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西岳庙,知道这个庙很早了,应该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不知道庙什么样,供奉的什么神灵,印象中和普通的庙宇差不多吧?不记得哪年从庙后的国道路过一次,远眺了一眼,没有进去的想法,匆匆而过。这几年有朋友经常说起,去过华山一定要去西岳庙看看,非常壮观,才考虑有机会参观一下。西岳庙没去过,离西安百公里的华阴县居然也没去过。</h3> <h3>今年国庆长假考察东秦岭峪口,到杜峪口后,看到了黄河工程机械厂,也是很早知道的老厂,西安的朋友委托厂里的朋友接待了我。安排了食宿,建议我第二天去看看西岳庙。正中下怀,这也是我这次行程安排的一个必去的地方。热情的朋友电话联系好免票,去看看西岳庙的真面目吧。</h3> <h3>西嶽廟爲歷代帝王祭谒華山神的場所,是華夏最早的祭祀廟宇之一,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西漢武帝初年(公元前134年),位於華山腳下以北5公裏處。坐北朝南正對华山三峰。 背靠黃河渭河,佔地12萬餘平方米,歷朝歷代均有修葺擴建。至明清以來,形成爲一處形似“北京故宮”的宫城式古建羣,素有“陝西故宮”之譽。</h3> <h3>看到上面那段话我已经被震惊了。看来西岳庙不是我想象的一个普通的小庙宇了。走到这里已经被庄严的气势镇住了。</h3> <h3>“敕修”两个字足以说明西岳庙是一个什么级别的庙宇了。厚重的红墙,三孔白边券门,金黄色琉璃瓦,五脊单檐歇山顶,有皇家级别的感觉吧!!!主要建築均覆以等級最高的黃色琉璃瓦。气勢恢宏,雄偉壯麗,頗具皇家氣派。廟内珍貴文物薈萃,漢唐明清各代碑刻、名贤题记,如號稱“天下第一碑”的唐玄宗御制华山铭碑、陝西最大的橫卧碑——乾隆皇帝御筆“嶽莲靈澍”碑、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题记碑等,名聞遐邇。技法精湛、構思精巧的“天威咫尺”石碑坊更是一絕。</h3> <h3>进入大门,宽阔的神道,挺拔的青松,气势上一下压倒了我。老百姓把这里俗称为“九龙口”,因中门斗拱中有九条龙身,其中七条正出,两条斜出,暗含“九”数,意指西岳庙等级之高。</h3> <h3>推开布满门钉的大门,典型的中国中轴线布局展现在眼前。四周城牆環繞,布局嚴謹,沿南北中軸線依次布置了影壁、灏靈門、午門、棂星門、金城門、灏灵殿、寝宮、御書樓、萬壽閣、靈宫、冥王二店及两座御碑樓、兩個八角亭等小建築對称于中軸線兩側,角樓分立於城牆四隅,分別組成了六進院落。</h3> <h3>几百年的青松站立在石牌楼旁,不知道谁的年龄更长久?</h3> <h3>石牌楼——中国古代建筑形式的典型代表。明代敕建,全部用榫卯结构搭砌而成。三檐四柱五楼,上书“天威咫尺”四个工整的楷书大字。运用了多种雕刻技法,浮雕人物动物栩栩如生,阴刻花草充满生气,将传统文化中象征吉祥如意、长生富贵的事物铺排殆尽,显得玲珑剔透,寓意丰富。。单一个牌坊不知道聚集了多少古代工匠的心血和智慧。</h3> <h3>雄狮威武,镇守一方。</h3> <h3>棂星门——为西岳庙的第三道大门。明清仿故宫宫门式建筑,主体为三间木结构单檐歇山顶门楼,斗拱密布,相互勾连,整体建筑和谐美观。有个成语叫“勾心斗角”,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最早是表述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方式。唐杜牧的《阿房宫赋》里就有描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意思是外檐高挑,内心钩练。</h3> <h3>金城门建筑在一个高台上,这个高台也叫月台。古时这样的风格一是显得建筑高大雄伟,二是可以防止木结构因下雨受潮腐败。山西省芮城县永乐宫的大殿都是建在月台之上,避免了湿气的侵蚀,使距今近千年的元代壁画完整的保留完好。过去火车站台也叫月台,就是站台高出铁轨之上,上了年纪的人还记得这种叫法。</h3> <h3>蓝底金字的门匾大有故宫的气势。金城门取名于“关中之固,金城千里”之意,在正殿之南,是西岳庙的第四道大门。</h3> <h3>翠绿遮掩金水桥三步道,旁边有休憩石桌石凳。此桥亦称“望仙桥”,是一座雕栏刻柱的石拱桥。望柱上雕有石狮,栏板上刻有珍禽异兽和名贵花卉。</h3> <h3>松柏掩瑜清净无尘</h3> <h3>大殿前钟鼓楼相持而立</h3> <h3>古木生死相依不离不弃</h3> <h3>红柱碑亭</h3> <h3>高大的石碑在西安碑林里也不多见。陕西官员毕沅的楷书,字体公正秀丽,大方潇洒,这么大的字在一般石碑上更难看到。远观书法飘逸,近看刻功精细,笔笔力透纸背,刀刀入石三分。</h3> <h3>清代的西嶽廟邁入了歷史上最爲輝煌的時期,乾隆42年,乾隆皇帝從內務府撥銀12萬两,由陝西巡撫畢沅主持的對西岳廟的大規模修建,气势最爲壯观宏丽,其規模见灏灵殿月台月臺前的《西嶽廟全圖碑》。</h3> <h3>毕沅(1730年9月29日——1797年8月24日)[1],字纕蘅,亦字秋帆,因从沈德潜学于灵岩山,自号灵岩山人。江苏镇洋(今江苏太仓)人。清代著名学者。此人不的了,南方人在陕西做官的多了,有几个老陕能记住?唯独这个老先生在陕西名气最大,就是因为在陕西做官,给二十多座帝王陵墓立碑题字,给喜欢陕西历史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毕老先生看到西岳庙常年失修,破败不堪,上书皇帝申请十二万两白银用于修葺。皇帝也不多问为什么要那么多,着内务府照单拨付,只说钱用到实处,工程质量一定保证。可见皇帝对此人如此信任,就是老先生的争取,给我们陕西留下了一处不可多得的历史遗迹。</h3> <h3>《重修西岳华山庙碑记》碑</h3> <h3>乾隆御笔</h3> <h3>万寿阁——为明神宗万历年间道官席演魁所筹建。坐落在一个高台之上。两侧各有一座藏经楼,以穿廊相通。是一座非常宏伟高三层的楼阁建筑。古诗述云:“百丈层楼隐深树,飞甍正欲摩苍穹”。言此阁在古代极高,登上阁顶可北瞰黄河、渭河和洛河,因而也称为“望河楼”。此楼三檐三层,五脊歇山顶,螭吻高耸。可登顶北望黄渭,南眺华岳。可惜我去时阴云低垂,小雨连绵,雄伟的华山隐藏了自己的身姿。</h3> <h3>宏伟的万寿阁</h3> <h3>东藏经楼</h3> <h3>西藏经楼</h3> <h3>颜真卿(公元709—785)字清臣,为盛唐时期的大书法家。此题记于唐乾元元年(758)十月刻。</h3> <h3>城墙与角楼</h3> <h3>万寿阁向南俯瞰御书楼</h3> <h3>高铁从西岳庙后不远的地方通过,不时有列车呼啸而过。不知道当时设计路线时是否考虑过噪音的污染?清净之地总感觉脚下在颤抖。</h3> <h3>远处是高铁华山北站</h3> <h3>角楼——分立于城墙的四隅,做法独特,建筑雄伟。和西安城墙的角楼完全不同,三层呈直角状雄居城墙拐角处。楼内有台阶,实为一层,把两个方向的城墙连接起来。既有防御作用,也美观漂亮。</h3> <h3>千百年來,民間還流傳着西嶽廟許多美麗和精彩的傳說故事。</h3> <h3>“望祭”是用來祭祀名山大川的一種儀式,西嶽廟是對華山舉行“望祭”仪式而設立的祭庙。漢武帝時與華山黃埔峪修集灵宫改荒祭爲庙祭,開啓了筑廟祭祀華山的先河。</h3> <h3>東漢恆帝時,爲體現仰望華山的要求,遴選最佳位置和角度設立祭庙,迁集灵宫于長安至洛陽官道旁的今,正對華山主峯,並改成“”西嶽華山廟”。</h3> <h3>西岳庙正式成爲歷代帝王祭祀華山神的專門場所,此後歷朝歷代沿襲效法華山“望祭”聲譽日隆,封號遞增,成爲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h3> <h3>旧志载:“廟自汉建,唐增華麗”。明代的西嶽廟修建備受重視,明憲宗成化18年,明嘉靖17年和41年各進行了三次大的修建。初具了現在的規模。</h3> <h3>仅此感谢华阴朋友热情的接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