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明清古建筑 文苑暨藝術</h3><h3><br></h3><h3><br></h3><h3> ——江西明清古民居博览园遊记</h3> <h3> 楓叶染红了深秋的梅岭。车行山间,一路丹桂花蕊绽放,馨香四溢;沁人心脾。</h3><h3> 五彩斑斓的秋色装点了座座青山。艳阳髙照,雲淡風清,秋髙气爽;古木参天的梅岭点缀束束金色的阳光一派生机盈然。宁静的湖水倒映着洁白的建筑和苍翠的青山尤如一幅幅水墨丹青的画卷。重陽莭后的双休日,在这风和日丽的深秋,我们陪同北京来的同学来到南昌的后花园一梅岭镇口的《江西明清古民居博览园》参观。</h3> <h3> 导航图</h3><h3><br></h3><h3><br></h3> <h3> 梅岭秋色</h3> <h3>霜红楓叶</h3> <h3> 秋色正浓</h3> <h3>秋到古民居</h3> <h3> 丹桂馨香,枝头缀金</h3> <h3> 重陽不慕登髙楼,</h3><h3> 梅岭山青不觉秋。</h3><h3> 明清园内觅旧籍,</h3><h3> 艳阳秋風思乡流。</h3><h3> 几回相聚逢佳莭,</h3><h3> 鹤发童颜霜满头,</h3><h3> 旧木苍壁青苔厚,</h3><h3> 桂蕊纷纷落东周。</h3> <h3> 该园距离南昌市中心约18公里,车程约一小时。博览园占地约50亩,依山傍水,草木葱笼。由江西循天公司投资数亿于2012年6月开始兴建。从江西各地十一个地市收购搬迁十几幢風格各异的明清时代古民居、古祠堂建筑移动到風景秀丽的梅岭山区原样重建,并且和先后建立的梅岭瓷文化园、唐人窑;茶文化园构成了梅岭一道亮丽的風景线,目前已列为梅岭風景区十大旅游景点之一。</h3> <h3> 江西有包括景德镇、河口镇、瑶里、安义古村落、古黎川、乐安流坑在内的十大著名古镇。明清古民居、古建筑的异地搬迁重建,虽然离开了土生土长,原汁原味的古镇村落。但确实是对散落在民间一些年久失修的古民居、老宅子进行了一种抢救性地发掘和保护。也充分体现了文代企业的一种社会责任和担当。</h3><h3> 据我所知,湖北武汉、浙江横店、福建厦门、广东,安徽等省市先后都建立了古民居、古建筑的博物馆。北京故宫、山东曲阜孔庙、山西齐家,王家大院更是闻名瑕迩的历史文化遗产。</h3><h3> 这座江西明清古民居博览园无疑是对继承和发扬赣鄱文化一块不可获缺的瑰宝。</h3> <h3> 园内青山绿水之间,遍植奇花异草。十几幢错落有致,風格更异的古建筑,古民居粉墙黛瓦,默默耸立。分别代表了赣派明清建筑的三大块:</h3><h3> 一:赣东北的天井式建筑,(包括号称“江南小朝廷"的新建大塘汪山土库,另文介绍)主要分布在婺源、乐平、鄱阳、都昌等地。</h3><h3><br></h3><h3> 二:庐陵文化中赣中天井院落建筑, 主要分布在吉安渼陂,永丰、泰和、安福等地。</h3><h3><br></h3><h3> 三:赣南客家围屋式居民建筑, (另文介绍潇潇春雨访客家)定南的关西围屋,福建永定承啟楼等。</h3><h3><br></h3><h3> 赣民居(江南民居)的建筑特色</h3><h3> 江南民居一般选择坐北朝南的院落式建筑,依山傍水的宅基地風水更旺。以中轴线对称分布。面宽三间,中间为厅堂与天井,两侧为室,多住长辈。厅堂内正中悬挂中堂字画楹联,下为神龛。正对大门摆放太师椅,八仙桌;一般供长辈据坐。左右两侧摆放四至六把太师椅茶几供客人,晚辈据坐。空闲之处可放置博古架,花架,书架等物。</h3><h3> 天井是南方民居与北方民居最大区别之处。南方气候湿润潮热,雨水较多,天井四面通風,采光散热。更有“四水归堂,肥水不流外人田"之寓意。天井下方的下水道布局十分巧妙,再大的雨水也顺势流走。厅堂内基本不湿鞋。天井内置两口大缸,一般是蓄水防火,有钱人家养几尾金鱼,植几株睡莲,更是别有一番情趣,延年益寿。</h3><h3> 江南民居其实最有看头的是大门、门框、厅堂、窗棂,柱角、绣楼、阁楼、雀替等处的木雕、砖雕、石雕(简称三雕)。尤其是木雕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弥足珍贵,巧夺天工。有钱人家更是利用香樟木、金丝楠木、花梨木雕刻整幢住宅,耗费千金萬银,用工长达数年至十几年,达到百年不腐,萬世流芳的效果留下整幢“雕刻大楼,或称木雕博物馆"。而雕刻工匠则以浙江东阳、江西上饶、乐平一带最有名气。每幅雕刻就是一个典故或历史故事,其中最常见的有:双狮抢球,二龙戏珠,龙凤呈祥,天官赐福,麒麟送子,蟠桃献寿等内容。砖雕,石雕则多用在大门、门楣、屏風,柱墩,影墙之处。门口石狮子的大小,石鼓的方圆,篇额的称谓都是极其讲究,有统一严格的规定,不可造次。</h3><h3> 楹联, 也是反映屋主人身份地位,文化学识,宗族身世,兴趣爱好的点晴之作。从楹联的布局,工艺,数量多少也看得到家族的显赫与奢华。例如“一门三督抚,五里六翰林"就是汪山土库的别称,足以惊动朝廷,震撼庶民。同时楹联也是中华文化的精典之作,此处不作赘述。</h3> <h3> 选择园内几幢有代表性的建筑作一简介:</h3><h3> 1:示介第 (搬迁自鹰潭市贵溪县)</h3><h3> 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建筑面积738平米,其中木雕、砖雕、石雕最为精美。府邸豪华,文化内涵十分丰富。</h3><h3><br></h3><h3> 2: 远和堂 (搬迁自吉安市永丰县)</h3><h3> 始建于 清代嘉庆年间,建筑面积432平米,为典型的三门三藻天井式结构。也是赣中民居的杰出代表。</h3><h3><br></h3><h3> 3: 化民府 (搬迁自江西宜丰县)</h3><h3> 始建于清代雍正年间,建筑面积272平米,原为宜丰县令钱忠瑶的府邸。钱是进士,他的府邸前作县衙,后为家住。按现代说法,应该是个“清官,好官"。</h3><h3><br></h3><h3> 4:天问府 (搬迁自九江市都昌县)</h3><h3> 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建筑面积259平米,府内木雕國内罕见,弥足珍贵。</h3><h3><br></h3><h3> 5: 荣华第 (搬迁自婺源县紫阳镇)</h3><h3> 始建于清代雍正年间,建筑面积164平米,典型的徽派建筑,为紫阳茶商的民居。</h3><h3><br></h3><h3> 6:富贵第 (搬迁自撫州市乐安县)</h3><h3> 始建于明代祟祯三年,建筑面积130平米,屋主原为瓷器富商。为江西民居的典型風格,厅内雀替著名。</h3><h3><br></h3><h3> 7:大夫第 (搬迁自新余市渝水区)</h3><h3> 始建于清同治年间,建筑面积170 平米,</h3><h3>体现封建社会士大夫官宦人家的传统观念。</h3><h3><br></h3><h3><br></h3><h3> 8:祠堂 (包括古戏台) 是封建社会宗族家庭活动的重要载体,是祭拜祖先、商議大事、婚丧嫁娶、大宴族親、私塾学堂、捐资助学等重要场所。古戏台则是逢年过节,婚寿司儀,地方戏曲的重要舞台。</h3> <h3>遠和堂</h3> <h3>梅岭書院</h3> <h3> 窗棂,柱头,雀脊的木雕</h3> <h3>篇额与古民居搬迁时情景</h3> <h3> 精美的木雕</h3> <h3> 报恩堂</h3> <h3>官帽式的穹顶</h3> <h3>评书場</h3> <h3>天井与宫灯</h3> <h3> 马头墙,防火又防風</h3> <h3>化民府</h3> <h3>厅堂、阁楼(绣楼)与天井</h3> <h3>天官赐福</h3> <h3> 江西的古民居建筑是赣鄱文化中重要的内容。它也是农耕文明的载体之一,家族聚集的村落;同宗同族的排位,既注重长幼辈分;又严格按照内外有别,親疏远近之分。构成了赣鄱大地上一幅绝美的画卷,山水之间凸显田园風光;岁月的磨沥又将地方特色表现和江西人的审美情趣表现的淋漓尽致。</h3><h3> 这些民居古建筑虽然都是达官显贵之府,富商官宦人家但它们代表着明清朝代江西这块土地上的風土人情,也培养孕育了多少文人墨客、达官显贵从这些府邸中走出。在他们事业成功后回到家乡,回报桑梓,光宗耀祖,大兴土木,营造府邸。在封建社会历朝历代、农耕文明的中华大地上演绎了他们璀璨的人生并取得辉煌成就。一大批江西籍的文化巨匠叱咤风云,耀眼夺目。使江西宋明时代灿烂辉煌,排在全中国文化大省的第三位(第一位山东,第二位河南)。</h3><h3> 让我们记住江西这些赫赫有名的文化巨匠:欧阳修、王安石、王阳明、曾巩、黄庭坚、楊万里、湯显祖、近代的陈寅恪、程天放等人为中华文明作出了无与伦比的巨大贡献。</h3> <h3> 一门三督抚,五里六翰林</h3> <h3>厅堂的典型摆设</h3> <h3> 精美的石雕</h3> <h3>青花瓷一古瓷中的精品</h3> <h3> 天问府</h3> <h3>蝙蝠含金</h3> <h3>遠和堂</h3> <h3> 梅岭,千山萬壑,茂林修竹,繁花四季,泉溪潺潺,草木葱笼,風光旑旎。山里山外,青翠欲滴,小桥溪水,夕阳晚照。春有百花,姹紫嫣红。夏有凉風,蝉鸣蛙唱。秋髙气爽,果实磊磊。冬季冰封雪挂,气象萬千。</h3><h3> 住在山里的百姓朴实無华,与世无争。山路弯弯,空气清新。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一辈子与山结下不解之缘。日子平凡过,嵗月几磋砣。真乃神仙住的地方!</h3><h3> 近年来,南昌市政府和湾里区政府投资数十亿元,倾心打造梅岭的山水,使之成为名符其实的南昌后花园,绿水青山的城市休闲、旅游、赏花观景绝佳旅游胜地。</h3><h3> 2018年10月,我们68届南昌二中初中毕业五十周年的年级大聚会在梅岭宾馆隆重而热烈的举行,并取得了圆满成功!</h3><h3> 银杏枝头叶金黄,</h3><h3> 露浸丹桂更润香。</h3><h3> 秋菊不惧霜寒彻,</h3><h3> 楓红如火艳秋殇。</h3><h3><br></h3><h3> 雲烟缈,雁南翔;</h3><h3> 翌年欢聚似昨旁。</h3><h3> 一年一度秋風劲,</h3><h3> 韶华染成歲月霜。</h3><h3><br></h3><h3> “落霞与孤鹜齐飛,秋水共长天一色"</h3><h3> 朋友们,同学们无论你现在何方,请记住这个你曾经生活和成长的地方一一南昌。</h3><h3> 请记住这块“物华天寶,人僯地靈”的红土地一一江西。</h3><h3> 如果你有机会来南昌旅游,抽空去梅岭风景区看看,一定不会让你失望。</h3><h3><br></h3><h3><br></h3><h3> 郭 斌</h3><h3> 2019年10月23日完稿于南昌</h3><h3> (部分资料与图片来源于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