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出心裁妙趣生,此时“无生”胜有生——于都实验小学第六届“健雅杯”教师技能大赛暨信息技术应用展示活动(初赛)

^_^ 简萱

<h3><b>  为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课改新理念的落实,形成学校教学特色,聚焦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积累课题研究经验,学校决定举行第六期“健雅杯”教学技能大赛暨信息技术应用研讨展示活动。</b></h3> <h3><b>  各项比赛均要围绕“健雅杯”教学技能大赛暨信息技术应用研讨展示活动的核心理念展开,并融入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即变教为学,以学促导,充满情景,富有情趣。</b></h3> <h3><b>  本次大赛(初赛),无生模拟教学竞赛,在领导和老师精心的筹备下,分三个赛场同时进行。</b></h3> <h3><b>  参赛老师抽签决定比赛顺序后,紧张激烈的比赛开始了!让我们一睹她们的风采!</b></h3> 一、二年级赛场 <h3><b>  李远华老师《10的认识》,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导入课题,在新知的探究中,先让学生在数一数、摆一摆、拨一拨、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中感知“10”,然后在比一比中学会10的大小比较,最后在摆一摆、分一分中体验10的分与合。</b></h3> <h3><b>  王瑛老师《认识整时》,根据手机闹钟里的整时引入课堂,让孩子从易到难来认识整时,降低难点,节约课堂时间。本课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主导作用,让孩子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b></h3> <h3><h3><b>  在《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中,陈书春老师为学生创设游乐园游玩情境,引发学生观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思维能力,最后让学生把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进行比较,突出乘法计算的简便性,这就是学习乘法的意义所在。</b></h3></h3> <h3><b>  华春玲老师《乘法的初步认识》,华老师从孩子感兴趣的游乐场情境引入教学,让孩子在游乐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初步的理解乘法的意义。</b></h3> <h3><b>  李水莲老师《连加连减》。</b><b>先教后导,使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活动中探索新知识,感受数学的作用,经历了探讨“连加连减”的过程。</b></h3> <h3><b>  李小妹老师《角的初步认识》,在教学中设计了“找一找、认一认、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加深了对角的认识。</b><b>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培养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生活,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激发了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b></h3> 三、四年级赛场 <h3><b>  袁宗平老师执教的《田忌赛马》,从同学们熟悉的扑克牌比大小入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数学知识不仅从生活中处处可见,在比赛中还有很大的学问。</b></h3> <h3><b>  谢萍萍老师《倍的认识》。</b><b>她设计数萝卜&nbsp;,摆萝卜,圈萝卜的活动,把“倍”的认识转化成几种萝卜间的数量关系,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b></h3> <h3><b>  肖玉莲老师《分数的初步认识》,</b><b>分三个层次</b><b>设计了三个活动,由浅入深,逐步深入,</b><b>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有效化解了分数教学的难点,是一节非常成功的数学课</b><b>。</b></h3> <h3><b>  凌晓明老师《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并顺势揭题,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发现口算的多种方法,体现问题解决的方法多样化。</b></h3> <h3><b>  刘平老师《积的变化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算式中因数和积的变化,猜想积的变化规律,再通过算式验证积的变化规律。通过观察、猜想和验证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b></h3> <h3><b>  何庆凤老师《认识四边形》,通过圈一圈、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充分凸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课程理念。</b></h3> <h3><b>  袁淑琴老师《合理安排时间》,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践行新课标理念,让学生借助生活事例,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逐步掌握最佳方法,通过简单最优化的问题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b></h3> <h3><b>  刘丽莉老师《几分之一》这节课思路清晰,环环相扣,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整节课很好的把握教材,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起点,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情境。</b></h3> <h3><b>  刘丽萍老师执教的《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一课,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口算知识自主探索,体会用“迁移”的方法获得新的知识,同时还注意提倡算法多样化,让孩子体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b></h3> <h3><b>  李育华老师精心设计了拍手游戏和“圈一圈、填一填、比一比、智勇大冲关”等活动,</b><b>运用多元化的教具,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b><b>《倍的认识》。她用饱满的教学热情和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展示了自己的教学特色,让大家如临其境。</b></h3> 五、六年级赛场 <h3><b>  葛雪英老师《用字母表示数》,&nbsp;课堂的开始引入非常吸引人,从挑战开始让学生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b></h3> <h3><h3><b>  李军娇老师《植树问题》,从简单问题入手,让学生通过画图解决问题,化繁为简,步步深入。让学生通过猜一猜,画一画,算一算等多种学习形式,自主探究出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b></h3></h3> <h3><b>  谢丽芳老师《植树问题》,设计活动,先学后教,通过自学,生生互学,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学有所成!</b></h3> <h3><b>  钟玉美老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通过复习导入新课,新授环节放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互相质疑,相互补充,去发现新知,层层递进的练习,让学生再一次巩固新知。整节课充分体现了变教为学的理念。</b></h3> <h3><b>  罗玉英老师《方程的意义》利用天平称物体质量这一活动,用数学式子表示天平的不同状态,从而分出等式和不等式。再对等式进行分类,在分类中明确方程的意义。</b></h3> <h3></h3><h3><b> 肖桃香老师《用字母表示数》,从学生熟悉的扑克牌中的字母引入课题,在新知的探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一系列问题,从而理解字母既可以表示数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b></h3> <h3><b>  赖丽华老师《长方体的认识》,从点线面引入新知,一导多得。设计了三个活动,由初步的摸一摸——用尺子量一量、比一比——动手搭一搭。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建立团队精神。</b></h3> <h3><b>  黄琦老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围绕渗透转化思想,构建自主课堂为目的,让学生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探究平行四边形转化后的长方形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激发。</b></h3> <h3></h3><h3><b> 胡娟老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整节课中将转化思想贯穿始终,巧妙的将未知与已知进行了自然、有效、无痕的转化。</b></h3> <h3><b>  刘春香老师《植树问题》,为了分散教学难点,特地分了几个层次的探究,自主尝试—再次探究—小组合作,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b></h3> <h3><b>  短短的十分钟,老师们以匠心的设计、扎实的基本功,将自己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尽力展现,彰显出了参赛教师的个人魅力!在场老师都被他们的精彩表现深深吸引。</b></h3> <h3><b>  瞧,评委们公平公正,严肃认真!</b></h3> <h3><b>  听课老师也聚精会神,奋笔疾书!</b></h3> 赛后 <h3><b>  经过激烈的角逐和评委团的认真评判,比赛最终评选出王瑛、李水连、李远华、华春玲、何庆凤、肖玉莲、刘丽萍、袁淑琴、葛雪英、刘春香、黄琦、赖丽华12名教师进入决赛,让我们拭目以待,期待他们在决赛中更出色的表现!</b></h3> <h3><b>  教育是一片圣土,唯有辛勤耕耘,方可硕果累累;讲坛是一个舞台,唯有思考创新,才可异彩纷呈;教学是一双羽翼,唯有潜心研究,才可搏击长空。“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课堂教学研究,我们永远在路上!</b></h3> <h3><b>图片:谢观发、肖观音、谢勤、李育华</b></h3><h3><b></b><b>编辑:李育华</b><b><br></b><b>审核:廖晓群、谢小金</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