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论语》)这简洁有力的描述了孔子生涯发展,以及在不同的时间点上关键的发展重心。虽然没有理论体系,但很明显看得出来在每一个时期着重点是什么一目了然。然而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让我们混沌不开,没有方向没有目标,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能做什么,看不见未来更是不知道生命的意义。</h3><h3>这节的开篇是这样说的“舒波在83岁时认为,自己的这个年龄的生涯发展还在一个不间断创新的阶;他期待自己在专业领域居于尖端的位置,能引领风潮。”一位83岁的老人都还在对自己的生涯充满了期望和规划,读到这里让我对这节的内容充满了期盼和好奇。</h3><h3>舒波认为“在能力、人格、需求、价值、兴趣、特质和自我概念等的维度上,普遍存在着个别差异。基于这些个人的独特本质,每一个人都适合于从事某一些特定的职业。每一项职业均要求一组特定的能力和人格的特质;因此每一个人可以适合不同的职业,而且每一项职业可以适合不同的人。”也就说根据你自己的特质是可以有一份适合你的工作,而且每一份工作也会有某一种特质是适合你的。在整个叙述中都是以“人”为本,你独特的本质会对应一份适合你的工作,在不同的工作中也有符合你的特质的点。这需要你认真的把自己的对应的特质发挥到对应的点上。这不禁让我回顾自己的教书生涯。教书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意外,报考志愿的时候就没有报考教育专业,但“命运弄人”却让自己成为了一名教师。了解我的朋友觉得这个职业是与我的性格是不相符合的,但恰好在这个职业中有与我性格相符合的特质,比如需要强沟通能力、同理心、责任心、友善等等。这让我与这个职业所需要的特质相符合,也让我在这个岗位中充分把这些优势发挥出来,所以让我在整个过程充满了幸福感和成就感。舒波将生涯发展比喻作一道拱门,左边是生理基石,只要是个体的生理遗传基础。“生理基石”支持了个人心理特质的发展,如需求、价值、兴趣、智力、性向与特殊性向,这些因素发展处一个人的人格倾向,并导向个人的成就表现。右边是地理基石,主要是个体的成长环境,主要是出生的祖国和原生家庭。这两个擎天支柱向上延伸透过个人的生涯发展阶段,逐渐形成“角色的自我概念”进而发展成“自我”。在基石之间的接缝必须要有水泥镶砌其间,舒波称这些水泥为各种学习的理论。然而在自我发展过程中我们时常忘记我们才是主角,在个体成长中常常忽略了连接基石中的学习,要能够让自己的拱门屹立起来是要不断的学习,让各个基石之间坚固的衔接起来,才会让“自我”屹立于拱门的顶端。</h3> <h3>去东莞学习过程中无意闯进了正在进行教学的陈璐老师的课堂,在这堂课中让我认识了生涯彩虹图。简简单单一张图,能让我们对过去成长痕迹的“省视”又能对目前发展状况的“审视”还能对未来可能移动行径的“揣视”。这三种透视能力的重要性不分上下;过去是现在的肇因,现在又是未来的基础。整个人生似乎明了起来,有句话叫“该的账是要还的”,从这张表上被体现得淋漓尽致。进入到第二节,这张生涯彩虹图映入眼帘,这就不是陈璐老师讲的那张图么,让我更加清楚了图的起源和讲解。这张生涯彩虹图从生活广度与生活空间的发展观展开出来。图中把人在一生中所扮演的9个角色列了出来。不管你愿不愿意终其一生都必须同时在不同的舞台上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某一个角色上的成功,可能会带动其他的角色的成功;反之亦然。但若为了某一角色的成功付出太大的代价,也有可能导致其他角色的失败。所以平衡好彼此之间的关系,找到每一个时期的重心,均衡发展才能让你更加悠然自得。我把这张图贴在教室里面,时刻提醒孩子们,在人生生涯过程中,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重点和任务,如果你把这个时期该完成的任务滞后或者没有更好的完成话,以后你也会为这个时候的空缺买单,我们班把它称之为“改的账是要还的”。</h3> <h3>从这张生涯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同年龄阶段会扮演不同的角色。颜色越厚说明这个时期对应投入会越多。我们从表中可以看出人一般从5岁到20岁之间学生的角色是最多的,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是整个人生中扮演角色最少也是用于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最佳最旺盛的时候,这个时间就只专注做这一件事是效率最高回报最有效的。如果在这个时期没有更好的利用时间学习,那么以后再要学习,你的其它角色和对应角色的时间精力等得分配过来。比如在表中45岁的这个地方,你能看出当事人发生了什么?很显然当事人在45岁的时候又重新深造了(即从新学习),无论他采用何种方式学习,他最大的牺牲者就是他的工作,在这期间还得担当孩子的家长,父母的子女。这让我想起,我爸爸在30多岁全脱产到党校学习的那段时间。工作全部放下到昆明读书;虽然是儿子,但爷爷奶奶的照顾全由妈妈和他的妹妹们承担;虽然还是父亲,但离开我们那段时间根本也没法顾上,我们的吃喝拉撒教育全由妈妈一个人承担。所以彼此的关系是此消彼长,得权衡各种关系和利弊。这也让我想起班上有些留守儿童的父母,有的家长在最该读书的年龄荒废了自己的学业,成家后迫于生计,把全部的精力用于工作上,老人孩子都无暇顾及,孩子不能更好的陪伴,老人不能得到照顾。如果在该努力的年龄做了该做的事,这样的结果会不会更好一些呢?所以我把它叫做“该的账是要还的”不但你要还,还连带你的老人和孩子一起还,这样的代价会是很惨重的。贴上这上生涯彩虹图,时刻提醒孩子们,明确自己的人生轨迹,知道“过去是现在的肇因,现在又是未来的基础。”踏踏实实走好自己的每一步,不要让将来为自己的现在买单。</h3><h3>“所谓成功的生涯发展,不是狭隘的专指工作上的成功;而是指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完成如彩虹般瑰丽的角色安排。”</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