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在北京出差期间对以往去过的北京名胜古迹已不是太感兴趣,因为看的次数多了,也就记了个大概,虽然半懵半懂。但这次来总是想看看老北京的胡同和老的巷道,听说北京的南锣鼓巷非常不错,便去凑了个热闹。之后,心里还是总觉得缺点啥?在北京部队工作的兄弟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我带你去个地方吧?一个叫“爨底下”的古村落,你可能感兴趣。</p><p> 这是一个很奇特的名字,“爨”暴读cuan,它有烧火做饭的意思。村子最早是一批明代的守边军人及家属,在此屯垦,后来慢慢在此定居繁衍下来,后代大多姓韩,也就是这个“爨”字就可以把人的心紧紧搂住。</p><p>爨底下村,又名川底下村,属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下辖村,中国传统村落,地处京西北狭谷中部,距京90公里,海拔650米,村域面积5.33平方公里。</p><p>爨底下村依山而建,依势而就,高低错落。以村的后龙头为圆心,南北为轴线,整个村庄呈扇面形展于两侧。现存有清代民居74套、689间。村上、村下被一条长200米、最高处20米的弧形大墙分开,村前又被一条长170米的弓形墙围绕,使全村形不散而神更聚。三条通道贯穿上下,还有更具防洪、防匪之功能的建筑格局。</p><p>爨底下村,这里是北京保护的最好的原始村落,知名电影《投名状》便是在此进行的拍摄,也正因为这部电影,才使得村子可以走进人们的视野。</p><p> 村子沿山而建,建筑材料大多是就地取材的当地石料。走进爨底下村,映入你眼帘是很旧的灰墙,上面一个大大的墨字,完整的明清时代的四合院,即使是北京城里的四合院也会逊色于它。</p><p>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享受一下视觉盛宴,对于这次爨底下古村落的行程,使我进一步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闪点、古人的智慧和历史的记忆。</p><p>爨底下村是我国首次发现保留比较完整的山村古建筑群。</p> <p>村口一个大的花岗岩上“爨”字非常醒目。</p> <p>爨底下古村落全貌</p> <p>售票处,每人35元,军人免费。</p> <p>村口</p> <p>用当地石材建造的民居巷道</p> <p>经不住农家饭庄的热情邀请,尝尝当地农家饭。</p> <p>已经有一波客人。</p> <p>柴鸡一份、小葱炒鸡蛋一份,葱花饼一份,南瓜汤一份,吃出了舌尖的味道。</p> <p>干净、整洁的灶台。</p> <p>地道的古村落居民,开农家饭馆为维生。</p> <p>陈旧的房屋</p> <p>游人如织</p> <p>古树下的老房子</p> <p>爨底下上村和下村(局部)</p> <p>在村子的对面山上拍摄的全貌(借)</p> <p>整个村子已全部商业化。</p> <p>四合院</p> <p>老石磨</p> <p>巷道</p> <p>具有古色古香的木制大门</p> <p>爨底下下村</p> <p>弧形上方的房屋为过去的老财主家,又称为上村。</p> <p>村子的北上方有一座娘娘庙,据说香火还很旺盛</p> <p>去娘娘庙的石阶。</p> <p>上村,老财主家</p> <p>老财主家房屋</p> <p>爨底下一线天古栈道,一人当关万夫莫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