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感恩篇* </h3><h3> 《为了文杰站起来》</h3><h3> 作者:老景 </h3><h3> 爹(黄敬增)曾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小妹(黄文杰)的命强着呢,出生后,还没滿月,就得了痢疾,脸蜡黄蜡黄的,瘦的皮包骨了,谁都以为没救了。没想她硬是挺过来了。在那个年月,偏偏漏房又遇连雨天,全家在口粮中,省吃俭用,攒点儿小米给你娘做月子,还被恶人栽脏陷害说是偷的,被凶人把小米抢走,拿到食堂去了。你妹妹从16岁那年两腿走路困难,疼痛钻心,到马场场部医院确诊是半月板增生,需要到牡丹江医院手术治疗。我们都很着急啊,尤其是你娘更是心痛她,她从小聪明伶俐,很是招人喜欢,我们当时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啊”。</h3> <h3>(上图为山市马场三分校三年级的学生黄文杰,她1960出生在贫寒家庭,八岁起就学着帮父母洗衣做饭,放学写完作业结伴剪草籽割猪菜等)</h3> <h3>上图为1962年家庭合影照右为姐姐黄文珍,左为黄文海,中为母亲抱着黄文杰。</h3> <h3> 爹一边朝炉膛里续柴一边说:“从场部医院回三队的那天晚上,我和你哥(黄文华)商量,根据李久德院長透话,你妹妹的腿病挺严重的,要趁早治,不能耽误了。明天要马上到牡丹江医院治疗。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你妹妹的病治好。事不宜迟,第二天一大早,我和你哥带着你妹妹从三队出发時,来了好多乡亲前来送行,这家给10元,那家给8元,围着我和你哥直往兜里塞,有的还用手巾包着新烙的大饼和鸡蛋塞到你妹妹的提兜里。当时我很感动,你娘都落泪啦。当时盛情难却,也急需要治病的钱,这是雪中送炭啊!”。<br></h3><h3> 时过境迁,后来我就想,乡邻给妹妹治疗病的这些钱在我们当今看来,虽说不多,可在七十年代,那个艰难困苦的岁月里是何等金贵。我记得那时面对的生活条件是每一职工月资32元,每人每月按定量、油和粗细粮按比例卖给。面对的是“窝窝头儿,二两油,一车柴禾凉炕头儿”的馬埸现实。这就足以体现出乡里乡亲的感情多么情深深、意浓浓。</h3> <h3> (上图为黄文杰16岁)</h3> <h3> 在四十多年前,牡丹江的医院无论医疗设施还是医治水平等条件都不能与现在相比。爹和哥哥领着妹妹先后到了几家大医院检查,给出的结论大致相同:这孩子真刚强 ,怎么坚持的,半月板长的太大了,早来就诊还能行,我们这也能做手术,但手术后不能保证不瘫痪,象这么大的半月板病例还没有先例。情急之下文华哥想到在牡丹江的战友赵成耀。于是他打电话和赵成耀取得了联系。真是天无绝人之路,赵成耀听说后火速赶到,经过商量后,很快前往牡丹江军区医院就诊,据说军队的医院接受这种病例较多,于是赵成耀找熟人,当天妹妹就住进了军区医院。<br></h3><h3> 妹妹双腿手术后三个月了,还不能站立行走。她整天躺在床上想,不能站立,需要别人护理,连累他人,我才16岁 ,以后的路没法走,都要靠别人, 这样下去,何时是个劲头,不如一死了之。起初练习站立行走多次不成,她失望了,没信心了。文杰妹妹一度萌发轻生的念头。那时由爹娘、文华哥和文珍姐等轮流护理。当時,我在双城堡中文师范就读,妹妹在信中是含着泪给我写信的,并随信,寄出了手术剖出的两块半月板干片。我在回信中劝阻她“要正确面对人生 ,要咬紧牙关,克服困难,要坚持锻练,相信你一定能象以前一样蹦蹦跳跳,坚强活泼!哥放了寒假回去看你。”</h3><h3> 或许我的回信起到一点作用,但我想,是爹娘对她的呵护关爱、哥和姐对他的情同手足,更重要的是马场三队邻里乡亲们对她的支持企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h3><h3> 所以在后来住院出院康复的日子里,文杰妹充满了对生活的勇气,坚持锻练,经过无数次摔倒爬起来、再摔倒再爬起来的锻练,终于在近6个月时重新站立起来,并能行走了。</h3><h3> 记得那一年冬天 ,我放寒假,从双城回到杨木顶子三队下车时,小妹在三队队部前招手喊了一声“二哥”,她随着接过我的背包。我忙问他:“好利索了吗?”她蹦跳了几下说:“没事了,”我叮嘱她“还要多注意点儿才好。</h3><h3> 走在路上 ,我觉得似乎文杰妹妹在这半年里長高了些许,她以超然的毅力战胜了病魔、成熟了、更坚强了。</h3><h3><br></h3> <h3> (上图为19岁的黄文杰)</h3> <h3> 走到那座木桥,在大杨树下向北远处眺望,后台子笔直的上坡路接近路尽头儿处 ,站立的俩个模模糊糊的人影,准是爹娘昐望我回家已久的身影,那熟悉的身影随着我和妹妹步子的加快,轮廓渐行渐清晰,渐行渐明朗了。</h3> <h3> (后记)四十四年过去了,如今文杰虽走出大山,离开马场三队,在沧州多年砺练,建立卓杰美容院,在沧州美容行业中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但她无时无刻都在牵挂着想念马场三队的乡亲。她终于在2019年8月回归马场探望了众乡亲,为原三队的部分退休老人分别赠送了红包以及时尚的针丝衫,在山庄会馆组织186人举办了马场三队乡亲大聚会,并对予会者发放了高档化妆品和沧州脆枣。参会的80多岁的老教师付成秀激动地说:“是文杰想法把我们三队分布各地的职工聚到一起,实现了三队老少四代人的梦想,也圆了我一生的夙愿”。<br></h3><h3> 是啊,我们山市农场这块黑土地培养出象文杰这样的职工,有着一批又一批,他们正以各自的形式和能力,感恩乡亲,不忘初心,在为家乡山市农场建设发展出力献策发挥着应有作用。</h3><h3> 这正是:一人有难众人帮,事过多年永难忘。树高千尺全靠根,幸福感恩共产党。</h3><h3> </h3><h3> ——为庆祝黑龙江省山市农场建场七十周年而作 </h3> <h3> 作 者 简 介</h3><h3>老景-原名黄文海,山东安丘人,第二故乡山市马场,笔名一丁、杨木顶子,文海一粟是网络专栏用名。系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沧州市老年文学社会员。有50多篇小说散文及400余首诗歌散见于网络平台及报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