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ed2308"><b>长相思●北京研修</b></font></h3><h3><font color="#ed2308">枫叶红,银杏黄,寻梦京师大学堂,再做少年郎。</font></h3><h3><font color="#ed2308">燕山高,长城长,共筑中国教育梦,我们在路上。</font></h3> <h3> 二十三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伍新春教授为我们做了题为《学生问题行为的科学认识与有效管理》的讲座。</h3> <h3> 伍新春,北京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心理学科学位委员会主席,儿童阅读与学习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教育心理学会副理事长。</h3> <h3><font color="#010101"> 伍教授的讲座风格让人欣赏。他通过大量的案例告诉了我们哪些是学生问题行为(问题行为的界定)和学生问题行为如何处理(问题行为的有效管理)。</font></h3><h3><font color="#ed2308"><b> 他的讲座启示我们:对待学生问题行为,最有效的是拨动学生的心弦,触动学生的心灵,用教育的艺术、教育的智慧去打动学生的内心。</b></font></h3> <h3> 下午边玉芳教授为我们做了题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h3> <h3> 边玉芳,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首席专家,德育领域监测的牵头人,承担德育领域质量监测与质量提升的工作,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中心主任,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务。</h3> <h3> 边教授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健康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等方面为我们进行了讲述,并对校长们提出了三条建议:1、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日常教育教学紧密结合,注重学校积极的物质环境和积极心理环境的建设,让学生感到安全感、归属感、接纳感和支持感。2、全面了解学生真实而完整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情绪、情感,倾听他们真实的声音,让他们有机会能充分的表达和倾诉。3、凸显学生自主的价值,给予学生自主管理、自由安排的机会,在承担责任和面对挑战中明晰自己的目标,收获自信从容和成就感。</h3> <h1><font color="#ed2308"><b>启示与思考:</b></font></h1><h3><font color="#010101"> “教育是做人的事业,教育只有对准人本身,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教育。”不关注人的发展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font></h3><h3> 1、教育怎样做----发现学生</h3><h3> “用发现优点的眼光来关注孩子,用儿童的视角看教育,用慧眼发现教育现象背后的具有教育价值意义的要素。”</h3><h3> 2、教育怎么做---理解学生</h3><h3> 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冲动;多一些微笑,少一些愤怒;多几分关怀,少几分冷漠;要善待学生,多一些“换位思考”,善解学生心意,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学生才愿意与教师进行“对话”。</h3><h3> 3、教育怎么做----尊重学生</h3><h3>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真爱是尊重的基础。尊重学生即意味着接纳学生,接纳学生的个性,接纳学生的思想,接纳学生独特的创见,还要接纳学生的内心感受。</h3><h3> “接受他人的观点,保留自己的判断”。这是莎士比亚的一句名言,我很喜欢。尊重学生并不等于教师不能拥有自己的观点,而是在坚持自己观点的同时,仍然能够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br></h3><h3> 尊重学生什么?尊重学生的身体、尊重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个性、尊重学生的意见。</h3><h3> 4、教育怎么做----赏识学生</h3><h3> 赏识──开启学生的心扉</h3><h3> 赏识──震动学生的心灵 </h3><h3> 赏识──走进学生的心田 </h3><h3><br></h3><h3><br></h3><h1><b><font color="#ed2308"> (未完待续)</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