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p>我想,我们坐在这里来说武汉是最好不过了。 </p><p>这儿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地方。</p><p>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汉水带着它的明亮,缓缓汇入进浑浊的长江。入江口的水线十分清晰,两水激荡着状态,是又排斥又交溶的。你细细凝视时,心里会蓦然地生出感动。</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在这里,我们可以坐在江堤上,遥看龟蛇两山的行云,倾听长江滔滔的流水。还有白云黄鹤、琴台知音这样美丽的传说和晴川汉阳树,芳草鹦鹉洲这样雅致的典故,相伴在我们的身边。虽然,它们与我们相隔了几百年,甚至一千年,可此时此刻,你不觉得它们都近在咫尺么?</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诗说“日暮乡关何处去,烟波江上使人愁”,这诗就站在黄鹤楼上写的。黄昏的这个时刻,读了这样的诗句,不觉得我心你心还有诗心都是相通的么?这一切,对于一座城市都是不可缺少的元素。它们使这座城市的韵味绵长,自有一种动人的魅力温暖你的心。坐在这里,我们信手指点,它们便都会从四面八方,从千年万年的时光中,涌来眼前。</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对于武汉来说,长江是一个永远的话题。</p><p>如果说,武汉是一颗珍珠,长江便是那根串珠之绳,从武汉穿心而过。它在龟山脚下挟带着汉水一起,将武汉的地面流切割成为三个大镇:汉口、武昌、汉阳。</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汉口在北岸,它是著名的商业大镇,大的商场都在汉口,当年武昌的人买件衣服都得搭着船到汉口来买;武昌是文化镇,几乎所有的大学都集中在武昌;汉阳则是工业镇,武汉最老的工厂都在汉阳。这样的格局也不知道是什么人划分的。三大镇皆临江而立,随江流而曲折。</p><p>因为这个缘故,武汉人是没有什么东南西北的方向感的。徜若有人问路,武汉人的回答多半都是“往上走”或“往下走”。上,便是指长江上游方向,下则是指下游方向。</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江水,对武汉人的影响深刻到了骨髓,既便是人们随意的一指,也无不透视着水流的意味。武汉人的性格也就有点像水流一样,无拘无束,自由而散漫。</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武汉,不像北京南京西安曾为国都,因而它也从未成为过中国政治文化的中心,它自古便是商业都市;可它偏偏又不像上海广州天津一样,它们虽然也是商业城市,可却因为临近海岸,受西方文化熏染深重,武汉地处内陆深处,洋风一路吹刮到此,已是强弩之末。</p><p>所以,武汉的文化带有强烈的本乡本土的味道,它和弥漫在市井的商业俗气混杂一起,便格外给人一种土俗土俗的感觉。</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但幸亏有了长江。是长江使这座城市充满了一股天然的雄浑大气。这股大气,或多或少冲淡了武汉的土俗,它甚至使得生长于此的武汉人也充满阳刚。他们豪放而直爽,说话高声武气,颇有北方人的气韵。是长江使武汉这座城市的胸襟变得深厚和宽广;是长江给武汉的文化注入了品味,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长江,塑造了武汉人的性格。这些武汉人中,也包括我。</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我常常想,我对长江的热爱是与生俱来的。仿佛根本不需要说,这份热爱就一直在我心里生长。我觉得武汉市要是没有长江,没有汉江,没有两条大江的话,武汉市就没有什么味道了,就少了,至少就少了很大很大的味道,一半以上的味道都没有了。</p><p>我之所以特别喜欢武汉,我就喜欢这两条大江从城市里穿过,那种感觉你在别的地方都找不到。</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其实,武汉的历史,就是人与水斗争的历史。是人进水退的历史。武汉人外战江洪,内战湖涝,经年已久。这场斗争到现在仍然没有结束。与水争地,在水中筑土为墩,所以武汉遍布以墩为名的地址;遇水架桥,水退过后,地名尚在,所以,武汉也满是以桥为名的地方;因洪筑堤,为防江洪泛滥,沿江沿河只能修堤挡水,所以,武汉以堤为名的街道也比比皆是。武汉最大的创痛也来自水。</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1931年的大水给武汉带来的灾难,足以让武汉人生生世世不敢忘记。它在一夜间令几十万人四乡流落,也在一夜间使武汉的山头变成孤岛,它使城里的屋顶有如海上浮漂的枯叶,也使市民一天死亡的人数量数以千计。水落之后的武汉,面对一派颓败的废墟,挽走衣袖,重建家园。于是,几年后,武汉重新回到了它的繁华。</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说起繁华,武汉最初的繁华便是从堤上开始。武汉最古老的街道叫长堤街。长堤街位于汉口。长堤街就像是一幅大画的轴心,武汉的城市画面从它这儿拉起,慢慢地慢慢地舒展开来。于是,它有了后来的民主路,有了江汉路,有了民众乐园,有了解放大道,有了建设大道,有了发展大道;也有了无数无数的人,在这画卷上展示自己的爱恨情仇以及生生死死。画卷至今还在舒展,我不知道它的尽头会在哪里。只知道每一年每一年都会有新的画面出现,都会有新人诞生,旧人逝去。这一切,都是风景。</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武汉人常说一句老话来夸耀自己。他们说:“紧走慢走,三天走不出汉口”。说的就是汉口之大。汉口何止是大!尤其开埠以来,西方银行洋行纷然登陆武汉。沿着江边圈起租界,盖起高楼。仿照着上海,也形成了汉口的外滩。灯火通明的街景,霓虹灯不灭的晚上,使得汉口颇有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味道。</p><p>繁华的概念便从这些夜夜欢场处处笙歌中透露出来。繁华,再加上处于两江汇合口的位置,武汉表面上颇似美国的芝加哥城。所以,当年人们就管武汉叫作“东方芝加哥”。但是,武汉的闻名于世并非是因为它的繁华。而是因为枪声。</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1911年推翻清廷的第一枪,不是在有着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打响,也不在洋风吹彻的上海打响,甚至不是在革命领袖孙中山的老家广东打响,而是响在大陆深处的商业都市武汉。</p><p>这粒子弹一经射出,便一下子洞透了几千年的历史,让帝王时代有如多米诺牌骨,从清朝一直倒至大秦王朝。皇帝成为平民,帝王的岁月从此不在。后宫的歌声也从此失声。</p><p>中国也就被这枪声引领到了一个新的纪元。</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我一直奇怪历史怎么给了武汉这么好的机会,使它一夜成就了大名。后来我想起了一个人。</p><p>这个人名叫张之洞。很久以来,我都觉得一个人的力量是十分十分渺小的。古谚云:“独木难成林”、“滴水不成河”。这都是说,人呵,你是多么的弱小。可是有一天,我从历史书上读到了张之洞。突然间我觉得人的力量有时候是十分强大的。强大得能够塑造一座城市,能够开一代风气,能够改变无数人的命运。</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1889年,张之洞以湖广总督的身份来武汉走马上任。洋务派人士张之洞有权又有见识,对于武汉来说,有这样的官员已是福气。可这个张之洞偏还喜欢有所作为。这一来,总督府所在地武汉便大得便宜了。地处内陆、经济封闭保守的武汉正是因了张之洞而开始了它生平最大的一次起飞。</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张之洞在武汉开办了炼铁厂,为武汉成为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作出了最初的奠定;</p><p> 张之洞在武汉主持修建了芦汉铁路即后来的京汉铁路,使武汉成为九省通衢之城;</p><p>张之洞在武汉开办了中国第一家兵工厂,“汉阳造”曾经是中国最为著名的武器;</p><p>张之洞在武汉大修堤防,使武汉成为今天这样的城市规模。三十四公里长的大堤至今仍屹立在这里,它的名字就叫“张公堤”!</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张之洞在武汉大办教育,使得武昌的办学之风一时兴起。早期的革命者许多都是由这些学堂书院中走出,它包括著名的黄兴和宋教仁等等。</p><p>今天的武昌因了当年的雄厚的根基而成为大学林立之地。教育带动着科技的发达,科技则给这座城市的发展提供的莫大的动力。</p><p>张之洞所作的这一切,用两个字来形容,就叫作“开放”。虽然开放是时代进步之趋势,但在封建的帝王时代,也得要有人领先而为。</p><p>张之洞就是这样一个领先的人。</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有了张之洞在武汉开创的这样一个社会背景,武昌响起摧毁帝制第一枪就不足为奇了。可以说,张之洞当年的政绩至今仍然影响着武汉。而时间却已经过去了百年。</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从武昌到汉口,从汉口到武昌。</p><p>我穿越武昌最热闹的街道,在江边最早的码头汉阳门坐船。老旧的轮船缓缓地向北岸驶去。我一次次地在江面向这被江水划开的三镇眺望,在这眺望中思索这两江于这城市的意义,也在思索中回味这个城市的一切。</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如果有客自远方来,武汉人最喜欢带着他们四处看武汉的风景。他们的首选当然是黄鹤楼。平民用它思乡,文人用它抒情,官人用它来显示风水。在这楼上望着浩浩江水,古人崔颢李白孟浩然们把诗写得美仑美奂,这当然是一个不能不来的地方。然后他们会来琴台。俞伯牙摔琴谢知音,高山流水,这是何等美丽的传奇。这也是一个不能不去的地方。</p><p>然后他们还会到这碧波荡漾的东湖。</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世界上没有一座城市的城区中有这么大水面的湖泊,惟有武汉的东湖。</p><p>东湖沿岸尽显楚文化特色。似乎是想要借风景提示人们记住我们古老的文化之源,也似乎是想要借文化来丰富湖光水色的单薄。但我有时候更愿意带着客人在这样的街上走走。</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街道,在长江的两岸波浪一样展开着的。它们顺着江流的摆动而蜿转。所以,武汉的街道很难有一条笔直笔直的。它们悄然地弯曲着,线条就像河流一样柔和。街上的人们或脚步匆匆,或自在悠闲。</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走进这些几近百年的里巷,看着这万国旗一样飘动的衣裳,听着那浓烈硬朗的汉腔,或许会有热情的武汉人为你端一碗莲藕排骨汤,也或许会有坏脾气的武汉人对你大喝一声:搞么事沙?!</p><p>这里没有自然风光的纯净,却有人间烟火的温情。其实,武汉人才是武汉最大的一道风景。</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一家杂志评说全国城市,评到武汉头上,说它是最市民化的城市。我想这评价大约有它的几分道理。我甚至猜测那些评论者们在武汉度过夏天,并与武汉人一起度过夏天那酷热而漫长的夜晚。这是武汉最独特最世俗的一道景致。</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湖北乃千湖之省,而武汉几乎就是百湖之市。武汉的周边一百多个湖泊在夏天的夜晚把它白昼大量吸入了热量尽情地释放。而武汉远离大海,海风隔着两个省吹刮过来,本来就已呈弱势,偏还加上武汉东南之幕阜山临门一堵,使得海风叩门而未得入。</p><p>于是,高温加高湿加无风,武汉的夜晚之闷热难当,可想而知。</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只是时代变迁,家家拥有了电扇空调,武汉这样的夏夜几乎绝迹了。取而代之的将是,与所有大都市面貌相同的灯红酒绿,以及夜夜笙歌。</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很多的时候,我都喜欢独行在这样的街上。我常常会想,这座城市有如一本摊开着的书,长江是它的书脊。南北两岸是它摊开的扉页。而行走的我,穿行在它的街巷中,就仿佛走在它的字里行间一样。我曾经想要努力地去读懂它的每一行文字的内容,努力去参透沉淀在这些文字深处的寓意,努力去看清落在这些字后的阴影,努力去探知这些字后与人有关的故事。</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我在这样无数次的穿行中成长。成长起来的我深深地明白:有些东西你是无法读懂,无法参透,无法看清,也无法获悉的。</p><p>你知道的永远只是表面,而隐藏在深处的东西,尤其与人的命运相关的故事,它们多半就终身地隐藏了,隐藏的历史的尘土之下,时光一层层地覆盖着它们,今生今世也无人知晓。</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所以,我在这样的街道上走着走着时,看着这些本可记住的历史的消失,望着它们渐渐地陈旧,渐渐地颓败,渐渐地毁弃,又渐渐变成另一种新的模样出现,情不自禁便会有一种宿命的悲哀袭上心来。</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街上永是喧嚣的,景观亦鲜艳无比。只是,我们需要的仅仅是这份喧嚣和这份鲜艳?对于武汉这座巨大的城市来说,我在一九五七年的加盟,只如一滴水掉入这长江中一样,可谓无足轻重;但对于我来说,它就几乎塑造了我的生命。</p><p>也就是说,我之成为今天的我,挖去了这座城市,我便什么都没有了。</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或许,与其它许多城市相比,它仍然是一个有着无数毛病的地方。可是,因为我在这里成长,或者说,在我成长的同时,我也看着这座城市成长。我们共同地迈着步伐,共同地改变自己,共同地走向成熟。我们知己知彼,相知已深,因此,这座城市对于我,就有了全然不同的意义。</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我有时候也会问自己,跟世界上许多的城市相比,武汉并不是一个宜人之地,尤其气候令人讨厌,那么我到底会喜欢它的什么呢?是它的历史文化?还是它的风土人情?更或是它的湖光山色?其实,这些都不是,我喜欢它的理由只源于我自己的熟悉。因为,把全世界的城市都放到我的面前,我却只熟悉它。就仿佛许多的人向你走来,在无数陌生的面孔中,只有一张脸笑盈盈地对着你,向你露出你熟悉的笑意。这张脸就是武汉。</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所以,当我开始写小说时,这座城市就天然的成为了我的作品中的背景。闭着眼睛,我就能想象出它曾经有过的场景。它的历史沿革,它的风云岁月;它的山川地理,它的阡街陌巷;它的高山流水,它的白云黄鹤;它的风土民情,它的方言俚语;它的柴米油盐,它的杯盘碗盏;它的汉腔楚调,它的民间小曲。如此如此,想都不用去想,它们就会流淌在我的笔下。古诗云:“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武汉就是我的敬亭山。</p></font></h3> <p> 依诺小语</p><p>疫情期间,阅读方方的《封城日记》,让我和许多武汉人慢慢从焦躁、恐慌、抑郁中走出来……在此之前,我不知道方方;不完全了解武汉这座城市厚重的历史;更不知道省长、市委书记是谁?令久居武汉的我汗颜!一座城市,一方水域,究竟凝聚了多少人的热爱和梦想?或许,只有身处武汉疫区,经历创伤,才能让我们真正看清自己!</p><p>还是在市政府宣布封城令初期,面对医院病患爆棚,近乎失控的局势,市民百姓一片惶恐,慌乱……电话里女儿颤抖的声音说,妈妈,我想开车带你逃出去!逃?面对诡异的病毒,其惊人的传播速度,我们能逃到哪里去呢?哪里是死神不能光顾的安全城堡?与其在”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中逃窜,四处漂泊,不如听政府的话,关门闭户,防护好自己和亲朋好友!如果不幸中招,躺倒或死去,也是在自己熟悉的土地上!爱武汉,爱家乡,每一个武汉人,都有和方方一样的情怀!这是我喜欢方方的原因之一。</p><p>方方为人率真质朴,行文流畅如流水,不矫作,平实无华的语言,字里行间,更有贴近百姓的温度。《行云流水的武汉》文中,她如数家珍地展现了一幅大武汉的全貌,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藏在身边的珍宝,更热爱它!活在当下,珍惜拥有!爱你,武汉人方方!</p><p> 2020年2月26日小记</p><p> 图片/编辑依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2019年10月武昌江滩手机拍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