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小的时候就知道姥爷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不得已带着姥姥和小舅从山东老家一路讨荒来到了新疆伊犁,一住就是一辈子。记得妈妈每次去看姥爷都要坐三四天的火车到乌鲁木齐然后再坐一天的汽车,非常的辛苦,每次回来妈妈的腿都浮肿一按一个坑。真是不知姥爷当年是怎想的又如何到千里之外的新疆?现在想起来心都痛。</h3><h3> 而我却在50多年后的今天应胡老师之邀在十一长假期间来到了既熟悉又陌生的新疆自治区。现在的交通比起50多年前快了许多4个多小时就到了。</h3><h3> 新疆以天山为界,以北北疆;以南南疆。 </h3><h3> 这次的旅行走的是南疆。旅行的第一站是库木塔格沙漠汽车冲沙,人生第一次的历险经历到死也不会忘,老心脏受不了也得受。大脑一片空白,估计有脑血栓的人坐在悍马上在沙漠里上下翻滚也会通的,就差和车一起在沙漠里打滚了。那个惊险刺激就不用说了,是我人生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就在此时我的心又咚咚跳个不停……经历了,也就不怕了!吴教师已经是快77岁的人了,估计未来5--10年冲沙运动可能都不会打破这个年纪,为老教师点赞,为我们这些资深美女点赞---英雄不问出处,致敬女汉子们!!!</h3> <h3> 大老婆和小老婆在浩瀚无际的沙漠上,就像个松了缰绳撒了欢的野马,那叫一个欢儿……终于开到了荒无人烟高高的沙丘上,哇,红彤彤的太阳快落山啦,快快快,记录下这一刻……大家兴奋的打开手机全角功能拍日落,是朝霞满天还是落日余晖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把此刻,此刻的美景全部,全部都收下,让时间定格在此……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黄沙莽莽,浩瀚无边!红彤彤的落日沉入天边,一种温润入心田。</h3> <h3> 大家围坐在沙漠上手捧着五星红旗,张张笑脸看夕阳。恰逢十一应个景儿。谁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说革命人永远年轻!</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疆旅游团高擎国旗合影》有感</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吴希敏</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秋日夕阳将落山,</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寂静沙丘远连绵。</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星红旗高擎起,</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光辉灿烂映红天。</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祖国万岁!</h3> <h3> 这就是此行的大诗人吴希敏老师,此文中的所有诗篇都出自她的笔下。经吴老授权可盗用荣幸之至。</h3> <h3> 看看大老婆、小老婆和西北汉子是不是很给力呀!这次和老师们一起出游最大的体会就是有文化真好,看看老教师夸赞两位大帅哥的诗作吧。</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赞马氏兄弟库木塔格沙漠玩车技》</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吴希敏</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群狼喜跃沙丘山,</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俯冲攀爬只等闲。</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马氏兄弟无所惧,</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惊险刺激天地间。</h3><h3><br></h3><h3><br></h3> <h3> 库木塔格沙漠观象台是用泥巴和稻草砌成的,古朴厚重。由于新疆的气候干燥不下雨,别看是泥巴墙却非常的坚固。</h3><h3> 站在观象台只见远处几辆飞驰的越野车(在沙漠上玩冲沙,都是一水儿的日本车)在狂野无边的沙漠中放纵肆意撒欢,卷起阵阵沙尘有如旋风一路狂欢,拉起长长的……长长的旋风圈,一骑绝尘一溜烟……那画面壮观开了眼(可惜没拍照留下遗憾)。<br></h3> <h3> 到了乌鲁木齐其实第一站是大巴扎,就是当地非常有名的一个集市。初来乍到从远处看建筑外墙设计黄基色条形图案镂空花纹非常精美,做工精致挑不出毛病。在集市里的当地人特别是少数民族的妇女个个穿着讲究连衣裙、高跟鞋,条形围巾,大眼睛,深眼窝,非常的漂亮。那一时刻一种热爱生活、讲究品质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对这个城市有了一个浅浅的表面的认识。</h3> <h3> 这张照片是商店里的馕,是南疆行吃到所有馕中最好吃的。还没吃够还想吃呀,如果明年能去北疆的话,再好好解解馋吧。</h3><h3> 大巴扎吃的用的一应俱全,衣服鞋帽应有尽有。</h3><h3> 这个城市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洋气有品,少数民族特色浓郁!</h3> <h3> 第二站,葡萄沟给我的印象其实一般,做游览车穿过高高的杨树林,树叶干干。葡萄园倒是结了不少的葡萄,只可惜游人只能看不能吃。看了几个景点都不太记得了,好像有王洛宾的住所大门紧锁着,不过倒是使我想起了三毛和他的凄美爱情故事,觉得这个老头歌作的好,只是情义上差了那么一点点哟。此时忽然想起三毛说的话:</h3><h3> 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h3><h3> 有一个理由去坚强。</h3><h3>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h3><h3> 到哪里都是在流浪。</h3><h3> 爱一个人怎么就那么难呢?只可惜了她的这份情义和卿卿性命。</h3> <h3> 和心中想像的葡萄沟相差太远了,但还是要装一下十分开心的样子,老黄瓜刷绿漆不嫩装嫩😁</h3> <h3> 也许我这个人知识匮乏,对葡萄沟的了解太肤浅,其实呢由于葡萄沟的特殊地理构造,老天对这片土地还是非常的眷恋。使得美丽富饶的葡萄沟广载而闻名于世,沟内风光奇迹,景色秀美。是神奇火焰山中的一块河谷地。</h3><h3> “秋到葡萄沟,珍珠满地流”,其独特的地理构造和自然环境造就了世界上最美,最甜的葡萄。 </h3> <h3> 葡萄沟的大馕坑太夸张,家家户户要是在这里烤馕得用多少干牛粪呀。这不是浪费资源吗?这是开玩笑,别当真。实际上制作馕的过程,我要是一说,你准保就不吃了。維族人做馕是先在面粉里放牛奶和其它的香料等,摊成锅盖一样的饼,贴在用泥巴糊成的下面大上面口小的圆坑四周的内壁上,用干牛粪当柴火用余温将馕烤熟。家家户户一次会做好多张,床上桌子上到处都是,放上几个月都不会坏,维族人聪明吧。老妈说她们还有个习惯借东西不还,绝吧。当然是个别人呀。估计想的是各族人民一家亲吧,哈哈😄。</h3> <h3> 在南疆玩没有好体力不行,每天都要开上4、500公里,有几天为赶路中午饭就靠它了。撕上一块馕,喝口水就是一顿饭。虽艰苦但想起电影上甘岭里的战士,这点困难不算什么了。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h3> <h3> 所以大家和馕一定要合个影,留个念想。谢谢东风大美女的用心,并将道具~馕一一送给了大家,回到北京我的几个同事连吃了好几天呢……</h3> <h3> 在葡萄干晾晒的地方照个相片,留个影。</h3> <h3> 摘葡萄的傻妞,谁说不差钱啊。皮实倒是真的。</h3> <h3> 没吃着葡萄不能说葡萄酸,人这一辈子简单就快乐。</h3> <h3> 此行的坎儿井,起初觉得这有哈好看,不就是个流水的沟渠吗?看后仔细想来还是蛮震撼的,它是火热干旱地区人们寻找水源,保护水流的一件伟大创举,“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大自然面前,人只有顺应自然,积极而为,即使条件再艰苦,也能想办法生存下来,而且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生活得会更好。<br></h3><h3> 吐鲁番地区地表温度达80℃以上,年降水量16MM以下,而蒸发量却高达三千毫米,为了解决用水和防止水分蒸发,先辈们发明和创造了坎儿井。</h3><h3> </h3> <h3> 坎儿井由竖井、暗渠、明渠,涝坝组成,全靠人工挖掘。目前吐鲁番地区有坎儿井一千余条,总长度5000公里。出水量3亿立方米,约占吐鲁番地区供水量30%。</h3> <h3> 吐鲁番坎儿井是与万里长城,大运河齐名的中国古代三项伟大工程之一。遍布吐鲁番盆地,纵横交错的坎儿井像地下长城,像运河源源不断地将天山雪水送入吐鲁番绿洲。坎儿井滋润了火洲的果园,农庄。养育了勤劳、善良的吐鲁番各族人民。</h3> <h3> 在库车大峡谷留张集体照</h3> <h3> 到了天山神秘大峡谷,一行八大美女再留个影呗,到此一游。</h3> <h3> 为拍大长腿,御用摄影胡老师也是蛮拼的,已经是70多岁的人了腿脚也不方便。蹲下再起来很是费力的。然我当时只是想着要拍好,现在想起来挺愧疚的。谢谢胡老师!学生在这给您鞠躬了🙇。</h3><h3><br></h3> <h3> 本人亲自榨石榴汁,犒劳一下胡老师补多日讨扰之歉意。这可是世上最纯,最天然,且没有任何添加剂带着我的温度和感情的果汁呦。想必老师一定会喝在嘴里甜在心上的。</h3> <h3> 同时也谢谢小吴老师,说话风趣幽默有意思,话里话外连说带挖但舒服,外出玩吗,干嘛那么正经呢。拍的照片比本人好看漂亮就开心😁,要求不高吧。从小爱美爱虚荣的毛病估计到死也改不了了。其实是不想改。</h3> <h3> 曾听大学女教授讲过这样一句话颇有几分的羡慕和认同: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h3> <h3> 什么叫做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h3><h3> 在不干扰别人的情况下,在不给别人带来麻烦的情况下,我们真的不需要太在意别人的想法。</h3><h3> 几年前有人问她,别人喜欢自己和自己喜欢自己哪个更加重要?</h3><h3> 她当年的回答是两个都重要。但现在她说:如果在两者不能兼顾的情况下,自己喜欢自己更加重要。</h3><h3> 其实人这一辈子不是要富养女儿、老公,而是自己。对自己好一点,活的贵一些。</h3> <h3> 天山神秘大峡谷,听着这个名字就有一种神秘感。白天的景色奇峰异岭就不说了,照片上都看的清楚。有谁想深夜去探访呢?一想就浑身的不自在,心跳加快,酥酥发抖。在网上摘了一段,胆小先别看了,胆大的继续……。 </h3><h3> 神秘困惑不解的神秘大峡谷之所以具有神秘色彩其主要表现在</h3><h3>其一</h3><h3>一是令人不寒而栗的阴声与怪气。谷内千佛洞峰体脚下,青龙潭及幽灵谷等谷底一带,在拂晓或晚间,瞬时会从谷底升起一团如烟似雾的白气,沿山体缭绕移动呈“之”字形蜿蜒腾空;有时突然会从地下冒出一个状如八卦图的雾状阴阳球体,沿崖壁滚动上升,消失在峰体之中。在神犬守谷景点下的半山坡或千佛洞的悬梯及高层台阶上,乃至峡谷内的客栈里,幸而会聆听到谷底处行人般擦擦的脚步声或敲门声,当你定睛细看时,却是声、人皆无。此时此刻,即是饱经风霜的入谷探秘探险者,也会毛骨悚然,惊恐失色。更为甚者,傍晚只身慢步在峭壁摩天,阴森幽暗,阴风惨惨的幽灵谷内,偶尔会听到震撼群山,古怪惊魄的空谷巨响,势如雄狮狂吼、地震山撼,令人大有山崩地裂之恐惧。</h3><h3><br></h3><h3></h3><h3><br></h3> <h3>其二</h3><h3>二是神影奇变使人惊恐。在紧靠峡谷入口处内侧突兀的崖壁上有一黑色“神犬”面谷而卧,故名神犬守谷。一般季节犬呈黑色,每到七八月份会由黑色变成黄褐色,但无论光线如何变化,这只犬的形状却从不改变。奇怪的是,远看是只犬,近看怪石悬壁。同神犬有类似的现象是灵光洞景点。该洞深嵌在卧驼峰旁的山腰间。站在观景台附近定睛仰视,洞内有一身穿银灰色罗裙的“仙女”在挥动双臂翩翩起舞,令人惊奇的是走近山体近3米远再看洞内时,“仙女”的影像不再出现。奇乎怪哉?据分析,“神犬”和“仙女”的成因皆是在峡谷的急转弯处光和影的神秘杰作。</h3> <h3>三是神水、神风之谜。盛夏,在谷外骄阳似火,汗流浃背。进入谷内特别是一线天、月牙谷、幽灵谷和冷风洞等景区,瞬间遍体生凉,暑汗全消。其因除谷内多泉溪,少光照,峡深谷幽外,还在于谷内有一股忽左忽右,忽前忽后,忽上忽下,类似天然空调的神风,万古不歇。风向的瞬时变换与谷的峰回路转,忽宽忽窄及内外温差息息相关。至于冷风洞中风力的回旋至今仍是个谜。每逢枯雨季节,在谷内第一落差的下方,有一神奇的含羞水沿谷底时隐时现。用手在绵沙中轻轻堵拦,溪水则含羞而潜;提脚一踏,水则向后倒流。这一奇观,中央电视台和新疆电视台先后做过专题报道。奇景天成鬼斧工神秘大峡谷今已定名的景点有神犬守谷、通天洞、旋天古堡、玉女泉等40处之多。</h3> <h3> 看看拍张照片容易吗?又导又演的,有多危险都快下不来了。</h3> <h3> 忘了在哪拍了张骆驼,只是没有听到驼铃声……</h3> <h3> 又行进了几百公里,来到了克孜尔石窟。它是中国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延续时间之长在世界各国也是绝无仅有的。为古代龟兹国的文化遗存。克孜尔石窟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h3><h3> 在石窟拍了一些照片,可惜对历史知之甚少。求度娘帮帮忙吧:</h3><h3> 石窟自西向东,绵延3公里。始建于公元3世纪,衰落与公元8-9世纪,位列于中国四大石窟,是龟兹石窟中规模最大的,开凿年代最早,延续时间最长,遗存壁画面积最多,最绝的当属菱形格画,以其一万幅优美绝伦的壁画而名震八方,号称中国第二敦煌。壁画题材主要围绕释迦摩尼的事迹和故事。</h3><h3> 看壁画中的“飞天”,都是轻轻一笔笔便描绘出均匀的衣褶,又借助长长的飘带,表现出凌空飞舞、自由翱翔的意境,使得画面呼之欲出。有专家曾说:“克孜尔千佛洞的‘飞天’,同背上生着翅膀的古代欧洲的‘飞神’——安琪儿相比,在艺术上更显成熟和浪漫。”</h3> <h3> 往返克孜尔石窟的路途中看到了大片的雅丹地貌,比魔鬼城的雅丹地貌还色彩丰富,规模壮观。</h3> <h3> 10月8号下午4:00到了喀什,喀什古称“疏勒”,位于中国西端,葱岭(帕米尔高原)东麓,是沟通东西方陆路交通的必经之地。到公元前60年,汉朝建立西域都护府,正式列入中国版图。</h3><h3> 汉唐以来,随着丝绸之路畅通,使者,商贾往来络绎不绝,商业贸易繁荣。喀什是沟通中亚,西亚和欧洲要道的节点,丝绸之路上的明珠。聚集在这里的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h3><h3> 在喀什高台民居全都是维吾尔族人。高台民居地势崎岖,人口密集,小巷很多、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巷内还有很多百年前的老宅住房,有的还是二、三层简易楼房,楼梯多半没有护栏,甚至还有一些危房。</h3><h3> 巷内的维吾尔族居民对来访客人热情好客,而且都很注重礼貌,见面时会热情问候,在小巷内遇到维吾尔居民可以说一声“亚克西吗”(维吾尔语问好)。她们大多不会说汉语,也不认识汉字。在古城维吾尔人的饭店就餐,服务员也是用维吾尔文字写菜单,我们看也白看,都不认识呀。呵呵有意思吧。</h3><h3> 维吾尔民族忌讳养猪,不吃猪肉。在家访交谈中切忌猪肉等这类话题。</h3><h3><br></h3> <h3> 在老城区游赏,这里的民居建筑艳丽华贵,富于维吾尔民族特色,让我看得目瞪口呆。从老城区出来,紧挨着的是名闻遐的“高台民居”。它是喀什市老城区东北端的一处维吾尔民族聚居区,建在高40多米、长800多米的黄土高崖上,已经有600余年的历史。</h3> <h3> 看这两个维吾尔族小朋友长的多精致、多漂亮呀。</h3> <h3> 这个小子喜欢上胡老师的拐杖,拿着不松手啦。</h3> <h3> 来到喀什城墙上,忽然心血来潮,拍了几张冰山上来客以满心愿。吴老师有话要说:别那么自恋好吗?就自恋怎么着吧,也就任性这一回,不但拍了还拍了好多张。胡老师都烦了。</h3> <h3> 从喀什到塔什库尔干,沿着314国道行进,一路观赏着帕米尔高原的雪山湖泊。慕士塔格峰,白沙山白沙湖,是个临三国(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的边境小县。</h3> <h3> 这是此行看到的最美的地方。拍拍拍,留下这美丽的瞬间。 </h3> <h3> 我从没有见过如此美妙绝伦的景色,白沙湖湖水清澈到底望不到边,对面的白沙山洁白鹅黄相间,美轮美奂,从此世界再无净土。是幻觉吗?抓抓耳朵在,拍拍脸痛。此时和它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旷世之恋,纵是躺在白沙山的怀抱中温柔死去也不枉此生。爱你们!此时此刻面对此情此景,我在想科技再进步,能上九天揽月,能下五洋捉鳖。也要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存有一颗敬畏之心。人定胜天纯属屁话!</h3> <h3> 2019年10月9日下午,我们一行九人一路欢笑,欣赏着沿途的风光美景……远处海拔7000多米的幕士塔格峰,脚下走过了号称网红公路的盘龙古道,访问了瓦恰乡贫困户,大家为残疾人家庭捐钱捐物奉献爱心,并与村民家属合影留念。</h3> <h3> 这个家庭的房子是用国家扶贫款盖的,面积80多平米,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造价是10.5万,自己出1万。适龄的孩子免费接受义务教育。</h3> <h3> 车行驶在帕米尔高原上的三条天险道路之一的盘龙古道上,我们的大、小老婆都不示弱,哈哈,从海拔2500米拐过100多道弯,一路爬到海拔4000多米的高峰,在公路上画蛇行进。人生第一次的体验:爽歪歪。谢谢马达俱乐部两位大帅哥,一路辛苦</h3> <h3> 猜猜身边美女的年龄,猜对我发红包。十几天在一起朝夕相处特温暖。她是积水潭医院的护士长的领导,厉害吧!由于大家的年龄都比较大幸亏此行有个她,记得去恰瓦乡路上已经是傍晚,宿在海拔4000多米的酒店时,她主动给每个人测脉搏,其中有几个人都在120以上,包括我也是每分钟120下,感觉胸闷气不够用。叮嘱大家早些休息、不能洗澡、少吃饭等,还为诗人配备小罐氧气等,大家都亲切的称她为此行的御用大夫。有你真好,谢谢你小燕子!</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雪山倒影》</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千里积雪盖高原,</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澈湖水静安然。</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秋日斜阳高照处,</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喜看水中白头山。</h3><h3><br></h3><h3><br></h3> <h3> 到了新疆,不到喀什就不算到新疆: 到了喀什,不到老城,就不算到喀什。怀着对古城的眷恋,我和胡老师、吴老师意犹未尽,又开始了走街串巷拍拍拍、看看看,从照片中可知胡老三又回来了,哈哈😄。</h3> <h3>夜晚的喀什古城,灯火辉煌。</h3> <h3> 好像是10月14日在喀什参观了香妃墓和清真寺。香妃是乾隆皇帝宠幸的妃子。香妃的故事历来非常迷人。传说她“玉容未近,芳香袭人,即不是花香也不是粉香,别有一种奇芳异馥,沁人心脾”,这个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然其死后却葬在维吾尔家族的陵寝中,按祖宗排位安放在墓群中靠最后的右后位置,且棺材并不大上面盖着一条红色的布。</h3> <h3> 这是香妃家族墓的外景。</h3> <h3> 曼斯尼虽依曼</h3> <h3> 我发现和老师们出来有一大特点,只要是博物馆必进。不收门票都是免费的。</h3> <h3> 在喀什博物馆穿上戏服嘚瑟一下。</h3> <h3> 到和田河套里捡石头,万一眼前一亮拾个漏呢,净想发财美事儿。听当地的一个快递小哥不是小哥是个老哥的年纪了:和田的玉早就挖没了,挖地十五米深都挖不到了。</h3> <h3> 瞧,这是我们从河里捡回来的石头,准备带回北京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河滩拾宝》</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落日余晖映和田,</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金龙江水浪花翻。</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广阔滩头寻童趣,</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回首忽见明月圆。</h3> <h3> 从和田出发,穿越塔里木沙漠行进约460公里,宿且末县塔中沙柳宾馆。 将在今天上午9:00继续在沙漠公路行驶,约510公里后去观赏塔里木胡杨林。沙漠住宿地矗立一副对联,左边是:只有荒凉的沙漠,右边是:没有荒凉的人生。横批:征战“死亡之海”。</h3><h3> 我们行驶在沙漠公路上,眼前不断掠过护路工人的身影,茂密的固沙植物-沙柳,滴灌设施,高耸的通讯塔,深深地被我们中国人民勤劳勇敢,征服恶劣环境的勇气和魄力所震撼。</h3> <h3> 沙漠沿途护林工人和我们挥挥手,互致问候。辛苦您们啦!!!</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越过塔克拉玛干大沙漠》</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高地阔大漠茫,</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沙丘连绵至远方。</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黑白骏马飞驰过,</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雄壮乐曲伴风光。</h3><h3><br></h3><h3><br></h3><h3><br></h3> <h3> 此行寄予希望最高的应该是塔里木胡杨林,朋友还在微信中嘱咐我要穿鲜艳的衣服,说在深秋的胡杨林拍照好看。也许是冥冥之中的预感,眼中的胡杨林并不美,只是有着千年的苍仓感,坚韧顽强,生命力超乎想象。我也只穿了一件黑色的毛衣和围巾,似乎审美极度疲劳不想拍了。为弥补我们此行的遗憾,司机兼摄影的马超这不又发回了几张刚刚拍的胡杨林的照片,叶子金灿灿甚是养眼。</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塔里木胡杨》</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黄沙漫漫飞满天,</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胡杨等我三千年。</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百根入地寻甘露,</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笑看干旱与严寒。</h3><h3> </h3> <h3> 15日早上六点天色还一片漆黑,从库尔勒返回乌鲁木齐的途中看日出,用全角拍下了日月同辉全景照片。</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再见,南疆》</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朝霞映红半边天,</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骏马飞驰越天山。</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疆招手且相送,</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再见大漠与河川。</h3><h3> </h3><h3> 在离开乌鲁木齐机场的那一刻,我又想起了姥爷和小舅……,想起七八岁回姥爷家山东的老宅子,好像比奶奶家的庭院要大个五六倍的样子,且堂屋的地虽破损但记得有花纹的地砖似的。为何要远走他乡,原因是成分高。这一去就搭上了小舅一生的幸福,文化大革命开始,由于是富农成分女朋友提出分手,小舅从此患上精神病需要有人照顾……</h3><h3> 我在想如果当初姥爷的决定留在家乡,也许他还活着……</h3><h3> 生活就是这样没有也许……</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