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秋意正浓,云卷云舒,多变的天气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的热情。10月22日,在各位前辈的带领之下,我们开始了昌邑的第一天学习之旅。这一天,是震撼人心的一天;这一天,是收获满满的一天。</h3><h3> 作为一名资历浅的青年教师,对于教学这个词其实并没有进行过多、深入的解读,我以为教学就是教师简单地教教课文,学生跟着学的过程,今天的学习让我感到惭愧,就像试卷上那一个大大的红叉带来的心里体验。是的,教学远远不止这些,它还有隐藏在后面的学习习惯、目标的研究、课堂的研究、评价的研究等诸多内容,我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思想观念不仅需要转变,教学行动更得跟着落实,正应了一句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h3><h3> </h3> <h3> 在王丽杰老师的报告中,她细心地为我们分析了现下教育中教师与学生存在的困惑,指出了这种现象背后存在的原因,并对症下药,点明了解决问题的根本之法——教学评一致性。她的报告让人豁然开朗,却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思索,如何才能做到教学评的一致性呢?在教育部崔栾老师的报告中,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h3> <h3> 崔栾老师先是对统编教材的编写思路进行细致的讲解:一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二是是解决基本问题,如书写、语言表达等;三是阅读量,阅读兴趣的突破;四是读写均衡,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同时,崔栾老师就“教学评一致性”的问题为我们指明了方法:第一是要将统编教材作为研究基础,教学过程要转变观念,努力解决阅读、对接生活等问题;第二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单篇与组文、精读和博览的关系;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教学评的关系。总之,要围绕“三维一体”整合各种资源,放开手脚,真枪真干!</h3><h3> 是的,“实干家们”正纷纷登上舞台。</h3> <h3> 昌邑市文山小学姜丽娜老师的《牛与鹅》呈现她在当前教学做出的改变。学习习惯是这堂课最大的亮点,学生倾听的习惯、交流分享的习惯、评价的习惯等等等等都给我们极大的震撼。我真切地感觉到学生的学习正在发生。</h3><h3> 而李慧老师的《牛与鹅》这不同,她主要从方法上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领。先是对文本内容中出现的批注与内容的关系进行感知学习,再让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的批注方法运用到其他的段落学习中,还设计了具体的评价标准,让“评价”落地,是对统编教材语文要素的具体落实。</h3> <h3> 张慧丽老师的《新型玻璃》课堂,是对统编教材的教学策略的补充。这堂课的“提问策略”与教学过程的娓娓道来让我印象深刻。当学生问题齐刷刷地倒出来,且方向存在问题时,老师引导学生将问题归类处理,将学生学习方向重新拉了回来。我被她的教学智慧深深折服。</h3> <h3> 《夏天里的成长》,王玉兰老师围绕“中心意思”这个语文素养展开内容,引导学生有条理地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并让学生明白作者所要传递的思想情感,知道奋斗要趁早的道理。一堂目标明确的课堂,是对统编教材的一种呈现方式。</h3> <h3> 赵森老师《语文园地四·词句段运用》,他整合了《穷人》《关羽温酒斩华雄》《邱少云》片段的内容,引导学生领悟其表达方法,并将这种方法运用到情境写作之中。清晰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学得明白明确,更是有法可依。</h3> <h3> 总之,无论是报告讲座,还是课堂呈现,一次次给我敲醒警钟:教学的转变必须行动起来。我们要不折不扣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以统编教材为基本点,研究教学,让语文成为儿童的语文,生活的语文,根系的语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