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9年10月22日,我们非常有幸的参加了奉化区教育局组织的第三期名优教师后备班培训。为期5天的培训虽然很短暂,但是每天都非常的充实。在这里有走在新课程前沿的专家和导师,能听到他们不同风格的讲座,每一次授课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他们前卫的教育理念、独到的教学思想、先进的教学用具的使用,对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无不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br></h3> 乘技术之翅,让教育飞得更高 <h3> 10月22日下午,浙江师范大学阮高峰教授的《智慧教育时代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讲座开启本次培训的第一讲。阮教授从智慧时代的科技普及讲到教育的信息化应用,强调现在的学校离智慧教育还有距离,改革探索的同时关注技术改良实践。为此,阮教授着重教给老师们一些常用的教研、课堂教学辅助的软件应用,几款实用强大的搜索软件,还有关于视频下载的简易方法以及视频、图片的处理方法,阮教授都现场演示,手到擒来,妙招迭出。</h3> <h3> 整场讲座,老师们听得格外认真,大家被阮教授平易近人,幽默风趣的报告深深吸引,现场不时传来自发的热烈掌声。生动明白的讲座让与会老师眼界大开,体会到教育不仅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也需要紧跟新时代,跟上智慧的脚步,才能让教育开更美的花,结更好的果。</h3> 储备学习能力,做优秀教师 <h3> 10月23日上午,金华市教育局教研室傅瑞琦教授为我们开展了精彩的讲座《做最优秀的自己》。</h3> <h3> 在此次培训中,傅瑞琦教授从什么是教师的关键能力展开了此次的演讲,通过德育能力、信息技术、实验能力、本体知识、作业命题、心理辅导这六大关键能力给了我们一线教师很多新的启示,给了我们新的起点。傅教授还指出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必须提升教学力,从学科知识、教学知识到学生知识,一步步不断内化自己,从而提高教师专业能力。</h3><h3> 通过此次培训,我们对学习能力有了新的认知,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必须让自己成为一名成长型教师,在不断的学习中让自己变得更优秀。</h3> 孔子的道家文化师承与文化选择 <h3> 今天下午有幸聆听宣炳善老师的圣人文化,幽默风趣的演讲风格令我们久久回味,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对孔圣人的思想有了以下几点体会。</h3> <h3>1.孔子对于老子道家中的的文化传承!国学中的大道理,对于唤起文化自觉,实现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h3><h3>2.从大自然一切物质的关系想到人的关系,从一切悟物性想到悟人性,这是大道思维,正是《易经》思维的主体和核心。</h3> 活力媒介与智慧课堂 <h3> 10月24日上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黄立新教授为我们开展了精彩的讲座《活力媒介与智慧课堂》。</h3> <h3> 黄老师用一支笔一块平板给我们讲述了三个小时的活力媒介智慧课堂,讲座中黄老师举例了用心做微课的李老师和用成绩说话用数据证明的俞老师,他们的成长历程。云班课的使用可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学习、可观察每位学生的进度表,通过学一学、讲一讲、练一练这样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h3><h3> 活力媒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活力之源:要简单能理解。第二活力之果:要吸引高效。如江苏朱老师的《恐龙》一课,运用了先进的VR、AR技术,成功的吸引了学生学习兴趣、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第三活力之路:要学为中心、自如呈现、互动参与、动态生成、生态建构。</h3><h3> <br></h3> <h3> 通过此次培训,我们对新媒介有了新的认识,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尝试身边的高科技新媒介,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带来更多的帮助。</h3> 以书为伴,做幸福教师 <h3> 今天有幸聆听了朱昌元老师的讲座,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读书的重要性,特别是这三句话:“没有永远的博学,只有永远的学习;没有永远的聪明,只有永远的思考;没有永远的智者,只有永远的学者。”读书不仅让我更大程度上的仰望天空,也使我能够进一步地脚踏实地。 <br></h3> <h3> “旁征博引,纵横捭阖,进入教学如有神”的境界。把读书与教学联系在一起,用深厚的文化素养来滋养教学,从而使我们的教学也能引人入胜。朱昌元老师的讲座深深地启发和激励着我,坚定了我与书终生为伴的信念。让我在经典文化中,不断汲取营养,拓宽生命的维度,寻找生活的幸福,努力去做一个专业幸福的教师。</h3> 一线教师课题研究与开结题管理 <h3> 10月25日上午有幸聆听了沈兵老师关于《一线教师课题研究与开结题管理》的讲座。沈老师从教师课题研究的价值、课题研究的倾情建议、开结题报告技术要求、开结题管理实践模式四个方面展开,让我对课题研究过程有了一个更深更系统的了解,许多疑惑的问题也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沈老师在整个讲座中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授人以渔!传授我们如何听讲座(比如不要纯听理论知识而应该听讲座老师的思想体系);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从学生自身结构出发,正确认识学生发现学生的强项。尤其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从强项迁移到弱项,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终极目的等等。</h3> <h3> 每个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三个阶段模仿、反思(科研)、形成特长尤其是在成长的关键期——反思(科研)能力阶段。反思过程通过课题来实现!这就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对课题研究有更全面的了解。沈老师对课题的研究给了我们很多的有效建议:比如五大转型的要求:1、重视综合视野,以综合性思维推进学科协同科研;2、关注学生主场;3、利用新科技发展4、综合运用实证研究方法;5、推广科研。以及三个真、六个一研究真问题等等。沈老师给了我们切实有效的建议。</h3> <h3> 路漫漫,其修远兮。课题研究是一个不断思考、不断反思、不断调研的过程,虽然今天的讲座画上了句号,但沈老师的讲座意义重大,为我们今后研究课题,具有确实的指导意义。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更加脚踏实地,努力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h3> 论文写作与投稿技巧 <h3> 10月25日下午聆听了特级教师边永坚老师的关于《论文写作与投稿技巧》的讲座。边特从何为科研、如何选题、好的视角、写作手法、参考文献等多个维度来展开。概括如下:“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文章的题目非常重要,需要有明确的示意,当题目表达不清晰时需要用副标题进行补充标注。例:显大气·有灵气·接地气——2018年政治高考答案的解构与思考。以好的题目为前提,更需要有一个独特的视角去诠释自身的观点,世间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选题不宜过大,造成“雷声大,雨点小”的毛病。写作手法是写作能力的灵魂,文章应遵循三个要素:“凤头、猪肚、豹尾”。华丽的开头、丰满的正文、具备表现力的结尾。而文章中参考文献的引用需有代表性、规范、标准,切忌文献堆积。</h3> <h3> 聆听了边特的讲座后,对写作与投稿做了简单的小结。其中高质量文章概括为6要:</h3><h3>1.有新意</h3><h3>2.题目简洁明了</h3><h3>3.逻辑性强</h3><h3>4.学科特色鲜明</h3><h3>5.文字精炼且通俗易懂</h3><h3>6.精选参考文献。</h3><h3>投稿时需要注意要有专项性、专业学科性,目标要明确有指向性。简而言之,投稿有6忌:</h3><h3>1.忌东拼西凑</h3><h3>2.忌一稿多投</h3><h3>3.忌粗制滥造</h3><h3>4.忌引文来源有误</h3><h3>5.忌稿件不关注时效</h3><h3>6.忌文章字数失控。</h3><h3><br></h3> <h3>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搞科研、提升写作能力没有捷径,必须多写勤思考。只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才能在科研这条路上行得正,走得远!<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