9月3日拍摄于北戴河鸽子窝湿地公园</h3> <h3>朱鹮</h3><h3>国家一级保护动物</h3><h3>古称朱鹭、红朱鹭,朱鹮系东亚特有种。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带,在附近的溪流、沼泽及稻田内涉水,漫步觅食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兼食昆虫;在高大的树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鸟,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围游荡,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20世纪80年代仅中国陕西省洋县秦岭南麓有唯一7只野生种群,后经人工繁殖,现在种群数量已达到2000多只</h3><h3>2014年10月18日拍摄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朱鹮自然保护区</h3><h3>2014年10月18日拍摄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朱鹮自然保护区</h3> <h3>朱鹮</h3><h3>2014年10月18日拍摄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朱鹮自然保护区</h3> <h3>大噪鹛</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大噪鹛是中国特产鸟类,栖息于海拔2135-4115米的山区,在甘肃极南部、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及西藏东南部较为常见。甚高而嘹亮的叫声似鹰鹃,也发出拗口的嘟声合鸣。</h3><h3>2014年10月22日拍摄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区康定市新都桥甲根坝村</h3> <h3>鸲岩鹨</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为岩鹨科岩鹨属的鸟类,一般栖息于高山灌丛或草坡、土坎、河滩的低金腊梅灌丛地方。</h3><h3>2014年10月22日拍摄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区康定市新都桥甲根坝村</h3> <h3>血雉</h3><h3>主要分布于中国,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西部和西南部留鸟,血雉的食物主要以植物为主,常常用嘴啄食,边走边吃,啄食的速度很快,但很少用脚和嘴刨食。食物的种类随季节不同而有所变化,冬季和春季以杨树、桦树、松树、杉树、漆树、椴树等各种树木的嫩叶、芽苞、花序等为食。</h3><h3>2014年10月22日拍摄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区康定市新都桥甲根坝村</h3> <h3>血雉</h3><h3>2014年10月22日拍摄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区康定市新都桥甲根坝村</h3> <h3>棕胸岩鹨</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除繁殖期成对或单独活动外,其他季节多呈家族群或小群活动。性活泼而机警,常在高山矮林、溪谷、溪边柳树灌丛、杜鹃灌丛、高山草甸、岩石荒坡、草地和农耕地上活动和觅食,当人接近时,则立刻起飞,飞不多远又落入灌丛或杂草丛中。</h3><h3>食性:主要以豆科、沙草科、禾本科、茜草科和伞形花科等植物的种子为食,也吃花揪、榛子、荚蒾等灌木果实和种子。此外也吃少量昆虫等动物性食物,尤其在繁殖期间捕食昆虫量较大。</h3><h3>2014年10月22日拍摄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区康定市新都桥甲根坝村</h3> <h3>橙翅噪鹛</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以昆虫和植物果实与种子为食,属杂食性,所吃昆虫主要以金龟甲等鞘翅目昆虫居多,其次是毛虫等鳞翅目幼虫。</h3><h3>分布于印度和中国青海、甘肃、陕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等地。</h3><h3>2014年10月22日拍摄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区康定市新都桥甲根坝村</h3> <h3>矛纹草鹛</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食性较杂,主要以昆虫、昆虫幼虫、植物叶、芽、果实和种子为食。所吃昆虫主要有金龟甲、蚂蚁、甲虫、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昆虫和其他昆虫,植物性食物主要有野生植物果实、种子、草籽、花、玉米、荞麦、芝麻和高粱等。</h3><h3>2014年10月24日拍摄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区康定市二道桥村</h3> <h3>勺鸡</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食性较杂,主要以昆虫、昆虫幼虫、植物叶、芽、果实和种子为食。所吃昆虫主要有金龟甲、蚂蚁、甲虫、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昆虫和其他昆虫,植物性食物主要有野生植物果实、种子、草籽、花、玉米、荞麦、芝麻和高粱等。</h3><h3>2814年10月27日拍摄于河北省平山县天桂山</h3> <h3>勺鸡</h3><h3>2814年10月27日拍摄于河北省平山县天桂山</h3> <h3>苍鹭</h3><h3>2015年4月14日拍摄于河北省平山县外大河村</h3> <h3>白冠长尾雉</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属于鸡形目,雉科,是一种森林益鸟,喜在常绿针阔混交林和落叶阔叶乔木林中栖息、隐蔽和觅食,取食鳞翅目的幼虫、虫卵,对抑制森林虫害,维护生态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优雅的体形、艳丽独特的羽色,极具观赏价值。长尾雉尾羽称为“雉翎”。白冠长尾雉是中国的特产珍禽,分布在中国中部及北部山地地区。</h3><h3>2015年4月16日拍摄于河南省信阳市</h3> <h3>黑琴鸡</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属于中型鸡类,体重1000-1600克,体长45-61厘米。是走禽。体结实,喙短,</h3><h3>为山地森林鸟类,栖息于开阔地附近的松林、桦树林和混交林中。主要以植物嫩枝、叶、根、种子等为食,兼食昆虫。分布于欧亚大陆北部以及中国大陆的黑龙江、新疆等地。</h3><h3>2015年4月23日拍摄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白音敖包</h3> <h3>石鸡</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栖息于低山丘陵地带的岩石坡和沙石坡上,以及平原、草原、荒漠等地区。性喜集群。以草本植物和灌木的嫩芽、嫩叶、浆果、种子、苔藓、地衣和昆虫为食。分布于欧洲、西伯利亚、阿富汗、伊拉克、伊朗以及中国。是巴基斯坦的国鸟。</h3><h3>2015年8月25日拍摄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堰塞湖风景区</h3> <h3>蓝喉蜂虎</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栖息于林缘疏林、灌丛、草坡等开阔地方,也出现于农田、海岸、河谷和果园等地。喜近海低洼处的开阔原野及林地,繁殖期群鸟聚于多沙地带。亚种为夏季繁殖于中国湖北及长江以南的不常见鸟。在海南岛为留鸟。</h3><h3>主要以各种蜂类为食,也吃其他昆虫。喜呆于栖木上等待过往昆虫;偶从水面或地面拾食昆虫。</h3><h3>2015年7月21日拍摄于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h3> <h3>草原雕</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是属于鹰科的一种大型猛禽。体长为71~82厘米,体重2015~2900克。由于年龄以及个体之间的差异,体色变化较大,从淡灰褐色、褐色、棕褐色、土褐色到暗褐色都有。主要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荒漠和低山丘陵地带的荒原草地。以黄鼠、跳鼠、沙土鼠、野兔、旱獭、貂类、沙蜥、草蜥、蛇和鸟类等小型脊椎动物为食,有时甚至会捕食狼的幼崽,也吃动物尸体和腐肉。</h3><h3>2015年9月4日拍摄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白音敖包</h3> <h3>雕鸮</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多栖息于人迹罕至的密林中,营巢于树洞或岩隙中。全天可活动,飞行时缓慢而无声,通常贴着地面飞行。食性很广,主要以各种鼠类为食,也吃兔类、蛙、刺猬、昆虫、雉鸡和其他鸟类。叫声深沉。遍布于大部欧亚地区和非洲。</h3><h3>2015年10月26日拍摄于河北省青龙县大石岭</h3> <h3>褐马鸡</h3><h3>国家一级保护动物</h3><h3>褐马鸡主要栖息在以华北落叶松、云杉次生林为主的林区和华北落叶松、云杉、杨树、桦树次生针阔混交森林中。仅见于中国山西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河北西北部、陕西黄龙山和北京东灵山。1987年调查野生种群仅有数百只,根据2009年文献报道,中国现存的野生褐马鸡数量在18000多只左右。被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h3><h3>2015年10月31日拍摄于山西省交城县玄中寺</h3> <h3>褐马鸡</h3><h3>2015年10月31日拍摄于山西省交城县玄中寺</h3> <h3>红腹锦鸡</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栖息于海拔500-2500米的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林缘疏林灌丛地带。成群活动,特别是秋冬季,有时集群多达30余只,春、夏季亦见单独或成对活动的。性机警,胆怯怕人。听觉和视觉敏锐,稍有声响,立刻逃遁。常常在林中边走边觅食,早晚亦到林缘和耕地中觅食。主要以植物的叶、芽、花、果实和种子为食,也吃小麦、大豆、玉米、四季豆等农作物。此外也吃甲虫、蠕虫、双翅目和鳞翅目昆虫等动物性食物。</h3><h3>为中国特有鸟种,该物种分布的核心区域在中国甘肃和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h3><h3>2015年12月23日拍摄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泉水湾村</h3> <h3>红腹锦鸡</h3><h3>2015年12月23日拍摄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泉水湾村</h3> <h3>红腹锦鸡</h3><h3>2015年12月23日拍摄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泉水湾村</h3> <h3>领雀嘴鹎</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区,也见于海拔2000m左右的山地森林和林缘地带,尤其是溪边沟谷灌丛、稀树草坡、林缘疏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次生林、栎林等不同地区是最喜欢选择的生境,有时也出现在庭院、果园和村舍附近的丛林与灌丛中。习性:常成群活动,有时也见单独或成对活动的,鸣声婉转悦耳。食性:食性较杂。食物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其中尤以野果为主。</h3><h3>2015年10月26日拍摄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晓起村</h3> <h3>乌鸫</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栖息于次生林、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森林中。海拔高度从数百米到4500米左右均可遇见,是杂食性鸟类,食物包括昆虫、蚯蚓、种子和浆果。分布于欧洲、非洲、亚洲。乌鸫是瑞典国鸟。</h3><h3>2015年10月26日拍摄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晓起村</h3> <h3>丝光椋鸟</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区的次生林、小块丛林和稀树草坡等开阔地带,尤以阔叶丛林、针阔混交林、果园及农耕区附近的稀疏林间较常见,也出现于河谷和海岸。在迁徙时可结成大群,取食植物果实、种子和昆虫,筑巢于洞穴中。</h3><h3>2015年10月26日拍摄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晓起村</h3> <h3>中华秋沙鸭</h3><h3>国家一级保护动物</h3><h3>出没于林区内的湍急河流,有时在开阔湖泊。成对或以家庭为群。潜水捕食鱼类。分布于西伯利亚以及中国大陆的黑龙江、吉林、河北、长江以南等地,主要栖息于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的溪流、河谷、草甸、水塘以及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中国。</h3><h3>2015年10月26日拍摄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晓起村</h3> <h3>白腿小隼</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落叶森林和林缘地区,多见于平原或有树的低山以及筑巢于树洞。留鸟。常成群或单个栖息在山坡高大的乔木树冠顶枝上。主要以昆虫、小鸟和鼠类等为食。该物种分布于印度东北部、中国南方、印度支那北部。</h3><h3>2015年10月26日拍摄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晓起村</h3> <h3>白鹇</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栖息于森林茂密,林下植物稀疏的常绿阔叶林和沟谷雨林。食昆虫、植物茎叶、果实和种子等。通常成对或成3-6只的小群活动,性机警,很少起飞,紧急时亦急飞上树。繁殖期筑巢于灌木丛间的地面凹处。</h3><h3>2015年12月27日拍摄于福建省漳州市鹅仙洞</h3> <h3>白鹇</h3><h3>2015年12月27日拍摄于福建省漳州市鹅仙洞</h3> <h3>白鹇</h3><h3>2015年12月27日拍摄于福建省漳州市鹅仙洞</h3> <h3>白鹇</h3><h3>2015年12月27日拍摄于福建省漳州市鹅仙洞</h3> <h3>白鹇</h3><h3>2015年12月27日拍摄于福建省漳州市鹅仙洞</h3> <h3>白鹇</h3><h3>2015年12月27日拍摄于福建省漳州市鹅仙洞</h3> <h3>黑领噪鹛</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性喜集群,常成小群活动,有时亦与小黑领噪鹛或其他噪鹛混群活动。多在林下茂密的灌丛或竹丛中活动和觅食,时而在灌丛枝叶间跳跃,时而在地上灌丛间窜来窜去,一般较少飞翔。性机警。主要以甲虫、金花虫、蜻蜓、天蛾卵和幼虫以及蝇等昆虫为食,也吃草子和其他植物果实与种子。</h3><h3>2015年10月26日拍摄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晓起村</h3> <h3>领雀嘴鹎</h3><h3>2015年10月26日拍摄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晓起村</h3> <h3>红腹锦鸡</h3><h3>2015年12月23日拍摄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泉水湾村</h3> <h3>海鸥</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2016年3月14日拍摄于吉林省珲春市</h3> <h3>白尾海雕</h3><h3>国家一级保护动物</h3><h3>活动的海拔高度为2500-5300米。多活动于江河及湖泊附近的沼泽地带。栖息于湖泊、河流、海岸、岛屿及河口地区,繁殖期间尤其喜欢在有高大树木的水域或森林地区的开阔湖泊与河流地带。白天活动,雄鸟和雌鸟的叫声明显不同。常单独或成对在大的湖面和海面上空飞翔,冬季有时也有3-5只的小群在高空翱翔。主要以鱼为食,常在水面低空飞行,发现鱼后用爪伸入水中抓边。此外也吃野鸭、大雁、天鹅、雉鸡、鼠类、野兔、狍子等,有时还吃动物尸体。</h3><h3>2016年3月14日拍摄于吉林省珲春市</h3> <h3>白尾海雕</h3><h3>2016年3月14日拍摄于吉林省珲春市</h3> <h3>大鸨</h3><h3>国家一级保护动物</h3><h3>栖息于广阔草原、半荒漠地带及农田草地,通常成群一起活动。十分善于奔跑,大鸨既吃野草,又吃甲虫、蝗虫、毛虫等。广布于欧亚大陆,从欧洲的伊比利亚半岛向东到亚洲的土耳其、蒙古、俄罗斯、中国和朝鲜半岛。是匈牙利的国鸟。</h3><h3>2019年4月14日拍摄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多伦</h3> <h3>大鸨(雌)</h3><h3>国家一级保护动物</h3><h3>2016年3月16日拍摄于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市</h3> <h3>风头麦鸡</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栖息地通常在湿地、水塘、水渠,沼泽等,有时也远离水域,如农田、旱草地和高原地区。食蝗虫、蛙类、小型无脊椎动物、植物种子等。</h3><h3>2016年3月16日拍摄于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市</h3> <h3>红脚隼</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主要栖息于低山疏林、林缘、山脚平原、丘陵地区的沼泽、草地、河流、山谷和农田耕地等开阔地区,尤其喜欢具有稀疏树木的平原、低山和丘陵地区。</h3><h3>多白天单独活动,飞翔时两翅快速煽动,间或进行一阵滑翔,也能通过两翅的快速煽动在空中作短暂的停留。主要以蝗虫、蚱蜢、蝼蛄、蠡斯、金龟子、蟋蟀、叩头虫等昆虫为食,有时也捕食小型鸟类、蜥蜴、石龙子、蛙、鼠类等小型脊椎动物。</h3><h3>2016年5月11日拍摄于河北省青龙县大石岭</h3> <h3>红脚隼</h3><h3>2016年5月11日拍摄于河北省青龙县大石岭</h3> <h3>蓝翡翠</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常单独活动,一般多停息在河边树桩和岩石上,有时也在临近河边小树的低枝上停息。经常长时间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水面,一见水中鱼虾,立即以极为迅速而凶猛的姿势扎入水中用嘴捕取。有时亦鼓动两翼悬浮于空中,低头注视着水面,见有食物即刻直扎入水中,很快捕获而去。通常将猎物带回栖息地,在树枝上或石头上摔打,待鱼死后,再整条吞食。有时也沿水面低空直线飞行,飞行速度甚快,常边飞边叫。</h3><h3>2016年5月11日拍摄于河北省青龙县大石岭</h3> <h3>白鹡鸰</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主要栖息于河流、湖泊、水库、水塘等水域岸边,也栖息于农田、湿草原、沼泽等湿地,有时还栖于水域附近的居民点和公园,主要以昆虫为食。</h3><h3>2016年5月11日拍摄于河北省青龙县大石岭</h3> <h3>白绶带鸟(寿带鸟)</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主要栖息于海拔12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阔叶林和次生阔叶林中,也出没于,林缘疏林和竹林,尤其喜欢沟谷和溪流附近的阔叶林。</h3><h3>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所吃食物种类主要有甲虫、金龟甲、剑虻、蝉、粉蝶、蛾类幼虫、蝗虫、螽斯等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双翅目、同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也会吃很少量和植物种子。</h3> <h3>白绶带鸟(寿带鸟)</h3><h3><br></h3> <h3>白绶带鸟(寿带鸟)</h3><h3><br></h3> <h3>白绶带鸟(寿带鸟)</h3> <h3>白绶带鸟(寿带鸟)</h3> <h3>白绶带鸟(寿带鸟)</h3> <h3>白绶带鸟(寿带鸟)</h3><h3><br></h3> <h3>白绶带鸟(寿带鸟)</h3> <h3>白绶带鸟(寿带鸟)</h3> <h3>白绶带鸟(寿带鸟)</h3> <h3>戴胜</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栖息于山地、平原、森林、林缘、路边、河谷、农田、草地、村屯和果园等开阔地方,尤其以林缘耕地生境较为常见。以虫类为食,在树上的洞内做窝。性活泼,喜开阔潮湿地面,长长的嘴在地面翻动寻找食物。有警情时冠羽立起,起飞后松懈下来。</h3><h3>2016年5月26日拍摄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h3> <h3>蓑羽鹤</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草甸沼泽、芦苇沼泽、苇塘、湖泊、河谷、半荒漠和高原湖泊草甸等各种生境中,有时也到农田地活动,特别是秋冬季节。栖地高度最高可达5000米左右的高原地区。</h3><h3>主要以各种小型鱼类、虾、蛙、蝌蚪、水生昆虫、植物嫩芽、叶、草子,以及农作物玉米、小麦等食物为食,边走边食。</h3><h3>2016年6月16日拍摄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白音敖包</h3> <h3>蓑羽鹤</h3><h3>2016年6月16日拍摄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白音敖包</h3> <h3>蓑羽鹤</h3><h3>2016年6月16日拍摄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白音敖包</h3> <h3>蓑羽鹤</h3><h3>2016年6月16日拍摄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白音敖包</h3> <h3>蓑羽鹤</h3><h3>2016年6月16日拍摄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白音敖包</h3> <h3>蓑羽鹤</h3><h3>2016年6月16日拍摄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白音敖包</h3> <h3>蓑羽鹤</h3><h3>2016年6月16日拍摄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白音敖包</h3> <h3>须浮鸥</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div>栖息于开阔平原湖泊、水库、河口、海岸和附近沼泽地带。有时也出现于大湖泊与河流附近的小水渠、水塘和农田地上空。</div><div>主要以小鱼、虾、水生昆虫等水生脊椎和无脊椎动物为食。觅食主要在水面和沼泽地上。有时也吃部分水生植物。</div><h3>2016年7月17日拍摄于河北省衡水市衡水湖</h3> <h3>须浮鸥</h3><h3>2016年7月17日拍摄于河北省衡水市衡水湖</h3> <h3>须浮鸥</h3><h3>2016年7月17日拍摄于河北省衡水市衡水湖</h3> <h3>须浮鸥</h3><h3>2016年7月26日拍摄于山东省东平县东平湖</h3> <h3>大苇莺喂食小杜鹃</h3><h3>在这次拍摄大苇莺喂食小杜鹃的过程中,鸟导给我们讲了个寄养习性的案例。</h3><h3>杜鹃又叫布谷鸟,雌杜鹃在产卵前会物色大尾莺或棕头鸦雀等那些体型比自己小的鸟的巢,伺机潜入,将自己的卵诞在里面,然后再将巢里原先的卵衔出扔掉,其用意是让巢主人替它孵化。卵被掉包,巢主人并不知情,把孵化出来的小杜鹃当作自己的子女辛勤抚育。<br></h3><h3>千百万年的演化,残酷的生存法则,使小杜鹃拥有了与生俱来的优势,它依仗天生体大,会趁养母不在时将巢内养母的卵或小鸟用身体拱出巢外,即使不被摔死也会被母鸟遗弃。待到小杜鹃羽毛丰满后,他会追随附近“生母”的呼唤声不辞而别。</h3><h3>听到这里,现场拍摄的鸟友们无不为辛勤哺育小杜鹃(白眼狼)而白白付出艰辛劳动的养父母鸣不平,同时又为大自然的奇妙而感叹。</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2016年7月23日拍摄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镇</h3> <h3>长尾水雉</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水雉生活在热带及亚热带的开放性湿地中,主要为淡水湖沼。因其有细长的脚爪,能轻步行走于睡莲、荷花、菱角、芡实等浮叶植物上,且体态优美,羽色艳丽,被美称为“水凤凰”。以昆虫、虾、软体动物、甲壳类等小型无脊椎动物和水生植物为食。</h3><h3>2016年7月26日拍摄于山东省东平县东平湖</h3> <h3>长尾水雉</h3><h3>2016年7月26日拍摄于山东省东平县东平湖</h3> <h3>长尾水雉</h3><h3>2016年7月26日拍摄于山东省东平县东平湖</h3> <h3>须浮鸥</h3><h3>2016年7月26日拍摄于山东省东平县东平湖</h3> <h3>凤头鸊鷉</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常成对和成小群活动。多活动在开阔的水而。善游泳和潜水。游泳时颈向上伸得很直,和水面保持垂直姿式。活动时频频潜水,每次潜水时间多在20-30秒。最长可在水下停留50秒左右。飞行较快,两翅鼓动有力,但在地上行走困难。</h3><h3>主要以各种鱼类为食。也吃昆虫、昆虫幼虫、虾、喇咕、甲壳类、软体动物等水生无脊椎动物。偶尔也吃少量水生植物。</h3><h3>2016年8月10日拍摄于河北省迁安市黄台湖</h3> <h3>文须雀</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习性: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有时集成数十只的大群。性活泼,行动敏捷,不时地在芦苇丛间跳跃或攀爬在芦苇秆上,尤其喜欢在靠近水面的芦苇下部活动,并不时发出‘吱、吱、吱’的叫声,因而常常容易听见叫声而难以见到鸟。</h3><h3>食性:食物主要为昆虫、蜘蛛和芦苇种子与草子等。繁殖期间以昆虫占优势,其他大部分时间则多以芦苇种子和草子为食。</h3><h3>2816年11月1日拍摄于黑龙江省大庆市</h3> <h3>文须雀</h3><h3>2816年11月1日拍摄于黑龙江省大庆市</h3> <h3>文须雀</h3><h3>2816年11月1日拍摄于黑龙江省大庆市</h3> <h3>文须雀</h3><h3>2816年11月1日拍摄于黑龙江省大庆市</h3> <h3>文须雀</h3><h3>2816年11月1日拍摄于黑龙江省大庆市</h3> <h3>文须雀</h3><h3>2816年11月1日拍摄于黑龙江省大庆市</h3> <h3>赤嘴潜鸭</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性迟钝而不甚怕人。不善鸣叫,常成对或小群活动,有时亦集成上百只的大群。休息时多成群停息在有水草的滩边沙洲和湖心岛上,也会与其他野鸭混群。常潜入水中觅食藻类,鱼虾等。繁殖期在芦苇丛中筑巢。飞行笨重而迟缓。</h3><h3>食物主要为水藻、眼子菜和其他水生植物的嫩芽、茎和种子。</h3><h3>2016年11月2日拍摄于辽宁省沈阳市浑河</h3> <h3>赤嘴潜鸭</h3><h3>2016年11月2日拍摄于辽宁省沈阳市浑河</h3> <h3>红头潜鸭</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主要栖息于富有水生植物的开阔湖泊、水库、水塘、河湾等各类水域中。冬季也常出现在水流较缓的江河、河口和海湾。深水地方通过潜水觅食,也常在岸边浅水处像其他鸭类一样,头朝下尾朝上扎入水中取食。食物主要为水藻、水生植物叶、茎、根和种子。有时也到岸上觅食青草和草籽。春夏季也觅食软体动物、甲壳类、水生昆虫、小鱼和虾等动物性食物。</h3><h3>2016年11月2日拍摄于辽宁省沈阳市浑河</h3> <h3>紫水鸡</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栖息于有水生植物的淡水或咸水湖泊、河流、池塘、水坝、漫滩或沼泽地中,也见于城镇的湖泊、河流中的绿洲,并扩展到与湿地相邻的栖息地如草地、农田、公园、路边绿化带和森林边缘,其垂直分布可从海平面到1400米。杂食性,但主要以植物为食,吃水生和半水生植物的嫩枝、叶、根、茎、花和种子</h3><h3>2016年11月28日拍摄于云南省大理市洱海</h3> <h3>赤麻鸭</h3><h3>2016年11月28日拍摄于云南省大理市洱海</h3> <h3>紫水鸡</h3><h3>2016年11月28日拍摄于云南省大理市洱海</h3> <h3>紫水鸡</h3><h3>2016年11月28日拍摄于云南省大理市洱海</h3> <h3>褐胁雀鹛</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褐胁雀鹛主要栖息于海拔2500m以下的山地常绿阔叶林、次生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主要以甲虫、蝗虫、蝽象、步行虫、鳞翅目幼虫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h3><h3>2016年11月29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栗腹矶鸫</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3000m的山地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中,尤以陡峻的悬崖和溪流深谷沿岸的森林地带较常见秋冬季多下到海拔2000m以下至海拔1000m左右的疏林和林缘地带活动,有时甚至进入到村寨附近的果园和房前屋后的树上。主要以甲虫、金龟子、蝗虫、蚱蜢、毛虫等昆虫为食</h3><h3>2016年11月29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红耳鹎</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m以下的低山和山脚丘陵地带的雨林、季雨林、常绿阔叶林等森林中,也见于林缘、路旁、溪边和农田地边等开阔地带的灌丛与稀树草坡地带,有时甚至到庭院和村寨附近的竹林、树上或灌丛中。杂食性,但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常见啄食树木和灌木种子、果实、花和草子。</h3><h3>2016年11月29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黄臀鹎</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主要栖息于中低山和山脚平坝与丘陵地区的次生阔叶林、栎林、混交林和林缘地区,尤其喜欢沟谷林、林缘疏林灌丛、稀树草坡等开阔地区。主要以植物果实与种子为食,也吃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但幼鸟几全以昆虫为食。</h3><h3>2016年11月29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黄臀鹎</h3><h3>2016年11月29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白眉鸫</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迁徙: 在中国北方为夏候鸟,南方为旅鸟或冬候鸟。每年4月末5月初迁来东北繁殖地,9月末10月初南迁。</h3><h3>习性:常单独或成对活动,迁徙季节亦见成群。性胆怯,常躲藏。</h3><h3>食性:主要以鞘翅目、鳞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和植物果实与种子。</h3><h3>2016年11月29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橙胸姬鶲(雄)</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主要栖息于3000米以下的山地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和杂木林中,夏季有时也上到3800米高山矮曲林和疏林灌丛。以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膜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 也吃草子、植物嫩叶和果实。</h3><h3>2016年11月29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红耳鹎</h3><h3>2016年11月29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大仙翁</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主要栖息于常绿阔叶林、竹林和次生林中,冬季多活动在低山和山脚林缘地带,夏季可上到海拔2000-2500米的常绿阔叶林和混交林。以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膜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h3><h3>2016年11月29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金色林鸲</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栖息于竹林或常绿林下的灌丛中。性胆怯。取食昆虫。</h3><h3>2016年11月29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金色林鸲(雌)</h3><h3>2016年11月29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赤尾噪鹛</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栖息于海拔1500~2500米的常绿阔叶林、竹林和林缘灌丛带,冬季也下到山脚和沟谷等低海拔地区。常成对或成3~5只的小群活动。性胆怯,善鸣叫,鸣声嘈杂,稍有动静即藏入浓密的灌丛内,常常听其声不见其影。主要以昆虫和植物果实与种子为食。</h3><h3>2016年11月29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巨松鼠</h3><h3>世界上最大的松鼠,喜欢独栖,很少集群,偶见2~3只在同一树上取食。纯吃植物,主食各种树果,在果实缺少季节,也吃植物嫩叶和花蕊,如在春季,剖检胃时发现有绿色物和花蕊。</h3><h3>2016年11月29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黄颈凤鹛</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栖于海拔1500~2285米的常绿林,吵嚷成群,以昆虫和种子为食。</h3><h3>2016年11月29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黄颊山雀</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有时也和大山雀等其他小鸟混群。主要以鳞翅目、鞘翅目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植物果实和种子等植物性食物。</h3><h3>2016年11月29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灰眶雀鹛</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主要栖息于海拔2500m以下的山地和山脚平原地带的森林和灌丛中,以昆虫及其幼虫为食,也吃植物果实、种子、苔藓、植物叶、芽等植物性食物。</h3><h3>2016年11月29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蓝眉林鴝</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分布于中国西南部山地以及青藏高原东部、东南部和南部边缘地带,最北至青海,越冬至中南半岛中北部缅甸、泰国等地,主要以昆虫和植物果实与种子为食。</h3><h3>2016年11月29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蓝眉林鴝</h3><h3>2016年11月29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黑喉山鹪莺</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低山丘陵及开阔河谷、平原地带的林缘、灌木草丛之中。食物主要是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膜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白蚁、甲虫及其它无脊椎动物,偶尔也吃植物果实和种子。</h3><h3>2016年11月29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大仙鹟(雌)</h3><h3>2016年11月29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黄颈凤鹛</h3><h3>2016年11月29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黄颈凤鹛</h3><h3>2016年11月29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蓝喉拟啄木鸟</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蓝喉拟啄木鸟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偶尔亦见成小群在一起觅食,特别是在食物较为丰富的地方。食饱后多隐藏在乔木树冠层枝叶丛间,并不断发出“哥多罗、哥多罗、哥多罗”清脆而响亮的叫声。主要以榕树和其他树木果实、种子和花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少量昆虫和其他动物性食物。</h3><h3>2016年11月29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黄颊山雀</h3><h3>2016年11月29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白喉扇尾鹟</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主要栖息于海拔1200-2800米的常绿和落叶阔叶林、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山边林缘灌丛与竹林中,尤其喜欢溪流与沟谷沿岸的森林和灌丛,以昆虫和昆虫的幼虫为食。</h3><h3>2016年11月29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黑胸鸫(雄)</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尤以林下植物茂密有蕨类植物和杜鹃灌丛的常绿阔叶林较常见,有时也进到针叶林。以昆虫和无脊椎动物以及植物果实和种子为食。</h3><h3>2016年11月29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黄绿鹎</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尤以林下植物茂密有蕨类植物和杜鹃灌丛的常绿阔叶林较常见,有时也进到针叶林。以昆虫和无脊椎动物以及植物果实和种子为食。<br></h3><h3>2016年11月29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蓝短翅鸫</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性羞怯,警惕性极高,来去极速,栖于植被覆盖茂密的地面,常近溪流。有时见于开阔林间空地,甚至于山顶多岩的裸露斜坡。栖居习性根据是否有合适食物而变。以昆虫和无脊椎动物以及植物果实和种子为食。</h3><h3>2016年11月29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黄眉柳莺</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栖息于海拔几米至4000米高原、山地和平原地带的森林中,包括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柳树丛和林缘灌丛,以及园林、果园、田野、村落、庭院等处。主要以昆虫为食</h3><h3>2016年11月29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蓝眉林鴝</h3><h3>2016年11月29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黑头穗鹛</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结小群活动,栖于湿润丘陵及山区森林林下植被的近地面处。以昆虫和昆虫的幼虫为食。</h3><h3>2016年11月29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金色林鸲</h3><h3>2016年11月29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棕腹蓝仙鹟</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既在树顶枝上,也在林下或林缘灌木上活动和觅食。性安静而大胆,不甚怕人,非繁殖期少鸣叫。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h3><h3>2016年11月29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棕腹蓝仙鹟</h3><h3>2016年11月29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栗头地莺</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性活泼,常跳跃不止,鸣声尖锐悦耳。性隐匿,躲藏在草丛或枯枝落叶之中,常闻其声而不见其鸟。这种鸟性孤独,只偶见与其他鸟类混群,在繁殖季节成对活动;胆怯,喜藏匿躲闪。食物以昆虫为主,兼食植物。</h3><h3>2016年11月29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小鳞胸鹪鹛</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一般生活于山林以及高山稠密灌木丛或竹林的树根间,喜欢在地面急速奔跑,形似老鼠。除鸣叫外多惧生隐蔽。食物以昆虫为主。</h3><h3>2016年11月29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火尾希鹛</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除繁殖期间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群,也常与其他鸟类混群。多在茂密森林中树冠层和频繁地在枝叶间穿梭跳跃,或在树枝上的苔藓和地衣下觅食。叫声响亮而哀婉。主要以甲虫等昆虫为食,也吃部分植物果实与种子。</h3><h3>2016年11月29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银耳相思雀</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亦成群,特别是秋冬季节。性活泼而大胆,不怕人,常在林下灌木层或竹丛间以及林间空地上跳跃,很少静栖于树上。食物以昆虫为主,兼食植物种子。</h3><h3>2016年11月29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蓝眉林鴝</h3><h3>2016年11月29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黑头奇鹛</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 常单独、成对或成几只的小群在沟谷、溪流沿岸和山坡树林中上层枝叶间活动和觅食,主要以昆虫幼虫和虫卵为食,也吃植物果实和种子。</h3><h3>2016年11月29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丽色奇鹛</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栖息地为亚热带或热带的湿润山地林,食物以昆虫为主,兼食植物种子。</h3><h3>2016年11月29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栗臀鳾</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多单独或与其他小鸟混群。性活泼,行动敏捷,能在树干向上或向下攀行,啄食树皮下的昆虫,亦有时以螺旋形沿树干攀缘活动,也吃少量植物种子等植物。</h3><h3>2016年11月29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红头穗鹛</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要栖息于山地森林中和低山阔叶林以及山脚平原地带,偶尔见于高山森林中,以昆虫为食,偶尔也吃少量植物果实与种子。</h3><h3>2016年11月29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黑鹇</h3><h3>国家一级保护动物</h3><h3>仅见于海拔2300-3300米高的山地森林,有时也到低山及山谷箭竹丛及林间草丛中,也常见于低山丘陵和山谷地带。主要以植物嫩叶、芽苞和种子为食,也吃部分昆虫。</h3><h3>2016年12月1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盈江县犀鸟谷</h3> <h3>绿翅金鸠</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通常单个或成对活动于森林下层植被浓密处。极快速地低飞,穿林而过,起飞时振翅有声。饮水于溪流及池塘。</h3><h3>2016年12月1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盈江县犀鸟谷</h3> <h3>紫啸鸫</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栖息于多石的山间溪流的岩石上,往往成对活动,常在灌木丛中互相追逐,边飞边鸣,声音洪亮短促犹如钢琴声,在地面上或浅水间觅食。</h3><h3>2016年12月1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盈江县犀鸟谷</h3> <h3>红腿小隼</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栖息于开阔的森林和林缘地带,尤其是林中河谷地带,有时也到山脚平原和林缘地带活动。属于留鸟,喜成对活动。常以小型昆虫或两栖动物为食。</h3><h3>2016年12月1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盈江县犀鸟谷</h3> <h3>山蓝仙鹟</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常在山边、林缘矮树上或竹丛与灌丛中,也在林下灌丛和幼树上活动和觅食,性活泼而胆怯,鸣声婉转动听。以蚂蚁、甲虫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少量植物果实和种子。</h3><h3>2016年12月1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犀鸟谷</h3> <h3>棕胸雅鹛</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多见于潜伏于近溪的灌丛间或竹林下木处,食物以昆虫为主。</h3><h3>2016年12月1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盈江县犀鸟谷</h3> <h3>白冠燕尾</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喜欢栖息在清澈的山间溪流沿岸,尤其喜欢水流湍急、石头较多的山间河流,冬季喜欢到居民点附近溪流中活动。常单独在水流和乱石中活动,多在浅水中觅食,主要以水生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h3><h3>2016年12月1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盈江县犀鸟谷</h3> <h3>斑背燕尾</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常出没于林区溪边和河流旁,较其他燕尾更喜山区;常见于多岩石的小溪流。食物以水生昆虫为主,也食少量的植物性食物。</h3><h3>2016年12月1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盈江县犀鸟谷</h3> <h3>黑鹇</h3><h3>2016年12月1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盈江县犀鸟谷</h3> <h3>黑喉山鹪莺</h3><h3>2016年12月1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纹背捕蛛鸟</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常单独或成对在芭蕉树和乔木树冠层枝叶间活动和觅食,很少成群,偶尔也见与柳莺、太阳鸟等其他小鸟混群。主要以昆虫、花蕊、浆果、果实和种子等为食。</h3><h3>2016年12月1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盈江县犀鸟谷</h3> <h3>蓝喉太阳鸟</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也见3-5只或10多只成群,彼此保持一定距离,活动在盛开花朵的树丛间或树冠层寄生植物花丛中,主要以花蜜为食,也吃昆虫等动物性食物。</h3><h3>2016年12月1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栗臀鳾</h3><h3>2016年12月1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山蓝仙鶲(雌)</h3><h3>2016年12月1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盈江县犀鸟谷</h3> <h3>白腹凤鹛</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常见于海拔250~1600米的森林,群栖,在中至高层取食,常与莺类及其他种类混群,食物以昆虫为主。</h3><h3>2016年12月1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h3> <h3>蓝背八色鸫</h3><h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平时隐蔽在灌木草丛之中,受惊时沿地面作短距离飞行逃跑。鸣声细微。常在潮湿的地面落叶屋中扒开落叶,频频用脚翻转地上的枯枝落叶,寻找食物,以种子和果实等动物性食物为食。</h3><h3>2016年12月1日拍摄于云南省保山市盈江县犀鸟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