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派画家唐舒展和她的父亲

文学空间

<h3>唐舒展国画作品选</h3> <h1><br></h1> <h3><b>唐舒展国画作品选</b></h3><h3>《中国作家》2019年第11期 封三</h3> <b>齐派画家 唐舒展</b><br> 唐舒展的父亲唐漢曾在黄埔读书,后跟随傅作义在北平和平起义,在京时拜齐白石为师。唐舒展自幼受父亲熏陶,喜书画艺术。后又师从白石嫡孙齐由来学习齐派画风,师从白石弟子李立研习金石书法,博取众长,自成一格。齐派著名画家王东常,认为她“深得白石真传,画作中有白石遗风”。其所画哈密瓜色泽鲜美,香气诱人,《硕果》被湖南图书馆收藏,还有《清香》《多寿》《群虾图》《荷花鸳鸯》等几十幅作品,被湖南省档案馆等国内收藏界收藏。作品曾获中华魂全国首届诗书画征集优秀作品展示奖、首届中国牡丹花艺术论坛优秀作品奖、首届国际华人环保艺术奖等。现为湖南省民间美术研究会理事、湘潭市莲城画研究会副主席、韶山市书画院副院长。<br> <h3>硕果(中国画) 唐舒展 作</h3> <h1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br></b></h1><h1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br></b></h1><h1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齐派画家唐舒展和她的父亲</b></h1> <h3>杨华方/文<br><br></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1</div>唐舒展父亲唐汉曾为黄埔军校学生,后跟随傅作义参加北平起义。在北平期间,他跟在北平邮政局工作的叔叔去齐白石家做客,白石老人和唐汉聊起老家湘潭,说起当年在傩塘湾他和四木匠在罗家祠堂做木工雕刻,唐汉说:“四木匠是我爷爷。”齐白石听后不由和唐汉越聊越投缘。唐汉喜欢书画,提出想跟白石老人学画。白石老人听罢满口答应。 <br>白石老人对唐汉说:“要学画,先要练笔,练悬腕。”唐汉从小就练习书法,即时悬腕写了几个大字。白石老人一看,甚是高兴,对唐汉特别喜爱。有一天,唐汉游中山园,见一只八哥用嘴刷理羽毛,忙用铅笔速写下来,回家后,又用毛笔画在宣纸上,次日送给齐白石指正。白石老人见这八哥挠腮弄翅,栩栩如生,得知是中山园临摹之鸟,连连夸赞唐汉有心,提笔画了幅《南瓜图》赠与唐汉,以示鼓励。《南瓜图》中遒劲粗苍的瓜藤上,长着一串浓淡相间的墨叶,叶子下挂着一只大南瓜,一只小虫飞向金黄色的南瓜花,维妙维肖,生气盎然。唐汉爱不释手,如家传之宝般珍藏。<br>北平和平解放后,不要打仗了,唐汉挂牵家中年迈的父母,选择回老家教书。唐汉的国学功底扎实,教学之余,时常作画,在茶恩寺一带小有名气。齐白石在南方的后人齐由来、齐丽霞,还有后来成为著名齐派画家的王东常,都是他的学生。<br>父亲唐汉曾被划为右派,虽处境不好,但性情乐观,想起自己年少时悬腕写大字受到齐白石称赞,便把女儿叫到身边悬腕习字。父亲不仅教她习字作画,也教她做人要诚,做事要实。落实政策退休,父亲已过花甲之年,他拿起画笔,仍然绘画不止。1992年,唐舒展的舅妈齐赛君去北京看望爹爹齐良迟(齐白石第四子),父亲唐汉当年曾和齐良迟一起跟齐白石学画,给齐良捎去一幅虾蟹图。齐良迟看了这幅画说:“汉君的画很有功底了。”感慨之余,在画上题款留念。<br>唐汉虽曾饱受磨难,创作的国画仍然是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有的被收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5周年当代艺术精品博览》《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中华书画集》等,还有国画作品获“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中华当代艺术作品展”、“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中山艺术等奖,诗词作品也曾在多种报刊发表或出版。<br><h3></h3> <h3>富贵有余 (中国画) 唐舒展 作</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2</div>唐舒展随父母下放农村后不能读书,身为教师的母亲觉得女儿应有一技之长,便让唐舒展学裁缝。唐舒展天性聪慧,不满足只做一个裁缝,又开始绣花。绣花要画样,她要父亲教她画,又按自己所见所闻设计出牡丹、荷花、哈密瓜等各种图案。<br>落实政策后,唐舒展随父母回城。因为她会做裁缝,会做西装和旗袍,还会服装设计,被韶山服装厂特招担任设计师。不久,厂里发现唐舒展服装设计缝纫的才华,破格让她担任车间主任、副厂长兼服装设计师。父亲见女儿成为能工巧匠,赋诗一首,赠予女儿:<br>习得缝工一技长,为人穿着入时忙。<br>裁云剪月千般巧,艺绝人夸美誉扬。<br>十年后,老厂长退休,唐舒展接任厂长。唐舒展觉得当厂长限制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几年后,辞职在湘潭开了一家唐装旗袍店。她的仿古设计风格雅致经典,美观大方,深受顾客喜爱。但她总忘不了齐白石的虾蟹图,父亲的诗书画印,她终于明白,原来自己潜意识里最喜爱的是绘画艺术。她对父亲说要放下一切,专心学画。父亲满口答应,把当年齐白石教他的绘画理论传授给她,按齐白石所教一笔一画给她作示范。唐舒展有如久旱逢甘露,绘画功底日日见长。父亲嘱女儿要博采众长。唐舒展又拜齐白石孙齐由来、齐白石弟子李立为师。唐舒展在生活中观察,在画案上体验,把虾的弧形体,曲直腹,伸弹之腹肌,用心刻写,以浓淡水墨,写出活蹦乱跳透明的虾。她追求不仅是虾的形似,更追求虾的神似。<br>在父亲指导下,她还临摹徐渭、八大山人、李复堂、郑板桥、潘天寿等名家的作品。在似与不似之间,把虾子的嬉戏之形,斗狠之态,表现得惟妙惟肖。所画之虾,非常古拙,灵透活络,盎然生情。齐白石之孙、齐派著名画家齐由来曾这样评价:“舒展作画,极其灵性,尤其画虾,栩栩如生,深得齐门水墨之妙也,可喜可贺!”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终身名誉会长、齐白石纪念馆终身名誉副馆长、齐派著名画家王东常看了她的作品,认为她“深得白石真传,画作中有白石遗风”,十分看好她的创作前景。<br><br> <h3>红莲艳艳 (中国画) 唐舒展 作</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3</div>唐舒展画虾灵动,画蟹传神,其工笔虫鱼,写意花鸟,各具千秋,红花墨荷,艳丽多彩,花猫戏鱼,情境各异。她的作品受各界人士喜爱,《清香》《多寿》《群虾图》《荷花鸳鸯》等被湖南省档案馆收藏,作品《硕果》被湖南图书馆收藏,一些作品还被中国书画收藏研究会收藏。《人民日报》《湖南日报》《中国作家》等国内一些报刊、出版物、画册、大型典藏画集刊登或收录了她的作品。她还曾获中华魂全国首届诗书画征集优秀作品展示奖、首届中国牡丹花艺术论坛牡丹诗书画创作活动优秀作品奖、首届国际华人文化艺术创作大赛环保艺术奖等。现为八一书画院湖南分院、致公党湘潭市委特聘画家,湘潭市莲城书画研究会副主席、湖南民间艺术研究会理事、韶山书画研究院副院长等职。<br>唐舒展想起父亲和齐由来、李立给她传授白石艺术时,强调齐白石说的一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她从中领会一个道理,向名家学习,学得真传,只是一般的画匠,画家必须有自己的东西,那就是创新。齐白石在前人的基础上,画出了独特的虾子和螃蟹,成为京津画派的代表人物,还有长安画派石鲁、古典画派范曾、黄土画派刘文西、云南画派丁绍光、岭南画派高剑父、海上画派张大千、白胜黑画派黄泽金、新金陵画派傅抱石等,因为有创新,而成为各自画派的代表人物。国外名家安东尼奥•阿列格利,因为是16世纪早期的创新派画家,因而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画家之一。<br>唐舒展决心探求属于自己的东西。她想起少年时代随父母居于新疆石河子,那塞外的哈密瓜,比香瓜香,比西瓜甜。回湖南若干年后,交通方便了,新疆的哈密瓜南方也常见了。她买了几个哈密瓜,回家拿笔画起来,可画了十多幅,总觉得不如意。她求教父亲,父亲说,我没画过,不知该怎样去表现。据我所知,南瓜、丝瓜、葡萄、桃子什么的有人画,这哈密瓜产在新疆,以前很少有人看见,齐白石没去过新疆,没画过,也没见其他著名画家画过。白石老人告诉我,“画花鸟,就要仔细观察花鸟,特别要观察它的动态,要心中有物”,白石老人指导我画鸭子时还说过,“画什么,就得熟悉什么”。国画有很多题材可取,前人没画过的就很难,怎么表现?要突破,要创新,得你自己去摸索。<br>是的,“画什么,就得熟悉什么”,画哈密瓜,必须先熟悉哈密瓜。唐舒展马上专程来到新疆石河子,在西北的阳光下,蹲在瓜田里写生。她画了好些头,那哈密瓜的纹路,不像,又画,还是不像。她一个个地观察,发现哈密瓜除有黄色和绿色外,那瓜皮上的纹路也不一样,有条纹和方纹之分。她向瓜农请教,原来,哈密瓜在生长时,由于肥料水分多,瓜内的养分骤增,会不断膨胀撑破外皮,瓜皮裂开处会流出一些液体使瓜皮愈合,因而瓜皮就形成错综复杂的网状纹路。瓜农告诉唐舒展,一般表面纹路排列细密的,摸在手里感觉很粗糙,就像是布满了蜘蛛网,纹路清晰,并深,这样的哈密瓜成熟,肯定甜,摸上去表面非常光滑,纹路大的哈密瓜一定是不甜的。原来这哈密瓜的纹路这么丰富,线条还有这么多奥秘。唐舒展熟悉了哈密瓜,从哈密瓜的纹路,就可以看出它的成熟度,知根知底,几经揣摩,画起来顺手了,终于把各种瓜的纹路画得似与不似之间,怎么看,色泽鲜美,纹路逼真,似是工笔描就,饱满诱人,看着犹如闻到瓜香。哈密瓜的藤蔓叶子层次画得也是绿浪起伏,生意盎然。<br>父亲看见女儿笔下的哈密瓜终于一个个滚瓜烂熟,色香诱人,被人抢着收藏,不由高兴吟道:<br>当年曾吃新疆果,今日犹思塞外瓜。<br>色香更有真滋味,娇容走入千万家。<br>酣畅的水墨交融,使一只只哈密瓜香甜袭人,沁人心脾。尤其她的七米长卷《哈密瓜》,枝繁叶茂,层层叠叠,硕果累累,密不透风。父亲一见,喜不自禁,又对画赋诗一首:<br>神州大地美物华,偏爱西陲哈密瓜。<br>岂与自然通灵性,画师笔底闪霓霞。<br>唐舒展以前的画作,是临摹齐白石的虾、蟹等,已达到逼真境界,现在她提笔画哈密瓜,已是胸中有瓜,而胸中之瓜,并不是瓜田中之瓜,笔下之瓜,又非胸中之瓜。所以她笔下的哈密瓜,博采众家墨法之长,却又自成一体。现在,她的哈密瓜人见人爱,一些评论家和收藏家并认为哈密瓜的寓意好,团团圆圆,蜜蜜甜甜,象征着家庭幸福,爱情甜蜜。她的哈密瓜在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家乡联展,最后被邓小平故居收藏。父亲唐汉得到消息,禁不住又诗兴大发: <br>瓜中至甜数此瓜,绿叶藤牵满地花。<br>兰蕙虽香无滋味。牡丹最美憾无瓜。<br>唐舒展笔下的哈密瓜图,一幅比一幅有趣。她认真创作每一幅作品,将美好的愿望带给千家万户。她还是一名爱心使者,将她画的哈密瓜等一些作品捐给湖南慈善总会,多次参加有关机构义拍,义拍款均捐献给贫困地区的妇女儿童和残疾人。她希望让更多的人尝到“甜蜜的瓜”。 父亲唐汉见女儿以笔下之瓜做慈善事业,心善甜如哈密瓜,被人称呼为“哈密瓜”,又高兴大声诵道:<br>绿叶丛中枕异瓜,纷纷蝴蝶绕黄花。<br>开怀自有真滋味,玉润珠圆入万家。<br><br> <h3>清香 (中国画) 唐舒展 作</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作者简介 </b></p><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杨华方,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一级作家、编剧。著有长篇《红色第一家》等文学作品11部。其中长篇《毛泽东在1925》获第三届毛泽东文学奖,剧本《齐白石》获国家电视剧精品扶持奖,另有作品获中国报纸副刊作品奖、中国广播电视奖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