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蓬勃深入推进,新课改已经成为新世纪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改革中一个历史性的重大事件。2001年义务教育新课改全面启动,2004年普通高中的课改全面启动,2018年高中新课标修订出版,2021年新高考制度改革,改革的进程已经走过了将近20年的历程,一次又一次轰轰烈烈的课改对于全面推动引领基础教育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发挥了历史性的作用。但不可否认,不少课改学校脱颖而出,各种教学模式新生,接踵而至的是趋之若鹜的学习,激情澎湃的模仿,使教育界出现了不安与躁动。</h3> <h3> 做班主任工作二十余载,常常被请去做经验分享,每每问到班主任的重要品质时,多数人都会聚焦“爱心”、“责任”、“包容”等,鲜有人关注到“专业”,这就导致每次分享结束老师们都想得到我的课件。老师们习惯于模仿取经,亦步亦趋,照搬运用,早已把曾经学习的教育学、心理学经典原理和规律置之脑后。于是,当面对学生同样问题时仍不知所措或效果不良。因为,他们看不到自己的教育对象差异,看不到自己的个性化教育之术。</h3> <h3> “真正的教育需要共性与个性的共生”,“当我们在四处寻找教育秘诀的时候,往往忘记了教育的归路”。我更愿意用“专业”来解读班主任工作要求,特别欣赏广东省已经开展了七届的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我认为,教育政策解读、班级规划制定、心理健康个案指导、教育故事叙述、教育情景答辩、班会课实施这些项目恰当地、具化地解释了班主任专业能力要求。这些专业能力背后,都有着其自身的规律和特质,需要班主任在工作中去遵循。</h3> <h3> 真正的教育须遵循教育自身的规律。掌握和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和规律,了解和归纳基于脑科学的学习特征,直面和善待真实和教师和学生个体,安安静静地在“做”中谋“道”。</h3> <h3> 真正的教育还须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研究学生是所有教育活动的起点,是做好学生管理的第一步。为人师者不仅要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还要研究他们独特的学习交往方式,破译隐含其中的成长密码。东北师大附小就提出“遵循儿童的成长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从学生的思想道德、个性特征、学习品质、社会性发展、责任担当等方面开展课程、文化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创新”。</h3> <h3> 因为教育的规律与特质,教育便具有了独特的生态。如小华所言,“还教育一个生态,让它自由生长,自然拔节,就需要安全、尊重、倾听、体验和激活”。教育应该是从容的,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出安全的心理环境,师生互相尊重,互相促进才能共同创造,教师在倾听与等待中突显生命的尊严,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活动中被唤醒,“让求知成为一种主动,一种快乐,一种向上的动力”。课堂是教育的最重要阵地,良好的课堂生态是教育教学效果的保证。课堂应是静悄悄发生变化的场域,无论哪种教学模式,都不能背离学习的规律,基于课标和学情的教学目标、主动有效的课堂组织、具有思维张力的问题、解决生活问题的真实情境、适度留白的时间与空间等等,这些都是真实课堂需要的基本生态。</h3> <h3> 特别享用罗湖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对于课堂革命提出的“基本式+变式”这个路径。遵循教育规律与特质的“基本式”,结合尊重教师个性与优势张扬的“变式”,让课堂在“静悄悄”中改变,在“从容”中生长。</h3> <h3> (2019年10月24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