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边镇新元幼儿园秋冬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知识

梅子

<h3>秋季处于夏季和冬季之间,气温变化大,夏季和冬季传染病都有可能发生,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初秋时,气温较高,一些肠道传染病高发;到了晚秋,气温逐渐下降,风大干燥,这时是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因此,秋季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h3><h3><br></h3> <h3>流行性感冒:<br></h3><h3>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发病前的最初三天,传染性最强。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主要表现:起病急、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h3> <h3>普通性感冒:</h3><h3>主要表现:咽喉痛、鼻塞和流鼻涕、流眼泪、打喷嚏、轻度发热、头痛和咽痛,很少出现发高热和全身酸痛的症状,发病周期短</h3> <h3>流感和普通感冒的防治:</h3><h3>(1)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h3><h3>(2)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h3><h3>(3)让幼儿多饮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h3><h3>(4)注意通风,居家和教室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h3><h3>(5)尽量避免幼儿出入公共场所;</h3><h3>(6)要注意幼儿个人卫生,要勤洗手</h3> <h3>传 染 病</h3><h3>手足口病:患儿有轻微的发烧,口腔内部出现水泡,有时会伴有疼痛感,形成口腔的浅表溃疡。病后1—2天,患者的手脚上会出现水泡(多见于患者手指、手心和脚心的皮肤表面),但不痒不痛。<br></h3><h3>预防:</h3><h3>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尽量少让幼儿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h3><h3>注意幼儿的营养、休息,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h3> <h3>诺如病毒:</h3><h3>是急性肠胃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每隔数年就会出现新变异株,病后无持久免疫力,极易出现反复感染或人一生中多次感染。诺如病毒全年均有流行,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h3> <h3>预防:</h3><h3>牢记“病从口入”,饭前便后要洗手,生食水果蔬菜要洗净。喝开水,不吃生食及半生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用消毒洗手液洗手,反复搓手至少30秒后冲洗干净。</h3> <h3>红眼病:</h3><h3>红眼病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称为感染性结膜炎,在春秋两季最为多见,传染性很强,用不干净的手揉眼、或是和患者共用毛巾等都会导致传染。发病症状为眼睛发红、眼睛痒、流泪多、眼屎多、有异物感及害怕亮光等,两只眼睛可以同时或是先后发病。</h3><h3>预防:</h3><h3>红眼病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所以预防红眼病应避免直接接触患者及其使用过的物品,如毛巾、纸巾等,也不要同红眼病患者一同游泳。平时不要用手揉眼、注意保持卫生。</h3> <h3>预防小知识</h3><h3>第一、孩子喜欢到处摸,小手染上病菌的机会很多。成人生活圈子大,手上的致病微生物更多,极易将病菌带回家,通过孩子污染的小手吃进去,引发上呼吸道感染。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尤其在饭前、便后要洗手,减少孩子感染病菌的几率。</h3><h3>第二、如果周边有传染病患者的话,尽可能的远离,尤其不要与患者亲密接触;</h3><h3>第三、早晨开窗换气应不少于20分钟,保证空气的流通;</h3><h3>第四、传染病高发期不要带孩子外出、串门,尤其是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家里有人患病时,应注意隔离,避免或减少与孩子直接接触。</h3><h3>第五、多饮水,可有效抵挡感冒。饮水还可以增强机体的新陈代谢,具有预防和治疗感冒的效果。</h3><h3>第六、鼓励孩子多在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耐寒能力,还能增强抵抗力。孩子衣着要适度,及时增减衣服。可以通过适当的锻炼身体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h3><h3>综上所述,就是咱们今天所说的关于传染病的一些预防措施,大家可以多看看,平时一定要多注意。平时饮食上多加注意,对这种情况也有预防作用的,比如多喝水、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