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界首精神”代表人物之闫自忠老师</h3><h3>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h3><h3>————————听闫老说“赋”</h3><h3><br></h3><h3>在老干部局柴进老师的热心介绍下,我有幸在老年大学见到仰慕已久的闫自忠老师,并听到了一节精彩而难得的国学文化课。</h3><h3>等待上课时间,我回忆起了过去……</h3><h3>最初接触到闫老的诗歌是《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这首现代诗歌是专门为老年大学而作,整首诗歌用凝练、朴素而蕴满情感的文字表达了退休老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追求,读来琅琅上口,动人之情至深。</h3><h3>那年,老年大学重阳节文艺表演时,我带着我们班的几十名学生为老年大学的学员们声情并茂地朗诵了这首诗歌。表演完毕,我们收到了热烈的掌声和如潮的好评。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大受鼓舞,回到学校后,学习语文的热情大增,语文成绩也蹭蹭蹭地往上升。感谢闫老!</h3><h3>一次,我到一中参加教研活动,恰逢一中南车棚区改造刚刚竣工,时间尚早,同事还都没到,我在刚改造完的小文化广场漫步了一圈,发现广场中心矗立着一块石碑,上面赫然镌刻着闫老的《界首一中赋》。此赋,字字珠玑,文采飞扬,气势酣畅,情感真挚而充沛,读后不禁拍案叫绝——好文章啊!怪不得一中文化氛围浓厚,原来根源就在这里!</h3><h3>这,是我与闫老文章的第二次邂逅。</h3><h3>后来,通过“柴大官人的文字屋”这个自媒体公众号的推介,我得以读到闫老更多精彩的文章,比如《万里长城赋》《安徽文化赋》《界首彩陶赋》《绿树碧水夸慢城》等。</h3><h3>闫老文章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闫老于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对于安徽文化的骄傲自豪,还有对于界首家乡的深深眷恋。闫老的每一篇匠心之作,都让我看到一个朴实的界首文化人深沉的家国情怀。</h3><h3>读着闫老的文章,我内心对闫老的仰慕便与日俱增——这是怎样的一个博学多识的老人啊!</h3><h3>神游毕,回到课堂。</h3><h3>人到古稀疾病多,面前讲课的闫老已不似前人网文后附的照片那样黝黑康健了,他皮肤白皙了一些,身体也瘦弱了很多,但眼神依旧明亮,精神依旧矍铄,他热情地同我们打招呼,快乐得像个孩子。</h3><h3>听柴老师介绍,闫老大病初愈,还在休假期间,但念及老年大学的教学任务,心急如焚,刚刚康复,便回归到课堂,拿起了书本开始授课。</h3><h3>闫老说,今天我们讲“安徽文化铸风华”,他提笔在背后的黑板上潇洒地写下这几个标题大字,然后转过身来,说,什么叫家?什么叫国?什么叫文化呢?家分开是“宝盖”加“豕”,就是说房子里有只大肥猪就是一个家了……</h3><h3>闫老又讲到“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等……</h3><h3>闫老讲到激情之处,便从椅子上站起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他博闻强识,思维敏捷,逻辑清晰,很多历史文化典故信手拈来,令台下学子在历史的长河中自由徜徉,在文化的春风中熏陶成长,听闫老的课,的确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h3><h3>他以他的《安徽文化赋》为本,为我们讲解安徽的地理风貌,风景名胜,文化典故,还有曾在安徽建功立业的各代英雄豪杰,风流人物,真是令我们大开眼界。我们逐渐了解到黄淮地区乎是中国半部历史开拓者,也是历代压迫统治的反抗者。你看陈胜吴广,刘邦项羽,朱温黄巢、刘福通朱重八都是黄淮人。还提到了深千尺的桃花潭和牧童遥指的杏花村皆在安徽,项羽自刎在乌江之边,李白葬在当涂,乌江和当涂亦属徽州,欧阳修曾在阜阳做过太守,还有苏轼曾夸阜阳西湖“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h3><h3>他提到清风阁,六尺巷,花戏楼,振风塔,花亭湖,逍遥津……</h3><h3>他说到黄山,九华山,天柱山,合肥,庐州,黟县,徽州,滁州,六安,宣城,凤阳,淮南,讲到桐城,又讲到“桐城派”,又谈到到我们的第一任博士市长——何逢阳市长,他就是桐城人呢!他可是位有文化底蕴、廉洁奉公、一心为民的好市长啊!他带领干群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几年下来,就使界首旧貌变新颜,焕发出勃勃生机,把我们界首建设成了书香之城,文化之城,文明之城,风雅之城——真是“文化与经济齐飞,和平与繁荣共襄”!</h3><h3>闫老还说到段祺瑞,胡适之,陈独秀,陶行知,李克农,戴安澜,赵朴初……</h3><h3>谈起这些安徽名人,闫老可谓如数家珍 ,时而慷慨激昂表情严肃,时而噫嘘嗟叹悦容绽放……</h3><h3>原来我们熟悉的家乡有那么悠久的历史,那么丰厚的文化,安徽竟是如此的钟灵毓秀,龙翔凤翥!</h3><h3>闫老执意站着讲课,可他毕竟刚刚病愈,胸前的手会不由自主地抖动不停,我们就央求他坐着讲,在我们的坚持下他才稍稍坐了下来。可讲到激动的内容时,他按捺不住又蓦地站了起来。眨眼间,闫老就讲了一个多小时了,听得津津有味的我们竟一点儿都没有察觉,幸福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h3><h3>课结束了,有个听课的老者,说,闫老师,您的文章里有一个错字,那个“陈长庚”应当写作“程长庚”。</h3><h3>闫老师立即就把文章拿过来,仔细核对,发现果然是自己错了,他立即就改正说,是的是的,我打字打错了,对不起啊!闫老这种谦虚谨慎,平易近人的态度真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啊!</h3><h3>这时,我发现,闫老的那个材料纸上密密麻麻地做了很多蓝色字体的注脚——这是他自己创作的文章,而且听课对象的都是退休的老人,完全不用那么认真地备课的,但他依然像对待上国家级公开课“百家讲坛”一样,一丝不苟地进行充分的准备……</h3><h3>从闫老身上我看到了界首教育界优秀前辈们的文化品格和风骨:孜孜以求,自强不息,知识渊博,正直无私,勇于担当,乐于奉献,无怨无悔!</h3><h3>“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闫老可贵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后辈去效仿、去追随!</h3><h3><br></h3><h3><br></h3><h3><br></h3> <h3>闫老点评:</h3><h3>图文并茂乐美情长</h3><h3>翰林新秀前程无量</h3><h3>感谢郭老师的精彩制作与热情鼓励!祝贺翰林学社這株文学新苗茁壮成长。她今天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日后定当呈现"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动人景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