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7天,全省103县百名校长参训。 听专家(名校长)报告9场,参访名校1所,参与小组分享10次,记笔记20页,写体会5则,撰论文1篇。</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结束一周的培训,编辑个美篇,一是向在校辛苦工作的老师们汇个报,二是把收获的点滴启示与老师们分享,三是引领老师们也积极以美篇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span></h3> <h3> 学前分小组,也让“自主合作探究”成为成人的学习方式。</h3> <h3> 课前小活动,提振精气神。</h3> <h3> “按时是一种迟到。”这句话,造就了一所名校——厉山三中。当然,这所学校另外的9条“教育定理”也充满智慧。</h3> <h3> 平凡造就伟大</h3><h3> ——聆听杨小玲报告有感</h3><h3> 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强调,英雄模范们用行动再次证明,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h3><h3> 10月17日,我有幸聆听了武汉市第一聋哑学校副校长杨小玲的报告。她是学校的舞蹈老师,《千手观音》是她和孩子们的作品之一。她30年如一日,用心呵护每一个聋哑孩子的健康成长,用博大无私的爱为聋哑孩子点亮心中的明灯,让他们成人成才,让他们走向国内国际大舞台,让他们像健康孩子一样实现人生的梦想。数十年,杨小玲校长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换来孩子们一声声“杨妈妈”的称谓,收获了全国道德楷模的荣誉,当选了党的十九大代表。</h3><h3> 我们的身边也有这样一位平凡而伟大的人物。她是共产党员,是供销社的下岗职工,她的父亲当过民办教师、公公和丈夫都是教师,她对教育和孩子有着与他人不一样的感情。2003年,看着家乡大批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心理不良、习惯不好、学业较差的状况,她毅然关掉生意不错的小餐馆,腾出自家的住房,为十几名留守孩子安了个新家——利川市毛坝镇蓝天儿童托管中心,开办起恩施州第一家留守儿童托管机构。当时,她仅收取每生每月100元的生活费,便承担起照顾孩子们生活起居和指导孩子们思想学习的任务,常常会倒贴费用才能维持托管中心的运转。但是,看着孩子们对自己的依赖,看着孩子们一天天变得开心快乐,她没有计较个人的得失,没有计较自己的苦和累,这一干就是十几年,1000多留守孩子得到她的关爱。她,就是全国劳动模范杨爱华,习近平总书记曾两次接见她。</h3><h3> 杨小玲、杨爱华,把母爱的光辉洒向更多需要温暖的孩子,在平凡中创造了伟大,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和榜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