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记

DAMA

<h3><br></h3><h3>【前言】写完这篇文章刷了一会小视频,看到汪涵的一段话特别共鸣,应该是呼应了本文的主题。“人生的趣味是在你人生不断向前行走的过程当中所获取的所有的情绪:有悲伤,有喜悦,有愤怒,有平静。所有的东西加在一起,那才叫趣味,才是人生的意义。”我想,考试是应该在其中的。</h3><h3><br></h3><h3>前天参加了一场考试,全系统45岁以下的都要参加考试,我也有幸在列,然后就走进了考场。有二十年没有这样正式考过试了,进场还是有点紧张的,头脑有点发懵,写作文的时候感觉最糟糕,因为时间紧迫,还有很长时间没有手写过文字,一下子写这么多字,也很不适应,感觉糟糕透了,最后都是凭着惯性完成的,书写惨不忍睹。好在也完成了试卷,出来和同事对了一下答案,选择题全对,差强人意吧。</h3><h3><br></h3><h3>考完后十一点多,阳光正好,内心是有点亢奋的,毕竟完成了一件事情,单就这个过程而言还是很有意义的。我去了附近的图书馆看书,最近喜欢上了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是重读了,第一次读什么印象都没有了,这次很热烈的感觉,阅读的体验相当好,可能是在书中读到了自己,很多的青春在阅读中浮现起来。所以我来图书馆,就是为了邂逅曾有的美好,有点不真实,但却乐在其中。</h3><h3>人生过半,也经历了很多的考试,那个安静的时刻,我想起了一些考试的经历。</h3><h3><br></h3><h3>01</h3><h3>最早的是小学参加镇里的竞赛,五年级我留级一年,老师让我去镇里参加竞赛,考语文数学两门,那时学习不认真,只是在班级里相对好一些,一个学校两个名额,我和二涛去的。语文还好,都能答上来,数学就太难了,什么都不知道,我还记得有求圆锥体阴影部分面积的,无从下手。邻村小学的田富宽也去了,他是他们学校成绩最好的。最后的结果我语文考了80多,还不错,数学只有40多,没有获得名次,我比田富宽还好一些。</h3><h3><br></h3><h3>初三我又去镇里参加过一次语文竞赛,那次我考了第一名。老师还不相信,但成绩下来后我真的考了第一名。</h3><h3><br></h3><h3>我初三第一学期还考过年级第一名,那次很不容易的,因为有留级的,成绩也很好,但考完试后我骄傲了,有一段时间作业都不完成,后来班主任检查我的数学作业都是空白的,他上课批评了我,说我家里又不是百万富翁,根本不知道父母的辛苦。我很自责,后来就收了心,虽然成绩还在前三,但第一名很难获得。</h3><h3>初中毕业就去了师范学校,毕业就是铁饭碗,没有学习压力,考试也没有什么印象。但期间我参加了自学考试,很严格的考试经历,我学习也算认真,经过努力,我十一门科目都过关了,古代文学和外国文学我都是62分过线的,有点幸运,但也的确很努力在学习了,寒暑假都在复习功课,做了一本又一本的笔记。</h3><h3><br></h3><h3>02</h3><h3>师范毕业去了镇上的初中,那时我有条件报考在职本科,托关系报了名,然后就是备考,五月考试,整个春天都是在学习中度过的。每天早晨都是去附近的河边背书,看岸上的芦苇一天天长大,看对岸的柳树一天天改变着颜色。看麦田长高直到抽出穗来,还有白杨树从光秃秃的枝条到叶片在风中唱歌。那是一段很美好的时光,每天都活在希望中,青春中都是梦想,我要去省城读书。</h3><h3><br></h3><h3>我看书累的时候就在河边看运货的拖船,很长的队伍,我能看到它在视线中消失,然后很大的波浪冲击着堤岸。我把很多考点抄写在白纸上,贴在宿舍的墙上,贴的满满的,在房间就大声的朗读,真的到了很痴迷的状态。因为很努力,考试也是水到渠成的事,入学成绩排在班级第六。</h3><h3><br></h3><h3>那段时间我还读了很多小说,因为专业是现当代文学,把很多作家的代表作都通览了一遍。印象最深的是读丁玲的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在寒假里,很美好的阅读体验,可能我那时和男女主人公的年龄相仿,而且小说中也是以冬天为主,很古典的情境,五四时期特有的纯净,真的每天都被感动着,和人物共命运,因阅读,那段日子也熠熠生辉起来。这样的阅读人生总要经历几段,后来本科读巴金的小说是这样的,近几年读日本的小说有过,现在正在读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亦如此,甚至更强烈些。</h3><h3><br></h3><h3>03</h3><h3>剩下的都是考研了,去省教院读书失去了曾经的宁静的心,人也变得浮躁起来,但身边的学习氛围浓厚,我也被影响开始自学英语,有了考研的打算,但因为基础的薄弱和平时的不用功,收获了太多的茫然。当自己想放弃的时候发现和自己差不多的同学都考走了,而且去的都是名校,自己又不甘起来,就这样从头再来,毕业了也不回去上班,留在合肥和还在努力的同学一起复习,租住很小的房间,白天去大学里看书,身边有一群这样的人,每年走几个,我是最后一批上岸的人,也有人中途回家结婚工作,我是没有退路,算是坚持到底了。</h3><h3>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考试是在三中,那一年我很有信心的,因为上一年就差1分(离南京大学的复试线)。考试的时候下了大雪,最后一科考完雪下得更大了,大家走出教室都站在楼下的屋檐下,静静地看着漫天雪花。很多人就那样静默地站着,也没有人说话,耳边只有大雪落下的簌簌声。考完后生死未卜,都交给命运了,每个人都想着自己的心事,但大抵是相同的,无非是成与败的问题。突然身后有人喊了一声“大雪小雪又一年啊”,我听到后鼻子一酸,有想哭的冲动,因为我英语的作文写砸了,是看图作文,我忘了联系图了,只要加一句话过渡一下就可以了。成绩出来后,我英语差了1分。</h3><h3><br></h3><h3>经历过挫折,在一无所有的青春里,也许只剩下倔强了,我记得知道分数无望后,我又去了合肥,回不去了,只能向前走。有一个月,我天天去合肥郊外的董埠水库游泳,人在巨大的失落中是需要一些释放的,我连跟屁虫都没有,在偌大的水面上游去,湖中心有个小岛,我要游到那里然后再返回,风雨无阻,我现在都觉得不可思议,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勇气,置生死于度外。我坚持了一个多月,后又开始了复习。</h3><h3><br></h3><h3>我现在回想,那一个多月是我人生中比较特别的时期,一方面是因为游泳,另一方面是因为阅读,因为那一个多月我读了大量的小说,每天除了吃饭就是阅读了,租住在城中村里,二楼是个大平台,还有开阔的天空。我傍晚的时候就搬把小椅子坐在上面,那时小说中有很多鸽子的意象,比如王安忆的《长恨歌》,阿来的《尘埃落地》,苏童的小说中也有很多描写。读累了,我就向天空张望,这时就会有鸽群飞过我头顶的天空,带着清脆的哨音。一直到现在,我对鸽子都会有特别的感情。</h3><h3><br></h3><h3>04</h3><h3>因为复习,我在合肥还去过两所大学,一所是中科大,初中同学在那里读书,那时的大学管理不严格,同学宿舍有空床位,我就住在他们宿舍里,住了一年,用同学的图书证,天天去科大的图书馆看书学习,课余时间和他们一起打篮球,俨然就是科大的一份子。所以我虽然不是科大的学生,但也对科大充满着感情,偶尔回合肥,我也会去科大看看,当年走的小路,小路边是一条小河,还有宿舍楼、食堂等。</h3><h3><br></h3><h3>后来又去合肥工业大学学习了一年,在学校边上租住了房间,也是天天去图书馆看书,去食堂吃饭,有十多个同学在那里复习,傍晚也一起打篮球,每周也聚一下,在简陋的出租屋里,因为可以烧菜,最奢侈的菜是烧泥鳅,其他都是素菜,也喝一点白酒,在冬天,大家围在一起,很有温情,都是一群有梦想的人,后来大家都走出去了,我虽然没有和他们联系,但也听说过,北大有一个,有人去了复旦,有人去了人大,上海财经大学、上海政法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同济大学等等,后来不少人又读了博士。我省教院的同班同学现在是博士的就有五六个,多数在高校做老师,我收到了几本专著,都是教授级别的了。我对合工大也很有感情,今年暑假还特意去了那里,我和门卫说我是回来看母校的,真的有这种情结。</h3><h3><br></h3><h3>那年我还报名了北师大的教育硕士,考试难度比统招研究生低一点,十月份考试,在芜湖安徽师范大学考的。我也复习了两个月,考试住在安师大同学宿舍里,最后一科考到一半我想放弃了,因为想赶火车回家,然后就真的提前交卷了。至于什么结果也不去想了,可能几年的遭遇让自己麻木了。但也就是那次芜湖之行,命运将我扔到了北师大,我也蛮宿命的,还用舒婷的诗句安慰自己:“大道扭动着触手高声叫嚷,不能通过,泉水纵横的土地却把路标交给了花朵”(《会唱歌的鸢尾花》)。只是,上岸后并没有欣喜,可能是品尝的痛苦太多的缘故吧。</h3><h3><br></h3><h3>05</h3><h3>借考试的机缘回忆了经历的人生,那些幸福的、快乐的,挫败的、失意的日子,让逝去的时光也仿佛鲜活了一些,很多不愿提及的日子,现在竟也觉得倍感珍惜起来。</h3><h3><br></h3><h3>看窗外,有鸟鸣,有阳光,斑驳在林间;</h3><h3>忆人生,有起伏,有酸甜,酝酿在心田。</h3><h3> </h3><h3> 2019年10月22日 午 毓秀楼</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