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有一种文化底蕴叫南京,在这个丹桂飘香的10月,我怀揣着仰慕之心,带着取经之意,随着玉龙湾的数学老师们来参加第29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观摩研讨会,聆听了名师们充满哲理的报告,观赏了他们精彩的课堂,让我受益匪浅。</h3> <h3>本次盛会汇聚了周卫东,徐长青,贲友林,张齐华,吴佳慧,郑毓信等名师和专家,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知识的视听盛宴<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h3> <h3>各位专家的讲解可谓是精彩绝伦,始终被这些大师现代的教育理念,经典的教学实践所折服,所震撼。郑毓信教授的讲座颠覆了传统的数学教育模式,吴佳慧老师给大陆的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视角,徐长青老师完美的诠释了一个老师的教育情怀和专业能力。他们将新课堂的教育理念植入课堂,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名师的课堂让我不断的反思自己,反问自己,我做到了什么?</h3> <h3>周卫东老师执教的《认识负数》一课,课程设计结构合理,知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生活实际问题出发又回归于实际生活,问题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让学生从理解负数,到应用负数,一步步水到渠成。</h3> <h3> 贲友林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让我不由得感叹课堂是学生的天地。整节课以学生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老师为学生营造自由发展的生态条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成长。解决问题可以从条件出发,也可以从问题出发。</h3><h3> 贲老师的课让我们深思:课堂,是这样的吗?课堂,是怎样的呢?课堂,将是怎样的呢?我们的课应该因为学生的不同而不同,教的路子要根据学生学的路子,师生互教互学。</h3> <h3>数学王子张齐华老师的课依然是那么的幽默,无论是他的课堂驾驭能力还是艺术水准,都使我鞭长莫及。他的课清新自然,在从容幽默的语言中,更多了一份智慧,灵动和诗意。他的引导是那么的恰到好处,他的评价是那么的睿智幽默,他的激励是那么的真诚大方。这是一节真实的课堂,老师的真诚,学生的真实,改变了课堂活动的实施方式,也改变着学生的认知方式。</h3> <h3>强震球老师执教《1厘米有多长》,他的课犹如名字一样,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整节课更像是一节探索与发现的课,让二年级的学生在 学习中快乐的学习,用简单的小棒,将抽象的1厘米转化成了具象的1厘米,课堂设计巧妙,在引导中探索长度的奥秘。这种学习不是机械的学习,这种学习是深入人心的。</h3> <h3>吴佳慧老师的课给我们带来了新鲜血液,让我重新思考和定位课堂教学的模式。这不仅仅是一节数学课,更像是一节充满了艺术感的数学课。可以看到学生们在课堂上是享受的,他们在数学课上发散思维,感受着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神奇转化。这样的课堂不仅让学生学会了知识,更是对学生创造和想象能力的培养。</h3> <h3>朱国荣老师执教的《用字母表示数》一课,让我深深的反思自己的课曾经是失败的。朱老师的这节课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还为后续学习方程做了铺垫,让我看到其实这才是是方程的根,用这节课,不仅让学生知道如何用字母可以表示数,还让学生知道为什么用字母表示数。</h3> <h3>斯苗儿老师的评课是整个活动过程中最为精彩的环节,她的评课虽然语言麻辣犀利,但是干货十足,让老师们在笑声中收获成长。她时刻关注的是一线教师的发展,关注年轻教师的成长。作为老师,我们要关注的是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们要坚持“学生立场”,做到无问西东。</h3> <h3>最让我感动的还是徐长青老师执教的《数与形》一课,徐老师的津味儿幽默课堂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知识,在学中享乐趣。课堂一开始用华罗庚的名言引入,“数无形时少直觉,形无数时难入微”让学生告知数与形的微妙关系,进而通过以数解形,以形助数的教学让学生感知数与形之间的亲密关系。在这节课的最后徐长青老师将数学课进行了升华,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文化的传承,代代不息,生生相传,不仅教授了知识,更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我想,上这节课学生是幸运的,而我,也想让我的学生也有这种幸运。</h3> <h3> 坐在我们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整个世界。作为一名教师,育人不仅是我们的工作,更是我们的使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学习,努力的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教师成长,学生才能成长。就像张齐华老师所说,做一名"真老师"。蹲下来,把握教学的起点;慢下来,关注教学的过程;静下来,聆听花开的声音。</h3>