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相遇,其实是我的“一厢情愿”,当得知现代与经典18-20日将在南京举行,本人“死乞白赖”地跟领导提出申请去观摩大师的课。好在领导给力,就这样我被安排上了,剩下的时间就是在期待中等待了。 18日的早上8点,来到会场,就已经有不少fans提前到达了,不一会儿,会场便满满当当的坐满了人,瞧!这就是这一群人的魅力。接下来,我想将我感受最深的那些分享出来。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有一种爱叫做放手</b></h3> <p> 三天的观摩课中,有一堂课的名字叫《解决问题的策略》。除了这堂课的其他所有课,我都有记在我的听课笔记上,唯独这节课我无从下笔,听课时,我完全被精彩的过程所吸引,根本来不及动笔去记录。<br><br></p><p><br></p> 这节课的主人公是贲友林,确切的来说应该是他的孩子们。课堂一开始,没有过多花式的语言,抛给孩子们的就是一张学习单,之后就是交流和讨论;紧接着,由做的最认真的那个孩子抽签选择小组上台展示成果,连中间的提问、串词也都是由孩子们自己完成的。看来,贲老师是想完完全全做个快活的“甩手掌柜”,适时地引导几下就好了。当然,孩子们很给力,他们的小研究成果颇丰,也令人很震撼,整节课下来,仅靠老师的几句话就能呈现出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我不禁惊叹这些孩子优秀的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如果我是台上的学生,我会和他们一样的优秀吗?如果我是台上的老师,我有能力去整合他们的观点吗?课堂上,是谁在学?仅仅是学生吗?难道老师不也在学吗?一节课,就要想达到如此的效果恐怕神仙也难做到,对于我们这些台下的观众而言,这是一场成功的公开课,对于贲友林来说,也许这就是一节家常课,我们看见的是他和孩子们之间的默契,看不见的应该是他背后多次的“放手”吧!也许,这就是贲老师爱孩子的方式。 从江校那得知,他曾为了心无旁骛搞教学而辞掉身上所有的职务,是什么样的境界才能想到蜕去繁华一身甘愿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呢?当我们还在挤破头去争名夺利时,他却回归到教育本身,回归到教育初心,我想这才是我们这些新教师应该取经和学习的精髓。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教、育求“真”</b></h3> 如果说贲友林的课堂是一节放手的示范课,那么张齐华的课堂就是一节放手的教学课。不同于贲友林的课堂,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默契,孩子们指导接下来该干什么,而张齐华面对的是一个陌生的班级,他又该如何放手呢? 这节课不像我们平时上课一样直接切入主题,课堂开始,王子只强调了一个“真”字,“做人要做真人,学习要真学习”,“我会在巡视的过程中看到谁的眼睛里写满了真实地学习,谁在配合同桌进行表演”,告诫孩子们要去真正的学习的语言都如此的风趣。他慢慢地引导孩子们用他带来的四个工具:举例、画图、提问、提示去真实地表达自己,尽管这部分的引导花费了课堂上大段的时间。“20%用分数表示就是5分之1,这不挺好吗?”,“我就觉得那个维生素A的厂家有病!”王子一如既往地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将孩子们带入情境之中,女孩回答:要是换成分数的话,人们在比较时还要换算,用百分数非常方便。相比课堂刚开始孩子们对百分数的懵懵懂懂,此时的孩子们豁然开朗,这就是百分数存在的意义。看来,大胆放手让孩子自己真正体会和弄懂百分数的意义,这才是王子真教学的初衷吧! 在我的课堂上,我是怎样做的呢?当他用了将近4分之1的时间去强调真学习时,台下的我真的为他捏了一把汗,这么长的时间还不切入正题,后面的内容怎么上的完啊!这堂课不会就这么上砸了吧!事实证明,我想多了。当我还在关注课堂本身时,王子已经开始关注学生本人,到底谁才是中心,是教师吗?是课程内容吗?我们天天在喊口号以人为本,做到的能有几人?真正的课堂还是要回归到、聚焦到孩子的身上,这才是教育应该有的样子。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撒娇女人最好命</b></h3> 袁晓萍老师执教的《认识圆柱》这节课,令我印象非常深刻。袁老师的声音,就像是80年代港剧中女主角的配音,听她的课我就自动脑补成在看香港电视连续剧。原谅我的天马行空,因为她的课确实也是令孩子们脑洞大开的。 袁老师挺孩子气的,在课堂上和学生们大谈外星人、火星人、冥王星人等孩子们感兴趣的流行话题。袁老师还是个聪明的老师,她会向学生借智慧,当她举起手问学生:看见我手里的圆柱了吗?有的学生说有,有的说没有。再问:看见我手里的圆柱了吗?这时的孩子们似乎有点懵圈,不敢说有,也不敢说没有。思考片刻之后,有个孩子说:“我看到了一个又矮又胖的圆柱。”其他孩子受启发:“我看到了一个又高又瘦的圆柱。”就这样,俏皮的袁老师用手中这个无形的圆柱,帮助学生内化成心中有形的圆柱,以无形化有形,这招果然绝妙,就是想问一句:袁老师,你就不怕在这个问题上翻车吗? 用斯苗儿老师的话来说,她就是一个喜欢向孩子撒娇的老师。有时候课堂上没有的内容,和孩子们撒撒娇就又有了,果然会撒娇的女人最好命。听她的课,再看看自己,突然有点庆幸了,我也是女老师,是不是以后我也可以学着向孩子们撒撒娇呢。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四、教育的先行者和坚守者</b></h3> 这次的学习之旅,有两位特别的老师,他们就是郑毓信教授和刘德武老师。虽然他们已经过了古稀之年,但仍然精神抖擞,即便岁月在他们的鬓角留下了痕迹,依然不影响他们热爱教育的心。几十年前的今天,他们选择走上三尺讲台,几十年后的今天,他们依然引领教育的前沿。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什么叫做坚守,什么叫做终身学习。 此时的耳边响起了许嵩的《如约而至》,里面有一段我最喜欢的歌词:等到秋叶终于金黄,等到华发悄然苍苍,我们相约老地方。金秋十月,我们相遇在南京人民大会堂,感恩每一次的相遇,愿等到白发苍苍之时,我与小数还能相约在讲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