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就老了。重温年轻的我们工作居住地方

年年有余

<h3>这背景是东华山林场卡钭工区</h3> <h3>: :东华山林场是国有森工采育林场,因当年没有《森林法》,采伐木材是完成上交国家任务,每年采伐木材4000余立方米,栽树面积很小,重砍轻造。在1978年后强调要更新造林,随后每年职工都要清山造林'。1996年后就开始采伐人工更新的杉木林。2014年全面实行禁伐,封山育林。现更改为生态公益林::。原采育林场在1979年期间拥有120多个职工。现封山育林核定职工20人,主要职责护林。</h3><h3><br></h3> <h3>东华山林场护林工作平面图</h3> <h3>今天随同当年的工友们一起来到东华山林场</h3> <h3>这是1972年2月参加工作分配到东华山林场的前一个月近照</h3> <h3>今天65岁老人,真是一晃就老了。</h3> <h3>这是1976年3月刚到东华山林场卡钭工区照片。</h3> <h3>这是今天(2019.10.23)来到东华山林场的照片。</h3> <h3>  因东华山林场工区已被撤销,原房屋已拆除,只重建了一个护林哨所无人居住,我们来到工区的相岭的陈司傅老家里,得到他的接待,在此表示感谢!</h3> <h3>  今天(2019.年10月..23日)我与许秋花两夫妻,钟瑞章,吕学连两夫妻,张九香两夫妻和女儿(女儿开车)三人,刘维珍,谢香娇共九人同行来到当年工作过过的地方东华山林场。</h3> <h3>钟瑞章两夫妻</h3> <h3>张九香两妇夫</h3> <h3>张九香两夫妇和女儿</h3> <h3>刘维珍</h3> <h3>谢香娇</h3> <h3>这是当年卡钭工区的旧址</h3> <h3>1978年我们在这卡钭工区举行结婚婚典礼。当年职工集体送礼人平0.5元。婚礼上吃糖果开水。</h3> <h3>当年我和刘维珍在卡钭工区居住同一个房间</h3> <h3>吕学连,张九香,许秋花,谢香娇</h3> <h3>圹背水库(1974年建筑)</h3> <h3>  圹背:这是我走上工岗位第一站。国营广昌林业局东华山林场(第三连)场部。1976年搬迁到赖坊,场部的第四工队撤销。当年的场支部书记曾汉保称呼指导员,场长付普恩称呼为连长。因当时我年龄较小,个子也小场按排在圹背场部妇女老年队专项护育。</h3> <h3>我们爱情之路从这里开始。</h3> <h3>这是我在这里居住的房屋</h3> <h3>这是河道的洗衣地方。小埧和洗衣台都是我本人设计施工。</h3> <h3>这是我本人在场工作自己设计和施工管理。</h3> <h3>每户楼上楼下,内设步梯</h3> <h3>这是东华山林场场旁赖坊村小组村民一角。</h3> <h3>大家回忆当年的辛苦的工作</h3> <h3>这是2014年改建办公综合用楼。(将原的厨房礼堂:,办公楼拆除)</h3> <h3>这是2014年改建的综合楼,现办公和职工居住一体。</h3> <h3>这是我本人80年代设计的东华林场小学教室,房屋虽然小但在当时建筑立面窗户和门扇现在看来还协调。</h3> <h3>  这栋楼是七十年后期的建筑,也是我本人设计和施工管理。采用砖木结构,楼面在木条上铺垫2厘米厚的水泥砂浆。现在想起来当时我胆子太大了,本想进屋看一下,住户不在家。以后还得去看,不知是否还保留。我在栋楼二层居住了三年。</h3><h3><br></h3> <h3>这是一栋砖混结构建筑,楼面是预制的预应力空心板。</h3> <h3>  今我们一行的工友,是从广昌县经苦竹圹背村,前山村来到东华山林场场部己经是中午12时了,中餐在场部食堂吃,大家都吃到了当年的针钵仔饭,美味可口。在此,感谢东华山林场领导和职工热情的招待。</h3> <h3>钵仔饭</h3> <h3>这是我当年工作和结婚成家的地方。</h3> <h3>大家称赞谢黎仔工区队长认真负责。</h3> <h3>编后:</h3><h3> 东华山林场,是我参加工作第一站,从1972年至1984年,在这十二年里是我成家立业.人生关键时光里,得到各位场和局领导关心把我从一个普通工人培养转为国家干部,从一个体力劳动上山劳动到全场测量工作,基础建设工作人员到一名付场长,在此,向关心我帮助我的各位领导和职工表示深深地感谢!</h3><h3> 余运堂 </h3><h3> 2019.10.2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